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全职,累且辛苦着
林可对云石始终有一股怨积在心里,当遇到不顺的时候这种怨真会越积越多,感觉自己太无助,放声的大哭一场。
从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云石我行我素的生活着,不会因为她是孕妇而给外的照顾,还好她不是娇气的人,怀孕期间即便是照顾着自己也是平安无事的度过了。
孩子出生后第一月,他没有上班,在娘家陪她,可是在这一个月里,除了与她作对,其他的也没做什么,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喜欢捏着他的鼻子,还像重大发现一样,“我一捏他的鼻子,他的嘴巴就会张开,真好玩。”帅帅小时候一直用尿布代替尿不湿,孩子小便的次数也很频繁,为了防止错过孩子垫湿尿布,林可会隔一阵用手摸摸小屁股。可是他看到了就会极力的阻止,说,“你妨碍了孩子的睡眠”,如果尿布湿透了林可要换,他也会阻止。争吵中,给婆婆打电话,让婆婆说了算,他说,“她总喜欢打扰孩子,孩子尿布湿了也不哭,还给他换。”婆婆说,“尿布湿了,只要不哭,不需要换了。”天下竟然有这样的母子,因为有母亲的话给他撑腰,他更加的自以为是了。
孩子一个月后,他也开始找工作了,林可一个人带孩子,没有任何的经验,没有任何的书籍,孩子也总会拉肚子,一个人带真是心力交瘁,她打电话向他发牢骚,他说,“把孩子送给他奶奶带。”她要的不是这样的结果,她要的是理解与安慰,而不是一送了之。
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他每个月都会回来一趟,呆一个晚上。每当中午要走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还在睡觉,他就会拨弄着他,不忍离开,直到他孩子弄醒了,他又匆匆走了,而她只能收拾残局,哄着受惊的孩子。
一年一年过去了,她和孩子依然呆在娘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艰难中煎熬着。他认为她母子俩生活的很好,还想一直让他们生活下去,而她心中的痛已经是忍无可忍了。孩子调皮,怕父母的眼色,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外面度过的,这种孤苦无依的体会谁能懂呢?可是即便他回来,也很少陪着孩子玩耍,依然当起了甩手掌柜,看在一个月只有一两天团聚的份上,只有忍。
孩子三岁了,来南京。本以为一家团聚,他会弥补过去对孩子缺失的爱。她错了,她彻底的错了。他还是他,每天走了家门就再也不愿意走出去的人。让他陪着孩子一起玩,他会搂着孩子与他一起看电影,还得意的说,“你看,孩子喜欢看电影,喜欢与爸爸在一起。”
说到痛,不是他对家务从不问津,而是根本不把孩子放在心上,从不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考虑,孩子需要合格的父亲。因为不被理解,积怨也就越来越多,等到某一个爆发了,越发不可收拾。
人的心情时常呈波动状态,不可能时时处在心平气和的理想状态之下,面对情绪上的小小的波折,说话的语气中会透露出一些不耐烦或者表现出急躁不安的情况。面对着孩子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难免让情绪波动,尔后把这些不良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当情绪不佳的时候,说话的语气也少了平日里的和风细雨,孩子作为直接的影响者,对妈妈情绪上的波动还是极其敏感的捕捉到,这会让他感到委屈,伤心,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全职365日是没有休息日,没有修正日。
因为与孩子基本是24小时的厮守,即便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难以让一个人静静的呆在一旁,等平息了怒火再和颜悦色的面对孩子。于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把孩子搁置在一旁,想着自己的伤心事,没心境陪着孩子一起玩耍。当孩子一如既往的围绕着妈妈转,想让妈妈陪他,妈妈对他理都不理。孩子为了获得妈妈的关注,不时的拽拽妈妈,有时会拽到妈妈的头发,又会引起妈妈的勃然大怒,孩子的境遇更是不堪。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与孩子爸怄气,孩子与爸爸因从小分离,缺少情感纽带,在孩子身上没有切实付出是很难对孩子产生真正的爱,这也成了家庭矛盾的根源,现在妈妈不搭理自己,孩子无意当中当了夹心饼干,除了委屈还感到到被妈妈抛弃的伤心。面对无辜的但伤心哭泣的孩子,我会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心情不好,帅帅自己一个人吧,等妈妈心情好了,再陪你一起玩吧。”尽量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
