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励志系列(套装共8册)
6886300000018

第18章 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18)

谁都没有帮助你的义务

1

人生如戏,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演绎,不同的精彩。除了我们自己,谁都不可能为我们的人生买单,更没有义务为我们的人生负责。

前段时间,去大连,火车上碰到一对父子。

父亲五十多岁,憨实而朴素,黑黑的脸膛,厚厚的唇,一双大手生满了老茧。

儿子二十五六岁,白白净净的,人看上去也很精神。

因为比邻而坐,自然而然地就谈了起来。

通过交谈,我知道,他们就是大连人,在长春打工,父亲是位木工,儿子是位平面设计师,在长春的一家小广告公司工作。

天南海北地扯着闲篇,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婚姻问题。

那位父亲问我有没有结婚,我笑着摇头,说我还年轻,想要再打拼几年。年轻的设计师对此很赞同,顺着话茬,开始抱怨:“我也这么说,我爸就是不听,天天催我结婚,结婚着什么急,男人嘛,总得先立业后成家,我才二十六,三十六没结婚的人不也一抓一大把。再说了,现在这世道,没车没房,哪个女孩肯跟着你。爸,不是我说,你要是给我买辆车,准备好婚房,我下个月就给你领个儿媳妇回家。”

这话,我听着很刺耳。

“妹子,你不知道,我大舅家的表哥是哈医大的博士,毕业后就去了瑞士,现在在一家私立医院当院长,月薪十万美元,却不愿意给我点儿钱去创业,我要的也不多,也就十万人民币。”

“还有我同学,上大学的时候,我可没少照顾他,还帮他打过架,他爸是上市公司老总,只要他向他爸歪歪嘴,帮我一把,我也不可能在现在的破公司,每月拿三千块钱。公司里的那些老油子,小气得不行,根本就不愿意教你真本事……”

看着他那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我突然就没有了谈话的兴致。

这算什么呢?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欠谁的,也从来没有谁有帮你的义务。

帮你,是恩情,不帮你,也理所当然。

父母没有义务为你买房买车,亲朋也没有义务为你出钱出力,同学没有义务为你谋前程,同事也没有义务教你这个教你那个。

退一万步讲,就算别人都帮了你,你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创业资金,有了好工作,之后呢?生活还得你自己过,遇到挫折还要你自己克服,工作还得你自己做。若你什么都不想做,若你只想不劳而获,那么,又凭什么要求很多,又凭什么寻求帮助,抑或者,在你向别人理所当然地寻求帮助,理直气壮地连一声“谢谢”都不愿意说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你给别人提供了什么帮助。

做“伸手党”,莫非还是一件光彩且理所当然的事情?

2

有那么一刻,突然很为这位父亲伤心,为他感到不值,看着那双沧桑中带着无奈的眼眸,我想,我真的有些感同身受。

事实上,在我身边,类似的事情也很多。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为此感到困惑,甚至焦头烂额。

这几年,随着名气的增长,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微博上、微信中、朋友圈里,向我诉苦的人,找我想办法、求安慰、求解答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网友问我,三个月时间怎么才能考上研究生,让我帮着做个学习计划;有网友工作不如意,和同事生了嫌隙,有了龃龉,问我该怎么缓和关系;甚至有些网友和父母吵架,问我该不该离家出走。

起初,我会花很长时间认认真真地回复每一位网友,但大多数时候,回复之后,等来的要么是更多的抱怨,要么是没完没了的追问,要么是新的问题,要么是无声无息的消失。

人与人是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阅历不同,思想也不同,我的知识有限,阅历也有限,我没法告诉你如何一夜暴富,也没办法告诉你不努力、不付出怎么取得好成绩,我更不可能为不认识的你去担保,帮你创业。

曾有位观众加了我的微信,在朋友圈里给我留言。他说一开始他认为我是在借助电视节目来炒作自己,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学校招生而已。但后来看到了关于我的更多的资料,才渐渐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他说,大多数人只能看见你台上的风光,但幕后你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遇到多少困难,都是他们不曾了解的。无论怎样,你不能否定一个姑娘的努力。

看到他的留言,我沉思了很久,有很多话,欲说还休,最终回给他一个笑脸,一切尽在不言中。

3

到大连后,心情依旧有些抑郁,会后,和一位前辈说起这件事,前辈说我自寻烦恼。

他说,这样的事情,他遇到过很多很多,现在,也的确有很多人,太缺乏主动性,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凡事不积极,总把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进了公司,抱怨领导不给力,嫌弃同事不帮忙,工作做不好全都归咎于前辈自私,不肯提点,事实上,这真的很可笑。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做什么事还得别人帮着吗?还得别人管着吗?

