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716600000023

第23章 间谍生涯(5)

应该说,他在政治上仍然是一个未出徒的二级工,还没有阅尽政治舞台上的残酷与丑陋,更没能看清那些掌权的大人物,玩他这个小人物于掌股之间的把戏!

不过他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国民党天天喊反攻大陆反攻大陆,到底什么时候能反攻成功?

但,答案如同雾里看花,虚无缥缈。

目睹板门店交换战俘

一九五三年的九、十月间,美丽的秋天穿过余音袅袅的战火硝烟,终于悄悄地来到了朝鲜半岛。寥寥几枝绿叶,点缀着被战火洗礼后光秃秃的山峦……

这场战争大约以死伤几百万生灵为代价,以南北双方把原来笔直的北纬三十八度线,改写成弯曲的S形“三八”线为结束。消亡的生灵永远不可能再生还,但那些缺胳膊少腿、仍关在战俘营里的几十万战争牺牲品,却继续成为双方争夺的最后焦点。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战争中争夺任何一个战略要地。

但是,绝非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战俘们,真就那么举足轻重,真就像皇太子一般备受宠爱,非要争夺过来不可。

这只是一种政治斗争的需要。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去了台湾的志愿军战俘,有多少人流落街头?成为一名不是乞丐的乞丐,弄得有家难回,有亲人难见的狼狈境地?返回内地的志愿军战俘,也同样命运不佳,在那种极左思潮的年代里,被俘的污点如同海丝特白兰胸前的“红字”,成为一种永远抠不掉的耻辱与罪过,载入档案,使他们再也难写人生辉煌。

交换战俘,就在板门店那间后来进行了几百次马拉松式谈判的简易房里。

板门店距离汉城四十多公里。它位于北纬三十八度线上,远离人烟,是南北双方会唔的唯一地点。

在这里曾经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因离本篇主线太远,不宜多多介绍,只能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早在谈判一开始,朝鲜这方就提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来谈判,必须打出白旗,而且必须是国旗样大的大白旗,否则就不与谈判。

无奈,每次来谈判之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就开着轿车,扯着一面大白旗呼呼拉拉地招摇过市,然后才能坐到谈判桌前与对方唇枪舌剑。

插在谈判桌两侧的两面小旗,也发生过不少趣闻。

在谈判的简易房中间,东西走向摆着一排铺着绿绒布的桌子。这张谈判桌一摆就是几十年,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仍在行使着它的特殊使命。桌子中间拉着两条衔接双方麦克风的电线,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南北分界线。

在桌子两端,双方各插着一面旗帜。刚开始谈判时,双方都插着一面象征性的小旗,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方的旗帜悄悄地大了起来,另一方的旗帜也跟着长起来。再后来,双方的旗帜都变成了雨后的蘑菇,猛长,一直长到了棚顶。后来,双方谈判人员望着顶棚的旗帜,觉得堂堂一帮大人物坐在两面偌大的旗帜下面谈判,实在有失体面,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可笑。于是,双方又达成一致意见,规定各自的旗帜不许超过一定的规格。这样,双方的旗帜又都缩了回来。这才平息了一场谈判外的小插曲。

在交换战俘之前,谈判桌前坐好了各方首脑,有印度、捷克、波兰、奥地利等中立国的“裁判员”。除此外,南北双方都有诸多要员各坐一方。北面有中国人民志愿军首长、朝鲜人民军长官。南面有韩国将领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军官。当然在南面这方阵营里,少不了伪装成韩方工作人员的国民党特工。此外还有一大批记者。

南北双方首脑坐定之后,个个神情严肃,面色庄重,大有如临一场激烈争夺战的架势,等待着战俘们的到来……

韩晟昊以特殊记者的身份,曾多次目睹了争夺战俘的场面。当时,主要是争夺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

当中立国的“裁判员”宣布交换战俘开始后,只见谈判室的南门被推开(因战俘营在韩国)了,一个身穿灰蓝色俘虏服,背后印着PW英文字母的人,惊慌失措地走进来。他们一个个都蓬头垢面、面无血色,拖着战争留给他们的纪念,有的手拄拐杖,有的吊着胳膊,有的四肢虽还健全但心灵却饱经创伤,心惊胆战地站在众目睽睽的中立线上……

进来的如果是朝鲜人民军战俘,中立国的“裁判员”就问一句:“你是愿意留到南面,还是愿意回到北边?”

那人就在慌慌张张的几秒钟里,迅速地做出决定,说出自己是走还是留。

是走是留将决定从南门回去,还是从北门出去?从哪个门出去就等于投奔了哪一方,也就决定了他今后的命运。

如果进来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裁判员”就问一句:“你是回中国,还是去大陆?”

这句被美国“耍”弄了词藻的问话,贻误了好多人的选择。志愿军战俘们以为中国就是大陆,于是,凄惶惶地瞅一眼北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首长,急忙答一句,“回中国!”

结果,在他还没有弄清“中国”和“大陆”到底有什么区别的情况下,南门已经打开了,他被懵懵懂懂地拽向了另一个世界,从此踏上了遥远的孤岛,成为一个永远被人瞧不起的内地战俘,过着惨淡不堪的生活……

后来,一些共产党执政的中立国成员,终于弄清了中国语言的奥秘,认识到“中国”和“大陆”两字之差所造成的误解,这才改成“你是去台湾,还是回大陆?”

