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再补充一点,祖母是个文盲,腿也有点儿毛病。中等身材,有点儿胖,她常趑趄着在房子周围散步。据我所知,她从未走到距房子三里以外的地方。只有一次是例外,一八六〇年,她还年轻,为了避太平天国之乱,她曾随大人到过山中。她对那段慌乱的岁月已经记忆不清,但我还记得,她曾以不屑的口气说过“长毛匪”。
如前所述,家母于我六岁时去世,我对她印象不深。外祖父是个秀才,但是家境贫寒。就我所知,家母时常患病,但她得的是什么病我却不知道。中医经常到我家来。我记得他骑的是匹白马,常常小心翼翼地讨论我家门前那座木桥。我家炉子上经常坐着一把药壶,煮着医师所开的药。家母吐血,我想她可能是患肺病。
家父受的是旧式教育,程度等于现在的小学。他很早就辍学,随祖父到靖港去做生意。家父和二伯轮流照看生意。
我乡盛产煤、铁。祖父早年就经营铁器生意。他为什么要干这一行,我一直不清楚。我们在靖港的店铺就卖铁钉、铁犁、铁锤等。后来,我家又在距上述店铺约二十里的地方开了一座铁工厂,铸造各种铁器。船夫们从下流乘船到我家来买铁器,再把邻省江西贩来的瓷器卖给我们。家父和二伯二人轮流看店,每年轮换一次。
家父和二伯,于往返老家和店铺时,多数乘船。从我家先到三十里外的永丰,这段路要起旱,或徒步或乘轿。从永丰再到湘潭,这四十里有小船可乘。因为是顺水,很少有超过两天的,沿途风景也很美。到湘潭后沩水(Wei Shui)入湘江,湘江是长江的支流。从湘潭经长沙到靖港,全长五十里,人们大多数都乘船。
家父很有经商的天才,而且是一位民间领袖。他晚年做过靖港的商会会长。在家乡常为邻居排难解纷。有好几次为人排难解纷的事,至今我还记得。他所用的方法是:把争执的双方和他们的朋友约到我家吃便饭。然后请双方说明争点所在。接着他再请双方的朋友们发表意见。最后,他把争端总结一下。于是他劝双方和解,但也有时他会站在某一方面。据我所知,争执双方大多数都会接受他的调停。不论他们双方是否高兴,但家父最后总是解决了双方的争端。如果争执双方或是其中的一方愿意的话,也可以去打官司,但这种情形就从未发生过。
家父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他认为经商是一种很好的职业,因为经商可以过正经而快乐的生活。如果他说话能算数的话,他就会要我哥哥和我到店里去当学徒,将来做个生意人。在这方面,二伯和他完全不同。
二伯的年岁较家父大,比家父受的教育也多,他想参加考试求取功名。我们蒋家没有一个有功名的人。伯父锐意于此,但是考试落第,最后才打消求学念头,改而经商。因此,他决心寄望于下一代,希望他的子侄,能够努力读书求取功名。
大伯父为人很文弱,他早年就吸鸦片烟。我常看到他一榻横陈,喷云吐雾。吸鸦片烟的用具对小孩子们颇具吸引力,鸦片烟的味道也很香。有时我也看他熬鸦片,把烟土熬成像果酱似的东西。大伯母对大伯父的烟瘾甚感不怿。因为她晓得吸鸦片是很浪费的嗜好,能够败家。
我们住的房子在稻田和水塘之间,我和堂兄弟们也就在这片空间中玩耍。玩耍时可以说没有玩具。新年时我们自己做毽子。有时我们用竹子做一根鱼竿去钓鱼。有时跟在牛群后面,听牛背上牧童们唱歌。有些牧童唱的歌至今我还记得。牧童们时常比赛唱歌,由一个牧童先开始,他唱完后,另一个牧童立刻接唱。他们比赛谁唱得多,唱得好。
周末和星期假日在古老的中国是没有的。虔诚的佛教徒是于阴历初一、十五在自己家里或到庙上祭拜,但却和平时一样也要工作。在中国,较大的节日都是关于人的节日。第一个节是新年,从正月初一直到十五。这是中国最大的节日。
