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岩墓
位于乐山市郊柿子湾、麻浩、萧坝、蕴真洞、车子等地。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在今四川流行的一种墓葬,前人称为“蛮子洞”。四川岩墓以乐山市为最集中。岩墓依天然岩石凿成,宽敞如室,高低参错,高的难以攀登,低的埋藏地下。大的深约90余米,小的约6米。有的岩墓中还保留着题字,萧坝台子洞象鼻嘴墓中有东汉延熹二年(159年)三月十日墓表,和尚冲墓壁上刻有东汉建和年间(147-149)墓表,其他墓中也有类似题刻。墓内外浮雕,题材丰富多样。有停车话别图、将进酒图、孙叔敖故事图、老莱子娱亲图、荆轲刺秦王图、力士调弓图、猿乐及熊乐图、牧马图、车骑图等。雕刻古朴劲健,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彭山仙女山
位于“长寿之乡”彭山县东北部,地处成都至乐山、峨眉山黄金旅游线上,距成都国际机场仅40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是世界长寿文化和茶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景区内有地势奇特,山恋蜿蜒直上,首尾环抱的天然太极地仙女山。山上有中国气功鼻祖、寿星彭祖的墓冢、彭祖祠、彭祖炼丹洞等历史遗迹;有展示彭祖长寿三大秘诀的养生殿、采气场、雉羹馆。还有造型巧妙的彭山双佛,一坐一立,立佛释加年尼高28米,坐佛多宝如来佛高24米以及亭亭玉立的仙女塑像,香火旺盛的宗教文化地慧光寺、险峻奇特的九天揽胜等20余处景点。景区内还有最早的“武阳茶肆”江口古镇,“铁杆磨成针”故事出处李白读书台,汇萃彭山5003座东汉崖墓出土文物精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汉崖墓博物馆以及湖光山色的将军湖,仙女湖等名胜古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仙女山风景区丰富的长寿养生文化、众多的历史古迹,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到此观光、度假、科研、修身养性,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仁寿黑龙滩
位于仁寿县城以西16公里的清水镇杨柳乡境内,距成都市68公里。黑龙滩是一座人工湖泊,湖周长160公里,南北长32公里,水面23平方公里,蓄水36亿立方米。黑龙滩湖面宽阔,湖中有72座岛屿,湖岸蜿蜒曲折,岛上绿树成荫。景区内有10处各具特色的景点:大坝、三大湾、蓬莱岛、青龙嘴植物园、龙岩摩崖造像和石刻书画、陈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群岛,韩家坝、白果坝和双燕子。湖区北部的太乙坝,是文物荟萃之地,有唐代镌刻的龙崖、坐佛、碑碣。依崖所刻的石龙长约10米,鳞甲鲜明,跃然崖上;湖水上涨时,龙身少许浸入碧波,头部腾跃湖面,宛若戏水,蔚为壮观。在龙崖附近的一座佛龛两边,石壁光洁,了无痕迹,如果泼水上去,就渐渐显露出苍劲的竹枝和潇潇的竹叶,这一奇迹被称为“泼水现竹”。据说是北宋画竹圣手文同在仁寿做官时留下的手迹。至于为何“泼水”能够“现竹”,则是一个未解的谜。湖区四周林木葱郁,四季妩媚清新,湖中有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上百种鸟类栖息。黑龙滩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青神中岩寺
位于乐山市青神县东南9公里处,傍岷江东岸,分上、中、下三寺,统称中岩,面积约5平方公里。中岩属龙泉山脉,最高处为慈姥岩,海拔616米。中岩以山水奇秀,林壑幽美而闻名,有“西川林泉最佳处”之说。传说是开山祖师弟五罗汉诺讵那尊者道场。中岩三寺,各有特色。下寺紧依岷江,岩壑清幽。入山约半里便至唤鱼池潭,相传为慈姥龙之窟宅,鱼群听掌声而出。岩上“唤鱼池”3个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同王弗联姻时所题。中寺在一段陡削的坡路之上,附近岩间佛龛密集,刻有许多石像,人称“千佛长廊”。再向上便到了黄庭坚题刻“玉泉”的覆岩下,从玉泉岩至双龙桥之间,是中岩题刻以远眺峨眉,俯瞰岷江。
◆三苏祠
三苏祠景区位于成都市西南眉山县城郊,分别距成都、乐山80公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三苏祠占地约568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的园林建筑,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频架,曲径通幽,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祠内主建筑以正门、殿堂、启贤堂、木假山堂、济美堂为中轴线荷花池岸亭阁徐徐向外展开,显得疏而不散,紧而不促,布局自然流畅。正殿有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东侧由池水将绿洲亭、抱月亭、云屿楼连成一组园林。亭小水阔,树密楼奇;西侧一泓池水为“百坡亭”廊桥横断,向北望,透过“披风榭”可见隐于竹林中的东坡卧塑像。