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6967900000039

第39章 料事如神的故事(4)

当然,晏子也不是一味地直谏,有时则用巧谏。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君进谏,充分显示了他的原则性和为达到目的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甚至很幽默风趣。

齐景公饮酒七天七夜不止,弦章劝谏说:“恳请君王不要酗酒了,不然,就赐我死。”景公对晏子说:“如果这样听从弦章的话而停止饮酒,那就是臣子制约君王了;不听他的话,又舍不得他死。”晏子欣然应道:“幸运啊!弦章遇上君王您了!假使他遇上的是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那他早就没命了。”景公豁然大笑,并停止了酗酒。

还有一次,景公与臣子们饮酒到极高兴时要大家不要拘于礼节,晏子当即站起,严肃地批评这种做法,景公不耐烦,背过身子不听晏子的话。过了一会儿,景公出去,晏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站起来;景公回来时,晏子也不起立;相互举杯时,晏子先于景公饮完。景公怒容满面,双手按着桌子,瞪大眼睛看着晏子,说:“以往的先生告诉我,人不可以没有礼节,我出去进来你都不起立致意,相互举杯时,你又先喝,这合乎礼节吗?”晏子立即站起来离开座席,叩了两次头,并跪拜着恭敬地说:“我哪里敢把国君刚才说的话给忘掉了呢?我只是用这种做法来表现没有礼的结果。君王如果希望不要礼法,这就是了。”景公赶忙说:“说得对,这是我的罪过,先生请入座,我听从您的劝告。”君臣举杯三次,就结束了酒宴。从这以后,景公便整治国家法度,修明礼治,百姓也恭敬有礼了。

作为奴隶主贵族,齐景公有着极为残暴的一面,但对晏子的谏诤还是有所敬畏的。一次,景公最心爱的马死了,他大为恼怒,非要肢解养马人不可。景公左右的人拿着刀向养马人走去,晏子制止了他们而向景公说:“尧、舜肢解人是从人的哪个部位开始的呢?”尧舜可从来没有肢解过人啊!景公顿时恍然大悟,立即明白了晏子话中有话,为了不与之争辩,便说:“那就把他关起来吧,等着处死。”晏子接着说:“这个养马人还不知道他究竟犯了什么死罪呢,请让我给他说清楚,也好让他死个明白,这样不是更好吗?”

景公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将养马人带到宫廷上来。于是,晏子当着景公的面对养马人说:“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个死罪;你养死的马,又是国君最心爱的马,这是你的第二个死罪;而你使得国君为了一匹马就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会怨恨国君极为残暴,邻近的诸侯听说我们的国君这样随便杀人,一定瞧不起我们。你看,你养死了国君的马,使得老百姓怨恨国君,使得邻国要进攻我们国家,这是你的第三个死罪。如此罪不可赦,你赶快进牢房等死吧!”晏子的话景公句句听在心里,又字字如刺,他反复掂量了半天,只好说:“快把他放了吧!别损害了我的好名声。”

正是凭着巧妙的谏诤方法,晏子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为老百姓做了好事,同时也对当朝君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2.廉洁从政,民为邦本

晏子对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感到极其憎恶,对老百姓的疾苦却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爱民甚于爱君。

齐景公时曾连续下雨十七天,时值寒冬,茅屋坍塌,饥民塞道。晏子多次请求发放粮食救济灾民,均未得景公的允许。与此同时,景公还夜以继日地饮酒,并派大臣巡视全国,以求能歌善舞之人。晏子听到此事后,很不高兴,于是就把自家的粮食分发给灾民,并把装载粮食的器具放在路旁,自己步行去见景公说:

“下了十七天的雨,一个乡有数十间房屋损坏,一个里有好几家饥饿之民,老年体弱的人没有御寒的粗布短衣,饥饿的人连充饥的糟糠都没有,步履艰难不能行走的人只得四处张望,而没有诉说灾难的地方。君王非但不怜悯百姓的苦难,反而日夜饮酒作乐,并命令全国选送能歌善舞者无休无止。宫中的马匹吃着府库的粮食,猎狗吃牛羊的肉已吃厌了,后宫的嫔妃也都有充足的粮食肉类。您对待犬马嫔妃不是太优厚了吗?而对待老百姓不是太刻薄了吗?老百姓穷困而没有地方投诉时,就不会喜欢君王了;饥饿而没有人来援助时,也不会喜欢君主了。我身为一国之相,让老百姓饥饿贫困而没有地方投诉,使得我们的君王整天沉湎于酒色,丢弃百姓而不予怜悯,我的罪过实在太大了。”

