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尤其是双面绣,是苏州的一张名片,其实也是苏州人的一种性格形象。她双面玲珑光亮,表里如一,既体现了一种高超的艺术,又渗透了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这就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老乡亲们常讲的一句俗话:面子与夹里。衣服有面子和夹里之分,人其实也有面子和内在之区别。苏州人特别讲究面子,他们认为自己干什么事不能让外人说三道四,如果连面子上的事都做不好、做得不够意思,那这种人、这种家庭、这种单位肯定是差劲的,因而为了面子上的事,他们可以倾家荡产,以命相抵。所以如果苏州的哪一条街、哪一幢建筑不像样,让前来旅游的外乡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那苏州人是最受不了的,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它完善、完美到人人都说一个“好”字为止。苏州人不喜欢“差不多”这样的评语,苏州人喜欢“蛮开心”:心都开了,那便是心花怒放,那就是完美的结果。
讲究面子其实是为了一种做人的尊严和信誉。苏州人非常在乎这个面子。你到苏州地面走一走,不管是乡村还是城镇,如果你看到哪条路、哪个地方不讲究卫生、对外乡的游人出口伤人,你就可以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和批评,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当地人的攻击。
而苏州人更有一个特别之点是:他们更讲究面子与夹里的统一,而且常常把夹里的实惠与真实看得更重要。因为“暖不暖,靠的是夹里”:我的父老乡亲最懂得这个朴素的真理。
比如像苏绣,本来已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了,可苏州人还要努力提升工艺。他们创造了“双面绣”,表里如一,正反面都经得起观赏,而这该算是精益求精了吧·可苏州人又继续思进,创造了“双面异色绣”——同一幅绣品上正反两面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美轮美奂,让外人无任何挑剔的话可说!
苏州人对这种追求和境界称做是“味道”。
“双面绣”是苏州人认为的最有苏州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味道”。
这“味道”里的学问太深了,所有想学苏州的人如果不懂得苏州人讲的“味道”之说,你就永远无法学到他们的真谛。
听说过苏州太湖之滨的西山盛产一种碧螺春茶叶吗·知道这种茶叶的味道为什么特别的清香吗·这是因为:一是用的“种”好,据说是仙鹤衔来的种子;二是因为采摘工艺特殊。西山碧螺春讲究的是采摘者全是当地少女和新媳妇,她们需要在采摘前沐浴更衣,采摘后又因为怕柔嫩的茶芽受损,往往都将茶芽放入怀中保存,叶芽一得少女和少妇的体温,顿时异香扑鼻,所以苏州西山碧螺春又名“吓煞人香”。苏州年轻美女将茶芽放在*上捂暖是有传统的,有古诗“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蒸绿玉”可以为证。一位欧洲诗人观赏到苏州碧螺春茶叶的采摘过程后,醉倒在太湖边的长廊内,并写下这样一句诗:“在清香的碧螺春汤里,我看到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那春色让我留连忘返,醉死梦生……”
这就是苏州“味道”。它让你深切地感受什么是发自心底和生命源头的美……
苏州人特别讲究味道,吃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味道。味道在苏州人心中就是品质,就是境界,讲究味道,便是追求品质,追求境界。
到过苏州的人都见过这里的百姓喜爱住在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小巷庭院内,而不太喜欢住在那些高楼毗邻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小巷深处才有味道,这味道是静谧恬淡,祥和平安。这样的小巷深处,白天像一位安静读书的少女,傍晚像一位依灯绣花的闺秀,即使到了只有蛐蛐叫的深夜,她还会像是一位熟睡的美女,总有说不尽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