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黄金般珍贵的是青春,比黄金还珍贵的是真挚的友情。让友谊为我们的青春架设起成功的桥梁。
第一节 建立友情真诚以待
1.友情不可靠迁就
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为了友谊,总是让自己委曲求全,不懂得怎样去拒绝,结果迫使自己去做不愿意做或者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让自己的心理受到不小的打击,也会危急到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对于朋友不合理的要求,要大胆地说“不”,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友情不可靠迁就。
迁就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真正的友情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他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放眼看现在的中学生中,有很多为友情而累,而心伤,他们为了友谊去勉强自己。分析中学生迁就朋友的心理原因,不难发现:
(1)他们害怕失去朋友。
当一个人特别害怕孤独时,那么他就离不开伙伴。所以这一类的青少年平时跟伙伴或者是朋友说话都是很小心,人家要什么东西或者是办什么事,自己都会去努力帮朋友完成。有些东西甚至不等人家来要,就会主动送上门去,把东西给了别人以后,不会心疼,也不会后悔的。
(2)他们的性格胆小。
有些青少年怕事,胆小,生怕惹哪位朋友或同学不高兴,即使对别人提的要求明明心里不同意,也说不出口。
(3)他们好面子的原因。
在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都是讲面子,一些青少年生怕别人说自己“不懂世故”。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常常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比如在饭店吃饭,明明知道不该自己掏钱,但对方不主动,自己只好大方一把,然后离开饭店难免没有怨言。
(4)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别人。
许多青少年并不是不想拒绝别人,而是缺乏拒绝别人的技巧,觉得直接说“不”伤害到别人的自尊,也怕危急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只好自己忍着了。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地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青少年要首先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
青少年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地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面对不良行为的影响,应该主动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
韩凌是一个胆小的人,平时在班里很少说话的,总是保持沉默。班上有几个同学看他老实,总是欺负他。而他却不这样认为,他把他们几个当成了朋友,不管班上的那几个同学让他去干什么,即使自己心里虽然不愿意去干,他都不会说一个“不”字。因为,他害怕别人不理他,不和他做朋友。但即使韩凌这样委曲求全,同学们还是没有人和他做朋友。
青少年要知道,迁就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迁就来的友情会让自己很累。那么青少年要怎样去面对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呢?
(1)用正当理由委婉拒绝。
当你拒绝别人时,通常要用最委婉、最温和的方式表达你的不同意见。必要时,要用委婉和坦诚的语气,向对方详细解释不能答应其要求的理由,而不是生硬冷淡地拒绝,因为那样只能伤害并有可能失去朋友。所以,面对这种“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谢绝的语言。
(2)巧妙转移。
不好正面拒绝时,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可以,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温和而坚持——绝不会答应,但也不致撕破脸。
(3)用肢体语言表达。
有时让青少年开口拒绝对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在心中演练多次所以就要好好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一般而言,摇头代表否定,别人一看你摇头,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说了。另外,微笑中断也是一种掩体的暗示,当面对笑容的谈话,突然中断笑容,便暗示着无法认同和拒绝。类似的肢体语言包括,采取身体倾斜的姿势,目光游移不定、频频看表,心不在焉……但切忌伤对方自尊心,使自己失去一个朋友,而多了一个敌人。
(4)学会拖延。
这里所说的拖延法,并不是让青少年对自己已经承诺给别人的事来进行拖延。而是当别人想让你帮忙时,可以暂不给予答复。当对方提出要求时你迟迟没有答应,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虑考虑,那么聪明的对方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愿意答应的。
(5)找恰当的借口来拒绝。
虽然找到借口来谢绝对方是不礼貌的。但是,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问题,也维护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友谊是不能靠迁就来维持的,如果这次你让步了,可能以后还有什么事需要你来迁就。也许你很在意友情,那你只能选择更理性的一者。我想你的好友会理解的,她现在只是心理还不是很适应,等她经历的事多了,她也就明白了,你们的友情将死而复燃。
2.别把友情当爱情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拓展自己的活动天地,开创自己的交际空间,以此倾诉困惑,解答疑问,展示能耐,于是产生了主动交友的欲望。但很多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由于把友情当爱情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困惑。
异性同学互相亲近、乐于交往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正常现象,但是许多人对这种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模仿影视作品中的青年男女的行为,谈起了“朋友”,自认为是在“谈恋爱”。
“恋爱”的结果是结婚成家。青少年,别把友情当爱情。
一个初三女生的困惑:我是一个正在上初三的女生,眼看就要中考了,可是我上课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讲课,心里成天都在想着一个男生。我心中想着的男生是一个很文静的男孩,和我以前是同桌。他对我很好,我们以前经常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我很开心。前不久,老师调换座位时把他从我身边调走了,安排他和另一位女同学同桌,这让我很伤感。
说句心里话,一年前我就暗恋上了他,只是他没有察觉而已。如今,他和那位女同学很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耍。每当看到他们开心地在一起玩耍,我的心都很烦躁,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也想好好学习,可又情不自禁地成天想他。如今,我发觉自己根本无法摆脱他的影响,我该怎么办?
