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上)
6969900000036

第36章 真情的故事(9)

〖相敬如宾〗

【释义】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一样。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春秋时代,晋国大夫胥臣(又名“臼季”)奉命出使,路过冀地(今山西河津东北),遇见一人正在田间锄草,他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双手捧献给丈夫。丈夫一本正经地接住,祝祷后进食,妇人侍立一旁等他吃完,收拾餐具辞别丈夫而去。胥臣十分赞赏,认为夫妻之间尚如此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一样,何况对待别人。他深信此人必是有德之士,胥臣于是便停下行走,上前请教姓名,方知原来是朝臣邓芮的儿子邓缺。邓芮原先因功封在冀地,被人称作冀芮,后犯谋逆罪被杀。他的儿子邓缺也被废为平民,耕种为生,但人们仍习惯称他为冀缺。

胥臣完成使命回国,这时晋国两位贤臣狐偃、狐毛相继去世,晋文公好似失去了左右手,闷闷不乐。胥臣便向文公推荐邓缺,担保他才德兼备,如能起用,一定不比狐毛、狐偃差。文公却认为,罪臣的儿子不能重用。胥臣进言道:

“古代尧、舜是贤君,可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君都是不肖。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不成,被舜处死;可是禹却把洪水治平,舜便把位传给禹,使他成为一代圣君。可见贤与不肖并非父子相传,主公何必记旧恶而抛弃有用之才呢?”

胥臣的一番话说得晋文公五体投地,立即下令任命胥臣为下军元帅,邓缺为下军大夫。不久文公去世,襄公继位,晋国在国丧期间遭外族侵犯,邓缺一马当先,率军迎战,迅速击溃敌军,立下头等战功。晋襄公嘉奖邓缺,升任他为卿大夫,重新把冀地封赏给他。

〖相濡以沫〗

【释义】濡:沾湿,沫:唾沫。(鱼)用唾液互相浸润身体。比喻在患难中相互救助。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外物》。

庄子小时家中贫苦,经常吃不饱饭。一天,妻子叫他到邻居家去借点粮食,不然中午全家就要挨饿了。庄子穿着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服出了门,去找监河侯商量。监河侯听罢庄子来意后,说:“没问题,等秋天我把封邑之地的税金收上来后,再借300金给你,足够了吧?”

庄子气呼呼地回答道:“我来的路上,看见道路上陷下去的车辙印里,有几条鲫鱼在呼救,请我弄一瓢水救它们的性命,我满口答应了,却告诉它们说等我从吴越游历回来时,引西江之水救它们。可是那几条鲫鱼却愤怒地告诉我,与其等我这么来搭救,还不如让我到干鱼摊上去找它们的尸体呢!”说罢,庄子米也不借了,气愤地回到家里。

庄子的妻子责怪他为什么不多跑几个地方试试,庄子说:“我自有我的道理。”

他妻子说:“天大的道理也得吃饭呀,不吃饭,人总是要饿死的吗?”

庄子说:“你错了,死和生是自然规律,就像白天与黑夜会轮流交替一样。河水干涸了,鱼儿们被困在陆地上,如果都能向对方身体上吹些潮湿的空气,或用彼此的唾液浸润对方的身体(相濡以沫),那当然很好。如果不能,那就不如当初就在水波浩渺的江湖里彼此忘记,各不关心……”

庄子的妻子知道他又钻进死胡同,给他讲道理也不起什么作用,于是独自回里屋饮泣去了。

〖胜任愉快〗

【释义】有能力担任某种职务,因而能愉快地胜任。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司马迁在评论酷吏时说,他们治政虽然严酷惨烈,但也都称职,因为在那个时候,官吏治事就像灭火止沸一样,如果不是用强有力的严酷手段,怎么能够胜任愉快呢?

汉朝著名的酷吏郅都,行为刚毅,直言敢谏,处理政事心狠手辣,毫无余地。

孝景帝时,郅都担任中郎将。一次,他随从皇帝到上林苑去,皇帝有个宠妾贾姬上厕所时,突然,不知从哪里跑出一只野猪冲进了厕所,皇帝怕伤了贾姬,就命郅都去救贾姬,郅都不肯,皇帝没有办法,想要亲自去救,郅都又劝阻皇帝,不要为一个姬妾去冒险,他说:“失去一个姬妾,可以再找一个来,可是皇上即使不爱惜自己性命,也该想想国家、宗庙和太后呀!”孝景帝只好作罢。幸而那野猪自己又跑出来了,没有伤着人。