日常生活中也总因小事而对孩子失去耐心。比如早上起床,衣服穿好后,让孩子自己穿鞋子,林可忙自己的事去了,等到三五分钟过后,他却坐在那里玩玩具之类的。林可的声音里会透出一丝的催促,帅帅也极敏感,会说,“我生气了。”干脆坐在那里不动了,面对他这样的态度也难免会动些肝火。其实越是与孩子对着干,孩子越与你对着干。林可意识到语气不对头会让孩子感到沮丧,事后在他心情不错的时候,林可会对他说,“如果妈妈做得不好,做得不对的地方,帅帅告诉妈妈,这样帅帅会很伤心的。”。以后遇到此类情况,林可确实对他说话语气不好,他哭着说,“帅帅很伤心。”想着孩子的伤心,意识到自己不当行为,会对他说,“是妈妈做得不好,妈妈不应该对帅帅不耐烦。”
后来,林可对帅帅说,“如果妈妈做得不好的地方,帅帅可以指出来。如果帅帅做得不对的地方,妈妈也要指出来,好不好?”他说,“好。”现在,如果玩具倒得满地都是,林可三番五次的催促收拾玩具,直到妈妈说:“这些玩具不要的话,妈妈帮你收拾到垃圾桶里”,他这才赶紧收拾。他说,“是妈妈做得不对。”林可问,“妈妈错在哪里?”他说,“妈妈没有耐心。”接着说,“我们大家都做得不对。”这样我们可以开诚布公的面对对方的不是,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
面对孩子我们也可以做到坦诚不公,让孩子认识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不足,指出缺点,相互监督,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尽量避免因情绪的波动给成长中的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全职的这些年,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历程,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明白其中的含意,作为母亲心里洋溢着甜甜的幸福,满满的快乐。与孩子相处,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更知道孩子的快乐是不拘一格,是没有固定模式的。
回到现实,现实又是残酷的。现实的世界或者说整个社会环境是容不得一位母亲去尽心尽力与孩子共同相处,一起玩耍。现在的母亲多了一份职业,一份需要与男人一起打拼的工作,因为这份职业不得不白天放弃抚养孩子的义务,奔波在职场上与男人一样去工作,承受着与男人一样的压力。而孩子这个时候是多么需要母亲的抚摸,需要母亲的陪伴,需要母亲的乳汁去哺育娇嫩的生命。母亲听不到孩子的呼唤,义无反顾的走出家门,把孩子留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有的甚至把嗷嗷待哺的孩子交给保姆抚养。这样的母亲在社会上是值得尊敬的,既是为工作忙碌的工作者,又是带孩子的母亲。相比较全职的妈妈们,上班的妈妈更多了一份干练,多一份荣光。
而全职整天与孩子厮守,全力以赴在孩子身上。全职的付出往往不被社会的认可,也许会换的同是全职的妈妈的感叹,但是更多的站在一旁,冷眼相看的人甚至是当了妈妈依然在职场上打拼人嘲弄,带孩子是老人的事,没出息的人才会选择在家带孩子,孩子有了会赚钱的妈妈才是荣耀的事,不赚钱的妈妈会让孩子的脸上无光。还有孩子的父亲,整天与孩子基本不沾边,也是体会不到女人带孩子的辛苦,尤其是孩子在0—3岁的时候。
全职在如今的社会上是除了母亲的身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外,其他的别无资本,是被社会抛弃的一群,全职妈妈为孩子的付出,为家庭的付出的劳动被忽略了。有工作才能有位置,很多孩子从出生下来,还处在哺乳期就早早的断奶,送给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妈妈们要忙事业,要保住已有的位子,白天哪里有时间哪里有精力去顾及嗷嗷待哺的孩子呢。
而全职因为爱而懂得孩子,娇弱的生命不应该从一开始就接受分离,让懵懂无知的孩子接受所谓的挫折教育,强迫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而不是生活在孩子应有的合适的环境中,知道0—3岁对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知道孩子在用心去吸收环境的一切,最终构建了他的内在,形成了他的性格,品性,意志,习惯。作为一位妈妈首要的工作就是育儿,而不是赚钱,钱赚到何时就是尽头,而孩子的童年却是转瞬即逝的。孩子6岁前是一块粘土,想怎么塑造都可以,而6岁后就是一件已经烧制过的成品,要想改变只有打碎他。知道现在的教育有多么的失败吗?失败的根源是在家庭,因为家庭抛弃了孩子,因为母亲并没有做到母亲对孩子应尽的职责,没有让孩子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让孩子明白曲直原理,孩子对这个世界懵懂无知,没有及时引导,遇到不善之人,遭遇不良之风,孩子只会一步步引入歧途。
大环境如此,女人除了生孩子,养孩子,还要挺直腰杆去工作,哪里还有工夫去抚育孩子,基础没打好,孩子的成长脚步停不了,万丈高楼也许就是一座危楼,教育除了会添砖加瓦,也无法挽危楼再立于天地之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