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焦虑风暴
6991000000015

第15章 探秘焦虑——化繁为简(11)

现在我们来直观地说明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与运作的。

“自我”相当于大脑皮层,在意识层面常常饰演平衡冲突的“天命”,它是一个善于使用逻辑推理的角色。它每天醒来最大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本我与超我的价值观冲突中找到平衡之道。它不仅要考虑适当满足本我的需求,也需要慎重考量如何不会太“得罪”超我。自我除了必要的逻辑思考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想更好地适应外在充满不安的环境。实际上“自我”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与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本我”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原始的我”,它是为了满足个体本能的一些生存欲望及享乐欲望,它的存在使得人类拥有自驱向上生长的力量,以及推动这个世界物质繁荣发展的力量。许多时候如同飞蛾拥有天生的趋光性一般,本我对可以引起快乐与满足的东西或许没有理由拒绝,诸如:喜欢好的车子,喜欢大的房子,喜欢好看的衣物,喜欢美味,喜欢又挣钱又快乐的工作,喜欢爱情中经常有初恋般新鲜的感觉,喜欢拥有权力的快感,喜欢捷足先登的优越感,甚至幻想成为皇帝或上帝。由于“本我”的一些欲望时常在“自我”看来已经违背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观与一些伦常约束,所以“自我”必须让其不能太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欲望,需要对其监控。

“本我”通常占据潜意识的大部分底层,天生喜欢遵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享乐原则。在犯罪心理学中,心理学家已经向世人揭示了一个人究竟可以坏到什么程度,有时候会令人类自己都无法相信。对于“本我”而言,虽然它像一个充满自私的小孩子,但是没有它,人类就无法启动最基本的生物自我保存与延续的能力。不过,正所谓哪里有压制,哪里就有反抗。如果它的一些需求持续被一股力量所压制,它就一定会找机去发泄自己的焦虑,至于以怎样的方式还要看“超我”的约束力。

“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的自我。“超我”的行事风格明显倾向于理想化的方式,且尽量做到合乎道德标准,有时候甚至会盲目地追求“至善全能”原则,就好像自己是老天爷所选定的“不一般的人”,注定是一个带有十足理想主义与完美主义气质的家伙。正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气质,有时候会让“自我”感觉到非常压抑与恼火,“自我”会经常因为“超我”的制裁而感到疲劳与缺失成就感,因为有时候不管怎么做,在“超我”看来似乎都还不够完美。

“超我”也可以视为早年教育的化身,其往往都是与外在的各种约束和批判有关,因此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超我就是一个被动人为创化的“良心”,作用就是监视“自我”有没有怠惰。然而有时候它看见“自我”有点抑制不了“本我”的冲动时,也会自发地赶来成为“自我”的援兵,而后联合去摆平“本我”的一些冲动欲望。

当个体因遇到一些重大压力或持续受挫而陷入能量匮乏的时候,“自我”的调节力量就有可能占下风,那么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占下风,就会进一步强化吞忍型人格特质,表现为当预感到某种潜在的无明焦虑时,会提前投降或以强烈的不安来主动示弱。在这种情况下“超我”依然试图去制裁“自我”的不作为,于是内耗进一步升级。

从少年到青春期的这个重要的心智成长时期,如果这三股力量在互相抗衡约束的时候,最终都是“本我”的冲动力量获胜,那么此人成年进入社会后往往容易形成一个心智不成熟,缺乏理性的任性的人格。在某种压力的作用下还会充满一些攻击性,抑或擅长以偏执的自虐或假装寻短见的方式来报复他人;如果是“超我”经常得意忘形,此人很可能会具有各种道德洁癖,完美主义、敏感多虑等特性,严重者会生成强迫型人格;如果在多年的生活中完全是“自我”占上风,就有可能发展出失序的个人主义与自恋情结。弗洛伊德也曾说过: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引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有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看见班级里其他几个同学书包里的平板电脑与苹果手机,他也觉得这很不错,有助于产生优越感。于是他的“本我”很快就萌生了拥有它们的意欲与冲动。但是该小孩的家庭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不如其他同学的家庭条件宽裕,父母很有可能不会答应。这个孩子很清楚这个基本事实,但有一天这个孩子突然看到他父亲的抽屉里有一沓厚厚的现金,抽屉没有上锁,父亲也不在,此时他会如何选择呢?他的“本我”极有可能会这样想:“拿一部分钱自己去买,买了再说。”而此时“超我”也可能即刻对“自我”发出指令:“这绝对不可以,父亲可能需要这笔钱做一些事情,偷钱是可耻的。”“自我”此时遵循的原则就是“现实原则”,它通常都是希望一方面可以满足“超我”对社会规范与道德伦常的诉求,一方面也的确很想适当满足一下“本我”的诉求。所以这个时候,“自我”就开始陷入了矛盾状态,开始左思右想,希望找到平衡的好办法。

