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太多了,时间太少了。全镇上下顿时紧急行动起来。
7月26日上午8时整,张浦开发区会议室,圆桌会议正在这里进行。镇开发区规划部、工程部,镇建管所、土管所、水利站、电力站、水厂及周东、周西村,各路人马,全部到齐,献计献策,领受任务,明确责任。没有推诿、躲避的理由,只有陈述如何进行这一“攻坚战”的计谋。面对如此的工作量,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字:干。所有人的表态只有一句话:坚决完成。此时此刻,没有人提出什么条件。面对这样的场面,镇领导和镇开发区的“老总”们非常感动,镇党委书记最后只说了一句话:谢谢同志们。
作为一个项目,张浦人深知“台玻”的重量;作为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张浦人更感到自己肩上的分量。当天下午,600亩土地的“台玻”工地上,大战阵势全面拉开。我们把每一分钟掰成几瓣来算计,把30个日日夜夜当成60天来用。30天,不分白天与黑夜,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灯光下,那场面总是非常壮观,从指挥员到普通劳动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己的智能与体能。
难以忘记那些日子,书记、镇长无论工作多忙,哪怕时间再晚、身体再累,也不忘来到工地巡视,了解情况,现场办公;难以忘记那些任劳任怨的同志——年近60岁的电力站站长,患有高血压的水厂老厂长,常犯胃病的开发区工程员,以及许许多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8月25日,位于吴淞江畔的这块“宝地”给了“台玻”老总们一个惊喜,在奠基开工的仪式上,一位老总感慨地说:台玻落到张浦,这真是一步好棋,走得太对了。具有象征意味的是,当无数彩色气球腾空而起时,主席台上空飞过一群美丽的仙鹤,人们惊奇万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
在一片欢呼声中,我听到有人说:奇迹总会有的。听完老铁的“招商故事”,我又听到了一个叫曹锦元的故事。此人被大伙儿称为“招商大使”,在昆山名气不小。曹锦元自称是“空手道”高手,长相肥头大耳的他,看上去既像老板,又像老大。
我看过一篇记者对他的采访故事:
自1998年开始接触台商并从事民间招商的曹锦元,现今在昆山台商中很有名气。他创办的民间中介机构,7年招商8亿美元,引进台资企业70多家。台商在当地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往往都找这个“老曹”出面,所以有的台商叫他“曹书记”(当时的昆山市委书记也姓曹)。
“我这个人最大的兴趣就是交朋友。”说起自己的特点,老曹亮出底牌。曹锦元说,他以前在昆山开发区做事,后来自己做化工生意。1998年认识了一位台湾企业的老总,这个老总每次来昆山都是老曹派车去接他。这个台湾人觉得老曹挺讲义气,就提醒他,做化工生意是“人赚钱,累死人”,并提议老曹做“钱赚钱”的生意。于是曹锦元就代理了一家台湾报纸的广告。“这边收5万元,那边登出只要1万多元,我原来就赚这些钱!”老曹说。后来这家报纸的一名高层到江苏旅游考察,老曹就自己掏钱全程陪同,花了好几万元。这个高层提醒老曹:单做广告也不行,一定要进入台湾人的圈子。在他的建议和支持下,老曹办起了“台湾新生报台商投资服务中心”。前几年都在探索,这几年生意越做越红火。
说到招商赚钱的诀窍,曹锦元一脸自豪:“很多地方政府是贴钱招商,我在昆山是在招商中赚钱!”曹锦元说,他招商赚钱的诀窍其实比较简单,但往往是政府招商做不到的。“说简单就是做好小事,小事做好了,大事情就会跟着来。”他说,他这个人喜欢交朋友,交了朋友不一定今天就有钱赚,但有了朋友就肯定有机会赚钱。曹锦元向记者介绍,去年一个台湾企业的老总,在昆山要开车,他的驾照是台湾的,曹锦元无意间在一个饭局上知道了这件事,就主动提出帮他换江苏的驾照。这事办好了,这个台湾老板只要听到什么人有什么办不妥的事,就告诉别人:找老曹,他可以帮你。老曹这样的服务,的确是政府部门难以做到的。像帮台资企业起草公司的章程,帮企业饭堂物色承包人这类服务,政府不管,老曹管。正是这些小事,让台湾人对这个“老曹”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