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故事荟萃(下)
6969600000015

第15章 顾全大局故事(2)

【巧骂差人】

明朝洪武年间,河东有个聪明才子,叫解士美。一年,收成不好,县官派差人天天下乡逼捐催粮,一个个如狼似虎,闹得家家鸡飞狗走。

这天,差人们又来了。解士美和父老忙请他们到祠堂吃喝,求他们宽限些日子。吃呀喝呀,忽然有只狗跑进来捡骨头。解士美见了,灵机一动,借题骂道:“该烹的畜牲,怎么还不快滚,看老子打断你的胳膊!”

差人们一听,觉得很奇怪,便笑道:“个个骂狗,都说打断狗腿,你怎么骂到胳膊上来啦!”解士美说:“我不是不会这样骂,而是今天不能这样骂哩!”

差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们都在这里,叫我怎么骂呀!”

【祝枝山】

一天,明朝文人祝枝山游西湖,遇到杭州举人徐子建。徐子建说:“今有一对请教可否?”祝枝山说:“谈不到请教,你就马儿伸腿——出蹄(题)吧。”徐子建想,你叫我出题(蹄),不妨就以蹄为题吧,于是吟上了上联:“马过木桥,蹄擂鼓,咚咚咚。”口中说着,连擂了祝枝山三拳。祝枝山想:好哇!来而不往非礼也!便说:“鸡啄铜盆,嘴鼓锣,哐哐哐。”边说“哐哐哐”,边打了徐子建三个耳光。徐子建笑道:“佩服,佩服!”

【唐伯虎】

财主丁兆康50寿辰,请唐伯虎画幅肖像。唐伯虎知道他爱财如命,故意要价:“好,70两银子一幅。”财主死皮赖脸地求减,最后说定50两。拿画之日,财主嫌衣袖画短了,要他改,不然就减十两银子。唐伯虎答应改。

第二天,财主来取画,觉得比上次好,只是自己手上多画了一副手镯。正想拿画,唐伯虎笑着说:“这副画得给100两银子。”

财主吓了一跳:“为啥?”

“这副手镯值50两!”唐伯虎笑着说。财主一气走了。到寿辰前三天,他以为自己的肖像谁也不会要,唐伯虎留他也无用,说不定50两银子会卖给的,就跑到唐家来。只见许多人看着自己的肖像说笑:“真是活的丁兆康,给铐起来啦!”

财主一看,原来肖像上两只手镯用铁链连着,像副手镣。

他气急了,想:决不能让自己的肖像在这儿出丑,100两就100两,买回去烧掉吧。于是对唐伯虎说:“快取下来,100两也买了。”

唐伯虎却笑道:“又涨价了,非150两银子不卖。”

【唐伯虎画纺织娘】

唐伯虎跟祝枝山很要好。一天,两个好朋友一起游西湖。祝枝山听说唐伯虎画的画很有仙气,一路上,老是缠着唐伯虎,非要立即画一张给他不可。唐伯虎没有办法,只好湖也不游,回家替他画画。

唐伯虎唰唰唰几笔,画了一根细竹子,祝枝山见了说:“你画根光杆竹子给我,这不行,因为我姓祝呀!老弟,你再添点什么吧!”唐伯虎见说,就在竹子上添上只纺织娘。

祝枝山高兴极了,一到家里就把画挂在床头。谁知这天夜里,画上的纺织娘“啷铃铃”地叫个不停,越叫声音越响,祝枝山被折腾得整夜没有合过眼,搅得他头昏脑涨。祝枝山气得用手猛打画上那只纺织娘,直到纺织娘不见了,他才又睡下。

第二天中午,唐伯虎到来把祝枝山拍醒,笑着问他:“你怎么睡得这样死,连画上的纺织娘跑了也不知道?”祝枝山不好意思把昨夜的事讲出来,便说:“你只画了根竹子,哪里有什么纺织娘呀?”唐伯虎故意说:“那我添上点什么吧!”祝枝山一听,慌忙说:“你让我多活几天吧,不要再添上点‘要命的什么’啦!”

【诗戏县官】

一年中秋,广东才子伦文叙同几位朋友夜游珠江。突然,一阵悠扬的管弦声飘来,艄公来不及躲避,被南海县官赏月的大花船撞着。县官暴跳如雷,喝令将艄公绑上大花船问罪。

伦文叙连忙跟他辩理。县官斥道:“你是何人,敢冲撞本官!”伦文叙不慌不忙地答道:“南海伦文叙!”县官久闻伦文叙的大名,早想请他题首诗,于是便说:“你能马上题一首即景诗,本官便立刻放了他。”

伦文叙上了大花船,拈起笔,一口气连写八个“天”字,县官看了勃然大怒,骂道:“大胆伦文叙,胆敢戏弄本官,诗再做不出来,就捉你坐八天牢!”

