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有些父亲不仅能干,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且深谙在教育后代中行胜于言的哲理,因此当他下班回家后并没有对妻子下达这个指令,那个指令,而是自己闲适地拿着扫把在打扫客厅以及孩子的书房。只要后代禀性不坏,当他们看到父亲的这一面时,心中都会产生一些微妙的正能量。同时这份自然的示范,也会让孩子对父亲的成就不会有高高在上的压力感,而是会相对放松地立志以后超越父亲。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微妙法,父亲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不领导口号,只领导“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行不言之教:若让孩子学会自觉地打扫房间,就示范给孩子看。因此,孩子的一些关键性成长技能与修养只需要父亲的示范就可以了。而在广大的家庭中,许多父亲并没有示范,也不愿意示范,只是一天到晚在酒酣耳热之际,开始传播一套又一套的“做人”哲学,一个聪明的孩子对这样的套路是不会“买单”的。而对一个拘谨内向的孩子而言,则会更加敏感地认为父亲只会夸夸其谈,缺乏力量。有些孩子只是忍着这些说教,不敢说破而已。
要让孩子在青春期前变得坚强抑或提高心灵强度,最好的办法就是父亲亲身示范,这是最可靠的教育方法。比如先从一些简单的地方切入:有机会可以时常带他到农村体验用柴禾烧饭,去田地摘菜叶,然后一起分工,参与做饭与洗菜的一些环节;或带孩子去“跋山涉水”做一些农活或是植树等,晚上各自烧水洗澡,睡破旧的木板床等。总之可以根据孩子的禀性与适应度来灵活地设计这样的体验,并在孩子有一些抵触的环节加以循序渐进地引导。一定要深知温室里的花花草草摆到马路边一晒就容易病怏怏,夏风一吹就会萎靡,而生长在乡间小路上的野花野草,有时候烧都烧不干净,即便被火烧了第二年也会照样长出来。因此,爱孩子不是无条件地满足他的物质诉求,而是让他通过实践习得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人生信念,这是最好的加持与恩典,也是协助孩子在日后打下坚实心理卫生基础的重要因素。
记得以前有一个报道,有几个国家的孩子一起去参加夏令营户外拓展,主题大概是只给予这些孩子少量的矿泉水,而叮嘱他们在登山的过程中要合理分配这些水资源并且要克服沿途的酸痛,最终必须到达山顶驿站。结束后,组织者统计了一下,中国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是最差劲的,几个孩子还没有走一公里,水就已经喝完了,并开始怨天尤人,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念头。这些孩子因为过度地受保护,过度地被满足,过度地被讨好,一旦遇到不顺心的挫败,其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念头:我不属于这个星球,你们这样对我,会后悔的,我死了算了。而据说日本的孩子综合表现相对优异,他们在登山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持开放的态度,并依靠从幼儿园到小学期间的教师们所教导的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来新奇地接受眼前的“危机”,并积极依靠自身的潜能独立而勇敢地完成了挑战。
坚强的心灵是嘴巴喊不出来的,它必须依靠在环境中的磨砺。所以说早年给孩子设计什么,都不如设计一些恰当的历练,一些真实的经验与磨炼对孩子而言才是最好的心灵财富。
父亲对孩子青春期前后的影响大概占了八成,母亲只占两成。如果在青春期前后孩子没有感受到父亲的精神力量与信任理解,那么当孩子成年后,父亲基本上就很难再影响孩子的性格了。反之,若能在青春期前后引导孩子不断地尊重每一个挫折,尊重每一个挑战或困难,且让孩子明白正因为有了一些挫折与压力才能够强化自己的人生阶段性目的,让自己对未来的梦想有更多的承诺与生命力,那么孩子进入社会后潜意识会自发地感恩父母一生!
