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6967600000024

第24章 善于学习(3)

2.考场上怎样克服紧张情绪

你的困惑:像我这样处在学习阶段的少男少女,都面临千万次的考场考验,考场就是战场,考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紧张是在考场上最为常见的心理,该如何克服呢?

我来为你疏导:

透视心灵深处→高考是否能够顺利通过,除了必备的知识准备以外,还有什么秘诀呢?有人说:“九载寒窗比勤奋,三天高考比心态。”这句话一语中的。因此,高考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就是调整个人的应考心态。

高考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往往因考试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种种心理不适,常出现心情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怯场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来自自身的压力。相当一部分考生把上大学看成是唯一出路,但是其理想与自身实际能力相差甚远,使得许多考生考场状态不好,甚至出现晕场。

(2)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对自己期望值高,考前灌输了奖惩制度。

(3)来自老师的压力。老师考前的总动员和颁布的奖惩措施加剧了考生的心理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状态。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有适当的紧张度。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紧张,有利于考生考试的发挥,但过度紧张会引起考生的不良情绪,妨碍考生正常发挥。由此可见,前两种心理相当不可取,不但不能取得好成绩,相反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往往造成失败。只有第三种情绪才是理想的考试心态。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的进入考试状态,精力集中,思维准确,所以,要想在有一个好的成绩,必须学会适当的控制考场上紧张心理。只要做到心平气和,泰然处之,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会顺利通过的。

解开心结→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情绪状态呢?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从容走进考场。

要控制好进考场的时间,不宜过早但也不要太晚,一般在考前15~30分钟为宜。太早了会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容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会出现焦急的心理,而且不及将行走后的运动感消除,一见到试卷会出现急促或忙乱的感觉,开场不利会影响整场考试的情绪,使你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2)自我控制法。

进入考场产生的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变化的进程,并不需要大惊小怪,只要做做自我放松,便可以使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了。具体做法是这样:先深深吸一口气,同时闭上双目,屏住呼吸,停三十秒后再慢慢呼出,心中默念“放松……”这样反复几次,就不会有心跳过重和过快的现象,心境也趋于平和了。

(3)调息放松法。

一种最简单但可能颇为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深呼吸缓解焦虑。具体的做法是:坐在椅上,挺直腰背,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右手两个手指放在额头上,大拇指放在鼻子右侧,另一只手放左侧。把肺想象成一个气球,先用左侧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直到感觉气球已经全部胀起,并保持这个状态两秒钟。再慢慢、轻轻地吐气,再换右鼻孔。如此重做4次,心情自会缓解。

(4)愉快想象,排除干扰。

当自己感到十分紧张,已经严重影响到答题时,那怎么办?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继续看题和答题,那样只会打击你的自信心,并且使你的思维更加混乱。暂且放下笔,闭上眼,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想象自己成功的那次考试情景,或想象那次难忘而有趣的野炊。想得越具体、越生动就越利于紧张心情的松弛。想象时一定不要受不利于情绪放松的念头干扰。如不要去回忆不愉快的事情,不要想象令人紧张、害怕的事,不要受试卷的干扰。

除上述方法之外,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以免引起监考老师对你的特别注意,也很重要。因为当受到监考老师的特别注意时更容易产生紧张心理,这时要告诉自己:“当我又没作弊,随你看好了”,不必为之分散注意力。

考试是不可怕的,紧张是不必要的。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稳定情绪,考生才能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也才能广开思路。考生只要事先了解自我,调整自我,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相信能够取得应有的好成绩。

3.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吗

用心去挖掘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投之以学习的热情,往往会使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并在成长之路上迈出新的一步。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始料不及的错误,有的错误还会不断重复出现。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与成长同行。成长道路上,有喜悦,自然也有伤痛。对此,我们一定要坦然面对,正确对待学习,顺利走过这段人生中重要的成长历程。