伦文叙早有成竹在胸,信笑疾书起来。县官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原来诗写的是:

天天天天天天天,

天子新丧才半年。

山川草木皆含泪,

县官花船弄管弦。

南海县官怕伦文叙张扬出去,脑袋会搬家,慌忙向他赔礼道歉,叫人立刻放了艄公。

【智除奸臣】

明代有个状元叫杨升庵,因他秉言忠谏,惹怒了嘉靖皇帝,要将他充军云南,奸臣们高兴得很。有个奸臣还想置他于死地,借送行为名,到他家找碴子。只见他家门前拴着20匹骠壮的骡子,堂屋放着40个红光闪闪的大箱子,全贴上“皇室至宝”的烫金封条。

这奸臣大喜,连夜入宫密告杨升庵准备带赃逃跑,说他那40个大箱,里面不是贪污受贿的金银,就是盗窃国库的财宝。于是,嘉靖便连夜命令御林军包围杨府。

第二天一早,奸臣将杨升庵和40个大箱押进宫来。他得意忘形地命令士兵开箱查验,谁知一撬开,他立即傻了眼。原来那40个大箱,里面装的全是黑泥。嘉靖好生奇怪,便问:“难道这些是皇室至宝吗?”杨升庵连忙恳切地回禀,说:“泥土系国家的无价之宝,皇城的泥土,更是宝中之宝。罪臣在京当官多年,深感皇上的隆恩报之不尽。眼下充军云南,便想装去京城泥土,塑个皇上金身,早晚朝礼,遥祝圣上万寿无疆呀!”说罢便放声大哭起来。嘉靖不知是计,非常感动,立即将奸臣斩首示众。

【草鞋换布鞋】

一天,大理县令出巡,见路边有个拾粪老人,脚穿破草鞋,脚后跟裂开一道很深的口子,便讥笑他说:“穿草鞋,脚底裂;穿玉鞋,县老爷。”杨升庵正好在旁边,听了答道:“不见得吧?”县令连忙下马,笑道:“状元公,富贵贫贱由天定,永远也不能改掉呀!”杨升庵也不争辩,转个话题问他多少岁。县令答了,跟着便问杨升庵,杨升庵说后天是他50诞辰。县令早想巴结状元公,就说后天来贺他。

到了“生日”那天,杨升庵叫人把巷道弄成一片泥泞。县令率着几十人前来祝寿,满鞋满脚全是泥,又不敢踏着泥鞋进去。正在犯难,杨升庵拿出准备好的几十对草鞋,说没有多余的鞋子,这些草鞋是人家寄存的,请他们将就换上。众人没法,只得穿上草鞋进屋,杨升庵让他们喝了一阵茶,便说:“晚生贫困,恕不侍宴!”县官本想伺机报复,听了这话,又不好不告辞,他实在舍不得那对镶玉官鞋,但又无脸索回,只得忍着一肚子气走了。拾粪老人和百姓们见了他们的狼狈相,捧腹大笑起来。

那堆鞋子,杨升庵叫人洗好,将县令的镶玉鞋送给拾粪老人,其余分给没有鞋穿的穷汉。

【罚挑红便桶】

明代进士许弘纲,自小就很有才气。他考秀才那年,谁知碰上个糊涂的学政使,把他文章的妙处说成异端邪说,罚他挑红便桶游乡,以儆效尤。这种惩罚是对读书人最大的侮辱,但又不得不服从,于是他将自己的文章和学政的批语,一齐贴在便桶上。他挑着红便桶,游了本县游外县,一直游到杭州去。他游到哪里,哪里的人都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好,由于省学政批了文,没有人敢为他鸣不平。

许弘纲在杭州游了三天,便上北京去。这天,他挑着红便桶来到长安街,不想遇到亲王出巡。他来不及回避,被抓了起来。亲王一审,知道事情的原委,立即命人取下考卷。亲王读了,连连叫绝,就带他回府里去。

回府后,亲王将许弘纲的文章逐句逐段加以评点,指出精妙之处,另外,又写了一封信,派人星夜送回浙江。浙江学政不得不重新阅卷,将许弘纲名列榜首。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袁履(lǚ)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深得村民的尊敬和爱戴。一天,诗人莫廷韩前去拜访袁先生,在路上看见一群村里人兴高采烈地走来,其中两个小伙子抬着一筐刚采下的枇杷(pípá),那金黄滚圆的大枇杷,着实可爱。莫廷韩上前询问,得知这枇杷是大家进献袁先生的。于是,他就随同村里人一齐来到袁府。

