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他,这两年的助理生涯是不是非常难熬,没想到他却摇摇头,说这恰恰是他能力提升最快的两年。因为在剧组的地位低,所以他总会被派去各个岗位做支援,借着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每一项工作的技巧,比如演员要拍照,需要营造有风吹过的效果,吹风机应该往哪个角度吹,用什么风速,距离多远,这些他都很用心地进行研究。
也正是因为用心,他被剧组的负责人看中,觉得这个年轻人做事精益求精,能当大任,所以才给了他那个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
在那些被我们誉为“成功者”的人身上,类似的故事很多,为什么他们摆脱困境的经历总是相似的?是因为这些人身处逆境时,并不只是简单地承受痛苦,他们一直没有被动等待痛苦结束,而是主动去做了很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努力。
或许处于黑暗时,他们也不清楚自己做的那些事、付出的那些努力,最终能将自己引向哪里,但他们坚信一点,那就是人生没有自动升级,唯有不断武装自己,才能拼出一条血路。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那条耳熟能详的“一万小时定律”,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的积累。这条定律被人们疯传,但也让很多人简单地以为,凡是只要机械地积累就可以达成心愿,这无疑是对经典理论的误读。要想依靠积累通往成功,就必须经历无数次主动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轻松,但对改变未来卓有成效。
每个人都会遇到运气不佳的阶段,痛苦中每个人也都在咬牙苦熬,希望受的苦够多后,就能让人生转换成另一种模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并不是一味积攒倒霉的次数,然后等待奇迹发生,而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强,变得更有资格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青春终究会飞走,我们也一定会逐渐衰老,但年轻时我们对待年轻的态度,则会决定未来我们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
【明明拼脸就能赢,为什么还要去拼才华】
我经常会在楼道里碰见邻居家的美眉,每次看见她,都会不由觉得眼前一花——身上永远穿得五颜六色,发型每次都不一样,明明是最水嫩的年纪,脸上却永远罩着一层浓妆,假睫毛不停地忽闪忽闪,几乎可以摘下来当把扇子。
有一天我和邻居大妈聊天,一提起她家闺女,大妈瞬间就变得唉声叹气:“整天就知道变着法美,这学期又有两门没过。这不,刚管我要完补考费。还没一年就要毕业了,我都发愁有没有单位能要她。”我只能赶紧安慰大妈:“您放心吧,这年头只要不怕吃苦,怎么也能有份工作。”
几天后,邻居大妈出门买菜摔伤了腰,我妈带着我去医院探望,正巧看见了正在陪床的美眉,打扮还是那么惹眼,妆容还是那么浓,而且一边陪床,一边时不时举起手机自拍几张。邻居大妈冲我悄悄使了个眼色,然后转头让美眉出去打壶开水。她前脚刚出病房,我后脚就坐到了大妈的身旁。大妈看着我叹了口气:“你也看见了,就是这么不让我省心。我前天问她将来打算干什么,她就翻白眼不耐烦。我琢磨着,要不你得空跟她聊聊?都是年轻人,兴许她能跟你说句实话。”
我下意识地想要拒绝,谈心这种事,我向来就不擅长,但是看着大妈无奈的眼神,那个“不”字就梗在了嘴里。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惦记的还是自己女儿的前途。
美眉打水回来,我找了个由头,让她和我出去溜达一圈,转悠了几分钟,说了许多不相干的废话当铺垫后,我开始把话题往“未来啊”“前途啊”“人生方向啊”这上面引。出乎我的意料,美眉听后呵呵一笑:“是我妈让你来问我的吧,她可真是操心。”
我有些尴尬,但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问:“你对将来就没点打算?”
“当然有,”美眉有些不满地看了我一眼,“找份工作,然后找个人结婚,辞职当全职太太。”
这个答案在我的设想之外,我忍不住追问:“然后呢?”
