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6967900000057

第57章 料事如神的故事(22)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这是关系到西汉地主政权能不能维持并巩固下去的首要问题。对于萧何来说,这便成了他的当务之急。由于他出身下层吏掾,又亲身经历过秦末的苛政。对于秦王朝修宫室、建阿房、筑皇陵,奢侈无度、耗疲民力的腐败景象,他当然有着深刻的印象。而对反秦风暴中,被逼造反的百姓,怀着怎样怒不可遏的仇恨,杀秦吏、烧宫室,最终使这个貌似强大的腐朽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萧何当然也不会视若不见。秦王朝虽然被推翻了,但饱受暴政和战争苦难的人民,面对的依然是田园荒废、经济萧条的艰难状况,他们所盼望的当然是清明廉洁的治理秩序。对此,萧何不得不采取一些比较现实的措施来迅速改变当时的状况。

从刘邦咸阳称帝开始,萧何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请汉高祖刘邦颁发诏令。其主要内容有:

(1)组织军队复员。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根据他们的功绩大小,按照军功爵位的高低,赐给数量不等的土地。同时还规定,这些复员的官兵愿留在关中者,免除12年的徭役;回归原籍的,免除6年徭役。这样,就使爵高位显的军官变成大地主,一般士兵也得到土地,成为自耕农,从事生产劳动。

(2)赐军吏卒以爵位。凡军吏卒爵在大夫以下或无爵者,皆赐爵为大夫;位在大夫以上者,晋爵一级;爵在七大夫以下者,免除全家赋役,七大夫以上者,分给食邑,是为高爵,其地位与县公、丞相等,应先给予田宅。这一条诏令的作用,就从政治上、经济上扶持一批因军功而获得土地的地主。

(3)招抚流亡。令战争期间流亡山泽不著户籍的人口,各归原籍,“复故爵田宅”。这使许多因秦末农民战争而丧失土地与爵位的地主和自耕农,重新获得土地和爵位;这对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释放奴婢。诏令规定:因饥饿而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平民。

这些措施是萧何根据当时的特殊情况,是为了使地主阶级适应农民战争后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而采取的。它一方面扶植了一大批军功地主,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使封建统治秩序重新稳定下来,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使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上,占有了少量土地,有了生产条件。这样,从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对生产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萧何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主张实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改弦更张,积极革除秦的积弊,指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大得民心。这一套颇受人民欢迎的措施在当时成为统治者为政的基本措施,直到萧何之后,还有人在积极地推行这一系列治国之策。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汉惠帝调曹参继任相国之位。曹参继任丞相后,积极奉行行之有效的无为之政,“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曹参的这种“无为而治”的政策,不免引起惠帝的怀疑,示意曹参的儿子向他父亲劝谏,结果反而遭到痛斥。曹参责备儿子说:“好好干你自己的分内事,天下大事不是你所应管的。”惠帝迫不得已,只好亲自质问曹参说:“你当丞相,为何没有什么新政策出台呢?”

曹参谢罪答道:“陛下自思您的才德与高帝相比如何?”

惠帝说:“朕安敢与高帝比!”

曹参说:“陛下观察我的才能比得上萧相国吗?”

惠帝说:“似乎也不如。”

曹参因此表示:“陛下说得对,高帝与萧何治理天下,法令规章都很明确,陛下垂拱而治,参等严守职责,遵照执行不走样,不就很好吗?”

惠帝听后,颇觉有理,于是十分赏识这个看法。

当时人以“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壹”的赞词歌颂萧何与曹参的治国。这便是被称道的“萧规曹随”。

正是由于萧何所制定的一系列宽简政策,人民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5.身不由己,诱诛韩信

西汉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对封建割据势力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早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曾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些重要将领为王。汉初,被封的异姓王多达7个,此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

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对中央政权是个严重威胁。有一批楚汉战争中的功臣,凭着自己手中的武装和战争中所得的既有地盘,企图保留战时的割据局面,反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的集权。其中势力最大,足以对汉王朝统一构成威胁的是割据着山东淮北一带的齐王韩信,割据着今淮南一带的淮南王英布,割据着今山东、河南、江苏交界处的梁王彭越。此外还有燕王卢绾、韩王信、赵王张敖和割据今山西河北一带的陈豨等。刘邦对这些割据势力采取了坚决消灭的政策,这在历史上叫做消灭异姓王的斗争。刘邦的这一行动,是有利于历史向前发展的,使汉王朝形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对组织全国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及对北方匈奴的斗争,都是有好处的。在这场斗争中,萧何积极地站在刘邦一边,协助他剪除异己,统一全国。刘邦平定鲸布的谋反,萧何也是参与谋划的,他曾帮助刘邦验证了鲸布的反状,然后慎重采取行动。

