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动学生的名人奋斗故事
6873400000046

第46章 鲁迅弃医从文

在鲁迅13岁时,他的父亲得了肺病,经常吐血。因为当时医疗水平比较低,看了许多大夫,始终也不能确诊是什么病,再加上家道败落,不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治病。于是就按照绍兴民间的土办法来止血,让病人喝陈年研磨出来的墨水。家人还遍请当地的中医来诊治,吃了不少中药,用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引,但是最终也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

父亲的去世让鲁迅感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从此鲁迅就立志学医,他希望学成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于是他便到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

然而在仙台学习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使鲁迅改变了学医的志向。第一学期考试,鲁迅取得了中等成绩,这对于一个用外文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料这却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怀疑,他们竟写匿名信给鲁迅,怀疑平日关心鲁迅的藤野先生向鲁迅透漏了题目。这件事情强烈地刺激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一次上细菌学课,需要用幻灯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放映的正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他们议论纷纷地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面对此情此景,鲁迅浑身像火烧一样,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夹起书本愤然走出教室。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一连几天吃不下、睡不着,苦苦地思索。他终于醒悟到,“医学救国”是行不通的。一个人无论体格多么强壮,如果精神麻木,也只能做围观的看客;再高明的医师也只能医治同胞的肉体,而无法医治同胞的灵魂。只有振奋中国国民的精神,让沉睡的祖国惊醒起来,才是当务之急。

从此,鲁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1918年5月,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用白话文写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作品,也是“铁屋子”里爆发出来的第一声巨雷。鲁迅用他伟大的讽刺的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丑恶的封建社会的吃人图。《狂人日记》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