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盗墓札卷
6930600000150

第150章 细数盗墓

不得了,这家伙真研究了整晚,换我早就歇菜。我跟着葫芦的笔法,继续用高倍放大镜研析纹路曲折。

古镜后面的图案,小则细如发丝,应该不是铸造时弄出来。可能是古代技术高超的工匠,用某种尖锐器物在镜子铸造后慢慢研磨画出。

即使水锈把某些地方腐蚀,凭着有规律的变化,好歹能做出假设。大约坐了半个小时,我抬起头按按发酸的后劲,受不了了,再这样坐下去,腿都站不直。

“葫芦,还有三分之一,草稿就可以核定了,你说这...”我边说边回头,忽然瞧见背后的人并非葫芦。

“有事?”来者是苏衡,隔着窗户,看见葫芦在外面摸了根竹竿钓锦鲤。

“老爷子叫你去正厅一趟,快点。”

苏衡不耐烦催促着,估计是昨天那场戏下来,内厅肯定废了,这才临时调换到正厅。

我翻着白眼“他叫我去我就去,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叫个八抬大轿来。”

“今儿老爷子说你吃了过江龙,今后就算苏家的崽儿。又是嫡系,让你选择产业。你要不去,产业就划到你大伯名下。”

我听苏衡说,今日只谈家产不谈江湖,顿生了兴趣。

再说不能便宜了我那大伯,肉烂了还得在锅里,既然和钱有关,我便勉为其难再去一次。

其实仔细看,苏家内部有派别之分,昨晚圆桌上那撮子人,除去苏家本家一部分,还有苏家外衍生出去的大掌柜。那些人,都握着全国文物交易,特别是南方占很大一部分。

显然,那帮人都是大伯那一边,当时看见我,脸色自然很古怪。

“慢着,大伯半老不老又没儿子,他死了家产还得我继承,快点前面带路。”也罢,看在钱的面子上,我去再周折一番。

叫上葫芦,再带上鱼肠剑,一应准备齐全,我才敢出门行走。

到了正厅外,粗看却比内厅气派,不过进去瞧瞧,一没陈列二没摆设。莫不是昨晚进了贼,把冥器都摸了去?

这可不好办,我功夫不到家,又没有瓶瓶罐罐砸。要再打起来,很吃亏。

“看什么看,你还想砸几个?”老爷子在首坐上呵问道。

见意图被看穿,我也不尴尬,先四处看看,是否有金山银山堆着。

“老爷子,叫我来什么事?”我学着苏衡的叫法称呼道,寻了座椅,我和葫芦先坐下,尝尝这龙井是个什么味儿。

“既然入了家门,不要闲着,找个事做做。这些都是苏家各行的当头,是你的前辈。想在哪行混,自己做个选择。”

老太爷往两边一指,那些人略欠身称呼不敢。

果然是只老虎,只不过老虎老了。大烟袋曾做过分析,倒斗历朝都有发生,不过总是僧多粥少,好的古墓已经很难找到。

再加上这些年头越管越严,大烟袋曾枚举,说恐怕再过二三十年,国内就没有纯粹的倒斗手艺人,必须得半做生意半接活才能混下去。

华夏承接五千年,共有四个盗墓高峰期,现代所看见的盗洞,多半都是那四个时期留下的。

正因为如此,一个好的古墓,双方火拼抵上人命时有发生。

这第一个高峰期,在汉末三国至西晋。汉重山陵,国家每年三分之一的财政,都用作宗庙陵寝上,而且理论上皇帝老子不死,陵寝就不会完工。

所以陵墓里究竟塞了多少宝贝,怕是皇帝自己都不清楚,所以汉末王朝一弱,天下反贼崛起。

那些高大的皇帝王爷土包,哪里是土,分明一座金山无疑。

故而汉统衰落,天下共倒其墓,赤眉军、绿林军、摸金校尉,均在那个时期大盗陵墓,官民混杂。

这是盗墓史第一个高峰。

不过那个时候,盗墓这事抓着就杀,况且普通人也没本事倒,技术还流传得不广,多为一人或几人行动。

西晋之后,衣冠南渡,不过那个时期,国困民穷,陵墓奢侈之风锐减,少有人因此获暴利。

到了盛唐,经过历代皇帝励精图治,唐朝发展成为自汉之后第二个大王朝,陵墓这种死后最重要的事,就被提上议程。因此唐末,是盗墓史上第二个高峰。

唐陵与汉墓不同,汉墓平地起丘,大多是直土坑上下填埋。而由于唐代国力雄厚,陵墓改为开山凿陵,即挖通山心,把棺材冥器葬在山腹,并用烧化的铜水铁桨掺和从千里之外运来的花岗岩封山。

