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林
校友再版《广西大学史话》,嘱我写上几句。我作为现任校长,就此机会,了解家底,学习先贤,继往开来,当是分内之事,也就欣然同意了。
翻开书页,映现在眼前的,是两个沉甸甸的大字:担当。
担当,贯通了广西大学的历史,串起了一个一个可敬可爱的人物,串起了一件一件可歌可泣的事情,彰显了广西大学的精神。
担当,是一种使命。广西大学就是为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而成立的。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破开了国门。民族危亡加剧,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一时成为良策。民族复兴,教育为先,广西大学也就在1928年应运而生了。其立校宗旨,明明白白,就是保卫中华,发达广西。它近90年的办学,践行与提升了这一宗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广西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进步,送出了一批批学子,他们中有院士,有国家领导人,有普普通通的建设者,均扛起了强国富桂的重任。
担当,须有一种弘毅之气。君子弘毅,方能百折不挠,担当使命。这种弘毅,透着坚韧与血性,由首任校长马君武,从传统人文中引来,植入了广西大学,成为其担当使命的底气与骨气。马君武博士数度离开与重回广西大学,学校也建而又撤,撤而又建,又因日寇入侵,校址搬离不定,人与校,可谓命运多舛。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广西大学在困境中崛起,在困境中前行,靠的就是临危受命的正气,靠的就是不辱使命的血气,靠的就是仗剑出关的勇气。有这三气充盈其中,坚毅才会成为弘毅。有了这种为国为民而奋发图强的弘毅,学校尽管起起落落,但终在马君武第三次任校长时,可与国内名校相比肩,确确实实担当起了历史的重托,民族的重托,八桂父老的重托。
担当要有铁肩。“铁肩担道义”,显示了铁肩与使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有铁肩者须担使命,使命要靠铁肩来担当。广西大学对使命的担当,弘毅与铁肩均为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学校要有铁肩,校长要有铁肩,老师要有铁肩,学生要有铁肩,这都是连锁生发的,相互成就的。有铁肩的学生,是由学校、校长、老师培植的,陶铸的。学校的铁肩,主要是由校长、老师、学生的铁肩构成的。学校的使命,最终是由学生的一双双铁肩担当的。广西大学担当起了国家、民族、地方赋予的使命,跟它有众多的铁肩是分不开的,跟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铁肩者息息相关。历史上,广西大学的校长们,如马君武、白鹏飞等,都有一副硬挺挺的铁肩,可担千钧重任。他们学贯中西,精通教育、科学、人文,集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于一身,治校、治教、治学均属一流,执掌广西大学,也就举重若轻了。凭借崇高的威望,他们感召与聘请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来校任教。特别是马君武三任校长时,有李四光、严济慈、陈望道、张铁生、刘仙洲、沙千里、张映南、邓初民、薛暮桥、王力、千家驹、陈寅恪、李达、夏征农等大家巨子,个个手握龙蛇之珠,人人俱怀荆山之玉,云集在他身边。名校、名校长、名师、名学子、名学科,是联动的,呈良性循环的,显马太效应的。
广西大学的这段辉煌的历史,告诉我们名校就是这样炼成的,名校承担时代使命的铁肩就是这样炼成的。
谨以数语,权为读后。
2015年9月21日于南宁
注释:
[1]按:本书中所称“西大”均为广西大学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