一个人的“超我”若长时间将过度的良心与道德伦理套在自己身上,本身或许没有问题,但如果没有适当考虑一下“本我”的需要以及“自我”的为难,那么这个标准就很容易把“主人”套死,有时候用力太猛也会“套死”其他人。比如有些刚结婚的新人,婚后三个月就开始闹离婚,究其原因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彼此的“超我”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另一半。大部分人格相对健全的人,通常情况下是“自我”的力量能够平衡两者。但是在烦恼世界,尤其是在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的世界中,往往是“超我”的力量过大了,甚至有点无法无天,所以才会让“自我”感受到一系列的焦虑不安与自我否定。

有一个男孩子在职场中持续遇到了一些不愿意面对的压力,许久以来其“自我”发展出了一种减压的方法,即经常去桑拿场所感受按摩女郎的风情并进行短暂的亲密抚慰。

这种减压的方式同时也会带动性欲望与性能量的释放,释放的过程中体内会产生一些类似“内咖肽”的物质,会令精神感到愉悦,所以这样的双重好处对于天生喜欢追求快乐与崇尚享乐主义的“本我”来说通常情况下只会去进一步“怂恿”自我,而没有理由抗拒。然而一次、两次、三次、数次过后,当事人会感受到一种额外的心灵作用力与痛苦,这个痛苦就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缺乏意志力的人并为此深深自责。这个自责的声音就是“超我”的化身。彼时,“超我”时不时地对“自我”说:“为什么你总是这么没有自制力,你这样做对得起女朋友吗,你这个没有教养的混蛋……”

于某个夜深人静时,由于当事人长期被内在的几股力量所牵绊,心感觉到累,不知不觉睡着了。在梦中,“自我”有所觉察,发现并非自己没有主张,之所以不去约束“本我”的一些性冲动,恰恰是被“超我”逼出来的,于是它憋足气跟“超我”说:“为什么你总是在搞一些马后炮式的说教,为什么你总是让我陷入一些自责,为什么你对我这么无情,我去放纵一下还不是因为你,谁让你平时动不动就完美主义,谁让你平时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谁让你不分青红皂白地给我施加一些莫须有的道德压力,你以为你是圣人吗,你知道我为什么会那么累吗,都是因为你要求太高了。你对自己是这样,对别人也是这样,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此时“本我”对“自我”说:“好样的,你就应该去对付“超我”,而不是来压制我,我明白你平时压制我的欲望是为了更好地符合社会的标准,这个我可以配合的,请你相信我。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完全的压制,你若把我完全捆绑起来,你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我就是负责生与死之间的最根本的驱动力,没有我的驱动力,你们根本见不到未来的任何‘光明’。你们若把我干掉,就相当于‘春天’不让草木发出绿芽,‘冬天’不让草木枯萎。有时候我是有点贪婪,那是几千年来人类集体无意识为了延续下一代与避免种族灭亡而自然进化出的各种本能需求,这些需求现在看起来是有点矫枉过正,但是只要环境与能量可以有所保障,我也可以把一些欲望升华成一股精微的能量来协助‘主人’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或实现自我。”

“自我”听到“本我”的这番话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它深深地忏悔平日里不应该为了自己的虚假面具而让“本我”受到无条件压抑。于是“自我”对“超我”说:“超我兄弟,我知道你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避免我们感知到更多的无明焦虑,某种意义上你就是‘幼年自我’的化身,是那个曾经受过惊吓与诸多破坏性批评的‘我’的化身。因此你总是担心这个万一,那个万一,宁图万一之虚也不去重视一万之实。为了避免所谓的万一,你一个劲地要求我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我完全明白你的良知与好意,但是这样的方式是过度的。我们是时候需要一起来反思以及做一些与清醒有关的事情了。”

