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赵太后(又名:赵威后;原名:不祥);
性别:女;
身份:赵国惠文王之妻,孝成王之母;
籍贯:
备注: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里边写道:她向齐国的使节先问了收成如何,再问了百姓的生活怎样,最后才问到了君王的情况,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卑贱而后尊贵”。
赵威后不以为然,据理以对,说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问者言之凿凿,步步进逼,对者狼狈不堪,嗫嚅语塞。赵威后从此声名远播,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故事:话说,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由于当时的孝成王年纪还小,所以由太后代为执政,这个太后就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了。
当时,赵太后刚刚执政,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危机暗藏之时,国外强敌(秦国)窥视,国内动荡不安。朝廷之中,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一帮子文臣武将支撑门面,但国势已是大不如前了。
秦国料定了赵国国君新丧,新主年幼,内部必定混乱,自以为灭亡赵国的时机已到。于是,秦国调大军东下伐赵。果然,秦国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气势更是大盛,赵国群臣早已慌了神,江山社稷亦到了危在旦夕之际。
赵太后见敌势凶猛,锐不可当,知道此次若是想只靠赵国自身的力量战胜秦国的虎狼之师已是决计不可能的了。所以,赵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派兵增援。
齐王收到赵国的求救书,虽然答应了出兵,但是却也按照以往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
齐国的使臣对赵太后说:“我家主公已然答应您的请求,派兵增援。但是,赵国必须答应我国一个条件,要让长安君屈尊移驾到我们齐国,以促进齐、赵两国之间的盟友关系。”
赵太后一听,顿时大怒,心想:“这不是要我拿着自己的儿子去做人质吗?这可决对不行!如果当真答应了齐国的条件,我那可怜的小儿子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我岂不是害了他吗?”
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认为她是因为疼爱自己的小儿子才不答应齐国提出的条件的。大臣们很失望,认为她终究是一介女流,遇事难免妇人之仁,成不了大事。于是,文武百官极力劝谏,想要促成与齐国之间的联盟以御秦国之兵威。
面对大臣的说辞,赵太后并没有丝毫的让步,她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我是决不会答应齐国的要求的,他们想要我的小儿子去做人质,简直妄想!我怎么可能忍心让我那年幼的儿子远离他乡,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监视下啊?大臣们也休要再劝谏,如若有谁再提起此事,可不要怪本宫不讲情面。”
左师触龙听闻,心中也是大急,哪里还顾得上后果?他想要面见太后,说服太后答应齐国提出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齐国的支持,合齐、赵两国之力阻挡秦国的强大军力。
太后听说左师触龙在这个时候来访,心里已经知道了他的来意,但是赵太后也不糊涂,她知道左师触龙素来正直,对赵国的江山社稷也有大功,如今他冒死来谏,也不好不分情由的就怪罪于他,但心中终究是有气。
赵太后宣触龙晋见,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良久,只见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却是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望您了,总担心您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强忍住怒火,不冷不热的说道:“有劳爱卿费心了,本宫全靠着坐辇走动。”
触龙也不以为意,继续问道:“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太后回道,说:“吃点稀粥罢了。”
触龙又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了一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见触龙只问她的境况而全然不提送他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触龙察言观色,看见太后的神色缓和了不少,就说道:“我的小儿子舒祺,年龄最小,却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里我很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
太后心想:“这老家伙赶来见我,原来是为了此事”,她略微思考,说道:“可以。年龄多大了?”
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是我希望趁我还没入土,早些托付给您,我才放心。”
太后点头,又好奇的问道:“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故作尴尬,“老实”的回道:“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男人比你们女人还厉害。”
太后笑着说:“女人更厉害!”
触龙也不争辩,只说道:“我私下里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其实我疼爱燕后的程度并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触龙摇了摇头,说道:“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
太后说:“正是如此!”
触龙又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赵太后回答,说:“没有。”
触龙继续说道:“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赵太后沉思片刻,回道:“我没听说过。”
触龙点头,说道:“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他们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他们子孙的头上。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赵太后恍然大悟,已然明白了触龙的来意。她本想治触龙的罪,但仔细一想刚才的一番对答,觉得他说得也很有道理。赵太后思来想去,终于做出了决定,说道:“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去做人质吧。”
于是触龙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了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