但是,在韩信的被杀事件中,萧何却是违心的,甚至是落入别人设计的圈套中而无能为力,并不是他主动和吕后设计,诱捕韩信的。从月下追韩信、筑坛拜将开始,萧何与韩信就成为莫逆之交,他二人一文一武决心力辅刘邦,建立汉朝。韩信的死,可以说并不是萧何的过错,而是刘邦的猜忌和韩信自己居功自傲的结果,当然与吕后的歹毒也分不开。

刘邦生性多疑,他常常怀疑自己的手下,生怕他们对自己不忠。当年,萧何留守关中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一心为前方抗楚的刘邦着想,刘邦居然对他产生怀疑,屡次派人以慰劳之名打探情况。对于韩信这位出生入死的三军统帅,他也是常常疑心重重,对他很不放心,总是怀着戒备之心。因此,刘邦常常口中说的与实际做的很不一致,他为了笼络人心,常常甜言蜜语,但又不断地从你手中削弱权力。

刘邦刚当上皇上,不免心中高兴,坐在金殿之上笑问众大臣:“朕何故得天下?项羽何故失天下?”

群臣互相对视,无人敢回答,惟有樊哙打破沉默,挺身而出道:“陛下,为臣以为陛下所以能得天下,主要是使人攻城略地,能论功封赏,人人效命。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罚赏不明,因此失天下。”

刘邦微微一笑:“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得失原因须从用人说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朕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朕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将士,战必胜,攻必取,朕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三杰,朕能委以重任,善以调用,故得天下,而项羽只一范增,尚不能用,怪不得为朕所灭。”

群臣听罢心中豁然开朗,十分敬佩齐声欢呼:“陛下圣明!祝陛下万寿无疆!”

刘邦扫视韩信微笑道:“韩爱卿听封!”

韩信急忙下跪。

“韩卿为汉室立下十大功劳,朕赐你有特赦大权,见天、见地、见兵器三不死。”

“谢陛下隆恩!”韩信感激得热泪盈眶。

可是,韩信沉浸在喜悦之中还未回过神来,又听刘邦说道:“如今天下已定,四方太平,不再劳师征战,应该休兵息民,故请韩卿交还军符、帅印。”

韩信心中一沉,没想到刘邦要剥夺他的兵权了。还未等韩信回答,刘邦又说道:“韩卿生长楚地,习楚风俗民情,因此改封楚王,镇守淮北,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定都下邳,择日起程上任。”

韩信心中十分不快,但是他又无法力争,只好领旨谢恩。

从这时起,刘邦对韩信的权力之大就很是不放心了,他先是削夺其军权,后还嫌不够,又把他由齐地贬到楚地为王,远离京城,减少威胁。

张良曾向韩信进言:“自古帝王家,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金钱、功名地位乃是虚有之物,不可贪也。”

韩信很感激张良的教导,决心返归楚地,不再为名利而伤神了。

此时的萧何已是高官厚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了,尽管他对韩信的事也非常关心,但又不好得罪刘邦,好在韩信还仍然被封为王,所以他也就得过且过,并未去为韩信的事向刘邦争取一二,只是加紧汉室建都的准备工作。

这天,刘邦召来萧何:“朕已决定移都关中,你速去栎阳城准备吧,择日迁都。”

萧何忙说,“启禀陛下,察关雄固,建都最佳,不过自项羽入关,豪宫统被烧毁只剩残缺。栎阳城虽好,但城池太小不利长期定都,臣见咸阳东有一兴乐宫尚且完好,臣召天下工匠扩建一新。此地建都最佳。陛下先移居栎阳城中,待臣修好此宫,再从栎阳迁居此宫,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刘邦闻听大喜:“还是萧卿想的周全,就依卿言,兴乐宫乃秦宫名,我看就改名长乐宫吧,另外在长乐宫旁添修一座未央宫,供皇后及其他娘娘居住,两宫添筑城墙才像一座皇城!”