不帮不管就是罪过?

不得不说,这种大众常有的逻辑真的很荒谬。没有谁天生就欠了谁的,也没有谁有必须给你提供帮助的义务,社会不是幼稚园,职场也不是学校,想要得到什么,我们得自己去努力,自己去争取,甚至自己去抢,坐着不动,是没有人会把果子送到你嘴里的。

有人会说,难道非得放着现成的资源不用,非得自己累死累活地去打拼?去探寻?

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在抬杠。

谁也没说寻求帮助是不对的,只不过,寻求归寻求,别人帮不帮你却是自由。帮了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把别人的袖手当罪过,把别人的帮助当应该,实在是大错特错。

我得承认,我的生命中不乏贵人,帮助过我的人也有很多很多,对他们,我心怀感激。但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没想过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没觉得谁谁谁就得帮我,就得为我做什么,哪怕我把左臂遗落在了天堂。

学习也好,创业也好,这么些年,和其他人一样,我遇到的问题有很多,困惑也不少。

不懂了,不会了,卡壳了,我会去问,会去求助,但那只不过是附带,最后,要做事的是我自己,要去解决问题的也是我自己。

就拿学校的管理来说,起初,我是真的一窍不通,但我没沮丧,不会,我可以去学。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资料,分门别类,根据需要,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从入门的知识开始,一点点地去学,不懂了,自己去查资料,去提问,去取经,把简单的弄懂了,再去更深入地学习,去实践。

虽然犯了不少错,闹了不少笑话,但现在,在管理学校、处理相关的事务时,我也能做到基本周全、有条不紊了。

有些人会说:“超凡,你太幸运了,你一点也不苦。”是啊,在大家爱的簇拥下,我的记忆里只有美好,没有泪水。

4

啰唆了这么多,不是想要夸耀什么,也不是想要指责什么,只是想对你说,亲爱的,别再等着别人帮你,别再怨愤无人援手,积极一点儿,主动一点儿,不懂的自己去学,不会做的试着去做,不明白的努力去弄明白,单靠要,是没有出路的。父母也好,朋友也好,同事也好,都不欠你的,都没有帮你的义务,与其为了没人帮而委屈,倒不如想想自己该做些什么,想想困难要怎么解决,问题要如何面对,责任要怎么承担。这个世界上,最终成全你的人,永远是自己!

做自己,就够了

1

这两年一直做活动、参加节目,我身上的标签也渐渐多了起来,国画专业的研究生、人民网专访中的头条新闻人物“学霸女神”、艺术教育培训学校的“90后美女校长”……

之前参加《一站到底》,因为不错的状态,成为了改版竞速时代后,《一站到底》第二位“大满贯女战神”,当晚收视率夺得周一冠军,我又被观众们戏称为“不败女神”。

在《一站到底》,我连续守擂两期,在第三期遗憾落败,无缘擂主之位。守擂当晚,身体状态其实特别差。就在一天前,我接到了CCTV2节目的电话,告诉我,我被评为了“最受观众喜爱奖”获选人,并邀请我参加十一特别节目的录制。

《惊喜连连》是我第一次参加的电视节目,总导演谢孔忠老师当时给了我特别多的照顾,记得第一次参加录制的时候,演播室前有九个大门,我要一关一关将它们打开,在聚光灯的照射下,我当时心慌意乱。这时我看到了一双眼睛在注视我,当我辨认出那是谢导时,他温柔地对我说:“小姑娘,你知道吗?你在镜头前笑的样子真的好美。”

或许他不知道,正是他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此后参加别的节目,站在舞台上,我总能想到他对我说的话,也因此越来越自信。谢导对我有知遇之恩,正是他让我从一个小观众竟能钻进电视里,说出自己的梦想。因此,我没有犹豫,就答应去录制。

这样问题就来了,这意味着我需要在48小时内往返南京和北京,昼夜不休,完成节目录制。

于是我凌晨五点从南京飞往北京后,连续昼夜录制了17个小时节目。在晋级全国五强后,时间实在不允许我再在北京继续下去,于是只能遗憾地退出比赛。

一夜未睡,我困得不行,北京的凌晨还是有点冷的。匆匆收拾行装,从录制基地直接赶往机场,乘最早的班机赶回南京。

回到《一站到底》的舞台上,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停止转动了,结果在强大的张德祥面前,我连错三题,遗憾落败。

