书城励志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686700000024

第24章 这样的话,请机智地说 (1)

逐客的话,要巧妙地说

“逐客”是拒绝的另一种形式,为了不使人难堪,必须把这种拒绝说得巧妙委婉,美妙动听。要做到两全其美:既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又使其变得知趣。

许多时候,我们不懂得如何说出逐客的话,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不利。请看下面这个故事片段:

小刘终于站起来,小柳以为他要走,他却活动了一下筋骨又坐下了。屋外的风大声咆哮起来,使屋里的人愈感难舍难离。谁都不说话了,气氛更加浓厚。小柳真有些慌了,害怕吕银仙此时回来。她抬头看看床头的闹钟,已经十一点了。她知道该让小刘走了,然而这种逐客的话她难以启齿。她的脸被电炉子烤得通红,眼里仿佛有波光荡漾。小刘忽然起身,吓得她一哆嗦。小刘到镜子前照了一照,说:“你看,我怎么觉得咱俩长的挺像的。”小柳趁机站起,笑说:“你这么漂亮,我哪比的上。”小刘拉过她一起映在镜子里,一边说:“你看看,眼睛,鼻子,嘴巴,是不是有点像?——哎?咱俩不会是近亲吧?”小柳大笑起来。

小刘又反手在在脑后揪起一个小辫子,左顾右盼地说:“你瞧,我要是个女孩,咱俩不是一模一样吗。以后我就扎这个小辫了。”小柳又是一阵大笑。慢慢就不笑了,小刘在她身后抱住了她,温柔地吻着她的脸。她浑身都吓软了,挣扎着说:“你别这样。”小刘的双手在她腰间紧了紧,急促地小声说:“秋红,我爱你,真的,别拒绝我。”小柳感到他长长的胳膊有力地围着她,他的下巴正抵在她耳朵上,她完全被他裹住了。她一阵战栗,用尽力气推开了他。小刘向后跌了几步,红着脸瞪着她。小柳出了一身汗,慢慢坐回椅子上,捧住了脸。小刘低声说:对不起。你别生气。小柳摇摇头说:没关系。我只希望以后再也别发生这种事了。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柳没有及时“逐客”,给自己带来了不愉快。

朋友来访,促膝长谈,交流思想,增进友情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宋朝著名词人张孝祥在跟友人夜谈后,忍不住发出了“谁知对床语,胜读十年书”的感叹。

然而,现实中也会有与此截然相反的情形。下班后吃过饭,你希望静下心来读点书或做点事,那些不请自来的“好聊”分子又要扰得你心烦意乱了。他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一再重复你毫无兴趣的话题,还越说越来劲。你勉强敷衍,焦急万分,极想对其下逐客令但又怕伤了感情,故而难以启齿。

但是,你若“舍命陪君子”,就将一事无成,因为你最宝贵的时间,正在白白地被别人占有着。鲁迅先生说:“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任何一个珍惜时间的人都不甘任人“谋财害命”。

要将“逐客令”下得有人情味,可以参考一位智者总结的如下方法:

一是以婉代直。

用婉言柔语来提醒、暗示滔滔不绝的客人:主人并没有多余的时问跟他闲聊胡扯。与冷酷无情的逐客令相比,这种方法容易被对方接受。

“今天晚上我有空,咱们可以好好畅谈一番。不过,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全力以赴写职评小结,争取这次能评上工程师了。”这含意是:请您从明天起就别再打扰我了。

“最近我妻子身体不好,吃过晚饭后就想睡觉。咱们是不是说话时轻一点儿?”这句话用商量的口气,却传递着十分明确的信息:你的高谈阔论有碍女主人的休息,还是请你少来光临为妙吧。

二是以写代说。

有些“嘴贫”(北京方言,指爱乱侃)的人对婉转的逐客令可能会意识不到。对这种人,可以用张贴字样的方法代替语言,让人一看就明白。

影片《陈毅市长》里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自家客厅里的墙上贴上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样,以提醒来客:主人正在争分夺秒搞科研,请闲聊者自重。看到这张字样,纯属“闲谈”的人,谁还会好意思喋喋不休地说下去呢?’

