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贝养殖方面,从苗种生产开始,工业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增多,已形成商品生产的规模。在日本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利用温室养殖鳗鱼。白仔鳗通常12月至次年4月放入一级培育池,饲养20~25天后再转入二级或三级池,水温控制在25℃~26℃,饲养6个月即开始上市(体重180~200克),当夏季水温达20℃以上时即可转入室外鳗池饲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把温室工业化养鱼与蔬菜无土栽培结合起来,每平方米可生产红鲤鱼、罗非鱼50公斤,一年可种10茬生菜,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水体空间,并可减少用肥。近年来,有些国家对工业化养殖采用船舶和大型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海上流动式养鱼工厂。西班牙建成了直径60米的世界上最大浮动平台养鱼工厂,设有4个2000立方米的鱼池,可年产15万公斤。随着工厂化养鱼设备的完善,一些国家开始成套出口。如德国在我国承建3个鳗、鲤鱼工厂,可年产5000吨;在美国承建鲶鱼工厂,设计年产量1000吨。日本在我国承建一个鲍鱼厂,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这说明封闭式高密度养鱼已成为工业化养殖的一个主要趋势。
(三)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
1 装备现代化
对交通运输来说,必须采用先进适用的现代化装备,以便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交通运输装备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化。交通运输高速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一个高速铁路建设的高潮正在国际上兴起,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列车正在积极研制。有专家认为,高速铁路将是21世纪的有轨运输系统的主体。日、德等国已研制成磁悬浮列车,时速都超过了500公里。这种列车打破了传统的轮轨接触方式,它是在没有轮子的车厢上和轨道上安置线圈,电流通过时使之产生相斥的磁场将车厢抬起成悬浮状,以线形电机推动车厢前进,无振动、无摩擦、安全舒适,不久将来就会进入实用阶段。
高速公路也是提高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目前全世界高速公路分布于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沪嘉(嘉定)、沈大、京津塘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大陆无高速公路的历史。部分建成或正在建设的还有广深珠、深汕、洛阳——开封以及广州环城、沈阳环城和海南省环岛等线路。在建的沪宁高速公路预计1996年底通车。高速公路将使汽车的平均时速提高1倍左右。在短途运输方面,以它完全取代铁路运输是可能的。
水上运输的高速化在我国大有前途。因为工业大城市大部分在沿海地带。上海——南通的短途气垫船客运的实现为我国水上高速运输打响了第一炮。
(2)重型化。提高运输效率的方法是增加单次的运输量或客运量,同时还可以降价。在这方面,水运占有条件,但水运受速度的限制,所以重型列车技术居于领先地位。国外采用的重轨线路,大轴重型车厢技术发展迅速,载重可达8000~10000吨,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我国亦在大同至秦皇岛630公里的路线上建设了重型列车运输线。汽车重型化发展也很快,由于它降低了单位重量的运价而广受欢迎。在上海、重庆、山东等地已生产8吨以上的重型汽车。水上运输方面,特别是长距离海运,重型化进展迅速,目前世界上油船载重已达60万吨。
(3)专业化。运输专业化能够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有效容积,能提高装卸机械化、管理自动化的程度,减少货损,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集装箱专业运输,在节省货物包装材料,保证运货质量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有专家预测,未来15年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将快速发展。到2000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由目前的300多万标准箱增至900万标准箱,2010年可能达到1800万标准箱。
(4)节能化。节能是降低运输动力能源消耗的基本方法。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重型柴油汽车都能有效地达到节能效果。
2 管理现代化
交通管理现代化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信现代化。电子通信技术,(包括信息接收、传输、处理、记录等一系列技术)已经成为运输工具实施指挥、管理的主要手段,它对增加运输密度、提高周转速度、保证交通安全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现代化铁路通信已从单一的电报、电话传输发展到计算机数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处理、语言处理等综合传输。明线通信被微波、电缆、光纤通信所取代,人工接线被自动传呼所替代,汽车交通被计算机自动控制来管理,机场用陆、空数据自动通信系统来指挥。
现代的导航设备用雷达与计算机配合,使事故发生率降低,从而保证了航运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运输的船与船、船与岸之间经通信卫星直接联系,为无人机舱创造了条件。
(2)管理电脑化。60年代以来,计算机逐步被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它能同时处理大量数据,所以在发达国家,计算机已参与了交通运输的决策、计划和规划、预测和统计等方面的工作。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世界各国的分公司,执行预订机票、退票、换票、经济预决算、仓库备件管理等方面的任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可以缩短信息流通时间,加快运输的节奏,使设备发挥最高的效能。
我国在铁路交通枢纽站已用计算机来编组和调度,使列车运行率提高1倍。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汉字编排的推广,计算机在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将得到加快发展。
(3)运输综合化。运输综合化,即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衔接,形成综合运输网络,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运输已发展到海、陆、空立体式运输和进一步实行国际联运。
3 城市交通运输的立体化
(1)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立体化的重要意义。城市运输是城市的动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它也是国家干线运输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综合运输网络的中枢和关节点。据统计,城市公共客运量约为全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总客运量的5倍。建国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城市人口发展迅速,增长了约4倍;机动车辆增长了30多倍,而城市道路里程只增长了约2倍。我国城市道路面积率(道路面积/城市面积)很低。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仅为4%~5%,而纽约约为25.4%,伦敦为16.6%,东京为14.1%。加之我国大城市的道路系统性差,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缺少停车场地导致大量道路被用于停车,以致现在城市交通平均运行速度已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时速20公里降到12公里左右。
