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如果这是宋史2:辽宋风云
6956300000001

第1章 天下不过二三事(1)

提起历史,人们总会习惯性地说:“历史长河……”这没错,只是不大精确。就像提到人生,人们总是用长跑来比喻一样,乍听没错,细想全错。

因为,真正的人生是短跑。长年累月的准备,艰苦卓绝的训练,都只为了关键时刻的冲刺。然后,人生定型。

历史也正是这样。

它的长河中闪烁着无数的关键时刻,这些或光明、或阴暗、或惨烈、或讳莫如深的关键时刻,才是我们人类的精华体现。其后所有的漫长岁月,都不过是它们的附属品,用来稀释、淡化当时的浓郁内核。

就像公元976年十月二十一日这一天。

赵匡胤突然间死了,前一天还好好的,一夜之后,就被宣布已经是一个死人!皇帝马上就诞生了,竟然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这一天清晨,宋朝原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在其兄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灵柩前奉遗诏继位,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阳光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在赵匡胤的棺材前,一个个法定的程序在进行,一个新的、名正言顺的皇帝在一步步地诞生……没有异议,全票通过。

在那一天的漫天大雪里,至高无上的皇冠落到了赵光义的头上,其他人的头上和身上落的都是惨白色的雪花。包括原来的皇次子赵德昭、皇四子赵德芳,以及盛殓着赵匡胤尸体的棺柩。

下面观摩欣赏赵光义是怎样极为迅速又有条不紊地把天下万物都收入自己的囊中的。

先安内。

首先是皇族,一连串金光闪闪的头衔被赵光义扔了出去,落到他亲爱的族人头上。

封先帝赵匡胤的皇后宋氏为开宝皇后。

封原皇次子德昭为武功郡王,由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升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封为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兼侍中,位于宰相之上。

封原皇四子德芳由贵州防御使升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封皇弟赵廷美(先匡美,再光美,再廷美。为两个哥哥避讳)由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升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位于宰相之上。

即时起,先帝赵匡胤的儿子和现齐王赵廷美的儿子,享受现任皇帝赵光义的儿子们的同等级待遇,并称为皇子,三者的女儿们并称为皇女,以示存亡一体,永无二心。

以上的条件,不管背后的那根大棒是否存在,达到了什么级数,至少胡萝卜的吨位是够了。平心而论,赵光义已经把能让出去的都让出去了,除了自己的皇位,连自己儿子的未来继承权都没有保留。而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安静。

在现存的史料中,查不到当年赵家内部有过任何纷争,尤其是最敏感的德昭、德芳、廷美三人。那一段的历史中甚至没有他们的任何出场白,或者哪怕一个现场动作。

再说高官。

朝中高官,闷声发大财,每人都有赏,就算是宰相这种没法再升的职位,都可附加上一些额外好处。

原宰相薛居正加封左仆射,沈伦(原名沈义伦,避讳去义)加封右仆射;参知政事卢多逊升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枢密使曹彬加同平章事;三司使楚昭辅升为副枢密使;潘美虽然不在家,也加封为宣徽南院使。其他的大小官员依次加官晋爵,严格做到人人有份,见者有份,就连大牢里的犯人都不例外——大赦,哥儿几个可以出去透口气了。

忙完了这些,人们惊奇地发现,赵光义的表情还是那么奇特。想象一下,一张脸上既要保持住二十年如一日的优雅庄重,还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悲痛万分、生不如死,一边哭一边笑,那是张什么样的脸?

这是必须的,赵光义的局势还远远没有稳定。环顾当时,有一股力量,它可怕、敏感,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只要有一个稍微异常的冲动就会把它突然点燃,而它一旦发作了,就会让宋朝的天下瞬间四分五裂,无论谁都没法收场!

军队。

此前完全听命于赵匡胤本人,除了赵匡胤之外,没有任何人能调动一兵一卒。

这时候是当年的十月末,在两个月之前,宋朝征调了绝大多数的禁军分五路进剿北汉,也就是说,在赵匡胤暴死、赵光义越侄登基时,开封都城内的军力是空前薄弱空虚的。

没法不佩服或者羡慕赵光义了。说佩服,他眼光独到,选择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做他生命中这件最重要的事;说羡慕,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他哥哥暴死的时候,居然正是国都军备空虚的时候,没有几个握刀的人能对他跃跃欲试。

分析一下赵光义的能力组成元素,他的强弱点都在哪儿?

