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6969800000051

第51章 自然的故事(11)

◆根深蒂固

“根深蒂固”比喻旧的势力、意识、习惯等根基牢固,不容易动摇或改变。

此典出自《老子》第五十九章:“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第五十九章,是老子的人生论和政治论。他根据奴隶主阶级为了要过奢侈荒淫的生活,不断地害人利己,从而酿成社会动乱的问题,提倡节俭,主张回到没有阶级、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原始社会。

老子说:治理人民,遵循天道,没有比节俭再好的了。正因为节俭,所以能顺应自然道理,利人而不害人。这叫做重视积累美德。重视积累美德,则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则没有人能估计出他的力量。没有人能估计出他的力量,则可以保有国家。保有国家,用此大道,则可以长治久安矣。这叫做深根固柢。这是长久生活的途径。

◆海不扬波

【释义】“海不扬波”比喻天下太平,好像大海风平浪静,没有一点波涛,也比喻人民生活非常安定,社会秩序非常良好。

【出处】此典出自《韩诗外传》五:“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盍往朝之。”

周成王时,周公摄行相事,处理国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领国都非常敬仰,纷纷来朝贡。

交趾国越裳氏也派了使臣重译来中国朝贡,向周公赠献珍禽白雉。周公很谦虚地说:“我国并没有恩德加给贵国,何况有道德的人,是不贪图享受物质的,况且我们又没有好的政令设施,哪里敢把你们当臣属看待呢?”重译说道:“我来的时候,我们国王黄考对我说:‘如今天下已没有猛烈的风暴和连绵不断的阴雨;灾难也好久没有看到了,海不扬波也有三年了,我想中国一定出圣人啦!我们应该去朝贡。’”使臣朝贡完毕,在回国的途中迷失了方向,周公赐他一辆指南车,并派人给他当向导。

◆海市蜃楼

【释义】海边或沙漠中的幻影,为阳光折射所产生的现象。比喻虚无缥缈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宋·沈括《梦溪笔谈》。

宋朝的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这样描述蓬莱仙阁的景象:在山东省蓬莱县的上空经常看见城市、楼台等幻景,由于古人缺乏科学知识,对这种现象往往看得很神秘,传说是蜃吐的气。实际是因为该地临海,雨后天晴时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虚无景象,其间似乎还有往来的车马行人。古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海市”,认为是“蜃气”结成的,故称为“海市蜃楼”。

“还有在沙漠上旅行的人,常常会看到前面不远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片树林、一池湖水……可是当走到近处一看却又不见了。这也是由于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但是,最早记载此情景的当为《史记·天官书》,上有这样一句话:“海旁蜃气像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像其山川人民所聚积。”意谓海边的蜃气形成的城市楼阁。

◆破天荒

【释义】比喻从来没有过或第一次出现。

【出处】宋·孙光宪《兆梦琐言》卷四。

从隋唐开始,直到清代时结束,朝廷均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文武官员。

唐朝时,荆州南部地区的太守崔铉每年都从荆州众多的文人中选送举人进京应试,然而却屡试不第,考不中进士,人们因此戏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意在将它比作从未开垦的土地。崔铉为此十分苦恼,在其他地区的太守面前也甚觉无颜以对。

直至唐宣宗大中四年,在崔铉选派的进京人选中有位叫刘蜕的举人,终于不负众望,考中了进士。喜报传来时,崔铉正满面愁容地坐在内堂为这次京试担忧,这时,一位衙吏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道:“报……报告大人,刘……刘蜕……中……中进士了啦”崔铉一听,“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急忙下令道:“快,快赠他七十万‘破天荒’钱!”可是,刘蜕没有要这笔钱,谢绝了他的一番好意。

◆釜底游鱼

【释义】指鱼在锅中游。比喻将要灭亡的事物。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是东汉时朝中一位敢于直言的官员,不仅反对宦官专权,而且还上书揭发、控告外戚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河南尹梁不疑贪污腐败、独断专横的罪行,因此,梁冀对他恨之入骨。当时,在广陵地区,张婴领导一支数万人的起义军,梁冀趁机让人推荐张纲做广陵太守,企图借刀杀人,让他到张婴那里去送死。

