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峨眉
7046400000006

第6章 龙圣祠的背影

一直都想写写龙圣祠,却长久都未动笔。

心里一直惦记着赵昱,因为据说是峨眉派的前辈高人,还曾留下过斩蛟龙、治洪水、救黎民的传说。

而龙圣祠,便是纪念赵昱而立的。但今天的许多乐山人,却并不了解赵昱,甚至也不知道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之中,还有这样一处历史遗迹。

三年前第一次到龙圣祠,是为了给一篇稿件配图。文化局的一位先生给我投稿,名曰“乐山街道名称来历趣闻”,其中写到一条街道,名为“九龙巷”。于是想起文史专家唐长寿先生曾经在《嘉州山水》中提及古代嘉州人纪念赵昱的龙圣祠似乎便在九龙巷的附近,于是便约好友张玮一同前往,一来拍摄图片;再者是造访那曾令我心驰神往的赵昱去。

铁成所在的乐山城,上古便为巴蜀开明故治,后又兴建于汉,名曰南安,后又名嘉州,历史文化久远。城市地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自古便与水结下了诸多恩怨。

先秦李冰治水,起初即在乐山今乌尤寺外开凿离堆,有了经验之后,才建了成都的都江堰;唐代更有大德高僧海通发起建设乐山大佛,如此这般,无不与治理水患有莫大的关系。

而在李冰与海通之间的隋朝嘉州太守赵昱,也正是因为治水而为乐山人所崇敬。

而据说乐山古时即已兴盛的龙舟竞渡也与李冰和赵昱有着极深的渊源。李冰因修灌县都江堰和凿乐山乌尤离堆等水利工程,造福川人,故被尊为“川主神”。

而赵昱曾斩蛟龙、治洪水、救黎民,后被唐太宗李世民追封为“神勇大将军”,并赐建龙圣祠以供奉。

现在的龙圣祠,自然已不是唐代遗迹,但依然是清代的古迹,据说抗战时期还曾做过武汉大学中文系第二宿舍。

和张玮一同穿过九龙巷,非常狭窄的一条巷子,也不见有什么行人经过。完全摸不到庙门。于是四处找人打听,终于问清了龙圣祠的所在,就在巷子的尽头。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建筑造型古朴,门前有碑,表明这是乐山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从祠堂久远的年代来说,保存相对完整。虽然已显得沧桑与些须残破,但一种难言的思古愁绪突然之间便穿越了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击中了我的胸膛。

这,便是赵昱的英魂常归之地吗?

古老相传,赵昱字仲明,峨眉人也,早年与其兄隐居青城山,习得峨眉派水遁剑法。26岁时,隋炀帝闻赵昱之贤,欲封高位与之,赵昱不肯,只愿做蜀地太守,于是隋炀帝拜其牧守嘉州。

赵昱赴任,见岷江之中有恶蛟为患,吞舟噬人,为害百姓,便率士兵千人及地方壮士男子万余人至江畔。士兵壮士站定两岸大声呼喊,声震天地,将蛟龙引至附近。赵昱持剑直入水底,刹那之间,江中波涛翻滚,江面如血。突然一声雷响,赵昱左手执蛟首,右手持剑,从江中一跃而出。嘉州百姓无不将赵昱视为神灵,万众敬仰。

隋末,天下大乱,赵昱弃官而去,悄然不知所踪。若干年后,嘉州再次洪水泛滥,水势凶猛,百姓在危难时刻又想到了赵昱,人人高呼其名。忽然,只见赵昱在大雾之中骑白马,率健卒,从江面扬鞭而过,洪水随之平息。

传说中的赵昱,便时常在我的睡梦之中,跃马踏江,仗剑高歌。

备受赵昱恩惠的人们曾经一代又一代地将关于他的传说流传下去,无论是唐宋烟云,还是明清风雨,都未能将龙圣祠的印记从乐山人的心灵中抹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依然能够触摸到这历史之墙。

或许,今天的许多乐山少年,已不知道赵昱,甚至不知道隐藏于闹市深处的龙圣祠。

我也曾多次问过一些土生土长的乐山学生,他们对九龙巷、龙圣祠都感到陌生,更别说能够指出其所在了;让他们说出赵昱的故事,恐怕远不如背诵周杰伦的家谱那般容易。

而现今的龙圣祠,赵昱的造像早已不知去向,不知是否还在的祭台,也没有缭绕的香火。但我们不能,也不应忘记这样一个人,一个曾经以生命护佑嘉州的人。寻找历史在今天后人中失落的记忆,不仅仅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眸,更是一种对心灵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