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峨眉
7046400000003

第3章 唐顺之与《峨眉道人拳歌》

在本书之中,会提到一位明朝抗倭名将——唐顺之。

因为唐顺之与历史上真正的峨眉派渊源太深了,甚至可以说,提到峨眉武术,就应该提到唐顺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中华武术文化中有一首千古佳作:《峨嵋道人拳歌》。

《峨嵋道人拳歌》便是出自明代中叶爱国诗人、文学大家、抗倭英雄唐顺之的文集。

这首《峨嵋道人拳歌》真实地反映了峨眉武术在明朝时期的兴盛,同时也印证了一个对于峨眉武术的体系论断——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成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这一论断可以说是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成果,解决了峨眉武术历史传承的问题,有力地反击了“历史上不存在峨眉武术”、“四川武术来源于少林”等异常荒唐的论调。

许多喜爱传统武术的朋友知道《峨嵋道人拳歌》,因为知道它的作者是唐顺之,但对唐顺之的生平大多不甚了解,以致于出现了“唐顺之是明朝大武术家”的错误说法。

那么,历史上的唐顺之,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诗歌对峨眉武术文化研究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明代,倭寇之患日益猖獗,在我国沿海地区杀人越货,抢掠财物,与明王朝的一些地痞、不法官商相互勾结,作奸犯科,对明王朝的政治安全、民众安全已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批爱国民族英雄应运而生,其中最为著名的当为戚继光、俞大猷、熊桴、任环等,而唐顺之也是其中之一。

与那些出身武行的爱国将领不同的是,唐顺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人,他少年即敏而好学,精于四书五经,诗文俱佳,在嘉靖八年参加会试并获得第一名的成绩,被选拔为翰林编修。

由于唐顺之写下了《峨嵋道人拳歌》这样传世的佳作,并且被一些资料误传为“明朝武进士”,一些朋友因此得出“唐顺之是武术家”的结论,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唐顺之写下《峨嵋道人拳歌》,真实、形象地描述了峨眉武术的高妙神奇,可以说绘声绘色,入木三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本身就是武术家;正如杜甫写下《观公孙大娘剑器行》,而杜甫本人也并不懂武功。

此外,他也不是“武进士”。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所谓“武进士”,应该是因此而以讹传讹,武进是地名,“武进人”成“武进士”,应是笔误、口误等造成的。

由于倭寇猖獗,当时明王朝的兵部需要补充良臣,唐顺之因此进兵部,任主事,此后又升至兵部郎中,他在郎中任上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大破倭寇于海上,因功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后人称其为“荆川先生”。

唐顺之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及乐律皆有研究。他是明中叶重要散文家,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同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唐顺之的文学主张早年曾受前七子影响,标榜秦汉,赞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中年以后,受王慎中影响,察觉七子诗文流弊,尤其是散文方面,七子抄袭、模拟古人,故作诘屈之语。于是抛弃旧见,公开对七子拟古主义表示不满,提出师法唐宋而要“文从字顺”的主张。

唐顺之的《峨嵋道人拳歌》全文,值得一读:



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罕有。

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

是日茅堂秋气髙,霜薄风微静枯柳。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迸裂惊砂走。

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

舑舕含沙鬼戏人,髬髰磨牙贙捕兽。

形人自诧我无形,或将跟絓示之肘。

险中呈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

汉京寻橦未趫捷,海国眩人空抖擞。

翻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犹言技痒试贾勇,低蹲更作狮子吼。

兴阑顾影却自惜,肯使天机俱泄漏?

余奇未竟已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可谓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