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仑植物园
这个植物园全称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这个植物园因建在勐腊县勐仑镇的一个状似葫芦的岛屿上,被湄公河的支流罗梭江水环红而得名。植物园为50年代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所创建,距景洪市96公里,占地900公顷,培植有中外热带植物3000种,建立了12个转类区,其中1700种是本地植物,中有诸多奇花异草,珍稀物种,世所罕见。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荟萃中外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宝库。
这里海拔仅500余米,年平均气温21.5℃,雨量充沛,十分适合热带植物的繁殖和栽培。园内建筑有科研大楼、滇南植物标本馆、展览室、蔡希陶纪念馆、制药厂、生态试验工厂、民族度假村等,并开辟有10多个植物专业区,是一个“植物王国的缩影”。在3000多个物种中,不少奇异品种,为大多数人所未闻,比如周恩来总理从西非带回种子,在植物园里种植成功的,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会下雨的“下雨树”;会吃小虫的“猪笼草”……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能杀死癌细胞的美登木,活血化淤的龙血树,茎干粗大的巨龙竹,摇曳多姿的凤尾竹……有大王莲、贺得木、苏铁、四数木大板根、铁刀木、罗汉果、跳舞草、含羞草……还有高洁美丽的王莲,纯甜甘美的人心果,晶莹剔透的“瓷玫瑰”等等千奇百怪,应有尽有的植物。该园已成为我国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研究中心。有人又把它比作西双版纳这颗绿宝石上的心脏,再加上美丽的罗梭江的萦饶,使得这块土地也变成人间仙境一般,来往者无不流连忘返。1991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级风景观光点;1997年被云南省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1998年被云南省旅游局定为5个旅游景点“AA”级管理单位之一。
◆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位于景洪市城区的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内,占地80公顷。热带花卉园分为百草园区、棕榈植物区、稀树草坪区、果树区和经济作物区等,园内有各种花卉及经济植物近1000个品种。
白白的缅桂花香气芬芳,飘过这里的山山水水,飘进了每一个傣家竹楼。一朵朵,一丛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花,一株株一蓬蓬的珍奇异树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昂首挺拔的棕树,洁白如玉的莲花,吉祥和平的红掌花,美丽袭人的鸡蛋花,红艳似火的紫荆花,喜气洋洋的炮仗花,似孔雀开屏的三角椰子,似蝴蝶采花的马樱丹花,神奇的雨树,古老的苏铁蕨,“产糖”的糖棕,“产米”的董棕,各式各样的芒果……
清清的江水绵亘不绝,流过澜沧江边的村村寨寨,流进了每个人的心田。曾经,“中缅两国总理在此会晤”。
北京的天安门、仰光的大金塔、吉祥的孔雀、苍翠的橡胶林、繁茂的万年葵,是这份情谊的见证;“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是这段衷肠的诉说。
◆基诺民俗山寨
基诺民俗山寨位于野象谷至勐仑植物园之间的基诺乡巴坡村,位于景洪市东部,距景洪市28公里,西距勐养镇70公里,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基诺族是国家承认的56个单一民族的最后一个。人口较少,大多居住在此地。山里分布着40多个村寨,聚居着17000多人。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基诺山景色,也可以体察基诺族风情。
基诺山,古称攸乐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在云南古代第一部风物特产百科全书《滇海虞衡志》中曾有记载。“基诺”二字系基诺语,“基”是舅父,“诺”是后代,“基诺山”就是舅父的后代居住地,从此亦可窥基诺族文化。
迎着和煦的阳光,在基诺族创世始祖“阿嫫腰北”的注视下,那片苍翠茂密的树林掩映下的山寨大鼓门打开了她热情的大门,玛黑、玛妞的雕像忠实地守护着基诺人自己的乐土。
卓巴房的5根神柱显现出它的神圣权威,大公房和长房浓缩着基诺人对生活的点滴感受,基诺长廊中铭刻着基诺族丰富的狩猎文化和民间艺术,太阳花坛中的太阳花含羞地表达着真挚的情感,大鼓舞的鼓点与舞式中洋溢着浓厚的原始宗教风味。
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双足曾在这里走过,对于宗教神秘的想象仍未停止,独特的民族风情处处可以拾掇。
◆原始森林公园
位于景洪市以东、澜沧江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公里处,是全州离景洪城最近的一块原始森林。该园占地225亩,海拔762-1355米。
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有一条水质明净的莱阳河,河谷两岸生长着莽莽苍苍的原始热带雨林。雨林里有高耸入云的望天树,有十多人合围的巨大板根,有两棵树缠在一起的绞杀树,还有繁衍了一百多万年的天料木。
