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幼儿园里的公开课
进入11月份,帅帅因洗澡受凉感冒了,为此林可被云石数落几句,当然心理是极为不平的。不知道世间事是否都这样,做得事情越多,犯的错也就多了,受批评的机会更多。
帅帅咳嗽的第一天早上咳的比较厉害,看他这种情形就暂时不去幼儿园,在家静养了。给老师发信息请了两天的假,好在他的精神状态特别好,除了偶尔的咳嗽外,其他的也如往常无异了。
第三天他去幼儿园,即便是中断了两天也没发现有什么不适。中午回来,他告诉妈妈说,“老师一点耐心都没有。”林可问,“怎么没有耐心了?是不是对帅帅大声说话了?”他说,“是的。老师说,“帅帅过来拿点心,我不想吃点心,我站起来了,后来我又做下去了,可是我很生气。”林可对帅帅说,“老师说话声音大是怕你听不到,老师并没有批评你,老师说话声音大一些我们不要介意。”
星期四,幼儿园组织秋游,星期一老师打电话问是否参加,事先征求帅帅的意见,“幼儿园组织秋游去不去?还可以坐轮船。”他问,“妈妈去不去?”林可说,“老师带队,妈妈不去。”他一听妈妈不去,他也不情愿去了。即便是坐轮船,也失去了吸引力。
星期五,又上幼儿园了。这天他主动要求融入到同学之间,在老师面前晃悠了几次,林可事先让他跟老师打招呼,对老师说,“早上好。”他因羞怯而不敢开口。但他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可惜老师并没有注意,于是他抱着球,与小朋友一起玩起了投篮游戏,没玩几下,老师要求进教室了。
一个星期结束,有一个星期开始了,这个星期有公开课,林可也很想了解幼儿园老师的上课模式,以及孩子的接受程度。
上午8:30到教室,先是签到。教室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一个半圆形,孩子坐在上面,孩子见家人在身边,难免兴奋,为了让喧闹的孩子停下来,老师说,“小腿并并拢,小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着H老师。”小孩子已经学会了,老师说出来,小孩也大声的喊出来了。孩子中规中矩的坐在凳子上,等待着老师发号口令。
老师先是表扬了二位同学,一位同学是很长时间没来幼儿园了,好长时间没有吃到“棒棒糖”,老师说,“我们给他吃个棒棒糖好不好?”小朋友大声说,“好!”只听小朋友与老师一起说并把两个大拇指撬起来,“你真棒,你最棒,送你一颗棒棒糖,棒棒糖,甜不甜?”小朋友们一起说,“甜。”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表扬了另一个小朋友。接着小朋友拍手跟着老师唱起歌来,“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见了老师问声早。”“天天无数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挂在天上放光明,仿佛我的小眼睛。”……
9:00了,做早操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在教室外面排好队,有秩序的走向操场,然后跟着老师一起做起了早操。做完早操,进教室,该吃点心了,今天的点心是葱油饼干。拿饼干前,小朋友先要上厕所,上完厕所,洗过手,再拿点心。吃完点心,拿自己的杯子,自己倒水,喝水,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去。
早点过去了,由年轻的W老师给小朋友们上课,上课主题是,1、能区别大小,并能按大小进行排序。2、把苹果宝宝放回家。体育活动:吹泡泡。
先是小朋友们坐在椅子上,在老师的带领下,向家长们展示了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成果,背古诗,成语接龙,手指操等。接着就是今天新授课程,把苹果宝宝送回家。老师手里拿着大小两种红苹果,让孩子说,这两个苹果谁大谁小?在门上挂有两棵苹果树,老师说,“苹果宝宝的家在哪里?”有孩子立刻指出:“在那里。”“让我们把苹果宝宝送回家吧,大苹果的家应该在哪里?”孩子说,“在大树上。”小苹果的家在:“小树上”。(说实话,这是让孩子区分大小的好方法,但是这也传授了孩子的定向思维的方式,大树上也会长出小苹果的啊,小树上也同样会长出大苹果的。)老师把大小苹果发给了每个小朋友,有的小朋友拿着大苹果,有的小朋友拿着小苹果,孩子拿到苹果就像迫不及待的想把苹果宝宝送回家,老师说,“小腿并并拢,小嘴闭闭紧”,孩子安静了,老师让孩子按着顺序把苹果送回家了。
接着就是给三只老虎按大小排序,让举手的孩子到上面去排序。接着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位置上给盒子里的小动物们排序。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开心的笑脸贴在了脑门上。
室内教学结束了,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在外面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戏,小朋友们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圈,“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变大了”,圈子拉得大大的。“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变小了”,圈子往中间收,变小了。“吹泡泡,吹泡泡,泡泡炸掉了”,小朋友松开手欢呼着。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表现的很轻松愉悦,因为天气不好,外面下起了小雨,玩了一会进教室了。
