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经验大财富
703200000003

第3章 (2)

比如汽车制造厂,常常将自己的同一个品牌的汽车分成三到四个级别,每一个级别比另外一个级别的价格高出10多万元或者五六万元不等。其实高级别的车也没有多出更多的东西,但是价格却高出去一大截,为什么呢?也是差别定价!为了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炫耀心理,为了满足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成就感,为了赚取更高的超额利润。而且这个策略还出奇的好用。懂得了这个道理,在选择一些系列产品的时候,我们也许就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被他们的所谓“高档次”蒙蔽了。

生意经:

市场充满了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欺骗,所以要学会分辨、鉴别,这可能比品酒师品酒更难。

通过包装来判断商品的级别是不可靠的,像月饼、酒、香烟、化妆品、药品……都是靠包装来提高商品档次的,现代版“买椟还珠”的故事可谓愈演愈烈。

常言说:人靠衣服马靠鞍。看来,穿一身漂亮的“衣服”的确可以提高一件商品的身价;就经营者而言,对商品进行适当的包装还是必要的。

4.你永远也不可能找到最低价给外资企业代理采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他们的设备很多是从国外采购的,所以配件也常常需要原厂的,国产配件虽然有时候也能替代,但是效果肯定赶不上人家原厂的,所以我们常常要从这些进口产品代理商手里采购一些稀奇古怪、乱七八糟、从未谋面的东西。

时间长了,我就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区域价格是不同的,有的时候差价很大。

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的环节越多商品的价格肯定越高,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总想在中国总代理那里采购进口商品,以期得到一个最低价。但是事实并不像咱们想象的那样,很多时候,中国总代理根本不理睬你,你如果搅得人家烦了,或许也给你报出一个价格,可是这个价格竟然比你所在城市的区域代理的价格还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外商实施的是区域差别定价销售策略,目的就是赚取更高的利润。

因为地区之间的经济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发达,有的地区落后,同一个国家,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有时候发展速度能相差几十年。因此他们的购买力是不同的。而同类设备之间是存在替代效应的,进口设备价格过高的时候,人家就不买账了,就买国产的了。另外,人们对设备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弹性,价格高人们的需求就少,价格低人们对设备的需求就旺盛。因此,如果对设备制定统一的价格策略,就势必要失去一些客户。价格制定高了,落后地区就没有能力购买,失去了一部分客户;价格制定低了,外商在发达地区的利润就无法实现极大化。

因为各个地区之间的价格是不同的,所以对总代理而言,他一般是不与各个地方的用户建立直接联系的,而且他也不允许各个区域代理商跨区域销售,禁止区域之间窜货。为什么我们常常遇到总代理的价格高于区域代理价格的情况?总代理的目的就是不想和你做生意,想把你赶到你自己所在区域的代理商那里去。

宗旨是为了实施他们的差别定价策略,为了实现他们利润的最大化。

不信你就琢磨琢磨,你给那些代理商打电话的时候,那些业务员的第一句话总是这样的:“请问您是哪里?”是自己区域的,他们热情地给你报价,否则他们马上会告诉你:“对不起,你得和北京的代理商联系,我们广州只负责华南地区的客户,北京负责你们大连的客户。”“啪”,电话撂了。

而我们这些贸易公司的原则是什么呢?我们的原则是:高来高走,低来低走。

就是说,你要学会适应市场,适应市场的规则,不要总想着走捷径,找一个最低价。有捷径当然好,价格低当然是美事,但是哪有什么捷径,哪有什么最低价啊?因为你寻找最低价的过程也有时间成本,有寻找成本,结果最低价找到了,但是寻找最低价的成本却居高不下,很可能得不偿失。而且,价格太低的时候你可能又产生疑问:这是真的假的?

商人赚的是差价,采购成本高,销售价格也高;采购成本低,销售价格也低。差不多就行了,最低价是不存在的。

生意经:

市场是无穷大的,你永远也不可能找到最低价。

不要想走捷径,生意场上尤其如此,总想走捷径的人最容易被欺骗。

每个人都算自己的账,你赚得多了肯定是因为别人赚得少了,这种买卖长久不了。

5.价格越高越好卖爸爸退休之后待不住,自己摆了一个小摊。傍近春节的时候,他从湖南进了一些瓷瓶包装的白酒,进价只有3.5元,我老爸一看这么便宜,也没敢把价格定得太高,就标价6元。可是卖了一个星期,只卖出了两瓶。我老爸着急了,这500瓶白酒如果年前卖不出去,就要在手里压一年,怎么办?

还是买酒的消费者给他提了一个醒。

那天,他听买酒的人说:“这酒卖这么便宜?真的假的?”于是我老爸就想,是不是看这个包装这么好,价格又这么低,不放心啊?怀疑我这酒是假酒?这样想着,第二天小摊摆出去的时候,白酒的价格就不是6元了,我老爸将价格改成了15元。老妈看了老爸对价格的改动就说老爸“发疯”,6元都没有人买,15元不更是扯淡吗?但是奇迹出现了,6元一瓶没有人敢买的酒改成15元一瓶之后,一天就卖出了30多瓶,老妈在后面一直偷着笑,说老爸是“妖精”。

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过是老爸摸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而已。很多有钱的大款都是这样,愿意买贵的,不愿意买便宜的,价格昂贵的东西显得有品位、有档次,所以,为了迎合这些人的畸形消费心理,市场上就出现了18元一斤的大米,出现了上万元一盒的月饼,出现了28888元一张的圣诞票,出现了73800元一支的壮阳针,出现了镶着钻石的十几万元一个的比基尼、丁字裤……价格越高越有人追求,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炫耀、攀比,是虚荣心理在作怪!还有一个原因,有一些商品其实很少自己买给自己用的,多半是买来送人的。像600多元一瓶的五粮液酒,像800多元一瓶的茅台,像2300元钱一条的红河香烟,像2000元钱一条的真龙盛世……有多少是自己买来自己用的?人们习惯于用价格高低来衡量礼物的贵重程度,从而推断彼此感情的深浅,所以在求人办事、答谢朋友、礼尚往来的时候,为了提高礼物的价值,提高礼物的贵重程度,加深彼此的感情,送礼者就必须购买价格高昂的商品。

这种价格上升销量不降反升的现象在经济学中人们称为“吉芬现象”,市场里类似的现象其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