后来回看节目,看到镜头前昏昏沉沉的自己,我忍不住笑了好多次。有人说,其实谢导那边你完全可以拒绝的,没有档期嘛,更何况南京还有赢得40万年薪的机会。但我心里想的是,20万也好,40万也罢,输了比赛,可是却对得起自己的承诺。

2

很多时候,我其实觉得自己挺幸福的,不为其他,只为我爸和我妈从来都没有为我安排过什么。

兴趣也好,学业也好,人生也好,所有的一切,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子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社会如汪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条鱼,小丑鱼有小丑鱼卑微的快乐,鲸鱼也有鲸鱼生存的烦恼。人这一辈子,说很长,其实也很短,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留给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真的有限。而这有限的时间还要被以爱的名义、以为你好的名义不断地削减,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种无奈。

身边的许多人,人生经历其实大同小异,只不过,有部分人对此甘之如饴,有部分人怨天尤人,有部分人是口是心非的否定,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鼓起勇气去改变,去为自己争取什么。

或许,有勇气的他并不起眼,也不足够优秀,但他们有勇气为自己搏一把,就已经值得敬佩。

无论成败,顺应自己的心,走出了第一步,那么暴雨也是晴空,因为,心里很幸福。

3

说起来,做自己,其实是个挺俗的话题,各种励志故事、心灵鸡汤,或多或少都会提,但真正有勇气做自己的真的不多。

世界很大,也很小,各种各样的圈子束缚着我们,年纪越大,阅历越深,在乎的就越多,考虑的就越长远,冒险与改变的勇气就越少。

其实,这无可厚非。

有勇气改变,是一种幸运;无缘去改变,也无需懊恼。

只要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内心,保持探索的热情,在心灵的世界给真正的自己保留一座小小的秘密花园。总有一天,你能做一回自己,哪怕稍纵即逝,哪怕没什么结果,也够了!

独一无二的活着,挺好

1

有人问我,参加《一站到底》,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一期,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期。

最开始参加《一站到底》,其实挺在意奖品的,没有想过那么多。没想到的是,计划不如变化,临上场前一个小时左右,我才被通知,我的身份是“挑战者”,这意味着我要从头打到底,以一敌八,才能通关。看起来站在场地中央很特别,但实际上,压力和难度都是最大的。我暗自给自己打气,能走下去,这场比赛就无悔了。

我没有想到那天我的两句话会在网络上迅速疯传,当主持人李好和郭晓敏问我,是否继续时,第一次我说,想要去争取,我们天生就是战士。然后他们又问了我一次,第二次我说,想要就坚持到底。我们终将会成为战神。

那天的对决特别温馨,没有丝毫火药味,我的对手似乎都希望我站到最后,当我赢了的瞬间,我记得第三个被我淘汰的同济大学学霸大炜哥当场便跳了起来。

后来,剪辑导演加了微信,告诉我,剪了四年的《一站到底》,本来觉得已经麻木了,但剪完这期,彻底哭了。觉得那一期意义非凡。

以前,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做计划,学习要做学习计划,工作要做工作计划,训练要做训练计划,旅行要做旅行计划,创业了,还要做企业规划、人事规划、企业目标展望……凡此种种,曾经乐此不疲,现在却感觉有些疲惫,倦了,厌了,因为,活得不像自己,而像一个被囚禁在计划怪圈中的机器人。

三年前,抱着倒数1095天的雄心,做了一个三年人生规划,还做了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每天都按照计划中的方向循规蹈矩地活着:坐在电脑前,机械地写着文案;去培训班,按部就班地听课,手翻动着书本,却全然不清楚书上写着什么;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去社交,去应酬,去侃侃而谈,去觥筹交错……脸上带着热情的笑,但笑着笑着,自己都觉得假。

做了一个半月的“机器人”,还是放弃了,这样的自己,真的很讨厌。

现在,依旧有很多人问我人生计划是什么,坦白说,我我想做最真实、最勇敢的自己,因为我的未来谁都没有去过,我不想轻易给它一个定义。虽然遭遇了不少意外,有过惊喜,受过惊吓,好几次措手不及,不自觉闹了笑话,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我任性地参加了《一站到底》,意外地得到了“东方维纳斯”的赞誉,写了自己的书,有了博客,有了粉丝,事业也走到了一个新高度。

或许,喜欢安安稳稳、按部就班的人总觉得我太任性,但人生本就因为未知才显得精彩。相比于平静无澜的死水,有涟漪、有波涛、有漩涡、有激流的活水所代表的才是真正的生活啊。被计划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早已经知道了结局与剧情的电视剧,无论特效做得多好,也终归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