老师弹着钢琴与小朋友一起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小朋友们站在中间找起了朋友,找到朋友相互手拉着手,成了好朋友。
课程结束了,让家长填写反馈表。10:40,午餐开始了,今天的午餐是蒜薹烧鸭腿,西红柿炒鸡蛋和米饭,吃饭前,老师让孩子们洗手。父母们第一次见识了孩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因为家长在身边,小朋友有些依赖家人,家人也忍不住给孩子喂饭。帅帅的半碗饭只吃了几口,再吃就作出呕吐样,林可知道他吃不下去,没有勉强他,问他是否喝汤,他说不喝。老师见他碗里还有那么多饭,喂他一口,他含在嘴里,但是实在咽部下,也就罢了。
体验课结束了,帅帅今天的表现有些害羞腼腆,林可也一直鼓励他,要大大方方的,不要害怕。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躁不得。
看过了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生活的场景,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这次体验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状况有了直观的了解。至于参观后的感受也是颇多的,感触最深有三点。
首先,老师对孩子的表扬方式
现在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特别注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希望用夸赞的方式让我们的孩子表现的越来越出色。在幼儿园里见识了老师对孩子的表扬方式,“我的小朋友最棒了,我们的小朋友太棒了,你们是想吃棒棒糖,还是想吃大蛋糕?”如果是想要吃棒棒糖,老师会说,“你真棒,你最棒,送你一颗棒棒糖,棒棒糖,甜不甜?”如果是想吃大蛋糕,就是用手比划一个大蛋糕,然后说,“大蛋糕甜不甜?”孩子齐声说,“甜。”对孩子的表扬首先是要针对某一件事,如果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做到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或者孩子有喜欢分享与助人为乐等优良的品质,要适时的加以肯定,肯定不是一味的口号式的表扬,肯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到的事,坚持自己做;肯定的目的还有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行为,并把这些好行为继续的做下去。而不是把表扬当口号,让孩子产生浮夸的心理,不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某件事,而是达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去做事的目的。另外,肯定的赞美要针对某个小朋友才能达到目的,如果是表扬全班的小朋友,其实这样的表扬也不过是走走过场,对孩子是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的。
其次,老师对孩子的纪律要求
面对精神旺盛,不安坐在凳子上,喜欢交头接耳的小朋友们,老师最先强调的是纪律,“小腿并并拢,小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着某老师。”要想孩子安静的动力源泉,首先是找到孩子感兴趣,能够投入进去的事情。其次,孩子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找到乐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老师一味的强调纪律,并把自己的权威施压在孩子头上,这无意是控制了孩子的人身自由。好在这样的控制在中国式的教育背景下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孩子从最初的踏入学校的那一天已经被纪律束缚住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认为这样的方式是正确的,要不然孩子会肆无忌惮。发自内心的学习或工作,孩子能做到投入与专注,而不是为了安静而安静。
最后,老师要求孩子整齐划一的行动
无论是早上第一次上厕所,还是吃完早点才能拿起水杯喝水,都需要统一的行动。我们知道喝水与上厕所,本是做人最起码的权利,但是幼儿园里做不到。这么小的孩子本来自制力有限,可是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行动却被控制住了,孩子不想上厕所的时候也要去厕所里走个过场,孩子想吃点心的时候喝水,也要咽着干得咽不下去的饼干。孩子他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只好慢慢的去适应。很多人认为,这样不挺好的吗?孩子不都适应过来了吗?是的,孩子无论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下都能适应,即便是在荒漠深山老林里孩子都能坚强的活下去,但只有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生命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