所以,千言万语抵不过亲身示范与积极的导引,任何冠冕堂皇的清高说教都是事倍功半。就好比公司的老板自己每天都比多半员工早到一会是不是更能够彰显企业的文化与活力呢?如果老板自己言行不一,而大谈所谓的文化建设,员工们恐怕只会感受到条条框框式的束缚而非心悦诚服。
失去空间就等于扩大心灵坑洞
什么是空间?我们都知道一个房子造得再好也要提前留一些空间用于做窗户,否则即使房子造得再豪华也没法居住;一个人能力再强也要适当地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余地,因为势不可用尽,一旦用尽就会有麻烦;同样一对伴侣感情再好,也要给对方一些私人的空间,这样彼此才不会感觉到被对方所占有。而在亲子关系中更是如此。
事实上,道者反求之。若懂得给他人空间,自己也会拥有更多宽容性情的空间,拥有更多从容的空间,以及拥有更多智慧的空间,而后一个人自然而然就会懂得什么是“生活禅”。因为禅的本质内涵就是带给自己更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当内在空间开阔了,一些纯真的性情才会真实流露,而后更加容易去接纳生活中的各种“无常律动”。
在这个世界上,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面临着生存空间的挤压与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空间”可以说是旦夕祸福的关键因素。比如一个城市的公务员招聘数量是有限的,当每年报考的人数是其十倍以上时,一些经过细致准备而没有获得名额的考生,就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感觉到生存的窒息感,因为空间似乎又小了一点。
在每家公司的业务部门中,不论是卖车子、卖房子、卖白酒、卖设备,由于公司业务量是有限的,多半员工肯定都希望自己的业务奖金是丰厚的,因此有些成员就开始钩心斗角,挤压其他团队成员的发展空间。而一些业绩相对突出的业务员因缺乏一些中华文化的涵养,没有意识到古人所讲的“见利忘危”的辩证道理,只管自己的成功,漠视了其他成员的失落感受,这样就会给自己留下几分“危险”的空间。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当地帮助其他成员提升一些业绩,这样老板自然看在眼里,最终得到更多的依然是自己。若一个人在团队中过于领先其他伙伴,就会让一些伙伴感到压抑,所以要懂得舍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深谙以退为进的气节,这样反而可以成为团队领袖,成为团队领袖后再带领团队超越年度业绩,自己自然可以获得团队整体业绩的更丰厚奖励,而后或许很快又被公司提拔。所以有时候看似让出了一些空间,其实是赢得了更多的空间。
大自然中长得最挺拔与强壮的竹子最先被砍伐,而长势一般的竹子往往能够生存下来。这就是生存辩证法之一:柔胜刚。生活中,说话强势的人最容易被视为眼中钉,说话温柔看起来还有点憨厚拘谨的人反而会获得他人的同情,这都是智慧的回旋空间。
古人讲:好话不可说尽,势不可使尽。就是希望我们在无常面前给自己一些回旋的余地,因为天道无常,无常亦能杀“小鬼”。所以在市井生活中,往往那些看起来强悍的人,实际上是没有头脑的人;而那些看起来有点柔弱的人,有可能是相对有智慧之人,他们清楚在这个世间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及如何规避浪费没有必要的心力,而全心全意着眼于自己的蓝图与志气。
回到人际关系中,不论是男女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任何冲突的缘起必然是内在空间上的压抑。你去压迫对方的空间,对方虽然暂时采取吞忍的方式息事宁人,但它会觉得身体与精神的内在空间多了“压抑”的感觉,这种感觉若存储太多,恐怕连生存在臭水沟里的老鼠都会受不了。所以,压迫他人的空间,并形成一种长期习惯,对方必定会有爆发或“变相报复”的时候。反观一个家庭中,若“父亲”跟性格相对羸弱的“母亲”三天两头地吵架,于这样的背景中,母亲是第一受害者,孩子是第二受害者。母亲若长期吞忍,到了中年就很容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神经性肠胃炎、肝功能不足、肾功能不足等问题。而这个父亲因为发泄了大量口业以及大量自私愚痴的念头,有可能在日后所感召的疾病是更大的。
很多西医也都已经证实,情绪和那些常年慢性疾病或癌症之间有着重大关系。一个人生气与嗔恨激动的时候,肝承受了非常大的“气压”,肾脏也会分泌大量诸如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进入血液,长此以往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然而这种简单的道理,有多少人在临终前还不明白,依旧我行我素地嗔恨人世间的种种。从儒家心学角度而言,喜欢无端发火与躁动的人往往是彻头彻尾无福的表现,因为即便有一些福气,也会被自己给“烧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