公园里还栖息着上千种动物。在密林深处,你可以看到悠然亭立的鹤,自然觅食的鹿,在古藤上顽皮荡悠的猴,偶尔还能看见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牛和犀鸟的身景。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这里还有独具特色的风情节目。
◆绿石林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位于勐腊县勐仑镇内,距热带植物园1公里。公园建设主要根据园内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独特优美的地理自然环境,以及版纳特殊的民族文化历史特点而布局,分为自然型、民族型和现代型三种风格,是一综合型旅游场所。公园自然环境优美,“上有森林、下有石林”是一大奇观。公园内是典型的热带雨林、季雨林荟萃之地,各种各样的植物生长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聚集在一起,树、瀑布、大板根、缠丝洞、野象石、“老茎生花”“绞杀植物”等奇特景象,美不胜收。而奇峰怪石也令人叫绝,如“骆驼峰”“鸡婆石”“石海参”等等。与路南石林不同的是,绿石林森林公园又多了几分绿的涌动,而更加意味深长。
◆勐养野生蝴蝶饲养场
从景洪沿昆洛公路朝昆明方向乘车约30公里,就到了勐养景区的三岔河。这里原先是观察野象的地方。1989年由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建成了中国大陆地区首座野生蝴蝶饲养场。
这是一个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的蝴蝶观光区,每年3月中旬直到10月中旬,均有较多蝴蝶可供观赏。园内建造的圆型网室蝴蝶园中,各种热带、亚热带常见蝶类或飞舞其间,或栖息水池,或吸食花蜜,或交配产卵,或破蛹羽化,游人可以尽情观赏、拍摄。圆型网室蝴蝶园里,还从山里引植了马兜铃和其他蝶类幼虫寄生植物,多种成虫吸食的蜜源花卉已种于赏蝶道两旁。
目前,这里是西双版纳最理想的、交通也是最方便的赏蝶区。园中现有一座蝴蝶标本陈列室,除陈列标本外,还出售印有导游图的真蝶封塑纪念品。
◆保山
从昆明乘飞机向滇西飞行约一小时,便到滇西重镇保山市。
保山,古代称为永昌,为哀牢故地。西枕苍翠欲滴的太保山,东迎宽阔富饶的保山坝,扼澜沧江、怒江之咽喉,是古代云南军事重镇,也是今天保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保山城市不大,却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这里是“九隆神话”的发源地。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之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这个古老的神话,本源于古老的西戎,而定型于永昌。后来,“九隆”也就被认为是哀牢夷的祖先。及至唐代,九隆又被附会成南诏国主蒙氏的祖先。保山城西南蜿蜒起伏如群龙并立的大山,被叫作九隆山;山下的龙泉池,被称为九隆池。九隆神话的故乡保山,也就带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色彩了。
保山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花木繁茂,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5-21,适宜于发展粮、烟、糖、茶、林、畜等产业,境内盛产的烤烟、糖、茶、香料烟、咖啡、芒果、胡椒、香蕉、荔枝、龙眼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品质上乘,享有盛誉。
保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横断山余脉独特的地质结构,派生出世界上少见的地热群和火山地貌。以腾冲地热带为中心的热泉群共有180余处,除具有热能开发价值外,还具有奇特的浴疗效果,尤以腾冲热海、龙陵帮腊掌驰名。腾冲火山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新生代死火山群,共有60余个火山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奇的高黎贡山,有高等植物1500多种,野生动物14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26种、珍稀动物30种,内有世界驰名的大树杜鹃、植物活化石树蕨、云南山茶的原生种红花油茶。高黎贡山被子国内外专家、科学家誉为“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南北动植物交汇的走廊”,具有很高的旅游和科学考察价值。举世闻名的滇西抗战,勤劳勇敢的保山人民精神,使保山及保山人风靡全世界,抗战期间的遗址、遗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的理想场所。
保山还有华侨华人、港澳台胞及其眷属28万,华侨华人分布在22个国家,是云南著名的侨乡。
◆保山兰津古渡——永平霁虹桥
澜沧江两岸山大谷深,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量随季节变化,给航运带来不便。“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几千年来,居住在两岸的各族人民,为征服这一天险,在江上开辟了无数的渡口,架设了许多桥梁,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兰津古渡”了。