为使我国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运输能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使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步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改善城市交通运输,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的立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立体化的目标和途径。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的立体化,近期应努力完善和改造现有道路网系统,并重视城市骨干性道路的建设;城市客运交通要逐步实现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综合客运体系;为了解决大客流量交通,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可先建1~2条轻轨交通的示范线路。目前,我国已有十几座城市正在积极修建和筹建地铁和轻轨铁路。拟建铁路总长度超过400公里。其中已建成地铁并投入运营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已批准立项并准备动工兴建地铁或轻轨的有广州、沈阳和重庆;正在计划修建或筹建轨道交通的有深圳、青岛、南京、成都、哈尔滨和大连等城市。
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应从只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的单一结构,逐步过渡到多层次的交通结构。即发展地下铁道、快速有轨电车和快速郊区列车等,使地面、地下、高架交通相结合。要研制性能先进、容量大的公共汽车,建立功能分明的交通系统,实行快慢车分流。安装自动信号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中心遥控,对交通流量大于每小时2500辆的路口,要采用立体交叉方式导流;发展综合性的多用途的换车站,便利市内交通和干线交通的衔接和换乘;而且要大力发展大、中、小出租汽车运输。达到快速、安全、准时运输,使城市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及全国干线运输协调发展。
第二节 传统产业高技术的应用原则与模式
(一)传统产业高技术的应用原则
为了使高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效益,同时具有准确的方向和目的,避免决策失误,应始终注意高技术应用的几项战略原则。
1 协调原则
作为高技术应用的计划和战略,应和企业同期经济发展目标、战略重点、方针政策、项目进度和实施条件等方面相互协调。要从人(智力开发)和物(物质条件)两个方面切实保证高技术应用的顺利进行,注意高技术应用项目与应用高技术人员之间的匹配关系。要充分估计高技术应用对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并为此及时有效地作出科学预测和采取相应对策。
2 效益原则
高技术应用不能只图技术先进,更重要的是讲求实际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高技术成果应用的客观要求。高技术应用的重点应是提高现有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如何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消耗)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内容,尽量做到投资省,见效快,收益大。
高技术应用要从实际条件出发,要注重效益,瞄准目标,有的放矢,特别是要在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下功夫,有重点地跟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并争取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3 发挥优势原则
各企业的高技术应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扬长避短,择善而行”的原则很重要。
首先要做到有自知之明。过去我们把自知之明常常理解为“我不行”,这是片面的。在高技术应用中,所谓自知之明就是不仅要知其短,更重要的是知其长,即要对自己的开发能力、开发对象、技术特长和优势领域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扬长避短。
其次,要搞好名牌名产品和拳头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采取技术措施保持并提高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的领先地位。
再次,既要站在局部看整体,又要站在整体看局部,要发挥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应用计划和战略;同时还要善于引进外面的高技术,把本企业的优势技术跃升到更高的形态。
4 技术相容原则
这项原则是指在高技术应用中,所应用的技术知识和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以及现有技术和高技术之间的一致性。它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1)不能对不相干、不一致和不相容的高技术随意进行组合和移植,这就要求科研成果在技术上必须是成熟的,就是要符合一定的使用要求,包括达到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并且在技术上能够成龙配套。
(2)应用高技术必须有理论和实际上的可靠依据,产品预测和构思也必须科学准确,特别是不能在应用中存在任何与自然规律相矛盾的所谓技术设想。
(二)传统产业高技术的应用模式
传统产业高技术应用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即融合型和转移型。
1 融合型
所谓融合型,即指传统企业将引入的高技术与传统技术融合一起,形成复合型技术,使企业从传统技术向高技术过渡。根据融合方式的不同,融合型又可分为4种形式:
(1)设备(工艺)融合型。指用高技术设备代替原有关键设备,提供以更新工艺为目标的工序技术,如引进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增加企业设备的技术构成,以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例如长春纺织厂在1969年建厂时装备的设备均是60年代的国产设备,经过20多年的运转,主要工艺部件已老化,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精度均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90年代初期,该厂用微电子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造,引进了一批机电一体化设备。目前,该厂所有的纺纱环节都应用了电子自动匀整装置、电子清纱器、光电自停装置、自动监测和控制装置等。采用微电子技术使该厂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产品成本下降了12%,库存降低了35%,交货拖期减少了80%,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传统企业采用设备(工艺)融合型,总是首先采用一部分高技术设备,淘汰一部分落后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原有落后的设备全部更新后,企业也就完成了从传统技术向高技术的过渡。采用这种融合方式的关键是,传统企业的老设备与引进的技术设备要有内在联系,使它们能够有机结合起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传统企业设备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将有利于传统企业采用该种融合方式向高技术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