张纲到任后,只带了十几个随行人员去张婴兵营劝降。他说:“你们一伙造反事出有因,责任在于以前的太守肆虐贪暴,我并不想跟起义军为敌,只是希望你们能归顺朝廷。”张纲在劝降的同时,又对农民进行武力威胁。于是,张婴对张纲说:“因为我们忍受不了贪官污吏的欺压,又无法向朝廷反映,所以才起兵反抗。现在我们就好像鱼游在釜中一样,很快就会灭亡,所以我们甘愿归顺朝廷。”后来,张婴带领一万余人投降了。

张纲不仅没有被起义军杀死,反而由于劝降了起义军而立了大功,这是他的冤家怎么也没有料想到的事情,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从此“釜底游鱼”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高枕无忧

【释义】垫高枕头睡大觉。比喻身心安逸,无所忧虑。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魏策》。

冯谖是春秋时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下。有一次孟尝君派他到薛地去讨债,他到达薛地后,不仅不讨债,反而把借契全烧掉了,并在薛地设宴招待欠债之人,以此说明孟尝君是很好的主人,他不在乎这些钱,所以借钱给大家,主要是帮助大家能过好的生活,故没钱的人就不需还钱。这样,薛地的人民大为高兴,对孟尝君非常感激。

当齐王解除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后,他便前往薛地闲居,受到薛地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三窟,只能免除一死。现在你才有一窟,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的睡觉,我再替你筑两窟。”于是他去游说梁惠王,说是若能请到孟尝君治理国事,定能国富兵强,梁惠王被说动了,便用重金去请孟尝君,请了三次,冯谖都叫他不要去,这事给齐王知道了,怕孟尝君为梁国所用,急忙用更隆重的礼节再请他做相国。冯谖又劝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先王传下的祭器,放在薛地,建立宗庙,以保证薛地的安全,当宗庙建成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窟已经建成,你可以‘高枕为乐’了。”

“高枕为乐”后来演化为“高枕无忧”的成语。

◆偃旗息鼓

【释义】放倒军旗,停止敲鼓。指军队隐蔽而行。后也指停止行动。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三国时,刘备与曹操争夺战略要地汉中,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被刘备手下的老将黄忠杀死。曹操得知消息,十分愤怒,就亲自率领大军前来进攻汉中。他先派士兵在北山寨中修建粮库,然后派人运送粮草囤积在那里,作为部队的军粮。

刘备和诸葛亮得到消息,就派黄忠和赵云一起领兵去烧曹操的粮草。黄忠和赵云扎下营寨,约定第二天一早由黄忠领兵偷偷过去烧曹操的粮库,并约好了回营的时间。

黄忠领兵到了曹营,正要放火烧粮,不料被曹军发现,双方互相厮打起来。曹军人多,黄忠他们怎么也脱不了身。到了约定的时间,赵云见黄忠还没有回来,就带了几十名精兵前去接应。走到半路,正碰上曹操带领大军杀来,赵云就同他们打了起来。赵云武艺高强,在曹军中左冲右突,杀死了不少曹兵。可是曹操的人马太多,把赵云围住,赵云根本就冲不过去。赵云没有办法,只好回身杀出重围,回到自己的营寨。守营的将士见赵云他们回来了,得知曹操领关大军在后面追来,就要关上寨门坚守。赵云说:“不行,曹操人太多,我们硬守是守不住的,我们不如用计吓退他们。”

于是,赵云命令把营门打开,让士兵们埋伏在壕沟里,把旗帜全部放下,也不要敲击战鼓,自己则单枪匹马,站在营寨门口等着。

曹操领着大军一到,他看到蜀军的营寨里毫无动静,只有赵云镇定自若地站在那里,就怀疑蜀军有埋伏,马上命令部队后撤。他的军队刚一后撤,赵云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埋伏在壕沟中的士兵们纷纷射箭,射死了不少曹兵。

曹兵以为真的中了蜀国大军的埋伏,不知道蜀军到底有多少人,吓得抱头鼠窜。曹军阵形大乱,自相践踏,伤亡惨重,大败而回。

刘备知道胜利后,高兴万分,夸赞赵子龙“浑身是胆”。在以后战斗中每每委以重任。

◆弹丸之地

【释义】弹丸:弹弓所打的泥丸。比喻地方极小。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

战国时期,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接着又派人向赵国索要六座城池,赵国不乐意给,但秦国非要不可。

赵国一片恐慌,赵王犹豫不决。无奈之下,赵王求助于新从秦国来到赵国的楼缓。

楼缓说:“我刚从秦国来,说不给城地吧,又没有办法;说给吧,大王您又要怀疑我为秦国说话,所以我不敢说。假如我要真心为您考虑,我认为不如把城池给秦国。”