“什么然后?都全职太太了,那就好好享受人生呗。我早就看明白了,女人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对方回答得干净利落,却只剩下我站在那里瞠目结舌。虽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句话我曾听到过无数次,但是当它从一位20出头的女孩口中说出时,我还是觉得相当意外。
那天回到家,我忍不住和一位朋友吐槽白天的对话。朋友算是身处半个娱乐圈,身边美女如云,他不以为然地告诉我,他见过不少年轻姑娘抱有同样的想法。这些姑娘都很漂亮,也正值青春年华,而她们最大的乐趣,就是不断在众多追求者中筛选出最高富帅的那一个,然后是香车宝马,男人们通常也很乐意接受这种美丽与财富的交换。毕竟,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为一切事情标价,包括容貌,包括爱情。
挂了电话,我忽然就想起了电影《失恋33天》中的那个桥段:女主角问精英男为什么总选择外表华丽而内心拜金的女孩,却不喜欢自强自立的姑娘,精英男回答:“这样省事,感情没有时,至少还有别的东西能帮我们维系住关系。”而换个角度说,其实偏爱精英男的姑娘们何尝不是抱有相似的想法:“哪怕他不再爱我了,至少我痛哭流涕的背景,还能是辆豪华舒适的宝马。”
我从来都不反对一个女孩在最好的年纪要打扮得漂漂亮亮。正相反,在我看来,20多岁就是应该穿美丽的衣服,画精致的妆容,用尽一切方式释放年轻的美好,这样才不负上天赐予我们的那些青春锦绣。
但是,我也从来都不觉得装扮自己是这个年纪唯一要做的事情,更不认同将这份美丽当成换取美好未来的一个筹码。没错,男人多是视觉动物,人人都爱漂亮姑娘,长得好看的女孩总是会得到更多机会,但是,能不能把别人给你的机会变成自己的本领,并由此增长自己的能力,却不仅在于颜值高低,而在于一个女人的内外兼修。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有一篇叫作《明明拼脸就能赢,她们却一定要拼才华》的文章火爆一时,文中列举了一堆家底厚实、老公给力、外表靓丽但却倔强地偏要凭着自己能力打拼天下的女人们。我看完之后,马上就想到了杜美丽。
杜美丽是我大学时代的班花,说是班花,其实在我看来,即便当个校花她也完全有资格。杜美丽到底有多漂亮?这么说吧,她不化妆的时候,就已经酷似日系时尚杂志的封面女郎。而据她同寝室的女生爆料,曾经有男人走在路上因为不断回头看她,直愣愣地撞到了电线杆子上,只要她出门买东西,便会经常被店员询问是不是演员。
在一个女生占了90%的学校,一个女生还能漂亮得这么出类拔萃,着实是件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但倘若如此也就罢了,杜美丽不仅颜值高,智商竟然也与之成正比。大学4年,杜美丽成绩一直居于上游,课余时间还很爱博览群书,随便一张口就能蹦出句诗词歌赋或英文谚语。曾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看到“秀外慧中”“智慧美貌于一身”这些词,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杜美丽。她的美,简直让同为女人的我们都没有了脾气。
但上天对于杜美丽的偏爱还不止于此,杜美丽还是个如假包换的白富美。记得当年我们还在用呼机的时候,她已经拿上了老爸给买的诺基亚;我们听随身听的时候,她用的是老妈送的CD机。她的父母并非是故意富养女儿,而是家里多年经商,真的本身就很富裕。
自从认识了杜美丽,我才确定上天在造人的时候一定是有所偏心,所以才把杜美丽雕琢成了白金限量版,让她可以养尊处优地过一生。但是,杜美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她明明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每天逛街养猫浇花一直到老,而她却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路。
从上大学的时候,杜美丽就特别醉心于手工纸艺。没事就买来一堆各种材料拼拼贴贴。毕业后,她没有去家里的公司,而是在父母的反对声中,固执地开了间淘宝店,专门卖她的原创作品。
一开始做得并不顺利,经常一个星期也不开张。杜美丽有些着急。她忽然意识到,想要干好一件事,不可能只这么慢悠悠地坐在电脑前等着别人上门。于是,她开始去各大相关论坛宣传,因为文案写得特别优美,所以关注度颇高。时不时地,她还会亲自去创意集市摆摊,就算只看不买的人,她也会赠送对方一张自己店铺的名片,算是顺便宣传。
慢慢地,杜美丽摸索出了自己产品的定位和特点,东西越做越精,客人也多了起来。而这期间,她没有管家里要一分钱,也不接受男友的支援。除了那辆宝马mini让她走到哪里都有些招眼外,她和任何自主创业的姑娘没有什么两样。
有了些资金后,杜美丽开了一间自己的小工作室,承接婚礼现场或店面布置。虽然挣的钱没有继承家业多,但也是顾客盈门,而更主要的是,这一切她干得高兴,干得心中踏实。
