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故事荟萃(下)
6969600000057

第57章 借鉴教益故事(7)

【绝妙的行酒令】

清朝的时候,浙江绍兴有一个才子叫徐文长。他博学多才,有人推崇,也有人妒嫉。有一天,有6个文士专门找到徐文才的家并要和徐文长比文采。在酒席上,徐文长摆了6盘大菜。这时有一个文士出了一个刁主意,说按年龄大小行酒令,并且酒令必须是一个典故,只要典故与桌上的菜有关,就可以拿这盘菜去吃。第一个人说:“姜太公钓鱼”,便把桌上的一盘鱼端了过去;第二个人说:“时迁偷鸡”,于是将一盘鸡肉端走了;第三个人说:“朱元璋杀牛”,牛肉就归了他;第四个人说:“苏武牧羊”把羊肉也拿走了;第五个人说:“张飞卖猪肉”,就顺手将一盘猪肉移到自己面前;第六个人忙说:“刘备种莱”,便把最后一盘青菜端走了。六个人得意洋洋地正要动筷子,只听年龄最小的徐文长说声:“等一等!”接着说道:“秦始皇灭六国。”此言一出,一直不服徐文长的6位文士都连声喝采,大叫绝妙。

【老鼠的死因】

一只老鼠在偷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一个大铁桶里。大铁桶光溜溜的,老鼠怎么跳也跳不出来。

好几天之后,鼠儿子才找到了铁桶里的鼠妈妈。它急得直转圈儿,不知怎样才能把妈妈救出来。

这时,鼠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快给我找个硬木块啃啃吧!”

鼠儿子心想,我妈妈准是饿了。它溜到厨房里偷了一块馒头,扔进了铁桶里。

可是,鼠妈妈不吃馒头。她说:“我要啃硬木块,快去找。”

我妈妈肯定是嫌馒头不好吃,它又去客厅里偷来一块面包,扔给妈妈。老鼠妈妈急得直哭:“你这个笨孩子!我告诉你,我现在什么都不能吃。我只要啃硬木头。”

这次,鼠儿子赶忙去找硬木块。一直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可是等鼠儿子叨着硬木块回来的时候,它妈妈已经死了。

鼠儿子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时,鼠爸爸来了。鼠儿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把事情讲了一遍。

鼠爸爸听完之后,生气地打了鼠儿子一巴掌。“都是你把妈妈给害死了!你怎么不早点给你妈妈找硬木块去。”

“为什么非得找硬木块呀?”鼠儿子问。

鼠爸爸说:“我们老鼠的门牙长得特别快,一个星期就可以长好长。“那该怎么办呢?”

鼠爸爸说:“我们得经常磨牙才行。”

“怎么磨呢?”鼠儿子又问。

鼠爸爸说:“我们经常啃木头之类的东西,就是在磨牙呢?”

鼠儿子问:“我妈妈要硬木块也是用来磨牙的吗?”

鼠爸爸说:“当然是了。你妈妈在水桶中什么也啃不到,门牙越长越长。最后,它的嘴都合不上了。这样,怎么吃东西呢?只好给饿死了。”

鼠儿子伸头朝铁桶里一看。鼠妈妈的门牙长得特别长,把嘴都撑开了,难怪它饿死了。

【智“赎”诗稿】

80多岁的著名诗人关老,应邀去印度尼西亚出席会议,却在印度尼西亚遭到了抢劫。而强劫他的不是人,而是“孙大圣”的后代——一群顽皮淘气的小猴子。

在会议结束后,关老听说这里的岛屿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于是前去游览。登临岛上的一座猴山,山上有上千只猴子,跳跃嬉戏。猴子动作敏捷,顽皮淘气,由于当地人保护有方,它们不惧怕人,常常在游客中闹出一些“恶作剧”,令人虚惊一场。关老一行正在山上漫步赏景,突然窜出来一只小猴子,一下跳上关老肩头,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将关老上衣口袋里的一纸诗稿掏出,转眼工夫又跳回路边岩石上,瞪着眼调皮地静观被劫者如何动作。正当众人担心关老即兴写下的珍贵诗稿难以“完璧归赵”之时,关老却想出了一个办法。

关老笑着对旁边一个工作人员说:“猴子嘴馋,却不会主动伤人。你去找点花生米来,用花生米作为‘赎金’和猴子‘谈判’一下,把稿子‘赎’回来。”

工作人员照此办理,他找来一包花生米,左手托着,右手指着猴子手中的诗稿,比划着表示交换。猴子看后,果然扔下诗稿,一跃而起去抢花生米,就这样关老的诗稿被“赎”了回来。

【小公鸡的疑问】

菜园子里真热闹啊!蔬菜们正在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他们要比一比谁得到的阳光最多。