学习也是一种成长

我们注定要在学习中成长,不管在任何环境之中都应努力学习,要懂得随缘成长。就个人生涯而言,你可以选择一个方向,朝着它去努力;但不可能选择遭遇,因为遭遇已经发生在生活之中,它就是你的缘。要提醒自己,用耐心去面对挫折,用长期耕耘培养实力;人生并不是一天一月,而是一辈子长跑。缘是无可逃避的,逃避的人变得退却,变得无能和痛苦。唯有肯随缘成长、主动出击、勤奋向上,我们今后才能够去适应变化无常的外界环境,因为我们学会的是生活的本事。

晓倩是某实验中学初三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也很讨人喜欢。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喜欢她,每次省级市级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都是拿一等奖。当别人问及她学习的技巧是什么的时候,她轻松而又坦然的答道:“我从来就是把学习当成一个一成长的过程,让学习伴随着我成长。”

原来,她的学习秘诀就是把学习当成一种成长,不逃避、不恐惧。并努力从学习中找到自我。

透过晓倩的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学习,它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纵观古今,大凡成功人士,无一不是能够把学习当成一种成长的人。他们对于生活中不幸的遭遇和挫败,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甚至可以说是任劳任怨,从中学习,汲取经验。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知识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判断力提高,从而奠定成功的基础。这些成功的人,无论是在商界、政界、学界或任何行业,都经历过挫败和磨炼,在所遭遇的困境中学会众多能力,从顺境中学会自我鼓舞。他们懂得“要随波逐浪,不可随波逐流”。

只要我们懂得了随缘学习、成长和创造,就会掌握住随波逐浪的契机;而如果我们不懂得从中汲取教训,不能随机结缘,那么最终会被挫败的浪涛袭卷而去,以致最终随波逐流。

只要我们肯努力去学习,善于运用自己的遭遇,成绩就会像纺织地毯一样,越编越大,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部分的人执著于在读书和学业上,只要功课表现不佳,就自以为失去人生光彩和梦想,而遗忘了自己还可以打开人生的视野。一定要当心这个陷阱,设法不被这些成见所障蔽,做一位梦想和肯实践的人。身处逆境确实会使人吃苦,但在它的背后却隐藏着良机,我们往往可以从中学到最宝贵的成长经验。

在学习中逐渐成长

我们是高空中展翅飞翔的雄鹰,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为自己破空的长风,翱翔在蔚蓝的天宇;我们是在大海中游动的小鱼,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增添破浪的勇气,畅游在碧澄的海底。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在这股凛凛雄风的驱动下,于险恶的暗礁中扬帆,在汹涌的怒涛中远航。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在不停地汲取和效仿之中,将生命打磨得晶莹剔透。

在看到别人的优秀时,不要自怨自艾。一定要远离自卑,要学着阔步向前,吸取他人的长处,让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中脱胎换骨,褪去灰败的外壳,变得光芒四射。渐渐地,你就会看到同学们眼中的惊异,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看到在通过不断学习而蜕变成长的自己。

要学会沉稳和认真的学习,改掉以往的张扬和自大。让冷静认真、踏实的能力在心中生根发芽,在认真思考的驱使下的层层蜕变,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过程悄无声息,却又跌宕起伏。它不仅是教导我们细心地去发现并学习身边人优点的过程,更是在学习中成长的过程。

成长,是通过一个个学习的脚步来铺成的道路。当有一天,我们回头看走过的人生历程之时,便会发现学习的脚步早已铺就了一条蜿蜒起伏的路,它们向我们展示着我们走过的成长之路。我们不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不是盲从,而是向正确道路行进的便捷方法。我们应继续努力学习,来完善自我,在这条成长的路上印出更多完美的脚印,带领自己长成一个优秀的人。学习,永远不会停止;成长的路,会一直在我们的脚下蔓延。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成长和学习,才能够累积经验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挑战。能不断成长和学习的人,才有信心,自我认同才会完整,心理方能健康平衡。当然,在更高层的精神生活和悟性上,唯有透过学习和成长,才可以获得清醒的觉察和领悟。