赵光义二十岁左右当上了开封府尹,此后一直在首都行政部门里主持重要工作,有近十六年。他官场经验丰富,全国一盘棋,甚至比他哥哥都熟悉,是当时宋朝的第一号能吏。但可惜的是,他瘸腿。

军、政不分家,他只有一手硬。

当时宋朝的北征部队,以党进为首,潘美、郭进、杨光义……个个都是桀骜不驯、满手血腥的人,这些人平时对赵光义都极其客气,但那时每一个人都对赵光义非常客气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是赵匡胤的弟弟!

赵光义都心知肚明,于是这些人都得远远地被隔离在北汉境内,既要面对太原城里的北汉部队,又要对抗已经赶到的契丹援军。他们明明知道了国内已经天翻地覆,连皇帝都换人了,可还得原地待着。

因为没有命令让他们回国。

但小心着,这些人的职业就是整天盘算着怎么杀人。赵光义的举动他们都懂,甚至怎么做的他们都能猜出来,而他们也真的不敢反抗,谁让他们的家小都在开封城里呢。但是这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千万别给他们那个机会。

一切都取决于一个机会——一个人会突然到来。

赵匡胤近三十年的恩德与积威让这些军人肯于甚至习惯于为他去死,他们只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借口、一个人——德昭,或者德芳。

只要他们其中的一个突然出现在远征军的军营里,出示一个哪怕是伪造的赵匡胤被害的证据,这些人都会为他起兵,杀回开封,夺回皇位。

三年之后,这一幕真的上演了。

然而这时什么都没有发生。

赵光义把自己的名字改了,起名为“炅”。这个字很棒,日下之火,光华灿烂,似乎比“煜”字要稍好一些。紧接着又把他哥哥的年号给改了。

这年十二月以前,是宋开宝九年,在十二月以后,是宋太平兴国元年。

“父死,子不改其规三年”,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改朝换代的造反之外,没有一个正常交接上岗的皇帝敢在当年就改变上一代君王的年号。就连著名的干掉老爹、杀掉大哥的暴君代表隋炀帝都不敢。何况赵光义是以弟承兄,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可他就是干了。

做完了这些,赵光义下令远征军回国。等潘美、党进等人回到开封之后,他们发现不仅要面对一个在名分上无懈可击的新皇帝,连顶头上司都换人了。

曹彬,任枢密使、同平章事;枢密副使则是以前的三司使楚昭辅。

潘美等人唯有仰天长叹,彼等生而幸运啊……像他们这样千里奔袭,异国征战,除了沾了满头满脸的北汉灰土之外,还得到了些什么?可曹彬先生就不一样,他在京城里悠闲享乐,高官厚禄就不求自得。

还有那个楚昭辅,当年陈桥兵变时当众说假话的神汉,居然变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上哪儿说理去?关键时刻,你不在关键地点……去诅咒命运吧。

军队被搞定了,宋朝全国都松了一口气,可是突然间皇宫的旁边有人流了血。

事情是这样的,开封城里物业繁华,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有商人,有乞丐。这一天,就在靠近皇城根儿的一家大店铺门前,一个乞丐堵着店门破口大骂,污言秽语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骂得精彩,听的人多,无论店主人怎样赔礼道歉都不好使,最后好不容易大家伙儿才听明白,这位嘴特臭的乞丐之所以这样激动,是因为主人家施舍给他的东西不合他心,数量不够。

群情激愤,这丫真是欠抽!不过骂归骂,乞丐扬扬自得,乞丐怕什么?除了大狼狗,连大盖帽都不在话下。于是该乞丐的骂声覆盖面更广了,在场所有人的家属都被他问候了一遍。下一瞬间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一人,拔刀就捅了他个对穿。没等现场的人反应过来,这人扔下刀,冲出人群就跑了。

大快人心,不过这事也捂不住了。第二天,开封城的城管就上报给新任皇帝赵光义。赵光义大怒,立即上纲上线——这是五代时随意杀人的陋习,一定要抓到凶手,立即严办,除掉这股歪风邪气!

有关部门全力办案,很快就把结果上报——杀人的是店主人,动机是实在气不过。

赵光义很高兴:“爱卿,你能如此用心办案,真让我欣慰。不过,你最好再复查一遍,可别冤枉了好人啊。下次把那把杀人的刀拿来。”

几天之后,该部门把凶器、狱词一并呈上。程序走完,赃、供俱在,这案子结了。

赵光义却再一次问:“真的审好了?”

该官回答:“审好了。”

赵光义突然转头对身边的小内侍说:“取吾鞘来!”

片刻之后,小内侍拿来了一只刀鞘,直接下殿,把那把杀人的刀放入刀鞘,严丝合缝!