后来,济南地方不太平,有个姓瞷的大宗族共有300多家,恃强凌弱,横行乡里,官员们无人敢管。孝景帝就派郅都去做太守,郅都一到任,就把瞷氏宗族的首恶斩尽杀绝,其余的人恐惧万状,再也不敢胡作非为。郅都执法苛严无情,连权贵也同样对待。有个临江王刘荣,被押在大牢,他想刻书写信,郅都下令不准任何人给临江王提供刀笔,果然无人敢违,临江王无法向皇帝申辩,最后在狱中自杀身亡。

〖草木皆兵〗

【释义】把风吹草动都当作敌兵。比喻疑神疑鬼。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中国北方形成了割据局面。其中有一支少数民族氐族的首领苻坚建立的前秦势力最为强大,逐步占据了北方的大部分土地,与统治中国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

当时的前秦皇帝叫苻坚,他仗着自己的势力强大,十分骄傲,想要消灭东晋,统一全国。公元383年,他亲自率领八十多万大军,大举南下,并且很快攻占了寿阳(今安徽寿县)。

东晋得知前秦军队来犯,晋武帝就派谢石、谢玄、谢琰等带领八万兵马去迎敌。由于敌我兵力悬殊,谢石他们就商议说:“苻坚有八十多万大军,而我们只有八万人,我们不能等他们的大军都到齐,那样我们一定会失败。我们必须趁他们大部队未到的时候,乘他们不备去攻击他们的前锋部队,挫伤他们的士气,这样才能彻底打败他们。”

于是,谢石派刘牢之带领五千精兵,先对洛涧的秦军发动突然袭击。秦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晋军取得了这一仗的胜利后,士气大振,谢石他们又指挥大军继续向寿阳反攻,直抵淝水东岸,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

这时苻坚已带了八千秦军赶到寿阳,他听说晋军消灭了他的洛涧守军,大吃一惊,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打了一个冷颤,有点沉不住气,先前的骄气也退了许多。这一天,他登上寿阳城楼去察看对岸的形势,看见晋军的阵营威严整齐,巡逻的巡逻,操练的操练,显得训练有素。

苻坚又把目光移向远处的八公山,突然觉得山上的草木晃动,好像埋伏了无数的晋军。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只是苻坚见到晋军的威整,一时心虚眼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晋兵了。

苻坚看罢,感叹说:“晋军确实是很强大啊,怎么能说他们弱呢?”

不久,晋军渡过淝水,大败秦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就是把草和树木都当成敌兵,误认为四周都是伏兵。形容极度惊恐,稍有动静就疑虑重重。

〖闻过则喜〗

【释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而高兴。形容乐于接受批评,希望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

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了我国历史上的三个人来:子路、禹和舜。

子路,春秋时鲁国人,姓仰名由,孔子弟子之一,为人诚实,刚直好勇。他很愿意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指出的时候,他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很高兴,所以说他“闻过则喜”。(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是古代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君主,曾经治平了洪水的大患。他和尧、舜等同是被人们传颂的古代圣王。他非常虚心,听到别人对他的善言劝告时,往往感激得下拜。(禹闻善言,则拜)

舜,也是传说中的古代圣王,人称“大舜”,禹的帝位就是舜禅让给他的。孟子说,舜比禹要更伟大。他能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与人为善。所谓“善与人同”,就是把成绩优点看作不是个人独有、而是和群众共同的。所谓“舍己从人”,就是舍弃自己的缺点,遵从别人的优点。舜曾在历山耕过田,在河滨烧过窑,又在雷泽捕过鱼。从他做农民、做陶工、做渔夫,直到做天子,所有的长处没有哪样不是向别人学习来的。吸取别人的长处以提高自己,从而更多地为大家做些好事,这就叫做“与人为善”。(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闻过则喜”,后来人们也说作“闻过色喜”。“舍己从人”,后来变作放弃自己的主张、听从别人意见的意思;也叫“舍己为人”,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服务的意思。“与人为善”,后来也有些变了,成了与人和睦相处的意思。

〖闻雷失箸〗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举止异常。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东汉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无奈只好去投靠曹操。当时,汉献帝受曹操挟持,对曹操的计议唯听是从,当曹操把刘备引荐给汉献帝时,汉献帝派人查了家谱,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还比自己大一辈,便尊他为皇叔,封为左将军。

当时,汉献帝因为曹操弄权,国家大事作不得主,心中一直闷闷不乐。一天,汉献帝给自己的岳丈、车骑将军董承下了一道密诏,要除掉曹操。董承和几个心腹一起商量后,认为刘备很重义气,又是皇叔,可以请他相助。于是,董承把刘备请到家里,给他看了密诏,刘备欣然同意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诛杀曹操。

刘备知道曹操把自己推荐给汉献帝是故作姿态,内心依然非常嫉恨,便施出韬晦之计,每天在后园种菜,关羽和张飞很不理解,问:“大哥,你为什么不留心天下大事,却种起菜来?”