祠内收藏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陈列有数以千计的匾联书画等文物。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洪雅林场境内,距成都180公里,距乐山100公里,占地面积104万亩,包括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与峨眉山、乐山大佛构成了川西南旅游金三角。该园的核心景区瓦屋山,海拔2830米,15000亩高原耸入云天,国内外罕见。它集雄、奇、险、秀、幽、珍于一身,原始、古朴、神奇。早在唐宋时就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是历史上著名道教圣地。苏东坡诗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嵋翠扫雨余天”就是对瓦屋山的赞美。山上原始森林莽莽苍苍,72条飞瀑直泻而下,其中兰溪瀑布高达1040米;太上老君木雕神像虽历经千年风吹雨打,依然栩栩如生。野牛街、燕子洞、大法洞、陆地上的“百慕大”——迷魂幽,神秘莫测,给人留下一串串难解之谜。山上有植物3500多种,还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牛羚、大熊猫等。这里被形象地誉为:水的世界、洞的天下、花的王国、雪的摇篮、云的故乡、动植物地博物馆。春看万亩杜鹃,夏观飞瀑流泉,秋赏满山红叶,冬睹南国冰雪。四季可观日出、云海、彩虹、佛光、圣灯、三个太阳等奇观。玉屏人工林海度假景区,绿浪接天,直醉人眼。海汇塘、玉屏送瀑,使你超然物外;樱桃湖中,小舟摇渡,情趣顿生;玲珑别致小木屋,将把你带进童话世界。
◆五通桥
位于乐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颇有特色的水乡古镇。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桥分为四望关,青龙嘴、竹根滩三部分。五通桥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绿水环绕,玲珑秀丽,民俗独特。清代诗人李嗣源称赞“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称。五通桥融山、水、树、镇为一体,水多桥也多,镇内各种风格的桥把3片陆地连结起来,荡舟河上,穿行桥下,可领略小镇风光。五通桥的另一景观是这里的黄木角树,几百株苍劲雄伟,枝繁叶茂,童童如盖,树沿着河,街沿着树,形成了五通桥独特的风光。这里还是全国七大“游泳之乡”之一,芒溪河是天然的游泳训练场,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五通桥还是青年英雄丁佑君烈士的故乡。菩提山上建有“丁佑君烈士纪念馆”,馆名匾额为胡耀邦所书,馆内还陈列有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里绿树环绕,清新优美,还可鸟瞰整个市容。五通桥每年五月端午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龙舟竞赛,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彝海
彝海位于冕宁县城以北40公里羊坪山上,面积1平方公里,规划保护面积30平方公里,距国道108线7公里,建有专用公路。1935年5月22日,中国工农经军先遣部队刘伯承司令、聂荣臻政委与彝族首领小约达(小叶丹)在彝海边想见,以水代酒,歃血明誓结为兄弟,使大队顺利通过百里彝区。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彝海结盟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湖边竖立了大理石文物标志。1995年,又正式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彝海属高山淡水湖泊,山水林木特别明亮清新,登高俯瞰,海子酷似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熠熠闪光的蓝宝石,晶莹剔透。海子四周古木参天,芳草盖地,杜鹃花、丁香花、山茶花争奇斗艳。湖中成群结队的野鸭飞扑鸣叫,凫游戏水。信步海边,犹如融进水墨画的笔峰墨迹之中,令人遐思万千,心旷神怡。彝海设有文物保护管理处,山顶建有了望台,湖中备有游船,湖畔有接待室、亭子、卫生间等设施,并划有野饮区。
◆隐形睡佛
