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何应付尴尬的技巧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然而,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一些人额上长角,脚板生刺,在交际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尴尬的局面。碰到这种情况,能应付自如者究竟是少数,凡夫俗子们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束手无策,或针尖对麦芒。前者令人难堪,后者常常增加敌意。
应付尴尬的局面,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手段。如果方式方法运用得当,则能够化尴尬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
(1)以柔克刚,曲径通幽
“锣不打不响,理不辩不明”,这是一句流行甚广的俗语,但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时,无谓的辩解和争吵,不仅不能解决矛盾,而且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样,倒不如以软制硬,以柔克刚,从而达到友好相处的目的。一位日本政治家在演讲时,遭到当地某个妇女组织代表的指责:“你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考虑到国家的形象,可是听说你竟和两个女人发生了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顿时,所有在场的群众都屏声敛气,等着听这位政治家的桃色新闻。
政治家并没有感到窘迫难堪,十分轻松地道:“才不止两个女人,现在我还和五个女人发生关系。”
这种直言不讳,使代表和群众如坠雾里云中,迷惑不解。
然而,政治家继续说:“这五位女士,在年轻时曾照顾我,现在她们都已老态龙钟,我当然要在经济上照顾她们,精神上安慰她们。”结果,这位代表无言以对,所有的听众掌声如雷。
这位政治家并没有替自己强行辩护,反而淡化争论,将计就计,掌握主动权,使对方失去还击的力量。如果这位政治家与代表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恐怕难以收到这种效果。
(2)随机应变,睿智幽默
记得一位幽默大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幽默,能说幽默话的男人是最佳男人,长得丑一些是无所谓的。”幽默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一个人内在气质的美,胜过外表的美。无论何人,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睿智,随机应变,用幽默的言辞缓和窘境,这就是一种成功。它能化冲突为喜悦,变危机为幸运,即使在充满火药味的场合,也可以成为最佳的缓和剂,帮助你摆脱困境。一位日本歌舞伎演员,正在名古屋的一个舞台上表演,观众席上突然有人喊:“萝卜腿!萝卜腿!”原来这位演员的腿型有缺陷,引起了一些观众的注意。然而这位演员受到突然袭击却不慌不忙,以她一贯的舞台腔调唱道:“萝卜腿是哪一位?”那位观众下意识地应道:“是我,是我!”(意思是他喊的)。演员立即接下去唱:“原来你是个萝卜腿!”于是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大笑,甚至替演员的睿智幽默鼓掌。一场冲突,顷刻之间就化成了和风细雨,变成了明媚的春光。
(3)设身处地,角色认同
设身处地,角色认同,实际上是交际上经常动用的攻心战术,即把对方与自己的距离拉近,使对方进入角色。有人说,世界上最难走的路,是心与心之间的路,其间布满坑坑洼洼,甚至诸多的陷阱。然而,只要用真诚来铺设,这条路将会与柏油路一样,平坦光滑,畅通无阻。中国留学生陈青在美国洛杉矶攻读硕士,因经济困难,校方照顾她,给她一个教中文会话的兼职助教工作,但是必须用英语上课,而陈青的英语较差。第一次登上讲台,她将英语“Open the book,Please!”(请打开书)说成了“Open the door,Please!”(请打开门)。学生们哄堂大笑,有的滚到地上,有的吹口哨,教室里一团糟。
然而陈青并没有因此乱了方寸,她大声地接着用英语说:“我的英语水平并不高,但是可以说,比你们正在学的中文水平好一点。学语言人人会错。如果你们念中文错了,别人也这样笑你们,难道就不学了吗?错了就改吗,不要怕。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教我英文,我教你们中文,好吗?”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开始静静地听陈青讲课。“如果你们念中文错了,别人也这样笑话你们,难道就不学了吗?”这是陈青一席话的中心所在。陈青不卑不亢,设身处地,与学生取得“角色认同”,从而摆脱困境。
像这类攻心战术还很多,如将心比心术,激起对方自负术等。运用攻心战术,往往能赢得温情款款、暖意融融。现实生活中,运用这种战术取得成功者不胜枚举。
(4)心境闲适,沉默是金
有些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休,殊不知这样正好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尴尬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国外某名牌大学,曾发生过师生反目的情形,即许多教授遭到成群学生的围攻。当时,也有一群学生冲进某教授的研究室,对他提出各种责问。但是,无论学生说什么,这位教授始终不开口,双方僵持了几个小时后,学生终于无可奈何地走了。该校惟独这一位教授因保持沉默,而逃过了这一难关。这位教授保持沉默,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抗,同时又给对方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从而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压迫感。由此看来,“沉默是金”,确有一定道理。
形成尴尬局面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要想恰到好处地应付,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经验、知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并非说无迹可循,如能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对我们广泛交际,待人处事,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上四个方面,只不过是诊治“尴尬症”的小处方,究竟如何运用,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我们对症下药。
读者诸君,如果您遇上这些情况,你不妨试试。
4.自搬梯子自下楼
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困窘场面,要顺利地摆脱窘境,有一种方法叫做:“自搬梯子自下楼”。如何巧用这种方法呢?