博南山与罗岷山绝壁对峙的澜沧江边就是兰津古渡,这是走永昌道的必经之路,渡口附近有两座桥墩,建有一座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相传从前每天清早桥亭大门未开时,等候过桥的商旅、人马以排成五、六里长的队伍。
兰津渡在南诏时就已建有竹索吊桥。元代曾换成木桥,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改建铁索吊桥,名“霁虹桥”。明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过霁虹桥,铁索桥东“临流设关,巩石为门,内倚东崖,建武侯祠及税局;桥之西,巩关亦如之,内倚西崖,建楼台并记创桥者”。此桥为“迤西咽喉,千百载不能改也”(《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今天的铁索桥为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建造,康熙为此桥亲题“虹飞彼岸”,故在东岸增辟“御书楼”。后铁缆常蚀,兵祸常生,屡坏屡修。
霁虹桥飞驾于永平县岩洞乡和保山市平坡乡的澜沧江上,滇缅公路修通之前霁虹桥一直是滇西交通的要冲,民国年间仍基本维持原状。南北有关楼,两端建栅门,立税卡;西岸桥头有碉堡,临江扼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霁虹桥长115米,宽3.8米,净跨56.2米,霁虹桥由18根粗大的铁链为骨骼,承重底链为16根,排列成2、4、4、4、2的形式,另有两根为扶手,每边约用30根高约1.5米的铁条将扶手索和外边底索之间连结起来,形成栏杆状。底部约隔6米有一道铁夹板,将16根底索锁住,上铺横板,用铅丝绑扎在铁链上,各板之间,再用木条和抓钉和牢。
两岸筑成半圆形桥墩,铁链两头铆死在两岸桥台上,西岸为徒崖,东岸是险峰,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险要。桥两端建有桥亭关楼。崖脚路旁有一古老的铁桩,顶呈蘑菇形,露出地面约80厘米,周长约72厘米。相传为明代系舟之柱。
到霁虹桥,有东西二路。东路由大理至永平杉阳,然后沿博南山盘旋而下直至江边;西路从保山经水寨,至桥边。二者相较,东路较平,且古迹较多,“古道”风味较浓。
伫立霁虹桥头,上流百米之外澜沧江银花雪浪,近前却水流悠缓。当年徐霞客曾以“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描绘了这里的水流态势。由于古道、摩崖、桥梁,与滇西地区的开发有密切的联系,在历史、文化、桥梁建筑等多方面有科学价值,政府已拨款整修,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腾冲火山热海
腾冲的火山群,周围有强烈的水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腾冲的汽泉、温泉共有80余处,其中有11个温泉群,水温高达90摄氏度以上。火同群北端滇热田、石墙热泉,南端的硫磺塘、黄瓜箐、澡塘河泉群和攀枝花硝塘热泉,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名胜区,位于滇西腾冲县境内,距昆明约750公里,与拟建中的德宏州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形成环路。景区内有热海、来凤山、火山湖、火山群、云峰山等5个风景片区,主要景点90多个,可供游览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主要特点:以地热火山为主体,以省级历史文化名域、稀有动植物为辅视,它是火山地热的天然地质博物馆,还是古树杜鹃王和云南茶花的故乡。经云南省政府1988年批准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火山景观面积达750平方公里,火山堆6座,并以分布广、规模大、保留完整而著称于世。据科学考察,距今300多年前这些火山还在喷发。其中最高的一座是城北10公里处的“打鹰山”,海拔2614米,相对高度640余米,火山口直径为300米,深100米,外貌像日本的富士山;最著名的是在腾冲西北10公里处的大小黑穴山火山,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当年喷发时的痕迹。
离县城最近的火山则是来凤山,它在县城西雨,现辟为来凤公园;在距县城30多公里处的顺江,还有两个火山湖。两湖一前一后、相依为伴,湖水清澈见底,钦称“姊妹湖”。在火山锥口偶可见到一些火山石,其质地坚硬而分量却很轻,丢人水中不会沉底,人称“浮石”,有红、灰、黑三种,红色最轻,很有些神秘色彩。
神奇的腾冲地热不失为一大奇观,这些泉眼以温度高、周围景观奇特为主要特征。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离城20公里的“硫磺塘热海”,早在300多年前中国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此地时就作了精采的记载。这里有众多奇异的景观,最有特色的是大小滚锅。大滚锅是一个直径为3米多的盆形沸水池,深约1.5米,终年冒着97℃的沸水,响声震耳、蒸汽冲天。游客到热海,只要在地下挖一个小坑,把盛有大米和菜食的饭盒置于坑中,不到半小时饭菜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