小公鸡阿花可关心这场比赛啦!他常到莱园子里捉虫,跟丝瓜交了朋友。阿花问妈妈:“丝瓜赛得过向日葵、扁豆他们吗?”可是妈妈也说不清楚。

阿花一清早就赶到菜园子里,他要看一看到底谁得第一。这时,比赛已经进入决赛了。只见向日葵的脸庞朝着太阳眯眯笑,他挺起胸膛,把腰杆伸得很直,拼命往高处长,并且把叶子伸向四面八方,似乎他是吸收阳光的英雄。牵牛花和扁豆的腰杆虽然软,但她俩并不示弱,肩并着肩,像水蛇似的缠在棚架上,一个劲儿往上爬,也得到了阳光。土豆呢,他伸不了腰杆,不会往高处攀,就把藤儿伸向四面八方,得到的阳光也不比谁少。

“丝瓜,加油!”阿花赶紧给丝瓜鼓劲。

丝瓜得到了鼓励,伸展他软软的腰使劲向上扑。

“别松劲,像牵牛花那样,缠住架子……”

“我自有办法。”丝瓜沉着地回答。

阿花睁大眼,抬头看,嘿,丝瓜从叶子下伸出了一根胡须,向空中划呀划,突然胡须碰着了一根竹架,就一把抓住,卷了一圈又一圈,这下,身体有了依靠,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了。阿花见丝瓜慢慢地展开叶子,在微风中得意地晃动着身子,他也得到了许多阳光。

“丝瓜,你的胡须真管用。”阿花称赞着。

“这不叫胡须,叫卷须。”

阿花还不明白,悄悄地问丝瓜:“你们一个个争着向太阳,这是为什么?”

丝瓜说:“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养料才能长大。我们的叶子里,都有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素才能工作,把水和二氧化碳制成养料。”

“哦!是这样。”阿花明白了。

【随机应变的安徒生】

丹麦出了一位世界级的顶尖儿童话大师,他的名字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知道——安徒生。

安徒生取得了成就之后,有人非常妒嫉他的成功,经常恶意地诬蔑他。但每次安徒生都能够随机应变。

有一次,安徒生戴了一顶灰黑色的烂帽子到街上寻找写作的灵感。就在这个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可恶的人指着安徒生的帽子,嘲笑道:“安徒生,你敢承认你脑袋上的那个破烂玩意,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倒退一步,看清了那人的可恶面目后,然后哈哈一笑,指着那人的脑袋,针锋相对地说:“老兄,你帽子下面那个玩意,能不能算是脑袋?”

那个人羞愧难当,低头快步离去。

【大象喝醉了】

在非洲,有大片大片茂密的森林。这天,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正在林中玩耍。

突然,前面传来大象的嘶声力竭的吼叫声,还有树枝被折断的“咔嚓”声。

“难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大象从来都不是这样叫的。”小猴担忧地想。

这时,大象已经出现在小猴的视线中。小猴看见,大象一边异乎寻常地吼叫,一边跌跌撞撞地向这边跑来。

“哎,大象,你这是干嘛呀?”小猴喊道。

谁知大象看了小猴一眼,猛地甩出长鼻子,只听“轰”一声巨响,小猴所在的那棵树被拦腰扫断了。

小猴吓得惊叫一声,立刻跳到另一棵树上。再看大象,竟像没事儿一般,摇摇晃晃又向前走去了。

“大象肯定是疯了!”小猴猜想。它正想往别处玩去,不料,“砰!”身后又传来一声巨响。小猴急回头,唉呀!大象一头撞到一棵粗大的树干上了,正躺在那儿“呼哧、呼哧”喘粗气呢。

“看来大象病得不轻。”小猴焦急地自言自语,“我得为它去找位医生。”

路上遇到一只小鸟,小鸟问小猴这样急急忙忙是去哪儿。

小猴于是把大象病了的情况讲给它听,顺便问小鸟:“你知道獐子医生现在在哪儿吗?”

小鸟想了想,指指西南角说:“刚才我碰到它,看见它往森林广场走去。”

小猴说:“那我得赶快去找它。”

小鸟看着小猴远去的背影,觉得自己也该做些什么。它飞上去拦住小猴说:“我飞得快,我去叫獐子医生,你回去看护大象吧。”

小猴说声“好”,它们匆匆分头而去。

不久,獐子医生赶来了,它观察了大象一番,说没关系,大象只是喝醉了酒。

“喝醉了酒?”小猴和小鸟不懈地问。

“是的!”獐子医生肯定地点头。

后来,大象清醒过来了,小猴问它:“你是在哪儿喝的酒,竟喝得大醉?”

大象疑惑不解,它说它可没有喝过什么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猴又去问獐子医生。医生说大象是吃了一种果实才醉倒的,并解释了其中原因。

原来,在非洲的森林中,有一种黄色的果实叫“玛鲁拉数”,大象无意中吃了许多,这种果实在大象的胃中发酵,产生了大量酒精,难怪它醉得东倒西歪。

【咸淡同碗】

清朝乾隆年间,杭州西湖畔有家王记饭店,两间店面,很不起眼,“当家菜”只有两样,都是杭州风味。一样是家乡盐肉,杭州话叫“盐件儿”。这盐件儿做得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咸淡适合,香气扑鼻,上菜时并不整盘端上,一次只上一碟,要肥要瘦要五花,悉听尊便。另一样是鱼头豆腐羹,选料考究,现烧现吃,一锅一碗,特别使人感到神奇的是,每碗豆腐羹的味儿随客而异:四川人吃有川味,广东人吃有粤味,苏州人吃起来有甜味,湖南人吃起来有辣味。