老天确实是偏爱杜美丽,给了她普天下女人想拥有的一切,但是她却心知肚明,老天偏爱是一回事,自己能否对得起这份偏爱,却又是另一回事。记得小时候看《倚天屠龙记》,最开始死活不明白赵敏为什么放着手下一大堆高手不去使唤,偏要自己吃苦受累亲自学武功。后来她家中发生变故,那一身武功,却成为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
所以,身为一个20多岁的年轻姑娘,此刻你是正坐在自行车上还是宝马车上都不重要,是哭是笑也无所谓,这只是你青春中的一个片段,不代表你未来的走向。
重要的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是拜他人所赐,还是当卸掉妆容、褪去华服、身材走样并且皱纹布满脸庞时,自己仍然还有获得它们的能力;你所拥有的一切是因为你是某个人的某某,还是当你失去所有身份后,仅仅凭借着自己也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而这对于多舛人生依然可以安之若素的底气,全都来自于年轻时的不断修炼。
王国维在《蝶恋花》中感叹道:“人间最是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春终究会飞走,我们也一定会逐渐衰老,但年轻时我们对待年轻的态度,则会决定未来我们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
把青春和美丽作为博得幸福筹码的,终究会因为年老色衰而失去幸福,而将青春作为一场修炼的,人生的积淀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深厚。当有一天我们彻底告别青春时,那些已经充分掌握了生存技能的人们,不会因为韶华易逝而让自己陷入人生的被动。
范冰冰曾经说过一句很给力的话:“我不想嫁入豪门,我自己就是豪门。”对于那些想要一步登天的姑娘来说,与其等待一个缥缈的机会,一个不知何时到来的贵人,不如干脆做些青春时该做的事情,在不断的自我丰富与强大中,你会发现,自己也就变成了那个人生中最大的机会和贵人。
与其将自己的生活托付给别人,遇到点事就等着别人去帮衬、去处理、去解救,不如先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把你的人生托付给自己】
我的一位闺蜜,最近突然行为异常。
先是在当了十年的挂本司机后,开始坚持不懈地苦练车技,至少隔一天找陪练上一次路,为此还义正词严地推掉了不少约会。尽管身边人对她的狂热多少有些不解,但是想想有一技傍身终归是件好事,大家诧异一阵儿也就罢了。
但就在练开车练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又开始死磕手机和电脑,从系统重装到软件升级,再到线上支付,逮谁跟谁求教,甚至连怎么打开机器盖子除尘都学会了。这下大家觉得有点不对劲了,若说开车是个比较普及的技能,特意钻研一番还好理解,但手机和电脑维修,可实在没什么学习的必要,尤其是像我闺蜜这样一见机械就晕菜的文艺女性,这向来就不是她的兴趣点。
一次聚会,有人问她为什么近来学习热情高涨?结果,听到的答案令人大吃一惊,原来,这纯属一次吵架的结果。
大约几个月前,闺蜜和她老公决定来一次家庭自驾游,除了闺蜜一家三口外,还有闺蜜的父母。结果,当一切事宜都安排到位,只差订酒店的时候,小两口却因为酒店位置而产生了分歧,就在僵持不下时,闺蜜的老公冷冷地抛下一句:“你要是还坚持你的意见,那我就不去了。”
闺蜜一下子惊呆了,老早就定好的自驾游,而今出发在即,司机却要落跑,那还游个什么劲儿。她追问对方是不是认真的,得到的回答是“绝对认真”,按照闺蜜以往的脾气,此刻势必出现“文艺女青年一秒变怪兽”的戏码,枕头和茶杯横飞,外带不间断地咆哮三天三夜。
但这一次,闺蜜沉默了。
“我一想到爸妈听说要带他们旅游后那种期待的表情,还有兴奋了好多天的孩子,我就不敢继续置气了,我不想毁了他们的假期。”
在闺蜜的老公看来,这或许是一次转瞬即忘的小胜利,他巧妙地看出了对方的短板,从而取胜。但对闺蜜而言,这次刚一开场就结束了的争吵,却让她开始发生了变化——她忽然发现,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最认为可以依赖的人,也难保不会有朝一日倚仗着这份依赖给予自己意外一击。而自己却因为这份依赖,除了就范而别无他路。
也就是从这一次争执起,闺蜜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生活,这一反思她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真的太依赖别人了。比如,嫌开车费心费力,考了驾照却几乎不上路;比如,手机和电脑只会用来打字、上网,有点问题就都扔给老公去处理;比如,不懂理财,连信用卡怎么还款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