刘备说:“我难道是种菜的人吗?我是要使曹操感到我胸无大志,解除对我的戒心呀!”

有一天,刘备在后院正忙于种菜时,曹操手下两员大将许褚和张辽突然闯了进来,说丞相有请。刘备心中暗暗吃惊。他硬着头皮,来到相府拜见曹操,曹操毫无表情地说:“刘皇叔,你在家干的好事?”这原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刘备一听,以为曹操知道了他和董承等密谋的秘密,吓得面如土色,这时,只听曹操又说:“你的菜种得很不错呀?”刘备这才松了一口气。

接着,曹操把刘备请进后园的一座亭子,说:“我看到后园的梅子熟了,想起去年征讨张绣时,路上缺水,我说前面有座梅林,将士们望梅止渴的事,特备了些酒菜,请你来喝酒聊天。”

于是,曹操和刘备边喝边聊,聊着聊着,聊到天下大势和四方豪杰上去了。曹操对刘备说:“你的见识很广,你说说,谁是天下的英雄?”

刘备先后说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等人,曹操都一一否定了。刘备便反问:“那么丞相认为谁是英雄呢?”

曹操举起酒杯,望着刘备说:“当今天下英雄,就是你和我两个罢了!”

刘备听曹操说自己是英雄,吓得魂也出了窍,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连手里的筷子都落到了地上。他刚想去拾筷,突然,满天乌云的空中,“唿喇喇”一声响雷,慌得他连汤勺都掉到了地上。

在这紧急关头,刘备机灵地借着雷响,拾起筷子和汤勺,说:“这雷响得可怕,把我的筷子和汤勺也震落了(闻雷失箸)。”

刘备就此把曹操瞒了过去。不久,刘备以带兵截击袁术为名,求得了脱身之计。而董承等因为计谋败露,却遭到了杀身之祸。”

〖面如土色〗

【释义】脸色如泥土一般。形容人惊恐、紧张或气愤到了极点,脸上没有血色。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南宋俞良在店中借酒消愁,心中悲苦异常:自己年已25岁,数载寒窗为的是一举成名,不料赶考途中身染重病,盘缠用光了,只得卖掉毛驴才步行赶到京城。唉!谁想名落孙山。欠店主孙婆的钱还没有着落,也无颜回去再见父老乡亲。这样,想着天已黑了,只好回店歇息。

日子长了,孙婆不肯收留,情愿送他两贯钱打发他离店。俞良思量:日子实难混下去,不如用这两贯钱买些酒肉,吃饭后跳下西湖做个饱鬼,结束一生了事。于是他来到西湖边丰乐楼饮酒。酒足饭饱后,忽又想起要留名于后世,就一边说着:我只要显名在这楼上,叫后人知道我,一边就磨得浓墨、蘸得饱笔,含泪写了《鹊桥仙》词一首,下面写上锦里秀才俞良作。写罢,正待自尽时,酒保一把抱住他,嚷道:“你自杀了,还要连累我呀!”后来索性派人送他仍回到孙婆店去。孙婆见他又回来了,骂不绝口。俞良此时只好装作醉酒不敢作声。

一天夜里,太上皇忽得一梦:游西湖时见两条黑气冲天。次日早晨,他找来圆梦先生,先生说是有一贤人流落此地,口吐怨气冲天,托梦于太上皇的。太上皇听了立即出城到西湖,当他来到丰乐楼上,见到俞良作的《鹊桥仙》词,认定此人正是梦中的贤人,便差地方官追到孙婆店里。差官来到店门前,二话没说,先用绳索套住孙婆,本想说:“太上皇圣旨要唤俞良火速回奏。”因走得过急,口中只连唤:“俞良,俞良!”孙婆以为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双膝跪下不断磕头。

俞良被接入宫,身着紫衣软带、纱帽皂靴。太上皇说:“你有如此才能,不远千里而来,应举不中是主司之过,今封你为官,答应你衣锦还乡的要求。”当下御笔亲书六句:锦里俞良,妙有词章,高才不遇,落魂堪伤,敕赐高官,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