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寒门书香
719800000003

第3章 宫家

二儿媳明显的皱了一下眉:“老爷子,您也太偏心了吧?我的女儿上个月才及笄,不是比紫叶更合适吗?怎么您就没想过让紫琳去呢?”

二儿媳气的连爹也不喊了,二儿子站在一边,脸色也很不好看,不知道是因为老爷子的偏心,还是因为自己媳妇对老爹的冲撞!

老爷子气的连连咳嗽,指着老二媳妇就骂:“当年的亲事便是由长房给定下的,你在这里闹什么闹?”

大儿媳得意的看了一眼老二媳妇,说道:“弟妹,这种事情,抢也是抢不来的。”

老二媳妇别过脸去,脸色黑的跟锅底似的。

宫家长子开口说道:“你们都少说两句!”然后冲着老爷子问道:“爹,这要紫叶过去,还得再等一年,若是柳书卿他娶亲了可怎么办?”

“无事,我前些日子去了一封信给柳书卿,提起当年的婚事,他只说现在一心辅佐皇帝,还不想成亲。哦,对了,他还有一个弟弟,今年也满十八了,我们倒是可以……”

老二媳妇眼睛一亮,十八岁,自己女儿十五岁,可不是良配吗?这个心思便在心里琢磨开了,想着要那些给女儿说亲的,明儿个起,要一律推掉了。

“爹爹,明年紫叶那丫头去京里总要多个人照应着,奴婢们只怕在生活起居上照应还行,说说心里话的,还得找个年纪相仿的姐妹一起去。”

老爷子沉思一会儿道:“说的也是。”

“那就让紫琳跟着去吧?”

老爷子摆了摆手:“就这么办吧,你们都回去歇了吧。”

“锦涛,今儿个王大娘她们就不送吃得来了,你得跟姐姐一起啃这个糙面馒头,还吃得惯吗?”

一个破桌子上,放着四个黑乎乎的糙面馒头,就着锦书炒的茄子,锦涛吃的不错:“姐,你做的茄子可真好吃,我们吃这些已经吃了一年了,早就习惯了,这馒头其实也挺好吃的。”

锦书看着锦涛懂事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锦涛,姐姐一定吃你吃上好吃的,过上好日子,杜锦书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道。

这个茄子,锦书也是放了油盐炒出来的,自然比那些水煮的要好吃很多。这里的油几乎都是动物油,她记得菜籽油和大豆油怎么榨出来的,到时候看能不能也弄出来,整天吃动物油,对身体也不好,而且许多菜用动物油炒,都不好吃。

“锦涛,我们对门那个就是宫家吗?”

锦涛抬起头,眼底有着愤恨,瞥了一眼门外,点头,轻声“恩”了一声,就又啃起了馒头。

不管什么时代,贫富差距总是这么明显!瞧着那宫家大院,正对自己家门口的不过是小小的一角,就已经足够富丽堂皇,那满园的竹子透着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这宫家,还只是这莲山县一个小小的世家,要是放在大一点的地方,甚至是京城,这宅子建的得要多雄伟?

根据这个身体原先的记忆,这个世界已经出现的对联一说,春节,大家会将吉祥话写在红绸子上挂出来,没事时,也会在门板上写幅对联,以示吉祥或者表达愿望。

看着自家门板上空空如也,锦书问道:“锦涛,怎么我们家门板上没有对联儿?”

“姐姐,您忘了吗?自打爹爹去世后,春节时,咱们便没有写上春联了,而且,我们也没钱买红绸子了。”

锦书了然的点点头,“咱家笔墨还有的吧?待会儿姐姐就给写上,不能别人都有,咱们没有,庆贺姐姐痊愈,也该讨个吉利。”

“恩,还有的,等会儿我就拿给姐姐。”

锦涛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瞧着锦书,姐姐自从受伤醒来之后,似乎就变的不一样了。以前的姐姐对他也很好,只是不爱说话,爹爹去世后,话就更少了,相比较起来,他觉得姐姐现在这个样子更得他的喜欢。

门前,锦涛搬了一个凳子过来,“姐姐你站上去写。”

锦书回头瞅了一眼那郁郁葱葱的竹子,忽然想起了前世的一个典故,掩嘴一笑,站在凳子上提笔就刷刷的写了起来。她接收了原主的记忆,自然也记得那些繁体字是怎么写的。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看着如行云流水一般的行书,锦书还是比较满意的,还行,没有退步的太厉害。这里的字体,规规矩矩比较端正,不似行书那么随意,当锦涛抬眼看见门上的字时,小眼睛一亮,说道:“姐姐你的字真好看,比爹爹的还要好看。”

“那姐姐得了空便教你写字。”

“恩。”

锦书指着门上的字,对锦涛说道:“认识那几个字吗?”

锦涛点点头,“这些爹爹都有教过,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读完歪着脑袋问道:“可是我们没有千根竹,也没有万卷书啊。”

这几日,锦书天天给他用稀释了的灵水,小家伙长的越来越水灵,皮肤也不似原先那般枯黄粗糙,刚刚问话的样子,真是萌死了,可爱极了!

锦书失笑:“那千根竹虽不是我们的,但不影响我们欣赏对吧?”

小正太点点头,眼睛看着锦书,锦书捏了捏他的鼻子,继续说道:“我们家虽然没有万卷书,可是姐姐的脑子里有啊,以后锦涛想学什么,姐姐就教你什么好不好?”

“恩,从小姐姐就是比我聪明的。”

锦书从凳子上跳下,搬着凳子回了屋里,关上门思考着做点什么养活自己和弟弟,别的穿越女都是金手指,没的到了她这儿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