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中国历史上的非凡女人
7087000000055

第55章 第63话 先秦女歌唱家“韩娥”

姓名:韩娥;

性别:女;

身份:战国时候韩国的一位有名的年轻女歌手;

祖籍:韩国(今新郑一带);

备注:韩娥是战国时韩国一个善于歌唱的女子。她的歌声感情浓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听到她的歌声的人都深深地陶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便出于此。

故事:古语云:言者,心之声也;歌者,声之文也。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夫欲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此歌之善也。

话说在战国时候的韩国,有一个叫韩娥的女子极善于唱歌,传闻这个女子不但容貌长得美丽,嗓音也极具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在她唱歌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使得但凡听到她歌声的人都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这个韩娥绝对是当时战国时候的“超级女生”第一人,既然这个韩娥姑娘歌唱的这么好,那么也算得上是一个“明星”了吧?她也应该有自己的忠实“粉丝”和“巡回演唱会”了吧?她的生活也应该过的很滋润了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倘若我们用今人的思维来考量韩娥,那注定是要让我们失望了。在那个时代,像韩娥这样的“歌手”在社会上的地位其实是非常低的,“戏子”是她们这群人的泛称。古语云:“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可见在古代那些被唤作“戏子”的“艺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低到了怎样的程度,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用于取悦他人的工具罢了,就更不用妄想像当今社会的那些“艺人”一样享受上等的物质生活了。这般说辞,有何为据?且看:

多篇古书中都有载:“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以今人之口吻说之,其意为:

有一次韩娥经过齐国的都城都城临淄,身上没了盘缠,客店是住不成了,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当时的境况当真是凄苦至极。韩娥想到,临淄城经济繁荣,文化生活很活跃,这里懂得音乐的人很多,可谓是“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为了赚些银两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韩娥只能到齐国的雍门去卖唱。她的歌声美妙动人,圆润婉转,神态凄美动人,弥漫着深切的哀愁,因而,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吸引了一大批听众。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听得出神,干活的停下了手,行路的歇住了脚,吵架的也住了嘴,哭叫的亦失了声,开店的更是直接关了门。

韩娥唱罢,人们纷纷解囊资助她。韩娥用卖唱换来的钱吃饱后,来到一家旅店投宿。可憎的是那店小二狗眼看人低,见她穷愁潦倒、囊中羞涩,便当众羞辱她。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为了感谢韩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大家送给韩娥许多财物和礼品,使她满载而归。

话说,自韩娥离开后的三天,人们觉得韩娥那优美的歌声还在梁间萦绕不断,就好像她没有离去一般。后人称其为“余音绕梁”,韩娥以她的优美歌声创造出了一个成语,并世代流传了下来。后来,临淄的人就经常练习韩娥唱的歌,天长日久,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喜欢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