所以唐陵,是古代陵墓的又一高峰,即使人家摆明了陵墓就在山中,在没有飞机大炮的年代,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天下万物生克,唐末藩镇割据,招兵买马,自需钱财,盗陵,就成为窃钱的最好途径。军队辎重全上了,在唐朝末期,形成蜂拥而至的盗唐陵活动。

猖獗时,白日黑夜不间断挖掘。即使唐朝以山为陵,斩山为裹,照样招架不住。

唐末的温韬、黄巢,均是盗唐陵发家致富,迅速组织兵马割据一方。

唐末后,进入两宋,经济发达,大户人家陪葬,也塞金裹玉。

这个时期,盗墓这行飞速发展门徒,已经有一呼能召集几百人。

所以这时期,盗墓所用的工具,例如百爪龙、金刚伞、灯魂烛、风火百连丸等传入民间,甚至有人将盗墓工具器物编撰成册,唤名《河府志录》。

南北两派上为摸金校尉,下为掏沙神将,基本也在宋代确定各自的活动范围。

不过那个时候,好歹有官府盯着,倒斗一脉虽然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终不敢闹出太大动静。

唯独到了北宋末至南宋灭亡,天下再次大乱,社会动荡,群盗自然崛起,或打家劫舍,或发皇陵王公墓铤而走险。朱漆脸、杨琏真迦,就是第三次盗墓史高峰的代表人物,一丘发十万巨,大盗也。

至于第四次盗墓史高峰,发生于清末。

经过宋明清三代,古墓又有新的变化,首先取消了唐朝斩山为陵的葬俗。毕竟这种陵墓目标太大,而且容易被盗墓贼在乱世逐一击破。

故而宋明清三代皇陵,基本修在一片区域。设守灵人检校军官,凡靠近皇陵群葬墓地,立即予以逮捕。

明十三陵,就是皇帝集中这片区域修建地宫安葬的典范。

大约是为了要死一起死,要盗一起盗,各位皇帝同进同出,免得像乾陵般风雨中只留下一座。特别是明清时期,王朝大一统。

地宫面积犹如地下王城,交错纵横中安置西洋与古机弩结合的机关,使地宫中布满杀机,叫人有来无回。

天下最黑暗,便是将乱未乱时,百余年前一声炮响,武昌起义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然而在此之前,清东陵炸药鼓动,敲响近代盗墓事件。同时也是盗墓史最后高峰的开端。

从孙殿英开始,盗墓者层出不穷,在南北屡盗大墓得逞,盗墓之风,犹如一团发酵的面团,顷刻膨胀到全国。那时的盗墓手段,大多还是以寻龙点穴、风水堪舆,并配合全身武艺,两把匣子炮。

时间到了民国,盗墓这事,出现里程碑的工具,即驰名中外的洛阳铲。

自从李鸭子发明了这个,古法盗墓就逐渐落幕,像是风水术,龙脉尺,大烟袋那种鼻子功夫,逐一在江湖上失传。

人人一把洛阳铲,铲子随处下,带土上来一看,只要眼没瞎,两三天就能轻易上手。所以民国后,近代盗墓史高峰,终于轰轰烈烈的拉开,乱世要活人,就得有钱。

钱从何处来,自然逃不掉和人借。活人欺负不得,墓里的死人虽然恐怖,好歹没有一颗精于算计的心。那段时间,关中平原、陕西咸阳、秦岭邙山等地,家家户户半农半盗,聚群为匪。

官家派人来剿,便躲入古墓中,等部队一走,打家劫舍,黑店坑拐就纷纷露出底子。

盗墓更是常事,山头平原挨个下洛阳铲,一旦有墓,平地种一片玉米林。

等玉米林有一人高,一伙人钻入地中,刨土翻砂窃取墓中籽宫冥器。

所以四次盗墓史,就数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时间最长。

几乎从清末开始,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这股风才算停刮。经了四次折腾,大地古墓再多,也架不住如狼似虎,有些墓更是连棺材壁画,都被拖了出去贱卖。

总的分析后,干倒斗没前途,吃都是吃上一代甚至几代的墓,指不定棺材边,还有前人阿的屎。

要干这行吃这行饭,还需做生意,反正冥器价格看涨,几十年间只会越来越高。大烟袋的铺子就是一例,会经营钻研,总比亲自下斗和粽子玩游戏强。

心中揣摩许久,老爷子用比较粗的指骨敲了敲桌子,不需说话,就有人递过来一张地图。摊开,老爷子唤我过去,手画圆圈,地图上是整个SU州。

上面点着红圈黑圈两种,应该就是苏家在这个区域掌握的实际生意,几乎包含各个行业,包括某些犯忌讳的勾当。

“随便让我选?”这大方劲,几乎让我眼睛看直。

“随便你,黑圈就是缺掌柜的,你过去就是大老板。至于红圈嘛,的确有人,不过你要是能打败对方,照样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