(1)变话说,也叫巧换命题
如果自己的话题使人难堪,此时最好改换话题。某村的党支书带领一班人到村民家收合同款,由于话不投机,一个村民和干部闹了起来。那个村民蛮横地拿了一根木棒,对村干部吼道:“你们都给我滚!”这时周围人也多起来了。村支书见状,严肃地对那村民说:“今天你错上加错,一是拒交合同款,二是持棒要行凶。你的错误造成的影响很坏,晚上你到村委会走一趟,一是交合同款,二是作检讨。”说罢他转过身来,对村干部们说:“走,到别家去收!晚上我们研究对他的处理意见。”傍晚,村里派了一个干部上门做工作。那个村民的气也消了,果然将合同款送到了村委会办公室,并作了检讨。
(2)凑话说,也叫巧解难题
在特定的环境里,话题已定,别无他法,只有在已定的话题上做文章,摆脱困境。在湖北农村有个风俗习惯,家里来了贵客,以鸡蛋为敬。有位老汉到外甥家做客,刚巧在外面读书的外甥女也在家,她主动地为舅舅烧火煮蛋。谁知端到桌上,她舅舅拿着筷子迟迟不吃。她妈一看,糟了,舅舅碗里是6个鸡蛋。这是人们最忌讳的,它的谐音是“禄断”。妈妈责怪女儿说:“你怎么给舅舅6个蛋呢?你知道念起来是什么音吗?”女儿毕竟是聪明人,一下子明白了含义。她从容不迫地说:“您们怎么那样看呢?依我看,一个鸡蛋一个椭圆体,满满的红心白肉。6个鸡蛋象征舅舅已经稳稳妥妥,圆圆满满地度过了60几个春秋。这就是福,合起来就是有福有禄。我再敬舅舅一个鸡蛋。”说着,从自己碗里挟过一个鸡蛋给她舅舅,“祝舅舅健康地进入70岁高龄。等到舅舅70岁生日时,我再来敬送鸡蛋,祝舅舅健康长寿。”一席话,说得她妈妈和舅舅眉开眼笑。她舅舅赞扬说:“还是读书人乖!”
(3)找话说,也叫巧寻借口
如果事情已成僵局,而且越解释越糟糕,此时只有将计就计,节外生枝。有一个演老生的演员出场,没有带胡须,引得台下哄堂大笑。不少人担心收不了场。此时演员见状,自知失误,但他没有跑回后台,却在台上做了几个顶风而上的动作,便行腔高唱:“一阵怪风真巧,把老子的胡子都吹跑了,来人,快与我到后面去找一找!”台下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接过马童送来的胡须戴上后接唱,“霎时年轻变年老。”这样,戏就接着往下演了。
(4)接话说,也叫顺水推舟
话已出口,造成窘境,解释也不好,冷场也不行,只有顺着话题说下去,然后再巧妙地引开。有个妇女去旅馆里登记住宿,刚巧,负责登记的女青年正在看一张小孩照片。孩子很逗人爱,她越看越高兴。妇女顺口说道:“同志,这是你的小宝贝吧?”那女青年脸一红说:“你这人净瞎说,我还没有结婚呢!”妇女自知口快失误,马上接着说:“未结婚好,现在年轻人就是要晚婚晚育。你们真是时代的新人。”那女青年一笑,也就不说什么了。
(5)趣话说,也叫无理而妙
话一出口,令人尴尬,采取幽默的语言往往能产生喜剧感,使大家在笑声中解脱困境。有四个人搓麻将,其中老张是个麻脸,老李出九饼时,有口无心地说:“打广林。”(湖北人戏称麻子为“广林”,因为“广”和“林”合起来是个“麻”字,又因九饼点子多,像麻子。)他抬头看见老张,才意识到自己失言。其他人也为之紧张了。牌桌上顿时空气凝固。这时老张笑着说:“看来我真有‘群众观点’。”(引自歇后语“麻子上戏台——群众观点”,将嘲人变为自嘲。)众人听罢“卟哧”一笑,被绷紧的场面在老张的趣话中缓和下来。
5.善用逻辑划分技巧
据说,我国的一位外交官应邀参加一场舞会,舞会上,一位同他跳舞的法国女郎突然问道:“请问先生,您是喜欢你们中国小姐,还是喜欢我们法国小姐?”