正月初一,因为我们要祭天地,尽管除夕大家睡得很迟,但还是要起早。长辈们率领我们鱼贯走到小官道。我们向天祭拜,每人三叩首,同时燃放鞭炮。然后再到祖先堂去祭拜祖先。祭过祖先后,住在北耳房的人要给我叔祖父和叔祖母拜年,同时我们住在南耳房的人也要给祖母拜年。接下来,我和兄弟们再给大伯父和大伯母拜年,最后再给二伯父和二伯母拜年。祖母、伯伯和伯母都要给我们年糕。第一次参加拜年的男孩子会比别人多得一个红包,表示长辈对他的喜爱。
南耳房拜完年后,我们都到北耳房去给叔祖父和叔祖母拜年,我们这一辈的也要给叔婶们拜年。北耳房的人们,同样也到南耳房给我祖母拜年。
在中国旧社会中,辈分和年龄是决定礼仪的基本条件。我要给父执辈拜年,同时也要给祖父辈的人拜年。在平辈人中,我要给比我年岁大的人拜年。以拜年论,不分贫富,不论社会地位,不论主仆都是如此的。我们雇用的长工,如果他是家父一辈的——往往是如此的——我们也要对他们说些恭维话。如果我对年长的雇用人有疾言厉色,家父和家母一定要责备。任何不敬老的事都被认为是不良行为。这种礼俗在拜年时要严格遵守。
正月初二,我们住在大房子的人要到水塘对面的房子去给叔祖父、叔祖母、叔婶们拜年。他们也要到我们家给祖母、叔祖父、叔祖母、叔婶们拜年。拜年时,要互送礼物,大多数都送年糕。
正月初三,我和兄弟们要给外公、外婆和表兄们去拜年。大人们要到左邻右舍朋友们家中去拜年。
过新年,有鸡、鸭、鱼、肉和年糕,我们可以大快朵颐。
初五开始舞龙和耍狮。舞龙和耍狮的队伍多半由某一族人自己组成。傍晚,舞龙的队伍带着锣鼓出发,一群人跟在后面,每人打着纸灯笼,看起来非常好看。在我五岁以前,母亲不准我跟着去看。五岁以后,她晓得已经管不住我,只好把我交给一个年长的人照顾,才准我跟去看。舞龙的队伍要到邻家,特别是同族的邻家去舞。在舞龙时有些自命不凡粗通文字的人还要来几句散文诗,说几句过年的应景吉祥话。接着是拳击和摔角表演。表演后群众安静下来,主人献茶,把年糕分给小孩子们吃。
正月初八,附近的庙宇白天要演戏,引来很多观众。开锣前,各种小贩麇集,卖吃食,卖玩具,样样都有。庙外常有耍猴子和白老鼠的。儿时,我对小贩和猴戏比庙内的戏要有兴趣得多。
正月十五,年过完了。人们都要重新开始工作,生活恢复正常。新年过去,人们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五月初五,也是一个节日。这个节只有一天。每家要在门上挂艾草,表示驱邪,并且要吃粽子。临河的城镇有龙船竞赛,或以行业,或以地区组队参加。
五月节过后是中秋节,日期是八月十五。人们都认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中秋节只有一个晚上,大家吃月饼。
最后的节日是九月九。九月九在中国称重阳节,人们用登高来庆祝。如果无山可登,就登上一座较高的建筑物来意思意思。重阳节是庆祝丰收,因而要打牙祭。
除了上述的节日外,春天大家还要上坟祭奠祖先。我在过节时都会感到高兴,都会有好东西吃。除了玩和吃之外我不想其他的东西,因为我除此以外也不知道其他东西。
每逢过年节,长辈们对我们的管束就放松了。父母对我们更放任。如果我犯错父亲会告诫我:“如果不是过年,我非打你不成。因为过年,今天饶了你。”平时,父母对我们管得很严。他们自己也自律甚严,以身作则,示意我们将来要好好过日子,好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