青少年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恋爱,恋爱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生理成熟是爱情的物质基础。中学生开始步入青春年华,有了性意识的萌芽及发展,开始有接近异性,交异性朋友的需要。但从萌芽到成熟尚有较长(13、14岁——18、19岁)的成长历程。如果这时去急于品尝爱的烈酒,尝到的将是一杯苦酒。就像树上开始挂上果子但不等于已成熟一样,未成熟的果子是酸涩的。
心理成熟是爱情的精神依靠。恋爱不仅是求得生理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契合,双方都应为对方提供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可靠的港湾。而中学生自身尚处于心理的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过程中。从认识到情感乃至人生观、世界观尚不完整、不稳定。情感缺乏深刻性和稳定性,对事物认识的态度仍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爱的对象与内涵还没有稳定而全面的理解。多数同学认为此时遇到的就是最好的。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交往面的扩大,将来到了更好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才发现,原来还有更精彩的世界。当你看见大海时才发现原来看到的不过是一条小溪。
良好的事业是爱情的物质保障。爱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事业之上,古人讲“成家立业”,而现代人更应当“立业成家”。我们处于高度现代化的社会,每个人要幸福地生活,必然要有一定的本领,在事业上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才能为所爱的人提供一片绿荫,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许有同学会说,为了爱,我愿意跟他(她)去流浪。不过,这仅是一种短暂而美好的幻想,你们不可能逃避现实,没有那么美好的伊甸园等着你。虽然爱情不以物质论价,但生活不总是风花雪月,总不能只有精神而不言物质,试想,这样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还何谓爱情呢?
中学生朋友,当你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想到过以上这些吗?据了解,绝大多数中学生没有对“爱情”二字认真咀嚼过。
小丽是刚踏入高一的一个中学生。以前的她大大咧咧,爱说爱笑,但现在的她看起来文文静静,好像总有什么心事似的。突然有一天夜里,她没回寝室,独自在外面淋了一夜的雨。老师知道了此事,就关心地问她,她半晌不说话,最后在老师的期待的目光中,她道出了一切。原来是她喜欢上了她的同桌,一个阳光帅气的男生,但他却总是和前面的女孩子在一起说笑。老师问:“你喜欢他什么呢?”她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老师又问:“你是怎么喜欢他的呢?”小丽的眼神开始飘忽起来:“有一天中午他见我没吃饭,就立刻跑出去给我买了一块面包,还有别的零食,那时候都快上课了。……”其实,小丽喜欢上这个男孩子,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方给自己买了午餐。这和小丽第一次离开家,在校住有着很大的关系。陌生的环境,再加上青春期性意识的懵懂,很容易把异性对自己关心当做爱情。
可见,青少年在进行异性交往过程中,常会出现误把友情当爱情。青少年分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可能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很多麻烦,尤其是人际关系紧张,深感寂寞孤独,需要有人倾诉。而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轻易向别人吐露,包括父母、老师。特别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因此,他们希望找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而此时有一个异性同伴能理解他(她),愿意跟其谈心,就感觉得到了安慰,大有情投意合,觅到知音之感,因此,容易误入爱河。
青少年错把友情当爱情,把异性对自己的关心、帮助、爱护错误定位在恋人的行为上;有的被对方潇洒的外表、风趣的谈吐、优秀的成绩所吸引,幻想成为自己的恋人。少男少女情窦初开,常常构想自己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当有一天在校园里突然发现某人正好和自己心中的标准吻合时,顿生爱恋之情。而这种感情常常是一方的主观意愿或错觉,得不到对方的回应。
青少年一定要正确的区分友情和爱情。不要让错误的意识来伤害到自己,伤害到两个人的友谊。
3.与人分享,不再自私
自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自私表现为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不顾及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有些人的自私有时并不是很明显,虽然自私的手段高明些不被人发现,但在一己利益没得到满足时会长久地郁闷。这样的自私,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能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有推进作用,但不适用于事物的长远发展,对自私者本身,推动作用也不稳定,随时会让自私者心理失衡而躁动不安。
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自私之心,自古就有。战国时期,齐国有一美男子邹忌,一天另一美男子徐公来访,徐公走后,邹忌便问妻子、小妾、客人,他与徐公哪个长得更英俊,三人异口同声说邹忌长得好看。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认为妻子是偏爱他,小妾是害怕他,客人是有求于他,他们不讲真话,都有私心杂念。所以《书·周官》就提出“以公灭私”,孙中山先生也提出“天下为公”的主张。由此可见,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学会分享。
这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草丛中盛开着美丽的花朵。另外园里还有12株果树。春天来临时,树上开满红色和白色的花朵;秋天到来时,树上果实累累。鸟儿在树上歌唱,唱得那么动听,孩子们有时会停止游戏,来倾听鸟儿唱歌。他们彼此欢叫着:“我们在这儿多快乐呀!”
巨人离家已经七年了。一天他回来了。他一进家,就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他大吼道:“你们在这儿干什么?”孩子们一听就吓跑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应归我自己,”巨人说,“除了我自己,我不许任何人在里面游玩。”于是他在花园四周筑了一道高高的围墙,还贴了一张告示:“禁止入内。”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孩子们因此没有玩的地方了。他们只好在马路上玩,可路上尘土飞扬而且到处是坚硬的石头,他们不喜欢。他们放学后就在高墙外转来转去,谈论着墙内美丽的花园。他们相互说着:“以前我们在这儿多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