这问题提得突然,问得刁钻:如果回答喜欢中国小姐,显然不够友好,不够礼貌,会令对方不快;如果回答喜欢法国小姐,又显然少了点民族尊严,有损国格。怎么办?这位外交官只是微微一笑,彬彬有礼地答了这么一句:“凡是喜欢我的小姐我都喜欢她。”这位外交官的回答可谓妙极!既没伤面对的法国女郎的感情,又维护了自己的国格、人格;既合情,又合理,真是滴水不漏。
面对法国女郎提出的难题,答得如此巧妙、得体,其诀窍何在呢?这诀窍在于灵活使用了逻辑划分的思维方法和语言技巧。
“划分”是一个逻辑名词。所谓“划分”,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分成几个种概念,也就是把一类事物分成几个小类。而划分的标准并不是惟一的,依据的属性不同,划分的标准也就不同;划分的标准不同,分出的小类也就各异。同一类事物,你可以按某种标准分成这样几类,我可以按另一种标准分成那样几类。在交际中,我们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变通,选择合适的“对我有利”的划分标准,撇开对方所采用的划分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新的划分。上例中,法国女郎按国别标准把小姐划分为“中国小姐”和“法国小姐”,我外交官察觉到这种划分将使自己陷于两难窘境,于是机智地变换划分方法,按“对我喜欢不喜欢”这一标准,把小姐重新划分为“喜欢我的”与“不喜欢我的”两类。这一重新划分,使外交官迅速由被动变主动,“棘口”的难题得以迎刃而解。
古人很早就懂得“划分”这种应答难题的技巧。有这么个故事:宋徽宗写得一手好字,常自鸣得意地询问大臣:“我的字怎么样?”大臣们异口同声地夸赞:“圣上的字好,天下第一。”见大家赞不绝口,徽宗更加得意。有一天,他召来书法家米芾,问:“米爱卿,朕的字你看如何?”米芾知道徽宗的书法不如自己,但又不好当着皇帝的面夸耀自己第一,于是灵机一动,回答说:“臣以为,在皇帝中,圣上的字天下第一;在臣民中,则微臣的字天下第一。”徽宗听后笑了,夸赞米芾回答得妙。徽宗向米芾提出的问题,对米芾来说,不能不算难题:一味恭维皇帝,就委屈了自己;一味夸耀自己,就得罪了皇帝。他的机智就表现在巧妙运用了“皇帝”和“臣民”两类,这样就避免了他与徽宗在同一范围的直接比较,从而既赞了皇帝,也肯定了自己,可谓“两全其美”。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明代才子解缙有次陪同太祖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首诗。解缙犯了难:皇上没钓到鱼,已经够扫兴了,如再来一首扫兴的诗,那岂不会令龙颜大怒?但解缙毕竟不同凡响,他略加思索,一首诗便脱口而出:
数尺纶丝入水中,
金钩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
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听了,笑逐颜开,刚才的烦恼烟消云散。解缙的诗为什么有这么奇妙的效果呢?这也得归功于他使用的“划分”技巧。不是吗?你看他的诗先把人分为两类:一是皇帝,一是普通人。皇帝钓的是龙,普通人钓的是鱼。然后再说,可惜这金水河里没有龙,而凡鱼又没有资格朝见帝王,所以您今天什么也没有的上。请看,这回答多么在“理”多么乖巧!
有些离奇古怪的“智测题”,也得采用这种“划分”的技巧来回答。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青年节目”,主持人出的决赛题为:“上海南京路上谁穿的鞋最大?”几位选手都答不上来。这时观众席上有位解放军同志答道:“谁的脚最大,谁穿的鞋最大。”这个答案得到了主持人的肯定。
按常规思维,这首“智测题”里的“谁”应是按姓名来区分的具体的人,比如,要么是张三,要么是李四。按这种区分,这道题当然无法回答。可是那位解放军同志机智地变换了区分的标准,那就是按“脚的大小”这一标准把人重新划分为“脚最大的”、“脚最小的”,这一划分,那么,得出的结论当然应该是“谁的脚最大,谁穿的鞋最大。”试想如果不把题中的“谁”换个标准来划分,那么这道奇题怎么能找到答案呢?上述诸例启示我们:划分确不失为交际中应答难题的一种方法和技巧。读者诸君在交际中碰到难题的时候,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