说罢,晏子向景公深深跪拜两次后请求辞职,并快步走出宫门。

景公听罢,赶忙起身,慌不择路地徒步跟在晏子后面,但由于道路泥泞,赶不上晏子。于是他又驾车赶到晏子家,只见晏子家里的粮食已全部分给了灾民,装载粮食的器具还放在路旁。景公又驱车追到大路上,总算是追上了晏子。景公下车跟在晏子后面并对他说:“我有罪过,先生抛弃我不辅佐我,我是没有资格来请先生的,难道先生就不考虑国家和老百姓的前途命运吗?希望先生相信我,我愿意拿出齐国的粮食财物,分发给老百姓,给多给少,谁轻谁重,一切听凭先生一人的安排。”景公就这样在路上躬身恳请,一直走了好远的路,晏子为景公的精诚所动,又惦念百姓的疾苦,方才同意返回国都。

晏子回到都城后,立即命令各级官吏巡视灾民:家里有农桑种子而没有粮食吃的人家,发给足够一个月食用的粮食;没有种子的人家,发给足够一年吃的粮食;没有积蓄柴火的人家,发给柴草;房屋塌坏不能抵御风雨的,发给金钱;百姓中缺少用度、经济困难的人,给予贴补。所有这些要在三天内完毕,超过期限就要治罪。

与此同时,景公也离开了宫室,减少肉食,撤消宴饮,马匹不再吃府库的粮食,猎狗不再吃肉粥,宠妾也减少美味的食物,陪景公饮酒的近臣减少赏赐。三天后,巡视的官吏完成使命,上报情况,景公这才回到宫中,并减少食用之物,不弹琴瑟,不击钟鼓。晏子还请求将那些宠臣舞女都遣回本籍,且要求在三四天内全部遣送出宫门之外,景公也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晏子正是怀着对百姓的爱而深得民心的,他看到贵族们荒淫奢侈,而百姓穷困潦倒,总是不失时机地规劝齐王。

一次,景公与晏子登台眺望国都,景公看到那壮丽的山河、如织的游人,不禁感慨道:“要是我的后人能够世世代代保有这大好江山那该多好啊!”晏子见机而应对道:“自古以来只有那些做有利于百姓的事的贤明君主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并且能够使他的子孙永保江山稳固。”他进一步严肃地指出,“君王您违反德政而损害百姓由来已久了,还说出这样的话,不觉得太没有自知之明了吗?”

景公忙问道:“如此说来,那么后世谁将会执掌齐国的政权呢?”晏子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使齐国老百姓得利的人了。”景公有些心惊,又问晏子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晏子则毫不客气地揭露了景公的奢侈生活,说:“君王您的牛马在栏圈里关老了,而不用来耕地拉车;车驾在车库里被蛀虫咬坏,不用来乘坐;锦衣皮袄在衣柜里发霉,不能穿;醋酱腐化、变质了,不能卖;美酒酸了,不能喝;粮仓里的粮食腐烂变臭了,不能吃。您非但不将这些积存之物分发给饥饿的老百姓,还要加重赋税以搜刮民脂民膏。”

晏子接下来又非常肯定且警告地说:“储藏的财物不使用,必然招致祸患。如果誓死守护着财物,这是下等的办法,抱怨的人们就会群起而动。再下等的人也明白财物不应该坚决守护着,积累起来不分给老百姓,那他们一定会自己来分它。所以君王与其请人来分,倒不如自己来分更好一些。”

话音未落,景公已是满面愧色了。随后即要求各级官吏减轻赋税,注意百姓的疾苦,并且他还罢了大台之役,停了路寝之台,撤了长康之工,减轻了百姓的劳役。

晏子始终对百姓怀有爱,并且深知“民为国之本”的道理。他不仅时刻提醒本国统治者,而且在其他诸侯国也是如此。

3.晏子出使,外交智胜

一次,晏子出使吴国,吴王向他询问怎样才能长期保持声威,强盛不衰败。晏子回答说:“君王要为老百姓着想,而后才能想到君王您自身;首先要施行仁义教化,而后才能行刑惩罚。不以强凌弱,不以贵辱贱,不以富轻贫;百姓都可举荐做官,官吏不侵害人民,人民和气,政治清平;君王用法律手段为当世禁止暴乱,因此百姓不违背他的意志;君王使用武力为百姓摒除祸患,因此百姓不厌恶征伐的劳苦。这就是长期保持声威、强盛而不衰败的办法。失去这些,人可就危险了。”吴王闻言,连连点头称是。

晏子曾说过:“德行最低下的是轻视百姓,品行最卑劣的是残害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一句至理名言,为天下人所敬服。