赵光义拂袖而起,怒视那个目瞪口呆的官员:“如此,宁不枉杀人!”

一边派人去杀人,一边严令下属去查案,赵光义在庙堂之上瞬间就戳穿了手下人屈打成招、草菅人命的小把戏。

一举数得。

第一,明白无误地告诉所有属下,我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也别想在我面前玩花样。第二,发出信号,给所有人提个醒,我再不是以前那个好说话的晋王了,我——是——大——宋——天——子!从此都把位置给我摆正喽。第三,我要刷新吏治,新朝需要新气象,各部各司注意了,从此要清白做人,努力做事!第四,如果真的有第四的话,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开封城里的命案,归谁管——开封府尹。这时的开封府尹是谁啊?赵廷美!

小三子,小心办事,老实当官。

整顿官场,光凭这一件小事,死了一个区区的乞丐还远远不够,要震慑天下,就要选一个官中之官的大官来开刀。

赵普。

于公于私,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赵普都是最佳目标。

为了效果,同时也为了快乐,赵光义选用了上乘的官场手段,一切都进行得公平合理,了无痕迹,绝对会达到目的。

他派了一个叫高保寅的官去做怀州的知州。怀州,正是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赵普的辖区。高保寅刚一上任,几乎连怀州衙门里有几棵树都没数清,就立即上奏——赵普犯规了!他什么事都管着我,我请求按照太祖定下的规矩,“罢节镇领其支郡”!

赵普就算有心理准备,都恨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罢节镇、收支郡,这都是他当年给赵匡胤出的好主意,没想到他自己也有当节度使的一天……作法自毙!

但是别忘了,他叫赵普,历史可以证明,如果赵光义是“无所不能”,他就是“总有办法”。不管局势怎样恶劣,甚至连皇帝都想做掉他,他都会有办法。

赵普主动申请把支郡权交出去,把自己的节度使头衔彻底变成荣誉衔,申请进京。名义是给赵匡胤发丧,为老领导送最后一程。这太光明正大了,连赵光义都没法拒绝。那么好吧,你来吧。赵光义磨刀霍霍向赵普,就等着肥猪拱圈送上门。

赵普来了,却让人没法下刀。他挑了个最好的时机,在赵匡胤的其他老同志,如安远节度使向拱、武胜节度使张永德、横海节度使张美、镇宁节度使刘廷让、归德节度使高怀德等人一起来朝拜别赵匡胤,并朝贺赵光义登基时,他才来。

赵光义总不会当着这些人来砍他的头吧?因为这是“太平兴国”之年啊,要太平,才能兴国。于是赵光义恨得牙痒痒,却只能笑呵呵的:“老同志们都辛苦了,来,大家继续加官晋爵——向拱,你和张永德一样,做左卫上将军;张美,你是左骁卫上将军;刘廷让,你是右骁卫上将军。赵普……你嘛,你与众不同,这样吧,你来个最高档的,做太子少保。而且我很爱你,天天都想见你,你不用回去了,就留在开封吧!对了,还有,你也老了,别太累着,同平章的使相之权就不再给你了。”

众目睽睽,赵普脸色惨淡,只能躬身谢恩。几乎每个人都有些幸灾乐祸,没办法,谁让赵普当年那么生猛呢,连赵匡胤有时都得听他的。想必当时都有人在暗笑——太子少保,好大的官啊,请问我朝现在有太子吗?你保个什么保啊?

谁也不知道,赵普这时心里乐开了花。达到目的了。他要的就是丢掉这些烫手的官衔,脱离地方,回到开封城天子脚下。

在地方上,有无数的混账无赖都在争着抢着帮赵光义找他的麻烦。这样搞下去,终有一天赵光义会理由充分地砍掉他的脑袋。

与其受小鬼的欺,不如直接面对阎王。

回到赵光义的眼皮子底下,一举一动让全天下人都看得见。只要够乖,只要能忍,想必日久天长,赵光义都会下不去手的。无论如何,都比不明不白地死在外面强。

就这样,赵普被顺利拿下。在世人的眼光里,赵光义的形象开始变得高大。

每一个人都知道,宋朝是文人的天堂。那么这个天堂的大门是什么时候打开的呢?

很多人都会指着资料说,宋太祖赵匡胤对文人就非常好了。但如果一直那样好下去,文人绝不会幸福到在宋朝一手遮天,有时嚣张跋扈到连皇帝的脸都敢踢黑。何况赵匡胤还会三五不时对文人们龇牙一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这扇天堂的大门是赵光义打开的。他上任之后,不过区区三个月,也就是第二年,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的正月,突然宣布开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