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奥巴马的距离有多远?对于这个假命题,很多人觉得像天方夜谭。人脉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我们进行的都是可操作性的人际互动,即熟悉且狭隘的熟人圈。和这一类遥不可及的人物打交道是我们从来不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而六度分隔理论的魅力在于告诉我们,只要你敢想,我们和任何一位我们想要打交道的人之间的距离都不遥远。
只要你愿意,世界触手可及
我们总是感叹自己于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渺小,周围有那么多成功的人,听起来却像遥不可及的神话。好像来自两个世界的人,中间的距离隔着十万八千里。但六度分隔理论却告诉我们,地球其实很小。
生活中总是有无数这样的偶遇和巧合:我们和一个陌生人成为朋友,聊着聊着,却发现原来你们认识同一个人,或者你认识一个人和他认识的一个人是好朋友;又或者我们陪着自己的表哥和堂哥去相亲,一见面才发现相亲对象竟是自己的小学同学或是以前单位的同事。于是我们马上会觉得对方更亲切,并感觉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奇特。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奇怪,看起来永远都没有可能,但下一秒便这样擦肩而过。世界到底有多大?我们和世界上其他人距离有多远?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朗的答案是——6个人。
社会学家总是希望他们的研究不仅是基于实验和经验性认识,还渴望自己的结论能够和公认的数学理论联系起来,这样他们的研究就可以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科学结论让公众心服口服。而小世界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只要寻找一定的联系方式,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是可能的,再多的人际链条都可以打通。
有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
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对于有些人而言,这个故事听起来更像概率下产生的缘分,缺失其中任何一环,和马龙?白兰度建立联系都岌岌可危。假若烤肉店老板没有加州的朋友又或者不是伊拉克移民呢?假若他朋友没有一个和电影制片人打交道的结拜姐妹?对于一件事情的质疑,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很多的论据进行辩驳,而同样,对于一件事情的实施,我们同样也可以找到足够多的途径。只要我们愿意。
莱特兄弟想要像鸟儿一样自由的飞翔在蓝天,所以他们制造了飞机;比尔?盖茨想要全世界每一个人都用上电脑,所以他创建了微软帝国;毛泽东想要东方巨龙重新崛起,所以一个60岁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是如同疯子一样的存在,因为他们想的都是没有出现的,或者说是很多人不敢想的。而人脉的拓展也是如此。有些人总是满足于自我固定而狭隘的圈子,随机又随缘地等待着自己生命的贵人。和一定层次的人打交道,似乎对于他们,想象都是亵渎。而事实便是:你不主动去和马龙·白兰度建立联系,他更加不可能来找你。
事情发生的第一因素便是,你要了解,只有你先想到,才可能做到。
在一本畅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正所谓成功吸引成功,想要某件事物的你才能吸引某件事物,道理就是如此。只有打心眼渴望某件东西,无时无刻不怀想拥有它的好处和感动,一个人才会为此全力以赴,拼了自己的老命,积极寻求各种可能性。
而从不想或者不想似乎永远不会发生的事的一类人,在没有开始做事情之前,已经预设立场,给自己打了一个心理疫苗。这种事情怎么有可能会做到?怎么可能想到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事先在心里预演了种种自己不能做到的理由,所以失败就是意料之中,而成功就是大大的SURPRISE,遇到想遇见的人便是缘分。
很多成功人士和贵人的遇见绝对不能简单归结于什么巧合或缘分。机会都是他们自己制造——因为想要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想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他们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与贵人之间的会面。电话、信函,卡片,高尔夫球会、高端会谈……方式不一而足,能力也有高低,但正是因为各种推销自我的举措,实现个人机会的概率呈几何倍增长。日月光半导体总经理刘英武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当初在美国IBM服务时,为了争取与老板碰面的机会,每天都观察老板上洗手间的时间,然后自己也选择在那时去上洗手间,增加与老板的互动。
而我们很多人觉得机会应该是用一种流星撞击地球的华丽方式,而不是像个傻瓜一样在厕所蹲点和老板谈心得体会。正所谓有心意才会有创意,如果开始去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做一些以前从来不做的事情,你会了解失败与成功不过一墙之隔。
不管是寻找客户还是生命中的另一半,敢想才敢做,有想法更要有行动。如果你想要追一个女孩,就认真守在楼下唱情歌,写长长的情书,孝敬她的父母,尊敬她的师长,看她喜欢的韩剧积累经验吧!同样,你想要约会奥巴马,就给他的国务卿打电话、给自己海外的同学写电子邮件或者在他女儿的博客上十年如一日的留下自己华丽的诗篇!