乌尤、凌云二山平卧于滚滚江流之上,为千万年来人们生息共畔,不曾发现异常,九0年一广东游客从冲洗出的照片上蓦然发现二山似一尊巨型睡佛,乌尤山为头,眉眼分明可见;凌云山为体,妙不可言,体态匀称,神情安详,乐山大佛正好位于睡佛的心脏部位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发现者竟是一个异乡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凉山州简介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7个县市,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州府所在地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这里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污染小,大气浮悬物少,空气透明度高,因而月亮格外晶莹明亮获“月城”之雅称。每当夜幕降临,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皓月当空,月光皎洁,分外媚人。尤以每年冬末初春的早晨,日出东山时,大如银盘的圆月还挂在西边山头,缓缓沉下,日月的光辉交相辉映,山川绚丽,其景美不胜收。凉山是一个古老神密而又闻名遐迩的地方。广大彝族聚居区,民主改革前,这里的社会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其民俗风情古朴而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一步跨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令许多专家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风、民俗和沪沽湖畔摩梭人的“走婚”习俗,中国对外开放“窗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国唯一的社会发展形态博物院——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红军长征时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的革命遗址,神奇秀美的螺髻山和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吸引着众多的中外专家和游客。凉山自古就是四川通往祖国西南边疆的要道。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在凉山设立过郡、州、司、府;等地方政权。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10月1日,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西昌地区建制,并入凉山自治州,自治州首府为西昌市。木里是藏族自治县。
◆博什瓦黑岩画
博什瓦黑岩画位于昭觉县碗厂乡博什瓦黑山南麓。距西昌市50公里。博什瓦黑,彝族译音,意为岩石上的龙蛇。画像刻在16块巨大的岩石上。除少数原始岩画外,绝大部分是佛教阴刻画像,面积440平方米。岩画内容有众多的释迦牟尼、明王、观音、天王、菩萨、供养人等佛教神像。庄王出行图、毕摩像、佛涅此外,有南诏国景像、佛塔及狮、鹦鹉、麒麟、犀牛、龙、鹰、牛、马、象、鸟、龟、犬等刻像。其中一尊菩萨像的造型及风格神态敦煌、龙门唐代南诏国景庄王或其后人开始刻造,宋代大理国统治者继续营造而成的。这批岩画,刻画众多,画面宏伟,画幅之大,迄今少见。刻岩画不仅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也有极高的历史考古价值,为研究我国西南地方史、民族史、文化艺术史以及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亦是研究南诏国地方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的佐证。自1981年报纸报道以后,很快驰名中外,吸引了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旅游者前来参观考察。著名作家韩素音就曾不辞辛苦,专程来此参观过,并且大加赞赏。
◆大风顶
大风顶位于美姑县城东北边境,距西昌市250公里,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地跨美姑、雷波、马边三县,主要山岭有大风顶、竹鲁马吉、罗姑波。主峰摸觉峨觉海拔4042米。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气候寒冷、湿润、多雨、多雾。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6度。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仅美姑县所属区域内就有森林20万亩左右。系以高山云杉为主的原始森林,木材蓄积量约35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高山栎、核桃、漆树、水青、连香、珙桐、桦木等。其中珍贵树种有水青、连香、珙桐(又名中国鸽子树)、龙血树等,生态较好,据考察,象这样完整保存下来的,在世界都少见。林中有大箭竹、小箭竹。由于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食料丰富,栖息在这里的一、二类珍贵动物有大熊猫、牛羚、小熊猫、鬣羚、水鹿等10余种,其中尤以大熊猫为最多;有黑熊、狼、狐、野猪等20余种。还有绿尾虹雉、灰斑角雉、白鹇等珍禽。盛产天麻、贝母、当归、牛膝等名贵药材。197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四川省美姑县大风顶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