4.明智外交,不辱国格

晏子个子矮,“身不满六尺”,按现代尺寸,才1.40米左右,但他人短智不短,随机应变,机敏过人。“晏子使楚”的故事便是家喻户晓的一例。

晏子为相时,齐国昔日的繁华已“雨打风吹去”,霸业尽失,晋国军队甚至打到齐国都城。齐在外交上也毫无地位,诸侯大国都瞧不起齐的使者。一次,晏子出使楚国,霸业正盛的楚王对齐的来使更是不屑一顾。他见晏子身材矮小,便命人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用来接待他。晏子拒绝从小门进去,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门进去,而现在我出使的可是泱泱大国楚,不应该从这个小门进去吧!”接待他的人无言以对,只好让他从城门进入都城。

晏了拜见楚王后,楚王问他说:“你们齐国没有人才了吗?”晏子答道:“临淄有数万户人家,人们展开衣袖可以遮住太阳,洒落的汗珠可以成为倾盆大雨,路上的行人一个挨着一个,怎么说没有人才呢?”楚王接问:“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派你来做使臣呢?”晏子笑答道:“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出使贤明的国君,不贤的人出使不贤的国君,我是最不贤的人,所以只好出使楚国了。”

楚王被驳得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来,但他不甘心,妄图用别的办法来羞辱晏子。

早在晏子未到楚国之前,楚王就设计了一个圈套,诈称一齐国人偷盗。晏子到了楚国后,有一天,楚王赐他饮酒,酒兴正浓时,有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见楚王。

楚王问:“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答道:“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回过头来,面带微笑地问晏子:“齐国人生来就是善于偷盗的吗?”

晏子初是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这话中有话。他略一整冠,离开坐席回答道:“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水以南会结出又香又甜的橘子来,而生长在淮水以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涩的枳子来,它们的叶子可是相似的呀,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人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犯盗窃罪,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们善于盗窃吧!”

楚王又是哑口无言,两个官吏只得带着“齐人”灰溜溜地走了。后来楚王对别人说:“圣人是不能轻易与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了没趣。”此后,楚王再也不敢怠慢晏子了,而晏子也圆满地完成了国君的使命,载誉而归。

正是由于晏子的机敏智慧,在同大国的交往中,他始终不卑不亢、从容自如地进行外交活动,从而为齐国在外交上增添一分亮色。而晏子谈笑风生、挥洒自如的举止,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不长对方的志气,又利用对方无礼的玩笑以退为进,使辱人者自辱,正体现了中国式的机智。

晏子出使吴国,吴王私下里问他:“我听说齐国的国君大多残暴骄横,粗野怠慢,先生您却能容忍于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精细的事不懂、粗笨的事不会做的人,一定很辛苦;大事不能干、小事又不愿干的人,一定很穷困;地位显要而不能招来客人,地位低下又不愿到别人门下的人,一定很艰难。这就是我之所以出来做官的原因了。像我这样的人,哪里是用自己的德行去向人求食的呢!”

晏子出去后,吴王笑着对群臣说:“唉!今天我讥讽晏子,就像裸体的人责备脱衣服的人一样不恭敬了。”

晏子正是在不动声色地维护齐国及其君王的尊严,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识破外交上的阴谋,使齐国处于有利的地位。

晋国打算攻打齐国,先派范昭去观察齐国的政局。齐景公设宴款待他。范昭用景公的酒具斟酒,晏子要求撤了那些酒具,另换酒具。范昭很不高兴,就要乐官为他演奏成周的乐曲来为他伴舞,乐官很有礼貌地回绝了。范昭二话没说,疾步走出了宫廷。

这下可把景公吓坏了,他对晏子说:“晋国是大国呀,派人来是打算观察我国的政局的,现在先生激怒了大国的使臣,这该如何是好?”晏子平静地说:“那范昭的为人,不是见识短浅不懂礼仪的人,再者说,他想试探我国君臣的反应,所以回绝了他。”

景公的心总算稍安了一点。他又问乐官:“先生为什么不为客人演奏成周的乐曲呢?”乐官回答说:“那成周的乐曲,可是周天子专门使用的乐曲呀,演奏它,只有君主才能在这种乐曲下起舞才行,现在范昭是臣子,想用天子使用的乐曲来跳舞,所以我不能为他演奏。”

果然,范昭回国后对晋王说:“齐国不可攻打。我想试探他们的君臣,而晏子识破了我的计谋;我想冒犯他们的礼仪,而乐官知道了我的打算。”晋国也真的不敢轻举妄动了,谁又能明白那一言一行中藏着那么多机关呢?由此,我们不得不赞叹晏子的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