只要你有想法而且愿意实施,你就会有50%的机会,成功或者失败。而一个从不去幻想触碰世界边际的人,他便只能成为一个100%的失败者。
你的友谊是否掺了水分
六度分隔理论阐明的最重要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或关系,与一个陌生人取得联系其实并不难。人脉资源对于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以利用别人为目的,绝对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人脉资源网络不可能建立在掺了水分的友谊基础之上。作为普通人,即使你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建立朋友关系,只要努力完全可能做到,但如果抱着利用奥巴马出名或谋利的目的,并与别人交往中希望别人帮助你做到与“奥巴马有了一次亲密的约会”,估计没有人会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更不会因此与你成为朋友。
构建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要有良好、正确的心态,首先要学会做人。在与人交往中,一个人拥有诚信,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只有真心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真心;同时,要做一个谦虚的人,只有谦虚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另外,还有尊重别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总之,要结交更多、更好的朋友,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人脉资源,一个人自己要先成为值得别人结交的好人。
构建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其次更要明白如何待人。一般而言,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当然会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但这种功利恰当的表现方式应该是合作互利,即双方通过合作,都能使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得到满足,只有一方受益而使另一方蒙受损失,这样的人际关系可能会有,但绝不可能长久,交往双方彼此也不可能在这种状况下成为对方的人脉资源,因此,构建丰厚而高效的人脉资源网络不仅要讲求功利,而且要将合作互利作为做好人脉经营工作最基本的原则和策略。
与人交往当然不可能没有一点功利色彩,但过分的功利无疑不利于与别人交朋友,特别是以利用别人为目的与人交际,更是与人交往的大忌。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喜欢交朋友,但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利用,所以一个人如果抱着利用的目的接近别人,永远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
作为一个普通人,决不能抱着满足自己私利而损害别人利益的目的与别人交往。与人交往中,当然会有功利的目的,生活中,朋友多了好办事是事实,朋友间互相帮助也是一种义务,但必须要诚信对待朋友,这种诚信要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这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交朋友不能没有做人原则,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了合作共赢时代,任何人要取得成功都必须与人合作,曾经的陌生人只要诚心待人,完全可能共同合作取得成功;合作者只是为了相互利用,为私利不惜相互损害,即使过去再亲密的朋友也会分道扬镳,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曾经社会上也流行过一句话,是“朋友是用来出卖、利用的”,也确实有人打着“朋友”的幌子损害别人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利;还有人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利益可以出卖任何人,何况朋友;“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这样的江湖义气也被不少人利用。曾经一度在国内疯狂蔓延,造成极坏影响的传销活动,就是利用亲戚、朋友这样的关系,使很多人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些都是对真诚的朋友关系的亵渎,一个人在与陌生人交朋友时,对此一定要保持警惕,否则一旦失察轻则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引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人生在世,什么样的人都可能遇到,当自己偶尔失察,被别人利用时,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其实,在被别人利用的同时,对自己又没有太多的利益损失,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至少说明一个人是有利用价值的。为他人做事,就说明他自己不做,在利用你来做,这种利用又何妨,只权当是帮忙好了。但决不能因帮人而失掉了自己的底线、原则和自尊。大智若愚,讲的就是被人利用了,却装作不知道似的,从而达到反利用的目的,通过被利用来成就自己,这才是最高明的境界。
当然,能够通过被利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一种成功。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天赋和特点,一个人的价值往往也决定了其被他人需要的程度,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与为别人服务、满足别人需求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获得更多财富的捷径。
从古至今,被人利用从而达到成功的人不胜枚举。人活在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生存的。若不被人利用,就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只有在被人利用当中,学会审时、学会度势、学会交友,才能学会生存之道,否则的话,就该被社会淘汰出局了。
总之,了解六度分隔理论后会发现,作为一个普通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交朋友完全能够做到。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积极开拓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与人交往,一个人要诚信待人,尊重别人,才能结交更多、更好的朋友,朋友之间的友谊不应该附加太多的功利色彩,抱着利用别人的功利心去交朋友,与朋友的友谊如果掺了水分,最终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与朋友一起,共同合作奋斗、合作互利,往往更容易成功。
缘分,妙不可言
缘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抽象概念,反映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相遇存在的偶然机会和可能。在社会的茫茫人海中,人和人不论相距多么遥远,身份、地位存在多大差异,有缘就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便是缘分的体现。缘分的神奇,恐怕是天下任何语言都无法尽述的,偶然中显现着必然,看似不可思议,却也在情理之中,缘分,实在是妙不可言。
其实,六度分隔理论从某些方面而言,正是对神奇的缘分进行的最直观、现实的阐述,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或关系,即我们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一个陌生人。在某一天与我们相识相交的一个陌生人,初看像是缘分的偶然,而依据六度分隔理论分析就可发现完全是一种必然。因此,应该说,再神奇的缘分,也是能够解释清楚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理解六度分隔理论的真正涵义,即我们和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朋友,哪怕距离相隔再远、地位悬殊再大。
不论在历史还是现实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像中国古代俞伯牙、钟子期那样的知音,现代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与一位钟表匠的友谊,他无论是做职员还是当议员,直到高居总统宝座,都没有中断与这位钟表匠的联系等等,这类人与人成为朋友的事情与其说是天定的缘分,不如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必然结果更为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