“超我”在梦中隐隐约约地听到“自我”的这番心声,虽然它还不太完全相信“自我”的调和能力,但表示可以进一步与“自我”协商关于如何拥有更多安全感这个重大议题。

“自我”跟“超我”说:“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我建议请教外面的过来人或参考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书籍,掌握一些直面心灵坑洞的无为法,且下定决心面对一些失落的心灵坑洞,一次把事情做对,你看如何!”

“超我”对“自我”说:“还是你小子聪明,我完全同意,要是你以前肯这样跟我沟通,我也会通情达理的。”

关于三个“小我”的角色分工

从上文的对话中我们已经得知,“本我”喜欢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也喜欢各式各样可以带给自己快感的事物,甚至有点痴迷其中。

“超我”渴盼内圣外王的气质与境界,其执着源自于早年的失落情绪与受到的太多不满意的指责的内化。其实它就是“幼年自我”的投射,但是它却想要当成年人的“爸爸”。

“自我”知道“本我”有一些东西绝对不能让外人看到或走漏风声,所以必须给它带上一些面具,这样才可以经营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所以“自我”在某些时刻把“本我”的一些欲望以及与性有关的一些幻想压制得很厉害,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诸如看见大街上的美貌女子总是心花怒放,对团队中的漂亮女性成员总是开小灶,“本我”还希望拥有很多钱,但是在领导面前或一些有一定修养的人面前,“自我”必须立刻全副武装压制住“本我”面目的显露,必须摆出一副对钱财清高的假象,必须表现出自己的一些思想早已经超越了对金钱赤裸裸追求的表象。

这三个各自拥有精明算盘的“我”,也可以通俗地统称为“小我”。那么,这三个“小我”在各种强迫情绪与焦虑情绪中是如何进行角色分工的呢?

“超我”面对“自我”在一系列问题上持续表现出来的种种瑕疵与不完美,时常气得急火攻心,当它发现持续下达指令而“自我”没有执行时,就会主动闹起抑郁情绪,也想让“本我”瞧瞧自己为了这个“主人”真是操碎了心,自己才是“自我”最大的掌控者。“自我”在这种情况下欲罢不能,两股力量(本我与超我)把它往两个相反的方向“厚颜无耻”地拉扯着。它想用最大的意志力,将这种冲突的感觉使劲往下压,不让其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然而“自我”发现意志力越是使劲,反而会感受到来自“本我与超我”的更多反作用力。因此,“自我”开始变得害怕,惊惧,它不敢想象若这种冲突的感觉持续两年、三年、五年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它发现“超我”的力量太大了,它发现“本我”也只知道在生与死之间催化一些驱动力来完成这个生命的循环。此时聪明的“自我”也已经意识到“超我”是一个极其善于使用“贼喊捉贼”“欲擒故纵”的家伙,每当关键时刻不仅不能放下“屠刀”,反而哭哭啼啼地诉苦,自艾自怜。简而言之,“自我”已经看透了“超我”,但是许多时候却甩不掉“超我”的消极影响。

在内忧外患之下,“自我”开始使用一些防御机制来避免精神崩溃,于是,但凡遇到一些不愿意面对的焦虑或压力时,就喜欢放纵“本我”,开始盲目地享受吃东西的快感,盲目地享受拼命购物的快感,盲目地浸淫在风花雪月场所得到的短暂快感中,以及盲目地外出度假以逃避等。“自我”很显然堕入了极端,它需要依靠一些强有力的正见与调心策略来平衡自己的精气神与壮实自己调和“本我与超我”的情感能力。因此,我建议调整心病之前可以先依靠各种方便法来缓解一下“自我”的焦虑与衰弱感,待“自我”的能量场与精气神有所恢复后一定要让“超我”卸下一些顽固的禀性。最终必须要让“超我”学会灵活、果断、无所谓的情怀。

进一步洞悉自我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