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异珍奇案录
6898500000096

第96章 明朝砖头

“张队,那您觉得我们应该在哪棵树上吊死呢?”小唐着急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顺着张剑东的梯子幽了一默。

“好。小唐,通知大家5分钟后,召开案情分析会。”张剑东这时,手中抄起一份之前就放在他桌子上的资料,又看了一遍,说:“负责技术的小刘和跟我在明东岛上一起追寻阿庆的小李,共同有了重大发现。”

分析会由张剑东亲自主持:“上一次案情分析会上,我们就确定两条并行的侦查方向,一条是从死者身份和社会关系入手,另一条是从凶器材质和来源入手,并决定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下面请大家分别分享一下各自的进展吧。”

说完,张剑东看向了石强,示意石强先开始。

石强心领神会,向大家交代了他与小唐进行的以被害人社会关系为重点的侦破过程和最终结果。“我们这边绕了个大圈子,除了挖出一个合伙敲诈勒索和一段为人不齿的婚外情之外,没有什么重大进展。”石强不无遗憾地说道。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从技术层面,我们队凶器材质的鉴定结果。”负责技术的小刘,满眼通红,看样子,又没少熬夜。

“我提取了死者头上受伤部位残留的少量碎屑。在之前的第一次案情分析会上,已经跟大家说过,初步判断为类似青砖,但是又明显大于普通建筑用青砖的砖式物体,在击打死者方一川头部时所残留。”小刘说道这里后,看了一眼在座的各位。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有印象。

小刘接着说,“经过这几天的细致研究,我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

看着在座大家惊讶和好奇的表情,技术刘反倒是不紧不慢地打开幻灯片,这时,一些碎屑的显微放大照片便清晰地显现了出来。

“大家请看,这便是从死者伤口处提取的碎屑的照片。”技术刘指着这些照片上的碎屑结构的细节,说道,“这些碎屑有着明显类似于青砖的结构。但是,碎屑内部的空洞又明显比用现在技术烧制出的青砖要大、排列更无序。这主要是因为烧制时温度较低的原因。而这种情况普遍见于用木炭做燃料的烧砖工艺中。而早在新中国建国后,用木炭做燃料烧砖的做法就已经逐渐绝迹。而现在烧砖基本都是用煤炭做燃料,温度要高很多。同时,这些碎屑中的类玻璃晶体状结构又比现代青砖更加规则,这是因为长时间烧制的结果。综合之前的结论,这种砖是用木炭烧制的,那个时候,燃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长时间烧制一定有其要这么做的必然原因。比较合理的就是烧制体积比较大的砖。所以,综合‘空洞大’、“空洞无序”、‘晶体规则’这三大特点,我当时就怀疑这个凶器有可能是一块在古代烧制的体量巨大的类似用于长城或城墙的砖。”

技术刘这一通有理有据,头头是道的分析,说得大家目瞪口呆,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小李站起来说道,“当技术刘跟我交流了他的这个推断意见后,我马上就想起了当时我跟张队在明东岛追寻有盗墓嫌疑的阿庆时,在他丢弃并烧毁的车子里意外发现的那块神秘的‘大砖头’。”

说着,他便举起了手中的那个仍然包裹在物证袋中的大砖头。

除了张剑东、技术刘和小李以外,其他在座的警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块整体已经被烧的乌黑的“大砖头。”然后,他有从身旁拿出一块普通的建筑用砖。将两块砖一起摆到了桌子上。

很明显,物证袋中的这块砖头大约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块头”。而旁边的普通砖头,大约是长24厘米,宽11.5厘米,厚5.3厘米。两相对比大小差异悬殊。

“大家请看现在播放的这张照片。”说着,技术刘又展示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 ,有三堆各少量的砖碎屑,分别被标号为1号,2号和3号。

“大家请看,照片中的1号和2号样本,碎屑的所有理化指标,完全一致,甚至连颜色都完全一致;3号样本与1号和2号则有着明显的区别。”技术刘说完,故意留出时间给大家仔细看了看,趁大家在仔细观看的时候,他继续介绍道:“1号样本,是从死者头部伤口处提取出来的,2号样本是小李从明东岛上带回来的,现在躺在桌子上的那块大砖头上剥离出来的,3号样本是从普通青砖上剥离出来的。”

“我们们可以认为杀死方一川的凶器,与放在桌子上的那块大砖头,是一样的东西吗?”石强脸色凝重地向技术刘问道。

“这个我不敢回答。”技术刘还是比较谨慎的,没有正面回答石强的问题,他接着说,“但是,除了刚才跟大家介绍的这些外观上的特征,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

大家静静地听着,不知道技术刘那里到底还藏了多少干货。

“我已经对1号和2号样品,进行了碳十四鉴定。”说着技术刘举起两份报告单,郑重地宣布,“两份样品,距今年代都是大约600年,正负50年误差左右。那个时候大约应该是明朝初年。这个结论也与砖上阳刻的铭文信息一致。”

这一个结果的宣布,一下子引起了会议室里的一阵骚动。大家无不交头接耳,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张队,各位,我个人感觉,杀害方一川的,很有可能就是与我们手里掌握的这块明朝大砖头完全一样的另一块大砖头。”小李大胆地提出了这种假设。而此时,竟没有任何人反对。说着,他把原本放在桌子上的这块大砖头拿了下来,给大家传阅。

“我同意。鉴于这种砖头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我感觉通过这种特殊的砖头,以物找人的思路应该会有收获。”石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恩。”张剑东对这种以物找人的思路表示肯定,而且显然他早已对这个思路心有所属了。“但是,毕竟我们不是专家,对这块砖头的来源、用处、历史记载等详细信息完全不了解。所以,石强,小李,你们带上这块明朝砖头,去找一些这方面的专家,让他们给我们鉴定一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砖,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出处和去向。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关于这种砖的特性,才能做到尽可能缩小我们以物找人的范围。”

“好的,张队,我们这就去办。”石强响亮的领受了任务。同时看了一眼技术刘,点了点头,表示,“这块‘砖头’,现在由我们接手了。

“好了,散会!”张剑东不忘又在最后叮嘱了石强一句,“不论从案件侦破角度,还是从文物保护角度,都要一定确保保护好这块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