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属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宜川县东48公里处。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像一条奔腾翻滚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之中。当流至壶口时,宽约400多米的河床,突然收缩到四五十米,形成特大型马蹄状瀑布,河水似从一巨型壶口泻下。主瀑布宽40米,落差近50米。急流奔腾的河水,泻入槽中,激起数十米的水浪烟雾,涛声轰鸣,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蔚为壮观。明代有诗人称赞壶口道:“源出昆仓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要说壶口瀑布的苦读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其流量却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仅150至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和解懂,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到夏季,秒流量曾至10000至2000立方米之间,这时,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穹,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雾,偶又显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会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急湍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
古时这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度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饶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四震,云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感瓢然而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礴。
壶口瀑布南4公里处,有两块巨石,似山丘小岛,稳立黄河激流之中,此即“孟门山”。当地传说,当大禹疏导黄河,凿开壶口后,看到水势过于急迅,便往河中丢了两块“息壤”,就是今天的孟门山。据说黄河无论洪水多大,孟门山始终不会被淹没。孟门山的崖上刻有“卧镇狂流”四个一丈见方的大字。现在从河西岸到孟门山架设了铁索桥,人们可居山观黄河,发无限之感慨。
◆勉县武侯祠
勉县武侯祠位于县城南3公里处。前依公路,后蘋汉水,坐南向北,占地30余亩。武候祠共有7院60余间殿宇房舍,建筑雄伟,市局严整,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载,勉县武侯树是为诸葛亮建造了最早奉祠庙宇,比成都的武侯祠早半个世纪。诸葛亮死后,朝野上下俱敬其“德范遐迩”,念其“勋盖季世”,纷纷要求修建祠庙以作奉祠。但因刘备宗庙在成都之故而不好在成都设祠,于是便于公元263年在勉县武侯墓旁首先为其修庙建祠、供人奉祠。千百年来,因诸葛亮的高风节光鉴万世,所以武侯祠就成了人们的凭吊之所。游人仰慕而至,四季皆香火不断。
祠院内有株枝荣叶茂的“旱茂树”,形似平盖,花开如莲,色香俱佳。为全国稀有乔木花树、每年仲春,鲜花怒放。先花后叶,分外妖绕,为武侯祠一大胜景。
◆二郎山
位于神木县城西一公里,山势蜿蜒险峻,百余座古建筑如串联缀于山脊之上,虽险犹固,有“小华山”之称,宋武宗曾经赐名“笔架山”。
青龙寺
青龙寺初创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时称灵感寺。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易名观音寺。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称青龙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日本著名的弘法大师-空海曾于公元804年随遣唐使团入唐求法,在青龙寺拜中国惠果大师为师。回国后在高野山建金寺,创立真言宗,1982年由日本四国地区四县捐资在青龙寺遗址上建立了“空海纪念碑”。(1984年又建立了“惠果、空海纪念堂”,1983年11月又建成“青龙寺庭园”。)
青龙寺是唐长安城的著名佛教寺院位于城内新昌坊乐游原上、今西安市南郊铁炉庙村。寺址面积约13万平方米,残存部分围墙。以发现两座并列的院落和塔、寺殿、回廊、山门等建筑基址及陶窑等。经发觉的寺殿基址长28米余,宽21余残高0.8米,上置础石的磉墩尚存,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中心减二柱的格局。历年出土的遗物除大量砖、佛,银、石或三彩佛像、陶佛塔、造像碑、瓷器、钱币及大和五年(831)石灯台、经幢等。
历史: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在9世纪出达到鼎盛,它是日本佛真言宗的祖庭,是日本人心中的圣寺。日本平安朝时期(9世纪出至中叶),大批留学僧人入唐求法,其中以空海最为有名。
樱花:1986年,青龙寺从日本引进千余株樱花树,植于寺院,每年五、六月间,樱花盛开,春色满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
空海:空海在青龙寺拜惠果法师学习真言密教传,他学识渊博,造诣深厚,在佛经、诗词、梵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公元806年他回国后,在高野山建造金刚寺,创立日本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一代大师。1982年在青龙寺修建了“空海纪念碑”。
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系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所建,是陕西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此庙为宫廷式建筑,以对称的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四十多个单位建筑按主次布局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有三道门、四重牌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释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庙门前有引人注目的照壁,其南有重两万余斤的一对铁旗杆。庙内两廊有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刻石。
