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广西大学史话(1928—1949)
6923200000008

第8章 粤军入桂,避战乱无奈归乡 殃及池鱼,总务长遇匪身亡

这场战乱中,广西大学不仅校产受到损失,总务长蒋继尹教授竟死于土匪之手。

蒋继尹在日本留学14年。1919年,因国事需要,他才应召回国。为逃避包办婚姻,他远走山东求职,先后任济南农场技师、山东农业专科学校教授,并在山东与单岱云结婚。1922年,由于他精通日语、英语和德语,受任为“鲁案”(又称山东曹州教案)善后处理督办公署翻译股主任。

所谓“鲁案”,事因1897年11月1日,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天主教堂两位德国神甫遭到当地土匪杀害,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强行占领胶州湾。案发后,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日本却趁机掠占了德国在我山东的地盘。中国也曾对德意宣战,也是战胜国,但1919年初,西方列强在巴黎召开会议,不顾中国是战胜国的事实,要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消息传来,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

迫于压力,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成立了“鲁案”善后处理督办公署,蒋继尹担任翻译。1922年,西方列强在华盛顿召开太平洋和会,由于蒋继尹在处事中多次洞察日方的阴谋,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的权益,西方列强只得裁定日本将胶州湾、青岛及胶济铁路归还中国。蒋继尹因此获得了政府颁发的六等嘉禾勋章。“鲁案”处理结束后,蒋继尹受聘于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授。

1928年秋,蒋继尹应马君武先生之聘,毅然放弃在北京的优越生活,回到广西梧州,任广西大学总务长兼化学教授。作为总务长,他与师生辟荒山、建校园、筑校舍、置设备,任务至为艰巨。

1929年5至9月期间,蒋桂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随后,粤军进驻校内,师生被迫离校。蒋继尹亦携眷回乡。舟至昭平县境小背口村,突遭土匪拦劫,勒索巨款光洋一万块未遂,8月15日被害于锦铛(一说景当)山佛子冲,年仅40岁。

蒋继尹的外孙女曾有文章写道:

我外公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十四岁就考上了清末公派留学生,就读于日本著名的东京帝国大学。外公去日本的时候,根本不懂日语,临出国之前才突击了两个星期,轮船上又学了几天,就靠这点日语进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听课,四年之后居然以优异成绩与日本同学一道从帝国大学毕业。后来又到北京大学当教授。民国十六年,应马君武博士之邀,回广西创办广西大学,出任广西大学总务长兼教授。民国十八年,我母亲四五岁的时候,外公于暑假携全家乘船从梧州沿水路返回老家全州,在昭平遭土匪打劫,全家被绑。说来也冤,土匪原来打算劫持的并不是我外公,而是外公的兄长蒋继伊。蒋继伊大我外公七八岁,曾中清末举人,并同时与我外公去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政,也是广西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我外公蒋继尹,名字与蒋继伊仅仅相差两笔,不但字形相似,连读音也相近,极易混淆,加上土匪文化程度不高,于是阴差阳错抓了我外公全家。

土匪以为抓住一个财政厅长,可以换回大把银子,谁知道抓的只是大学教授,好不气恼!土匪眼中的大学教授不过是不值钱的穷书生,但这位穷书生好歹是曾任两广财政厅长的亲弟,想必多少也能诈回一些银两,于是把外公一家扣为人质,要挟蒋继伊拿钱赎人。蒋继伊与土匪多次谈判,好不容易将赎金由一万大洋降到了四千,却不料掌管广西军政大权的李宗仁、白崇禧不肯答应,认为用钱赎人是助长了土匪的气焰。李宗仁与白崇禧行伍出身,只知道用枪杆子说话,立即派了军队前去围剿。大兵压境,土匪被逼“撕票”,外公一家的男丁,几乎全部惨死在土匪刀下。说是“几乎”,那是因为母亲的大哥(我的大舅)(即蒋明,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州高中当老师,前几年去世——笔者注)命大,脖子上被土匪连砍三刀,昏死过去,土匪以为死了,没想到他居然死而复生,从死人堆里爬了回来,后来一直活到八十六岁。还有一个男丁——我的小舅,是在襁褓中吃奶的婴儿,也免一死。土匪也有土匪的规矩,只要钱能到手,绝不“撕票”;钱不到手,就别怪他杀人不眨眼,但只杀男丁而不杀女眷,所以外婆与母亲得以死里逃生。

又有蒋家后人写有文章回忆道:

1929年,父亲在南京读完中学,取道梧州(原文为桂林——笔者注)回全州老家,在梧州搭乘其叔叔蒋继尹及堂弟的三艘船,回家路上被土匪劫持。土匪原以为船吃水很深一定有很多财宝,岂不知都是书籍,故以叔侄三人为人质,向我祖父(即蒋继伊——笔者注)索要三万大洋。正当祖父卖地筹钱时,当地政府听说豪绅被抢,就派兵上山剿匪。土匪一看大势已去,慌乱中射杀人质,蒋继尹父子当场死亡,父亲左肩胛骨被打穿。土匪一看人还没死,又补一刀,父亲用左手去挡,结果小拇指被砍断了。此时官兵枪声大作,绑匪猖狂逃窜——此后父亲昏迷了五天五夜才苏醒过来。幸好当时年轻,否则真的没命了。

这个大难不死的中学生,疑是蒋继伊的四子蒋朝江,后来在广西大学读书,理学院本科第一届毕业生名单上有他的名字,他还获得1932年奖学金丙等奖。

但事发地昭平县有人撰文,说蒋继伊也同时被抓,文章写得活灵活现,载在《昭平文史·景当山剿匪记》。而在蒋继尹的家乡全州,不管是地方志,还是蒋家后人,都不载蒋继伊与蒋继尹同时被土匪所抓一事,看来是小说家言。

《广西大百科全书》载:

蒋继尹(1889—1929年),教育家。字叔贤,号湘农,全州人。幼年聪颖好学,12岁获州试案首。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官费生到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再到早稻田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191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农场技师、山东农专、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在任期内著有《食品化学》《中等肥料科学》《中等农艺学》等专著。1928年秋,应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之聘,担任广西大学总务长兼化学教授。任劳任怨,工作卓有成效,马校长称赞他“言可为方,行可为表”。1929年,因蒋桂战争爆发,无法正常上课,携眷回乡,在昭平县境内遭土匪拦劫,被害于锦铛山。

蒋继尹与于式枚、苏乐群、唐景崇并称民初广西四大教育家。蒋继尹被害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亲朋好友无不为痛失栋梁而伤悲,纷纷送来挽联、挽词、挽诗。广西大学师生尤为悲切,立碑纪念,马君武校长亲笔为他写下挽词:“霁月风光,含华佩实,启导群彦,散事后食。如何斯人,死于盗贼?遗像俨然,令德令式。”三年后,蒋继尹遗骸迁回,葬于内建乡(今全州安和乡)绿源里。蒋继伊后来把准备用来赎人的赎金全部捐出来,以父亲的名义,兴建了一所冠英小学,即今天安和乡冠英初中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