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影侯
7756800000026

第26章 奉旨见天子

中愈要做的就是,让这位领头人,在先秦儒学的道路上偏离轨道,走向新心学的道路,至于叫什么还得好好探讨。朝廷的风云,中愈不会知道,他想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影响那位高高在上的大明陛下,还有那六部九卿,让大明中枢的运转,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先保住王朝,以后的事情再说。

朝会在方孝孺到后不久就开始了,不过也有有心人发现皇帝陛下来的时间恰是在方孝孺之后,太监唱道:“众臣,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奏,侍讲博士,方先生,私发言论,抨击我大明科举正统,扰乱思想风气,我大明士子,争相谈论,无心学业,望陛下治方孝儒方大人之罪。”

“臣附议,逊志报也发在了国子监周围,学生们对比也议论纷纷,现在学生内已经有了分歧,颇有骂战之趋势,老师们已经在校园内部重点关注,以防学生产生不好的突发事件。故此,臣认为,陛下应该对此事给予处理,方先生应该给个说法。”

“对啊,对啊,理应如此啊。应该处理方先生,得给个说法啊。”

“不行,方先生是大儒,有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谁能说这不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与升华,咱们自己不能理解,并不能说方先生没有那个境界,对吗?”

“说的也对啊,咱们跟不上,不能让别人也跟不上啊!”

世上总是不少那些跟风的人,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反正错了不会怪罪到自己,对了,也能蹭点名声,反正都不吃亏。

现在朝廷上站的就有这帮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至于是不是真的是跟风那就不知道了,人生就是这样奇怪,人性就是这样难以捉摸。

方孝孺看不透自己的儿子,但他却知道,儿子提出的理论是很不错的,虽然有些东西还不符合现在的情况,但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他还是接受了儿子的理论,并对其加工,形成自己的东西。中愈能理解,因为自己本就只知道个大概,对这个时代的了解除了书本,就来源于网络时代的信息爆发,那些真真假假,零零散散的文字,图片,视频,所以对于父亲的本土加工,中愈给了最大的支持,最后在两人都满意后,才定稿发出去。

“方先生,朕也看过逊志报上你的文章,确实很有深度,如今引起波澜,不知老师有何解释?”

“启禀陛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臣日夜思虑,不知如何能解朝廷之困局,遂日夜攻读前人典籍,偶有所获,便誊写下来,正巧逊志报的编辑找上门来,微臣就将底稿给了他们,至于其他同仁们说的,臣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恳请陛下谅解。”

“既如此,刚刚大家也都讨论了,没有明确的结果,此事略过,列为臣工,大家还是着重解决现如今的事情吧。”

在皇帝发话后,大家暂停了讨论,但谁又知道能压制多久呢。

下朝后,方孝孺和建文帝来到了御花园里,园里的梅花开的正艳,建文帝在前面走着,方孝儒在后面跟着,很安静,很安静,内侍远远的跟着,他们对皇爷还是很惧怕的。

“老师,朕迷茫了,四年来,朕兢兢业业,自认没有对不起天下百姓,为了保住皇爷爷留下的天下,对五位叔叔进行了处罚,可如今,四王叔还在北方兴兵,朝廷战事不利,朕有时在问自己,难道朕真的做错了,看见您的文章,朕忽然觉得,有些问题好像一下就都解决了。”

“不,陛下没错,是臣子们错了,是燕逆错了,天下是太祖高皇帝传给陛下的天下,没有谁能够否认,燕逆也不行,陛下,您要相信,天命在您,把握天命,就会有力量。”

“老师,天命,天命难测啊。逊志报是你家公子办的吧?”建文帝头也不回,捏着一枝梅花,轻嗅纯香。

“陛下圣明,确与我儿有关,望陛下恕罪。”

“明日早朝,带中愈进宫吧,朕,想见见他。”

“臣遵旨。”方孝孺想起那天正文出来后儿子的话,“父亲,这篇文章一出,可能不出三天,陛下可能就会宣我入宫,父亲万万不可惊讶,也不必阻挡,迟早都会来的孩儿想早些面对这一切。”

对于中愈来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今天中愈和父亲一起入朝,他奉旨觐见。方家的马车很是平常,就是标准的马车,膈应的慌,可是大儒方孝孺却是没什么感受,这可苦了中愈了。两人断断续续的说着话,似乎有些默契,似乎说着不同的事情,没人可以预料到今天的觐见会发生什么事情,都有些担心却都没有说破,或许故事就此发生。

没过多久,马车缓缓驶入了承天门,承天门是大明皇宫的南门,也是宫城正门,到达承天门以后,方孝孺和方中愈下了马车,过了这道门,便是禁宫的范围,如果没有皇帝的特旨,可在此骑马坐轿的基本上是没有人。

中愈下了马车,第一次来到这里,如此近距离的观看这座大明的中枢之城,前世的自己去过北京的紫禁城,那建筑,辉煌大气,惹人惊叹,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手艺,据说那是仿照应天的皇城建造的,虽然后来又经过几代皇帝不断地扩建翻修,才有了后世的模样,今天终于见到正主了,眼望着前方层层叠叠的宫楼,红墙绿瓦,飞檐阁楼,气势巍峨,于静寂中散发出浓厚的皇家威严,心底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回头望去,门外的金水桥下是清澈的外金水河,金水桥外便是大明王朝的政务机构所在地,朝廷各个部院都集中在这里。从承天门往南中轴线两边是朝廷的主要办事机构,左边依次为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右边依次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鸿胪寺。左边是政务机关,右边是军事机构,一文一武,泾渭分明,没有哪个朝代将文武分治做的如此精确明晰了。

中愈站在这里,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