为什么这两样“当家菜”能如此神奇?原来,王掌柜不用别人,而是亲自跑堂。他观其色,辩其言,先弄清顾客的口味爱好。对老顾客的口味,他心里自然有本账;对第一次来店的新顾客,他眼观神色,耳听语音,口问食性,费尽心机,不弄清情况决不喊菜。他和掌勺的大师傅配合默契,在喊菜时夹进别人听不懂的“行话”,而掌勺的一听就知道这菜该是什么味。所以端上来的菜,谁吃了合谁口味,个个满意。渐渐地,小饭店出了大名气。

一天,来了两位新客,专点鱼头豆腐羹。王掌柜当下一琢磨,知道一个口轻,一个口重,就喊掌勺的用“一锅两开”来烧菜:同锅烧成,分装两碗,其中一碗多搁些盐。两位新客吃完后说:“味道不错,只是有点美中不足。鱼头豆腐羹用小碗分装,容易凉,明天中午我们俩想合吃一碗羹,喜咸的吃起来咸,喜淡的吃起来淡,办得到吗?”王掌柜眉头一皱,思索片刻,点头应诺道:“好,明天中午,保您二位吃到一碗两味的鱼头豆腐羹。”

第二天,那两个人果然准时来了。王掌柜拿出两把紫砂羹匙,在两人面前一摆,然后端出一碗鱼头豆腐羹来。喜咸的顾客舀羹一尝,点头道“咸得入味”!爱淡的顾客舀羹一尝,赞叹道“清淡适口!”真是奇了,莫非这掌勺师傅有神相助,不然怎能烧出一碗两味的鱼头豆腐羹?

这哪里是神助,羹还是羹,本身烧得清淡。只是爱吃咸的那位顾客所用的柴砂羹匙,被王掌柜在盐水里熬了足足一夜多。这样一来,自然爱吃咸的觉得“咸得入味”,爱吃淡的觉得“清淡适口”了。

【巧称豆腐】

张飞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后,当了老三,心里有点不服气。一天,乘着酒兴,要同关羽比武。刘备早知道张飞不服,就想借此机会让他口可心服,他想了一下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比武是小,失和是大。你们比点别的吧。”张飞问:“比什么?”刘备说:“比力气。谁能把自己提到空中就算谁的力气大。”张飞说:“我双手能举起千斤石,难道还提不起自身的一两百斤?”说完,两手揪住自己的头发往上提,头皮提痛了,头发揪掉了,两脚还站在地上。张飞皱着眉头叫道:“活见鬼!活见鬼!”关羽呢,他找了一根绳子,搭在树枝上,两手抓住往上攀,身子就“提”到了空中,张飞不服,又对刘备说:“大哥,你再出个题!”

刘备让人取来一块嫩豆腐,一根麻绳,一杆钩子秤。说道:“谁能称出这块豆腐有多重,就算谁赢。”张飞说:“我张翼德是杀猪卖肉的,使称比使筷子还熟练,容易!容易!”他用麻绳去捆豆腐,打算吊起来称。谁想到七捆八捆,把豆腐捆得稀烂,没办法上秤称了。张飞急得满头大汗,说:“唉!我称不成,二哥也称不成了。大哥再出个题吧!”关羽说:“别急,我有个办法称!”

“你有什么法子?”张飞奇怪地问道。

关羽笑了笑,没说话,他先用麻绳捆了一头猪,先吊着称了,又把豆腐连汤带水喂了猪。然后又把猪吊起来再称,称完,掐指一算说:“豆腐是2斤2两。”

张飞嚷道:“你称的是猪,不是豆腐。”

关羽解释说:“猪没吃豆腐时是88斤8两,吃了豆腐重91斤,这样,豆腐不是2斤2两?”张飞这才拱手对关羽说:“我认输了。”

【小猪的妙计】

远在南极的老企鹅给它的女朋友小猪写信,邀请小猪到南极作客。小猪收到这封信,高兴得跳起来。它拿着老企鹅的信去找它的妈妈,小猪希望它妈妈答应它去南极玩。它妈妈开始不同意出去。但小猪坚持一定要去。小猪妈妈只好答应了。

小猪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它找到好朋友小狗,问它愿不愿陪自己去南极,小狗一口答应。

小猪和小狗乘坐一艘大船扬帆往南极疾驶而去。半途中,它们遇到了海难。大船沉没了,小猪和小狗在生死之际穿上了救生衣,一时之间,它们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但是它们此时此刻一无所有,连淡水都没有。它们又饿又渴,现在它们唯一想做的事情是喝一口水解解渴。

小狗要小猪想办法弄淡水来喝,小猪说它也没有办法。小狗急得哭了起来,小狗说它可不想死在这大海上,它后悔跟小猪一起出海。

小猪情急之中,想到海上浮冰是由淡水变成的,不由得大叫:“海上浮冰可以取水。”这时小狗破涕为笑,指着前方漂来的一块浮冰说:“我们得救了!”

果然,小猪,小狗吃了冰块,再也不口渴了。后来它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南级玩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