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贴一些诸如“我家孩子即将参加高考,请勿大声喧哗”、“主人正在自学英语,请客人多加关照”等字样,制造出一种惜时如金的氛围,使爱闲聊者理解和注意。一般,字样是写给所有来客看的,并非针对某一位,所以不会令某位来客有多少难堪。

三是以热代冷。

用热情的语言、周到的招待代替冷若冰霜的表情,使好闲聊者在“非常热情”的主人面前感到今后不好意思多登门。爱闲聊者一到,你就笑脸相迎,沏好香茗一杯,捧出瓜子、糖果、水果,很有可能把他吓得下次不敢贸然再来。你要用接待贵宾的高规格,他一般也不敢老是以“贵客”自居。

过分热情的实质无异于冷待,这就是生活辩证法。以热代冷,既不失礼貌,又能达到“逐客”的目的,效果之佳,不言自明。

四是以疏代堵。

闲聊者如此无聊的消磨时间,原因是他们既胸无大志又无高雅的兴趣爱好。如果改用疏导之法,使他有计划要完成,有感兴趣的事可做,他就无暇光顾你家了。显然,以疏代堵能从根本上解除闲聊者上门干扰之苦。

怎样进行疏导呢?如果他是青年,你可以激励他:“人生一世,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有真才实学更能过上好生活,我们可以多学习学习,充实充实自己。”如果他是中老年,可以根据他的具体条件,诱导他培养某种兴趣爱好,或种花,或读书,或练书法,或跳迪斯科等。“您的毛笔字可真有功底,如果再上一层楼,完全可以在全市书法大奖赛中获奖!”这话一定会令他欣喜万分,跃跃欲试。一旦有了兴趣爱好,你请他来做客也不一定能请到呢!

逆耳忠言,请有策略地说

忠言相告讲究艺术,才能既达到的目的,又不至于伤害接受忠言的人的自尊心。忠言若能做到“良药不苦口”,才算是真正做到家了。

圣人说:闻过则喜。生活中有几人可以如此?人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为什么良药一定要苦得让人难以下咽?忠言为什么非得让人听了难受?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说出忠言吗?

有一个员工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主管批评她,并要扣她的奖金,结果那个员工自杀了。

有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用红领巾上吊自杀。

有一个儿子受不了父母的批评指责,挥刀杀死他们。

之所以批评者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因为那个被批评的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其中的“好”,反而认为是有害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只要被批评者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好意,他当然会从善如流。或许当我们去批评别人的时候,都希望对方像唐太宗一样,而自己可以像魏征那样直言不讳,可这并非良策。批评是一种人际互动,方法得当事半而功倍,方法不当事倍而功半。

批评是对人的一种否定,其实质是惩罚,在改善人的行为时,鼓励总是比惩罚效果明显,一定不能滥用惩罚,惩罚是消极的,尤其是过度惩罚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扭曲行为,那个杀了父母的儿子就是如此。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把“忠言”与“苦药”等同,足见批评的话确实不中听。因此,开展批评时,要讲究一点语言艺术,像药师把“良药”外包上糖衣一样,把批评的话变得顺耳、悦耳一些。

现实生活中之所以人人都不愿意听批评之语,逆耳忠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批评者不懂批评的方法,不善于把握批评语言的分寸。

以下几条原则是批评艺术的集中表现,可以使人愉快地接受批评。

一是使用旁敲侧击法,效果会更好。

不直接批评对方,而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提醒对方,促使对方解除疑虑或恐惧,提高认识改正缺点。有时,无声的行为更甚于有声的批评。

例如有一个大老板开办了许多大商店。他每天都要到商店去看看。一天他发现一个顾客在柜台前等着买东西。谁都没注意到他。售货员站在柜台的另一边正在聊天。这时,这个大老板没说一句话,只是自己站到柜台后面,给顾客拿了他要买的东西。他的这种行动便是对售货员的无声批评。

二是批评的重点不在错误。

一般的批评,只是把重点放在对方的“错误”上,却并不指明对方应如何去纠正,因此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积极的批评,应在批评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利于对方改正。被批评者也会更加认识到你批评得很有道理,心悦诚服。

三是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

设身处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被批评者站在批评者的角度,让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这样的错,你批评不批评?”让他换个位置来认识自己的过错。二是让批评者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对自己的过失是否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甚至会主动检讨而不希望被人严厉呵斥?