袁先生鹤发童颜,步履矫健。他听到乡亲们来探望,立即到庭院里迎接,对大家的厚爱深表谢意。这时,两个小伙子把枇杷抬到袁先生面前,一位年长的村民从袋里拿出一份大红帖子,插在箩筐上,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琵琶”。袁先生和莫廷韩看了,善意地相视而笑。

刚送走村民,知县大人屠隆来访。袁先生把他请到客厅,叫家人把刚送来的新鲜枇杷洗净端上,请客人品尝。

“好甜啊!”屠隆把一个剥了皮的枇杷放在嘴里。

“今天,我们吃的是这种‘琵琶’。”说着,袁先生拿出刚才那份帖子给屠隆看。

屠隆不禁大笑起来,嘴里的枇杷核儿差点儿咽到肚里。他吐出核儿,吟诵道:“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他对村里人写别字,颇有谅解之意。莫廷韩听了,马上接着念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袁先生听了莫廷韩诙谐的联句,忍俊不住,笑出声来,嘴里的枇杷竟喷出老远。这真是:三人喜尝鲜枇杷,吟诗联句成佳话。“琵琶”结果应记取,认真识字学文化。

【撑伞治贪官】

有个木匠,一直很器重穷孩子许弘纲。后来许弘纲上京赴考,特地用上等木料赶做一对书箱送给他。许弘纲进京考了第十八名进士,不几年就当了兵部尚书,心里总念念不忘这位木匠。这年他回浙江东阳省亲,把木匠请来。

木匠诉说东阳县衙造屋,派了他的差,他因家中有事,迟到三天,便罚他300两银子。他不服说了两句,又被打了60大板。许弘纲听见很气愤,说:“300两银子要他还;60大板要他罚钱,每板5两银子,叫他亲手交给你!”

按例到向许弘纲请安那天,骄阳似火,东阳县官带着一帮人马往紫微村走去。一进尚书府,县官就看见许弘纲在天井亲自为一个刨大梁的木匠打伞,一来一去地忙着。县官连忙上前,接过伞子,为尚书代劳。不想木匠推着空刨,来回如飞,县官跟着奔来跑去,不一会就累得气喘如牛,差点没昏倒在地。

县官没法,只好暗地里向木匠求情,木匠乘机向他做个“六”字手势。县官只好忍痛送他600两银子。许弘纲冷笑一声,说:“父母官向百姓买情,想不到你是破天荒头一个呀!”县官羞得真想钻到地底下去。

【徐文长卖河】

古时候,绍兴分为山阴、会稽两个县。两县只隔一条小河,河上有座“利济桥”。一年夏天,利济桥上出现一具无名尸体,人们向官府报告,谁知两县都推说不是他们所辖,毫不理会。不几天,尸体臭气熏气,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好掩鼻过桥。徐文长知道这件事,出于义愤,写了几张卖河告白,贴在利济桥上。消息不胫而走,一下子轰动了两个县。两县县官不约而同来到利济桥,读了告白,不禁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捉拿徐文长问罪。看热闹的人都为徐文长捏一把汗,想不到徐文长从容地从人海里走了出来,大声地说:“两位大人不用费心,徐某人在此等候多时了。既然两位大人说利济桥不属两县管辖,那桥下的河水,当然不能称为官河。桥上暴尸发臭,山阴不管、会稽不收,我才代卖分界河,筹钱葬殓,本人一心为公,何罪之有?”

徐文长义正词严,说得两县县官瞠目结舌。他们见百姓个个都为徐文长抱不平,不敢下手,只好尴尬地对他说:“本县公务繁忙,一时来迟,请先生原谅!”说罢便喝令地保收殓,灰溜溜地上轿走了。

【徐文长猜谜】

有个财主听说徐文长跟谁斗嘴没输过,很不服气。一天,他给徐文长出了个谜:“客人不来它先来,心香全在湖底埋。打一物。”徐文长说:“我也有一字,如果你能猜中,我再猜你的物谜。我的字谜是:横一三,竖一川,两个月亮紧相连。全家共有六口人,四口健全两不全。”财主说:“是‘朋’字”。徐文长冷笑道:“我这个字就是捉你的谜底的。”财主这才恍然大悟:“哎呀!是个‘用’字,‘用茶’!”说着尴尬起来。

【学蛙叫】

一次,张、王两位好友来徐文长家。王某悄悄对徐文长说:“徐兄,你若能叫张兄学青蛙叫,算你本事大。”徐文长点点头,请两位到一块瓜地里转了几圈,指着一只瓜说:“张兄,你看这葫芦长得怎样?”张某说:“这不是葫芦,是瓜呀。”徐文长说:“是葫芦!”张某说:“是瓜!”徐文长故意大声说:“是葫芦,葫芦,葫芦!”张某也大声说:“瓜!瓜!瓜!”徐文长对王某说:“怎么样。张兄不是‘呱呱呱’地学青蛙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