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三)
6968000000046

第46章 功成身退,中华富商第一人:范蠡(4)

6.开辟市场,造福一方百姓

相传,范蠡这时觉得自己年岁已高想歇歇心,就把行店的生意交给长子继续经营,随带上夫人和小儿一起游山玩景,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顺着黄河逆流而上,一路经过汴梁、郑州、洛阳等各大城市,游游转转,停停住住,既观风景又了解市场信息,再西行跋山涉水,好容易爬过了九岭十八坡,又沿着羊肠小道上了十八盘坡,汗流浃背,身耸入云,如上了西天一样,站在青龙背上西望:“啊,好大的一个湖呀!真是碧水青山,气象万千,太美啦!”只见沿湖的周围山上森林茂密,松柏苍翠,下面显露几处村庄,靠南岸的房屋较多,像似一个集市,各种店铺门前人们熙熙攘攘,大树底下摆满了杂货小摊,有皮毛肉类,各种山货,山区小吃,和城市相比,真是别有情趣。

他们进到一家饭店,喝过开水后随便吃了点东西,又出来随意游游转转,觉得这里犹如人间仙境一般,不由得找了个较干净的地方店铺住了下来,夫人和儿子休息,他即找老农聊天,或坐打鱼小舟湖中游游,又觉得好像在江南湖上一样,这里很适合他们。经访问老者,才知道这儿就是昔日洪水横流时,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卢邑,那时禹王带领民工在山的东北角处劈山开石,疏通河道,使洛水东流后水位下降留下这几十里的大水湖,人们才在这里安居乐业。他看到农夫们在山坡上耕耘,渔船在湖内撒网,湖边有牲畜交易,集市上买卖秩序良好,人们勤劳朴实,好客厚道,心里不胜欢喜。了解到当地盛产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等土特产品,但是农民缺少食盐、葛麻布衣、日用杂品等。范蠡的心动了,不如为这里的人们办点好事,倒也舒心,他和夫人、儿子多次闲谈议论,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随后说干就干,经过几天的接触了解,大多数人都说刘掌柜心眼好,人实在,买卖公平,讲信用,到他铺里来买卖物品人多,范蠡就和刘掌柜交谈几次,知道刘家缺少资金做不成大生意,范蠡表示愿意承担所有投资两家合伙做生意,双方达成了协议,买了一块较大的土地,请工匠们盖起了一座较大的山货行骡马店,雇了几个生意能手,买了十几头骡子,找到赶骡子的人,就做起了收购山货的生意来了。

范蠡还以陶朱公的面目出现,他和刘掌柜谈得很投机,就让儿子参与经营管理,并授意刘掌柜:“咱们收购各种商品的价格都要比以往收购的价格高一些,让卖主多占点利益,生意就好一些。”刘掌柜照办了,来卖货的人都说新来的陶掌柜家行店收购价高,一传十,十传百,供货人都往这里跑,还不满一个月时间,各种山货就堆满了几个大库房。夫人见货越来越多,就主动到库房找几个有经验的人指导着让大家把每种货物都进行挑拣分类打包,把上等货另放。按陶朱公掌握的销货信息与各地商贾的需求,先把各类上等货用牲口驮运出山,送往各要货的地方出售,各处见到陶朱公的手信都给个好价钱收购。得款后,他们再到市场购回食盐、葛麻布衣和各类日用杂货等运回。陶朱公又授意刘掌柜:“出售时,要低于以往市场价。”这样回来的这些货很快地销售一空。刘掌柜把这次往返一来回的利润一盘算,惊喜若狂,获得了想不到的收入,没有买到盐的人都找掌柜的再给进盐,没有买到布的人要求再给进布,刘掌柜忙得应接不暇。陶朱公深解民意,按着不同的需求进货,尽量让大家满意。远近的商贩们闻风而至,供货的、进货的络绎不绝,商贩们到山区购回的大宗货送来,按一般收购价再加价付款,提高了他们供货的积极性。食盐回来时优先批发给他们些食盐让他们到山区以盐换货,商贩们见利更大,他们变成了行店的收购员一样,也充实了人力,就这样当地的农民也都纷纷来批发些盐和日用杂品下乡去卖或换货,学着做转运生意,渐渐地也都富裕起来。原来这里的几家收购行店的人们看热了眼,见陶家的生意做得活道,生意兴隆,也都用陶家的同等价格到远处收购大批货物运回交给陶家,陶掌柜和刘掌柜同意再给他们提价收存,他们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货源越多,光靠骡子驮运也不适应了,陶掌柜就和刘掌柜商意利用洛河有利条件采取水运办法运货,买了些木料请上游稍工下来给做成木筏,用牛皮装粮货通过洛河运往洛阳等地销售,加快了转运速度,几个月后,派人到洛河上游的龙驹、徐家湾一带买了几只运货大船,载货量大更加合算,水陆并用,生意越做越红火,陶朱公的名气越来越大,又吸引了外地购货的骡马驮运队,陶掌柜把各种中等货都便宜供给他们,让他们再来时带进行店需要的商品货物,如此又为行店增加了运货力量和速度,店内常期掌握着大量存货,洛河上游的人们收些大批货物用木筏或木船运来后交了货把木筏也卖给陶家,再批发些食盐和各种杂货,装船逆水运回销给农民,这个集镇的生意做大了,来往的人多了,各家客店住客吃饭,各种生意都好做,有货不愁销,人人有利可图,大家也都随着渐渐地富裕起来,许多人家扒掉草房盖瓦房,真正形成了一个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大集市。

