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暴君的宠妃
840800000134

第134章 醉里挑灯,相思扣尽成灰(3)

他能肯定,她就是他心心念念之人,三年朝夕相处日日相对,她的一个眼神他都记得清楚,如今活生生的人站在他面前,他如何认不得?她向来如此狠心,只将他扔下,没了她他如同没了头脑没了思想,浑浑噩噩的过活着,如今再见,她还是那般,连相认都不肯。

和硕被禁军押回了王府,康靖王送走了禁军将和硕押进了书房厉声斥责。和硕半天不语,任父亲责骂。待康靖王话落,他道:“去楚国之人王已允了礼部的人去,任孩儿多番劝说亦无果,父王的一片赤诚怕是要辜负了。”顿了顿又气恼于胸,“当今圣上枉为仁义,父王你本为一介闲王经久不理朝中事,如今因国家需要你挺身而出,却被那些个宵小之辈认为你别有深意,依孩儿之间,父王你索性不撒手不管,这大遂亦是君王之事,随他自己做主!”

康靖王细看和硕,料不定他是想通了还是如何便探视道:“当今圣上虽没有显著功绩,却不失为一位明君,你如何对他有此愤慨,可是朝上受了辱?”

和硕一声叹气,道:“并非,只道君王……唉,父王你别多心,孩儿只与说不要再管去楚国之事,圣上并非、你心中那般仁义,他、不值得我父王效忠!”

康靖王心底扫去疑问,当即面色如常,须臾道:“说来为父也确实有些个不满,然而那是圣上的决意。和硕,你可知君上令何人代君东去楚国观礼?”

“礼部之人。”和硕道。

“并非,礼部之人自然会去,然而为首之人你可知是谁?”康靖王再道,和硕疑惑,难道并非只有礼部那些人王还派了别人前去?

“何人?”倘若是张尚书一类的两朝元老倒也无妨。

“帝妃娘娘,”康靖王声落成功看到和硕面上的震惊之色,以为他亦觉得荒唐,便即刻趁机道:“唉,为父心中悲恸,如何为父也是大遂亲王,君上竟荒唐的任命一介女子去做那签订盟约之大事而将本王这位亲王兄弃之,实在令人惋惜与不甘!”

康靖王本欲得到儿子的认可与共鸣,然而和硕在惊震之后看向其父,道:“父王,您见过帝妃么,您可是帝妃是何人?”

“圣上大婚次日倒是见过一面,怎么,难道帝妃不是凉王之女?”康靖王疑惑道,不应啊,凉王妃他曾见过,当今帝妃虽与凉王妃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那气韵却是如出一辙,应该不会有错。

和硕点头,道,“帝妃是凉王之女,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贤王盛夕钰!”

康靖王猛然撑大老谋深算的眼睛惊道:“什么?帝妃是贤王?贤王一年前已被君上赐死如何……”

“一年前贤王离世,却在同时时间多了个沅姝郡主,还有襄阳王夫妇作证,父王,您不觉得这一切似乎太过巧合?”和硕冷静道。

康靖王面色难平,倘若帝妃就是贤王,那此番定不能让帝妃去楚国,此人不除,恐日后还添更多枝节,这贤王可是比朝中张尚书那一群迂腐之人更难对付。

康靖王继而道:“怪不得圣上会有此决策。”他以为帝王已经昏庸至此,竟然……

和硕得知是奚钰去楚国心里便暂时放下芥蒂,奚钰东去倒确实比父王更合适,毕竟父王久未理朝,而奚钰的本事他自然是晓得的。

和硕离开书房后康靖王便已开始不熟如何将帝妃擒杀之策,想来这贤王未死是他大业途中的绊脚石。

而当日和硕在乾元殿外撒疯之事即刻便传入君王耳中,盛绝锁紧了浓眉,半晌道:“好生盯着。”

高公公小心应下继而退出王的视线,盛绝手中狼毫一抖,继而搁置一旁,起身往外去。她此刻在做什么?可有因和硕的出现而受影响?

盛绝踏入殿内时奚钰正在绘制些小东西,因着璇玑前日来信,北地较盛都严寒数倍,当初按照帝都酒楼的修建方式修筑的第一楼如今到了冬日极为严寒,室内放火炉远远达不到取暖之效,因而客源也一落千丈,问她可有改建之策。

璇玑写此信的原因一是确实问题存在,二则是寻了个理由与她通信,每每接到她书信那几日他都会兴奋难抑,瞧着她为他书下的字,他能将其当做精神粮食几日不进米水。自然,他从未想过是否有她不能解决的问题。

而她此刻绘制的便是房屋改造,如今要拆了重建只怕是来不及,只能尽量弥补。此外还绘制座酒楼从结构到整体一一详尽的绘制,这一座酒楼她起名为‘第二分楼’。而这座楼从建筑上来说边解决了冬日取暖夏日通风的问题,夏日通风这只需要选址妥当,按照她的图纸便可做到。

稍微麻烦的是冬日取暖,屋内需供暖有两种方式,低下供暖为其一,第二便是屋上供暖。地下供暖又有两种,一是在整座酒楼在打地基之前便下方修建通道,如同陵墓一般将承重计算好后开道,到冬日里便可在下面烧炭,而酒楼之内便能感到暖气四溢,其次是修筑管道,冬日里将管道内注满热水同样能达到取暖效果。

再来便是屋顶取暖,在搭建酒楼之时在顶上采用拱形设计,以便承重,再建隔层,而隔层材质则避免木质一类可燃烧物,选用铁、亦或者土胚,从而在天冷之时将木炭往阁楼放,继而屋内便可供暖。

她从昨日便开始伏案,到此时已完成多张图纸。盛绝进来之时看她埋头于案,瞧她极认真的模样便不曾叫她,拿起一张图纸细看,微微诧异,又翻看了后面的酒楼设施眸中当即闪射出如琉璃般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