4.学习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吗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面对新事物时,所应具有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虽然我们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最初始的本能成为可以不断提高的本领。在现代社会,获取文化知识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学生时代。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显然,只有学习才是青少年的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学生时代虽然是以吸取文化知识为主,但并非只有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与掌握过程就是学习。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进行着学习,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来编织出自己一个个美丽的生活之梦。

感悟生活,重新认识学习

有句话说的十分豪迈:“忘记昨天的妥协与失败,把握今天生活中的每一道菜。不许让他腐败,要让它成为你今天的主宰。”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青少年朋友,只知道参加各种培训和教育,将其看成是学习和完成积累知识的手段,心中却根本不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在哪里。要知道,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一个人为学日益,但心智模式、行为方式、人际方式却没有什么改善,当然不能称之为是真正完成了学习。

为了充分认识到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在此,以假期生活为例来说明。在经过一个学期紧张而生动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后,终于迎来了可以放松神经的日子。在假期到来之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认真地考虑如何度过自己的假期生活。在安排假期生活时,一定要考虑全面,从而合理安排,如要考虑个人兴趣所在、家庭承担能力、和父母沟通、和文化学习的衔接、时间如何安排……去夏令营,学习交往、宽容、合作;去爷爷家,学习体会长辈的慈爱;自己独自在家,学习自律、自控;到朋友家去小住几天,学习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妈妈一起学做新菜,和爸爸一起评论时事;即使是下军棋、象棋、五子棋,也是需要学习的。假期如何安排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无论如何安排,只要能够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生活,定会度过一个愉快而大有收获的假期。

但需明白,假期“休息”的含意是指大脑的部分功能区域,而绝不是学习的中断。只要抱有学习的态度,那么,生活中其实事事都需学习,处处都能学习。

其实,“学习”这个词很大,很辽阔。青少年朋友要想做到淋漓尽致很难,用到毫无关系更难。因为没有人可以用有限的生命来学会无限的知识。也没有人可以一辈子都不学习,因为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习。我们一辈子都是在学生的位置上荡漾。

莫入误区,端正学习态度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关于学习的精辟论述。对于这些论述以及其启迪价值,我们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却依然会陷入一些学习误区,无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

容易走入的学习误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占有式的学习,另一个则是不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

相信很多人都曾信誓旦旦地定下学习计划和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最终都没让自己的计划顺利完成。这就是占有式的学习。在急切渴望提高学习成绩的潜意识下,由于受到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按照计划正常学习,以致在下一次考试中,成绩依然不见好转,在患得患失和焦虑的双重惆怅之中,丧失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学习是一件让人备受折磨的恐怖之事。

占有式学习的逻辑在于: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一定要成正比。如果成绩见长,便会感受到生活的喜悦;如果成绩没有见长,则会因此而心灰意冷。

想要避开这种学习的误区,就应该培养自己一种“存在式”的学习态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犹如在读名著时的表现:有空时如饥似渴般沉溺其中,随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起落沉浮,或嘘唏,或玩味,或愤慨;没空的时候,则将小说丢在一边,任其发黄卷角尘埃堆积也无所谓。就好比在吃饭时,我们所应关注的应该是所选食物对身体是否有好处。存在式的学习,会让你不拘泥于成绩的好坏,以收获有用知识为准。

在爬山时,我们爬过的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的山,殊不知,世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山,那就是我们心中的“山”——生活的目的。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心中永远都有一座“山”。并且从小就餐风饮露,不畏艰险,奋发跋涉,努力攀登自己心中的那座“山”。只有翻过自己心中的“山”,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发掘出正确的生活态度。

青少需要明白的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正所谓学而后变。如果只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而行为和思维方式没有得到丝毫的变化,这只能说是完成了学习的过程。如果不懂这些,以后走出学校,会很难适应外界环境。学习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通过学习来改善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