三原城隍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以来,政府两次拨示整修,基本保持了原貌,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庙内,收藏和展示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余幢碑石。
◆洋县朱鹮保护区
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在汉中市洋县境内重新发现朱鹮,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野外朱鹮种群分布的国家。1986年在国家林业部的支持下,省政府决定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先后配备专职人员和野外巡护员30多名,在洋县姚家沟、三岔河、白火石沟等5处朱鹮营巢区建立了观察点。朱鹮营巢区在海拔800—1200米,面积近200平方公里。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环境幽静;化学污染染少,适宜朱鹮栖息、繁衍。据近几年的调查,我区普遍生态环境良好,朱鹮的活动范围逐年扩大,目前涉及到洋县、城固、勉县、西乡、佛坪、汉台别个县、区,约3000平方公里的范围。
◆万花山
位于延安城东南20公里处,海拔1500米,总面积千余亩,树木茂盛、奇花异草。“牡丹园”有野生牡丹约三万余株,又名牡丹山。还有“木兰陵”等景点。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康市西南约15公里处。那里,山势陡峭,碧嶂插天,雄奇险峻。主峰如柱,插入天际,故名“天柱山”。也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
天柱山,面临滔滔汉水,山水相吻。历代文人墨客、风流学士,常往天柱山登高赏景,赋诗题字。诗人赞云:“巍峨万仞插云中,秀拔群山第一峰;淡扫天光成翳翠,平分日色熏芙蓉;登巅不觉乾坤大,到底凝沾雨露浓;天降扶与生俊彦,便教柱石大明空。”
天柱山上有座白云寺,史载创建于唐麟2年(公元664年)。白云寺是陕南佛教圣地四大丛林之一,列为安康八景之一。寺后有莲花池,前有方池。据传,看天池可知汉江水位。山北峭壁处有自然形成的9个洞,洞洞相通。化身炉建于明代,四座灵骨塔均高两丈余,系该寺宋至清代的灵骨。白云寺旧有亭宇、楼阁、大殿、厢房数百间。寺院内外松柏葱郁,寒梅飘香。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佛像千尊,香火鼎盛。
天柱山峰峦奇特,风景迷人。清晨登天柱山,看日出,观云海,疑是仙人;夕阳西下,轻烟淡雾,摇曳于天柱峰之颠,弥漫在白云寺内外,迷离飘渺,如置仙境。俯视山下,层层错落的楼房,在阳光下泛着红光。这样的奇异美景,招诱着成千上万的游人来这里避暑赏景。
天柱山,是古今闻名的宗教胜地,现已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峡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出榆林古城,沿榆溪河北行3公里,便到了东西对岸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其中的红石峡。《榆林府志》上说:红石峡“山皆红石,环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山之两崖,飞湍电转,红影外浮”,“峡中榆柳荫映,凫鹭唼呷”。所以游人说,红石峡风景幽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红石峡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殿宇都是悬崖上凿的石窟,约十多个。有“天门”、“地门”各一,都是隧道。“天门”从寺通至峡顶,中间有一阁叫“翠然阁”。从石崖内登台阶而上,站在峡顶俯视寺内广泽渠,只见水圃成荫、宛然如画。“地门”从寺内通到峡底榆溪河岸边,人们通行时须弯腰行走。寺内有石刻佛像,工艺精巧。峡两岸普渡桥飞架东西,势若长虹。峡内树木青翠,群花争艳,流水清冽,景色宜人。夕阳西照时,如红霞冉冉升起,故名“红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红石峡名冠边塞,旧时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讽咏唱和。因此,东西石壁题刻极多,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160多块,似一天然碑林。诸家书法各放异彩,字大者达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真是文采飞扬,堪称壮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锁阴”、“雄镇三秦”等,刻画了地势的险要;“天外奇峰”、“翰海蓬莱”、“天开画图”、“天成雄秀”等到,歌颂赞美了此景此境的优美;“中外统一”、“汉蒙一家”及蒙文石刻,反映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心愿。尤其是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等榆林中学师生题刻的“力挽狂澜”和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写的“还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晚清将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及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也颇有文采。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刘志丹的老师王森然先生书写“红石峡”三字刻镶于峡亭之上,为古迹增辉。红石峡丰富多样的石刻,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
红古峡是万里长城中罕见的浏览胜地,是塞上名城榆林的掌上明珠。
◆香积寺
位于长安县郭杜乡的香积寺村,距西安市17.6公里,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是净土宗二世祖善导法师的衣钵弟子怀诨为祭祀善导圆寂而营建的。寺内西边有唐代建造的善导舍利塔,为一正方形密檐式仿木结构砖塔,现存11级,高33米,香积寺被视为净土宗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