这样,那些懵头转向的战俘们,才做出一个稍稍清醒的选择,或是回内地,或是去台湾。于是,南北双方就如获至宝地把各自人员拉进自己的怀抱……

有时,站在分界线上的战俘正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中立国的长官就拿出战俘们的家信念给他听,拿出亲人的照片给他看。这使那颗彷徨的心会突然猛醒,大呼一声“妈妈——”一头向北门扑过去……

北门象征着内地。南门象征着台湾。情况就如此简单。

交换战俘时,最紧张的也许不是那些懵懵懂懂的战俘,而是双方的工作人员。他们以一种绝不亚于战场上争夺每一个战略要地的紧张心态,分毫不让地争夺着眼前的每一个战争牺牲品……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这句话在这里体会得最为深刻了。

只要南门一打开,战俘一进门,双方的工作人员就瞪大了眼睛,立即就对那人急切地使眼色,打手势,小声呼唤:“过来过来!快过来!”有时声音大了,中立国的“裁判员”不得不举起毛茸茸的大手给予制止。

后来,这场争夺战发展到进门之前,双方都提前进入争夺状态。北面通过中立国人员,把志愿军亲人的照片及家信转给志愿军战俘,以呼唤那些破碎的心回归内地;南边则直接向战俘许诺,以“封妻荫子”、高官厚禄等作诱铒,诱惑一些人投奔台湾……

韩晟昊以记者的身份,经常穿梭于战俘之间,极力劝说他们投奔台湾。可是去台湾的终究不多。这使他既失望又恼火。眼巴巴地看着大批战俘拥向北门,他觉得共产党又赢了一把!他感到十分气愤,把这种责任转嫁到中立国的“裁判员”身上,认为他们有倾向性,向着共产党一方,所以才出现这种局面,大骂他们“什么他妈的中立国?纯属是共产党的代言人!”

向蒋介石进谏

台湾的秋天很美,天高云淡,万物清纯,是小岛最美的季节。

一九五三年秋天,国民党的三百名天之骄子踏着迷人的秋色,集聚到台北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奉调来受训一个月。

革命实践研究院的院长是蒋介石,可见该研究院在国民党中的地位。

来此受训的三百名干将都非等闲之辈,皆为党国栋梁。

韩晟昊也在其中。

但在这次受训期间,韩晟昊却有些与众不同。

每当课余闲暇,其他人都三五成群地涌出大门,嘻嘻哈哈去找地方消遣,去发泄……唯独他独自一人,经常漫无目的地倘佯在小街林荫路上,想图个心静,可耳畔,总会从一栋栋卫兵站岗的小楼里,传出哗哗的洗牌声、嘻嘻哈哈的男女调笑声,以及留声机发出的缠绵悱恻的歌声……

每每听到这些,他心头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甚至一种烦躁。他不明白这种感觉来自何处。他常常会毫无来由地发出一声“国骂”,“他妈的!”转身离去……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掏出自己心爱的马牌手枪,对着什么目标胡乱地开上几枪,以泄心中的烦闷。但他理不出头绪,他不知道这种烦恼来自何处?更不知如何才能排遣它?

他很痛苦。

一个月的受训转眼结束了。结业典礼那天,院长蒋中正亲自接见了全体学员,并向全体学员训话。训话的内容无非是继续灌输那些堆积过多、早已造成消化不良的反共救国理论,末了还单独接见了部分优秀学员。

被单独接见的人都欣喜若狂,觉得是蒋大“总统”对自己的莫大恩赐,是人生的最大幸事。因而每个被接见的人都激动不已,或哭或笑地一副激动状。

韩晟昊也是被单独接见者之一。

当他被人领进总统府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一身戎装的蒋介石正端坐在沙发上,身后立着一排似乎是保驾,又似乎是秘书之类的人物,个个都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一见他进来,蒋介石微笑着示意他坐到对面的沙发上。

于是,韩晟昊就同这位在中国历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隔桌而坐,进行了一番面对面的长谈。茶几上的茶杯里飘溢出一股幽淡的清香,韩晟昊知道那是福建产的一种清茶。

距离很近,对这位大人物的表情能看得一清二楚的。韩晟昊觉得,蒋介石的浑身上下无不透出一种笑而不露的威严。他明明在笑,而且还笑出几分老年人的慈祥,但却透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深不可测的威严。韩晟昊不知这种威严是来自蒋介石的地位,还是来自他的脸相?总之,韩晟昊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种威严四射的人。

其实,韩晟昊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蒋介石了。

在研究院受训期间,这位研究院院长经常微服下访,常常在学员中午进餐时,出现在餐厅里,有时还会坐在同学中间,谈笑风生地吃上几口粗茶淡饭。

但这样面对面地相视而坐,还是第一次,所以使这位屡经生死、无所畏惧的特工人员,感到有些紧张,一动不动地端坐在椅子上,规规矩矩地等待着对方发问。不过,这种紧张状态很快就被双方的交谈冲淡了。

蒋介石开口的一番话,就像蒋经国召见那天一样,又使韩晟昊微微一震……

“韩同志,我知道你的整个家族都被共产党搞得很惨,家败人亡,妻离子散……”

这位国民党的头号大人物,又把这位小特工的家族在土改时遭难的情况,如数共产党罪状般地数了一遍,而且还深表同情地叹息一声,“嗨,何止你一家呀?”

韩晟昊听了尽管有些吃惊,却没有了那种受宠若惊之感。他只是觉得这些大人物的脑瓜子太厉害了,装那么多国家大事不算,还要把我一个小小特工人员的家庭档案都装进去,这脑袋该有多大的容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