赵国大臣虞卿听到这话,上朝晋见赵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楼缓掩饰真实用心的诡辩。秦国在长平一战后是力倦而归。赵国如果答应给六城,实际上是帮助秦国得到了力所不能及的东西。”赵王又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

楼缓说:“虞卿能够完全了解秦国实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吗?如果他确实知道秦国力量已经不够,那六城那么弹丸之地完全可以不给。假如秦国明年再一次来攻打大王,那就恐怕不是六城的问题,而是要割让大片富庶之地才得以求和了。”

赵王问:“假如割让六城给秦国,你能保证明年秦国不来进攻赵国吗?

楼缓不动声色地把责任推给了赵王,他说:“这不是我所能担保的,过去韩、赵、魏三国都与秦国友好,现在秦国放开韩、魏,单独进攻大王,必定是大王侍奉秦国不如韩、魏吧。”

◆望风披靡

【释义】披靡:草木随风而倒。比喻作战中被对方强大的势力压倒或被敌人的气势震慑,不战而溃。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西汉初年,因多年战争刚结束,到处留下一派萧条的景象,国力极其衰弱,因此君臣都很节俭,到了武帝时,国家强盛起来,皇帝也开始铺张奢侈起来。汉武帝游猎玩乐的地方叫做上林苑,是在秦朝旧苑的基础上加大扩建而成的,消耗了无数人力物力,周围长达300里,有离宫别馆70所,可以容纳千乘万骑,苑中禽兽众多,草林繁茂。

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写了一篇《上林赋》,虚设了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个人物,通过亡是公之口,批评了楚国的子虚和齐国的乌有两人相互斗富的言论,极力铺陈天子上林苑的繁华,最后写了天子自省,认识到实行王道仁政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讽谏的目的。行文采用夸饰的手法,辞藻十分华丽。

司马相如笔下的上林苑面积极为广大,东边到苍梧山,西边直抵邻国,南部气候温暖的时候,北部气候却是很寒冷。在隆冬,上林苑南方草木仍生长不止,水波荡漾不冰冻;在盛夏,上林苑北方依然滴水成冰,大地冻裂。地域广阔,可见一斑。

上林苑的河流,则可以看见八条河流奔腾往来,互相交错,在山间、水滨、树林和广大原野中穿行奔流,随处可见。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曲折跌宕。

珍奇禽兽则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无所不有。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遍地都是,江边的小草长得很高,几乎覆盖了水面。森林一望无际,又如起伏延绵的群山。特别是那些发出浓郁香气的奇花异草,布满平原。高大的灌木直冲云霄,与蓝天相连,草木一望无际,风一吹,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样起伏不断。望风披靡的成语便由此而生。

◆涸辙之鲋

【释义】就是干涸了的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需救助的人。

【出处】春秋·庄周《庄子·外物》。

战国时期的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是著名的哲学家,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轻时他家里很穷,经常靠借钱借粮过日子。

有一天,庄子家里又没有米了,他听说有个熟人当了监河侯,便到他的家里去借粮食。到了监河侯的家里,因为庄子很有学问,是个有名的人,监河侯对他很客气。可当庄子说明来意后,监河侯心里马上就不痛快了。他不想借粮给庄子,但又不好明说,就装出一副很慷慨的样子,对庄子说:“要借粮?没有问题,过段时间等我收了稻谷以后就派人给你送去。”

庄子一听,就知道监河侯是不愿意借粮给自己,却又要假意充好人,就讲了一个故事来讽刺他。庄子说:

我在来你家的路上,看到车轮压出的沟里有一条鲫鱼正在泥浆中挣扎,它看到我,就赶紧呼救,说:“我快要干死了。你能不能给我一升水喝,救我一命。”我很慷慨地对它说:“可以,你在这里等着,我现在就到南方去见吴、越等国的国王,让他们同意我把西江的水开河挖渠引过来,那时你也就得救了。”

鲫鱼听了非常生气,说:“我现在快要渴死了,你只要给一升水就可以救我,你却要到南方去放西江水来。等你回来的时候,我早就干死了,你只有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了!”

监河侯听了庄子的故事,明白庄子是在讽刺自己,羞得满脸通红。庄子讲完故事,头也不回地走了。

“涸辙之鲋”也作“涸辙之鱼”或“涸辙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