陶朱公的经商有计划、有预见性,他随时了解农业生产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他认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贸易的物质以将来迫切需要者为最有利可图,夏天要预测皮毛商品,冬天要预测葛麻商品,手中还要经常掌握着实物的积蓄,手内不要多存钱,要加快资金周转,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他经常和他经营的好伙伴讲这些道理,要求大家薄利多销,大家都乐意静听,并跟着他学做生意。

住的时间长了,来为行里帮工的妇女们与西施熟了,也都跟着她学缝衣服。西施也下地教他们种桑养蚕,抽丝织布,男女老幼的衣着也有改观,像个集市装束,干净利落。

陶朱公父子们在卢氏经营了几年收购转运生意,为山区人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给商户传播了经营之法,又积累了几十万家财,他们把绝大部分资财都留给他的好朋友和乡邻,又散发许多钱给穷苦人,人们都感谢不尽。他临回陶时,只带了些卢氏的土特产品等装了一船,来向他们送行的人在湖边就约一二百人,有的送活鸡活鸭,有的送煮熟的鸡蛋,有的送腊肉,有的送核桃,还有的拉羊,乡亲们热情欢送拿来东西不要也不行,大家只管往船上装,都恋恋不舍,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当陶掌柜的船离岸时,刘掌柜说陶掌柜不姓陶,他的真实姓名是范蠡,就是当年扶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领兵大将军,越王封他高官他不坐,给福他不享,却来山窝帮助咱们做生意,使大家发财致富,要大家过好光景,范蠡才是咱们的活财神、大恩人,我们都要永远记念不忘,大家齐呼:“范财神一帆风顺,平安富贵。”

从此,卢氏县令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大商人,就把莘川村命名为“范蠡”,这个湖叫“范蠡湖”。

7.范蠡决胜商场的四大法宝

范蠡经商得以成功,主要有四大法宝:

首先他善于选择四通八达的理想经商之地。史载范蠡当年之所以定居于陶,是因为看中陶乃“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之地。用今天的话来说,经商的地点应选择水陆交通便利,而又人来客往的贸易集散中心。它既可及时了解到各地的商品信息,而又利于转运买卖,成交量大,有着繁荣理想的贸易市场,这是经商成功的基础。

其次,范蠡注重治产积居,与时逐利。范蠡指出“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利,美恶皆成以养生”。认为人所依赖的物质生活资料,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此商人必须“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治产积居,以兼得万物之利。《史记》载范蠡初适齐,“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迁陶,又“复约要父子耕畜”,说明他是先治好业产,然后才与时逐利的。在具体经商活动中,范蠡强调审时度势,“时不至,不可以强生;事不究,不可以强成。”他还进一步提出商海中“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商人必须善于思考,抓住时机,利用商情变化的某些空隙(即“有间”)机会,明智地及时把商品购入或抛售,以获取利润。

尤为重要的是,范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和经营之道,归纳起来,可有以下几种:

(1)“务完物,无息币”

主张成本占有量要最少,占用期要最短,商品不要积压,以避免浪费、贬值。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成本占用率要最低,商品周转率要最快,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逐什一之利”,“无敢居贵”

“逐什一之利”,即薄利多销。“无敢居贵”,即货物不要囤积居奇,奇货可居,要抓住时机,“候时转物”加快货物周转,必须有一套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灵活的营销策略。尤其是对那些易耗、易变、易损商品,更要如此,如范蠡所说,“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

(3)“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要掌握好营销时机,见机而行,使“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要加快资金和货物的周转。

(4)“富好行其德”

一般商人常常惟利是图,有的甚至为富不仁,为了追逐财利,不惜坑蒙拐骗,所以中国有“无商不奸”的说法。而范蠡则不同,他经商致富之后,“富好行其德”,“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仗义疏财,慷慨地将财产分与别人。这表明范蠡的人格高尚,品德很好,是一位超凡脱俗之人,更令世人敬佩不已!

此外,范蠡还重持盈、定倾和节事,能择人而任。范蠡在与越王勾践谈论国事时,曾一再指出“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认为“天贵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地贵定倾。定倾者,言地之长生丘陵乎?均无得宜……人贵节事。节事者,言王者已下公卿大夫当调阴阳和顺。天下事来应之,物来知之,天下莫不尽其忠信,从其政教,谓之节事。”范蠡主张要国家保持富强(持盈)自应顺应“天道”,并尽力避免出现危机局面(定倾),同时还应调节好政治事务(节事),说的虽属明主、君王的治国之本,但范蠡肯定会把它用于经商之道。他反复强调说“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必须采用任贤使能的用人原则。只有选任好“天下事来应之,物来知之,天下莫不尽其忠信”,既懂行熟悉商务,而又忠信可靠的能人(经纪人及合作商家),“则转毂乎千里外,货可来也;不习,则百里之内不可致也”。当然,经商时偶尔也会出现失误,范蠡也是宽容大度“不责于人”。惟有任贤使能,调度各方面的专长,才可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中搏风击雨,永立于不败之地。

范蠡的经商致富之道,大凡为上述四大法宝的灵活运用。尤应补充一点的是,范蠡“富好行其德”,迁齐经商十九年中,曾三至千金,并屡次“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接济贫民而大得人心。故司马迁称范蠡“所止必成名”,这对今日也都有借鉴意义。

关于范蠡的后半生,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即范蠡当年是带着著名的美女西施一道出走经商的。他们双双泛舟于江湖,协力经商致巨富,逍遥于天地自然之中,享尽了富贵与自由。不过这种传说并无史实根据,所以只能说它是人们富于浪漫色彩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