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既有涨潮,也有落潮。人生既会得意,也会失意。所以,冲锋之前就想着退步之策的,往往是智者。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与人相处,争斗难免——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或是是非的争斗。而这种争斗,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尤其明显。
大部分的人一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讨”回来。
“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何妨“得理且饶人”,这样也给自己留条退路。
何谓“得理且饶人”?就是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等到对方得理时,就会同样也给你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
——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他一条生路,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是人性。
——得理不饶人,伤了对方,有时也连带伤了他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且饶人,也是积德。
——人海茫茫,但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不二人狭路相逢?若那时他势旺你势弱,不肯饶恕的和吃亏的可能就只有你了。所以说,“得理且饶人”,这正是为自己留了后路。
给自己留退路的策略在官场上显得更为重要。
在官场中的你,即使有通天之才,也切忌锋芒太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点在官场上表现得尤其鲜明。既要表现出自己的才干,体现出自身素质,以获重任,又不能太露锋芒,免得自掘坟墓,这真是一种深刻的矛盾啊!才华是不可不露但更不可毕露,应适可而止。许多聪明人在成功时激流勇退,在辉煌时退向平淡,就是表示自己不想再露锋芒,而那些不知进退的家伙却必然会从高处摔下,摔得粉身碎骨。
在单位里与上级接触,最忌的就是功高震主或者才高压主。某机关里局长是个很平庸的人,除了玩弄权力啥也不会。他手下的一名处长很有工作能力,业余还坚持写小说诗歌,小有名气。但他有一般文人的通病:不知谦虚。他时常在局长面前卖弄自己的才华,对局长是满脸的瞧不起。传闻他有取代局长的位置的野心。后来,局长放出话来,说他的作品里有不少性描写,作品内容非常不健康,作品不健康当然就是心理不健康,有损于政府干部的形象,此为一;如果他没有那些体验,怎么能描写得那样细致?肯定和别的女性有交往,这就是生活作风不正,道德败坏。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怎么能居于领导岗位呢?终于有一天,局长找了一个借口,把该处长降为不管事的科长。
显然,这位原处长犯了功高盖主的忌讳。历史上有多少人因此而丢官丧命啊!所以,“出头的橡子先烂”,为官者切记要忍耐自我表现的冲动。同时,卖货要找懂行的商家,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拿出手上的货物。才智的自我克制不是自我埋没,而是积极寻求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寻求能够赏识自己才华的人,然后再一展身手。
有才华的人学会自我保护太重要了。社会是一个存在,亘古如恒。我们不能责怪社会,腐败和清明,纯朴和奸滑都是相对的。政治不是职业权力的参予,使官场成了一个检验人性的试金石。有才华、正直的官员利用政治为民谋福利,造福社会,然而小人却以妨贤嫉能,搬弄是非,祸国殃民。《老子·供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一个人,特别是身在官场的人,不会自我保护只能导致才华的埋没。这种素质为官不可无。
人在官场,知进固然可贵,但知退却更加可贵。得势时想不到也有失势那一天,直到命丧黄泉时才明白,但已经迟了。相比之下,张良不愧是大智者。这也是为官素质的重要体现。
一些人不但有了权势不知激流勇退,反而趾高气扬、目中无人,滥用权力。像东汉灵帝时,各郡都到京都送考察官吏的计簿,当时是司徒袁逢负责考察,几百个官吏都恭敬地垂着头在庭中拜见他,没有人敢仰视他。这种人迟早会有势颓的一天,又何必如此张狂呢?善为官者则不然,他们大多为官谨慎小心。实际上一切事物极盛了就会衰败,这是一个很显然的道理。水至满则溢,人一旦有了权势,就应该像端着一盆水一样小心谨慎,这样才不会因为太满而洒出来。
有权有势,官场得意,的确为人生一大快事,人们把“金榜题名时”看作是同“洞房花烛夜”一样重大的人生乐事。尤其是在中国,在外作官,就可以光宗耀祖。但是,那些不考虑自己退路的人,往往用权不慎,以致大祸临头,同时给家人带来灾难。
给自己留退路,不是做事思前瞻后,犹疑不决,也不是见人唯唯诺诺,毫无主见,而是做事留有三分,说话不可太满,谦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是保护自己学会生存的一个法则,也是一个真正智者的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