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在我老家人的眼里,口袋里有钱并不能炫耀,但若家里出了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是可以大大炫耀的。在干部的嘴里,你的地区生产总值并非是最值得夸耀的资本,可你的学校建得好、“状元”出得多、高考分数在省里、市里排名居前,却尽可炫耀。还有一件事在苏州干部中是可以炫耀的,那就是家中的藏书。苏州每年有一次民间自发组织的藏书展活动,并有“书会”评委进行点评。苏州市委的领导和宣传部的同志们一说起这件事,可以跟我聊几个小时,而且手舞足蹈,因为他们都是藏书“状元”。苏州人崇尚读书和藏书,给这个古老而现代城市的文明建设增色不少,同时也给市民百姓的素质注入了许多知识养分。
有人对我说,你还应该写写苏州的城市建设改变。其实这是根本用不着争议的问题。借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话说:“苏州的老城外形没有变,但内容变了。苏州老城的外面是苏州新城,苏州的新城是苏州老城的继承者和创新者,苏州城外的苏州也早已是美丽无比的城市。”这话听起来有些绕口,可丁教授说出了今日苏州的城市概貌。
现在的苏州城与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造的“阖闾城”相比,无论从面积和风格上都已经有了极大变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值得庆幸的是苏州这些年在保护老城上所下的功夫和资金的投入是空前的。你若有机会到苏州一游,你就会发现这一点。对待古城的保护是一门大学问,对于像苏州这样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她是国务院发文明文规定的一座整体风貌需要保护的城市;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需要与现代文明社会接轨。保护和改造古城是摆在苏州人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聪明的苏州人采取的态度为:老的不动,不动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原样,要保持原样就得在“动”的时候下功夫。为了这“动”与“不动”,苏州近几届政府领导就没少动脑筋,甚至没少受各种压力。然而这种压力带来的效果是让世人看到了苏州古城里的传统与现代、古老与创新之间流动着的那种美观、深刻和韵味——当然是具有东方水城特色的那种畅流着文化和民风的韵味、深刻与美观。它们仍然是我们记忆中的观前街、干将路、沧浪亭、狮子林、虎丘塔和粉墙黛瓦的民居、花木飘香的小巷及亭园斜塔和小桥流水……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有一日我站在苏州西门的老城与新城交汇处的立交桥上,不由想起元代名僧惟则写的这首诗,一下觉得很奇怪:几百年前的老僧怎知几百年后的苏州人会有“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感受·
现在的苏州城已经成为一城三体,即原有的古城,以太湖之滨的苏州高新区为中心的“新苏州”和东边与上海接壤的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心的“洋苏州”。它们以古、中、洋三个不同特色构成了今日苏州城的风貌,其面积已比“阖闾城”大了几百倍,与二三十年前的苏州城相比也完全变了样。今天生活在苏州城内的居民特别地幸福,他们既可享受古典风物的韵味,又可呼吸现代化城市的气息,更可与当今世界上最完美的物质文明融合。如果你想重温姑苏的市井旧景,你可搭乘公交车上人民路,然后到观前街漫步;如果你想换换空气和观赏蓝天白云、鸟语溪流,你就或骑车或驾车到孙武亭旁的太湖岸堤上,那里既可朝来暮归,也可享受半时、一午间的浪漫情调;当然,如果你是年轻人,最好上东边的金鸡湖,那岸头的时代广场和湖中的水上游艇,尽可让你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