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学校工作由若干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包括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党务管理工作、教辅工作、后勤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等。各方面的工作既有紧密的联系,又随时出现矛盾和冲突。要使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既突出中心又增强协调性,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使各方面都顾全大局。特别要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教育教学和科研为中心,树立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方面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科研这一中心工作。同时,随着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要不断化解在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评聘、岗位聘任、利益分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善于协调各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热切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改革中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才能使学校教育改革得到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拥护,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维护学校的稳定,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校内的师生之间、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稳定的校内外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健康和谐的教学秩序,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必须做好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敬业职守,善于处理好学校的各种关系,善于化解学校的各种矛盾。尤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善于引导和疏导,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文明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又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从而维护学校的稳定,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改革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学校教育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也要看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有的学校表面有素质教育之名,而无素质教育之实。从课程设置看,中小学都设有思品课,新课程教材的内容越来越科学合理,切合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能够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对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许多中小学为了应付考试,思品、科学、音体美等课程被语、数、外所占用,而且各种版本的课外练习多如牛毛,学生课业负担特别繁重,学生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而怎样做人、怎样与人和谐相处,以怎样的心态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怎样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怎样培养青少年勤思考多动手的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怎样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怎样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这些对于中小学生成长更为重要的东西却被忽视了,这种状况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违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存在知识与能力、智商与情商的畸形发展,往往高分低能。中小学阶段正是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放弃或者放松了学校德育又错过了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再加上家庭教育跟不上,社会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正是这种状况,在大学还需补中小学的德育课,而且难度相对较大。当然,素质教育也要考试,但素质教育与考试并不完全冲突。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越能经得起考试的综合检验。不根本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做好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思想教育工作,深刻认识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改革考试指挥棒入手,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切实改变不适时宜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推进教育改革,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也日益国际化,教育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再加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共同存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广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和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为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必须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采取科学的态度,吸收其科学的成分,抵制和批判其糟粕。这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学校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粉碎西方西化、分化的阴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等问题。市场经济的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校园中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如部分教师师德滑坡,责任心不强,不是视教育为一种神圣的职业,而是当做谋生的权宜之计,上课不尽责,课后抓学生补课,获取丰厚收入,亵渎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在学生中,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滋长的势头,道德缺失现象随处可见。教师中存在学术浮躁甚至学术腐败,学生学风考风不纯等现象随处可见。不改变这种状况,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将会失去育人主阵地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师生中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发出“学生难教、家长难处、学校难呆”的感叹,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升学和奖惩的需要,作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行为,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当然教师本身也是受害者。由于升学考试和就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要使师生都能健康成长,需要对师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进行预防和诊疗,这迫切需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方面和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少数学校没有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不实,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多数学校只看学生的分数,学校对外宣传都以升学率作为首要的标准,却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校讲以质量求生存,实际上就是以升学率求生存、以分数求生存。要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人人抓、抓人人,必须切实重视和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要真正实现教育创新,使教育更好适应中国改革与发展伟大事业的需要,使教育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向世界,增强中国教育的吸引力,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迫切。
二、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2004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了未成年阶段和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
1、培育民族精神。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3、培养文明素养。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4、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明确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培育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提升道德素养。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