萧何连忙领旨照办。

就在萧何忙于建造宫殿之机,有人密告刘邦,说韩信自恃功高,目无陛下,并且私藏朝廷重犯钟离昧,蓄谋反叛。刘邦一听,非常生气,他听从了陈平之计,借巡视之机将韩信诱捕。

韩信在狱中念念不忘萧何,时刻关心着萧何的身体健康。得知萧何连续几月都不在府中,日夜操劳建造长乐宫,他不忍心再牵连他老人家,宁愿一死了之。

幸亏张良、夏侯婴等人说情,晓以利害,韩信才得以生还,但是被革去王位,降封淮阴侯。

尽管刘邦放了韩信,但文武双全的韩信终究是刘邦的一块心病,他最不放心的人就是韩信。后来陈豨反叛,刘邦亲自领兵出征,坚决不用韩信,并将朝中之事委托给萧何和吕后。临走之前,刘邦再三嘱咐吕后:“我走之后你要多多留心韩信,此人文武全才,朝中无人能比,三军上下多他的属下,他若有变,这京城恐难保住,因此望你多加提防,万不可掉以轻心。”

吕后本不是平常妇人,她正想乘机揽权,做些惊天动地的事业,使人畏服。于是他对刘邦说:“陛下只管放心,谁若存有异心,妾只要抓到一点蛛丝马迹,定严惩不贷!”

刘邦走后不久,吕后收买的韩信府中的舍人栾就来报告说:“韩信与叛贼陈豨在渭水河岸密谋多时,已有密约,他们想里应外合,韩信趁机破狱释囚,进袭太子和娘娘……”

吕后听后决定要立刻消灭韩信。于是她召集其兄妹及情夫审食其密谋,最后订下一条妙计:谎称刘邦已诛灭陈豨,令朝臣前来祝贺。并让萧何去请韩信前来,因为萧何曾对韩信有知遇之恩,所以韩信肯定会听萧何的话,等韩信踏进宫门便将其拿下处死。

于是吕后亲自去萧何府上,假惺惺地关心萧何的身体健康,言谈中慢慢地流露出她的本意来:“明日庆贺大捷,满朝大臣都去,这淮阴侯怕有数月没来上朝吧?我还真有些惦念他。”

萧何:“淮阴侯是有数月没去上朝了,不过他身体欠佳,有病在身不去上朝乃是陛下恩准的。”

吕后微微一笑:“是吗?不过病虽有点,主要怕是心情不畅吧!”

萧何叹了口气:“唉!都是钟离昧一事,他被牵连降封为侯,因此心里有点……”

吕后淡淡一笑:“实际上陛下对韩信还是很信任器重的。陛下离京之时,曾对我讲韩信乃文武全才,是汉室一栋梁也!我想他们君臣互相解除猜忌,消除隔阂,君臣和睦,百姓安乐,日后定会出现太平盛世。”

萧何听罢这一席话,顿时精神焕发,高兴地说:“对!娘娘不愧为贤明皇后,所言使萧何也茅塞顿开。君臣齐心,天下太平。微臣一定去淮阴侯府好好劝劝,让韩信等陛下凯旋回京后,当面向陛下致歉赔礼!使他们君臣和睦团结。”

吕后点点头:“明日宫中庆贺平叛告捷,他若能来那该多好,将相同来宣读贺词,让天下百姓、文武百官都知道这件事,他们肯定会拍手称赞。”

萧何兴奋地说:“请娘娘放心,明日庆贺,臣一定让韩信随我一同前往。”

吕后见计策已成,心里暗暗高兴。

吕后走后,萧夫人不无担忧地说:“娘娘一贯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做事专横,她让你请韩信进宫一同参加庆贺,这会不会另有文章?”

萧何感动得眼含热泪:“我何曾不知娘娘此人,可这圣命难违呀!”

夫人望着萧何,心疼地说:“我看明日就不要去请淮阴侯,我怕娘娘想借相爷之手,图奸邪之谋。”

“唉!”萧何长叹一声:“夫人!娘娘专权你不是不知,陛下平叛又没在京,我若抗命不遵,萧府将有灭门之灾。这吕娘娘可比陛下心狠手毒,抗旨将会殃及全家性命,我哪敢违命!做臣的只能宁可君负臣,不能臣负君。”

夫人:“依相爷之意,那明日还得非请韩信一同前往去宫中庆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