双方均为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作出批评与接受批评方面就容易协调起来了。批评者也就能视对方过错认识程度的深浅而把握批评程度的分寸。

四是批评要注意场合。

某些批评本来是公正有理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错。但如果选的时间、地点不对,效果会截然相反。比如某人常常在同事面前被老板批评,他一定会感到羞辱窘迫,甚至是不满、愤怒。事后他最先想到的是同事们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而不会注意到老板批评的内容。这样批评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他产生其他想法。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更大的效果,就应该注意说话的时间、地点,该一对一批评的就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当着不相干的第三者或众人之面直接批评某人,不仅使被批评者沮丧或气恼,还可能会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尴尬,担心“下次会不会轮到我”,从而与你在心理上产生疏远感,等于是批评一个,得罪一群人。

仍然从以上晏子和齐景公的故事说,从表面上看,晏子在数烛邹的罪状,实际上却是在批评齐景公的重鸟轻士,并指出了它的危害。间接而巧妙的批评,使景公心悦诚服,主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造成批评难、难批评的原因很多,《领导广角》中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批评的语言艺术不高,提高语言艺术的方法还有就是区别对待。

批评下级:宜循循善诱,忌“电闪雷鸣”。

领导者在批评下级时,要注意方法,讲究艺术。下属对领导的批评是相当敏感的,尤其关注“弦外之音”是否含有不信任的意味。“以理服人,威信自生;以势压人,无威无信”。因此,领导者在批评下属时,应该是说服而不是压服,应该是鼓励而不是威胁,应该是尊重而不是鄙视,应该是循循善诱而不是“电闪雷鸣”。要善于从正面肯定下属为完成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让下属首先从领导者那里获得安慰和自信,进而指出他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意见。如果一味刺耳地批评或者不冷不热地采取“我不管,你自己看着办”的态度,不仅会挫伤下属的自尊心,让下属对你“敬而远之”,时间长了还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而消极怠工,甚至“破罐破摔”。

批评同级:宜义正辞和,忌“声色俱厉”。

同级之间,彼此的职责和地位相等,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在开展批评时,往往容易使被批评者产生“越界干涉”、“出风头”、“多管闲事”、“故意找茬”等误解。因此,在开展批评时,除了要态度诚恳、分寸适度外,既要有理有据、客观公正,更要和颜悦色,善于用平和的语气、中听的措辞,以消除对方对批评的反感。批评时,宜采取商讨式、双向交流式,一般可用“我想”、“我觉得”、“我个人认为”等语气来向被批评者表明其批评意见纯是个人的看法,使被批评者感到你是为了沟通,而不是为了教训人,这样才容易使对方接受。切忌用“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早就料到会是这样”这类语言。

批评上级:口气要宜间接委婉,忌以众议压人。

被质问会给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把对方逼到敌对、自卫的死角。被训斥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被藐视,感觉人格上受到污辱,会使对方感到很压抑、反感。而口气温和、委婉,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因此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得体的语调、表情或其他的身体语言,可以避免在彼此意见沟通时产生敌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领导者来说,应具有“闻过则喜”的雅量。然而,如果批评时以“众议压人”,就会触犯领导者的威信和尊严,十有八九是要碰壁的。因此,批评领导,宜用“商计式”、“启发式”、“迂回式”的语言。

以上几种批评的方法若运用得合理恰当,能给批评方和被批评方都带来相对平和的心态和较好的结果,反之不但会伤了和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分歧。批评的目的是为了问题的解决,因而批评方式的采用是为批评目的服务的。只有批评方式恰当而合理,别人才会欣然接受,这样的说话方式别人才最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