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863100000032

第32章 多年以后…… (12)

可资金哪里来?那是2007年,因为与中国内地的人接触多了,我想到了吸收EB-5投资移民资本的想法,吸入投资移民的投资,再通过他们的钱作为自有资金申请新一轮贷款。

我知道吸收投资移民的投资不会顺利,由于投资移民要求的投资额度高,需要100万美元,特别是针对中国人,虽然富人很多,可投资这样大为了获得一张美国绿卡,是否值得呢?投资移民也没有在中国形成一种风潮。除非有一种可能,就是能说服他们,这个项目潜力大,风险小,还可能有比较大的赢利空间。所以我们请专业公司制作了详细的计划书,交由德克萨斯的区域中心管理。

投资移民,帮助我们扩大规模。

我们经过三个月的苦苦等待之后,还是有10位中国人分两批在移民公司的带领下看项目,另外还有8位俄罗斯人、印度人、英国人先后来看过。

我们意图说服他们投资,主动递交我与鲍曼的牧场近几年经营状况,纳税证明等,以及我们两位的有无犯罪记录和信用度等调查。相信既然来这里实际看看,一般是有投资意向的,否则就不会来了。

对于这几位中国人,原以为是同胞沟通会更容易,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他们的戒备心理更大,决定投资前后都一样,且调查的方式也很中国化,他们不是很相信我们以及美国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他们更相信他们的感觉。

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当我告诉他们我的发展史,以及感谢老鲍曼支持时,他们很有兴趣。可是到了傍晚,我们想尽地主之谊,请他们不要到城里去住了,就在我们这房子里喝酒、吃饭、居住,可这个邀请却让他们注意到了我们的房子,问题就大了。

“这房子是你的?”有一位在中国搞名牌冰箱生产的老板这样问道。

我想,他这样问,是因为这个房子很陈旧,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面积不小,有近千平方米,是别墅吗?只是一幢二层楼,或二层老房子还合适一些,且是木楼,甚至像中国农村的一个农家,远没有他们在国内的豪华别墅气派,舒适度也不够。他们之前就讨论过是我们的木楼好,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好,结论自然是后者,仅仅从安全性上面讲就足够了。我不是说防盗方面,美国的盗窃案很少,说的是木楼易燃,且经不起狂风骤雨。

“不是我的,是老鲍曼的房子。我没有房子?”我这下才发现我自己竟然没有房子,我们一家与鲍曼两老生活已经习惯了。

“你还没有房子?这里到处都是地,为什么不修一套。”他们惊讶地说,“就算这房子是自己的,也太旧了,应该重建了。”

“你的运气真好。”40多岁的中国房地产商这样说,“不过,我很佩服你,你是一位很聪明的人,在你这里投资我放心。”

这话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他还放心?他的言下之意是我这人擅长搞阴谋诡计,骗取老鲍曼的信任,并利用他自己才发展起来的。他今天晚上离开后就再没有一点音讯了。

是啊,我得问一下老鲍曼,为什么不把它推了重建一幢楼?不过,我知道这房子承载着一个历史,可以说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发展史,新房子是没有历史的。所以我把老鲍曼可能的回答转告了他们。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西部还处于放荡不羁的牛仔时代,一望无际,到处长满了荒草,它是一片自由又混乱的土地。在这里,拓荒者可以任意占领西部平原上任何一块无主的土地,建立自己的牧场。于是,大批西部移民骑着马,驾着篷车,为争夺广大的免费土地而展开激烈的角逐,得到土地的赶快围上铁丝网,没有得到的可以去抢。随后,铁路的铺设以奔驰的速度在美国铺开,铁道公司连骗带抢,搜刮沿线的大批牧场主开发的土地,于是,被掠夺的人们结伙抢劫火车。

这房子就是那一段时间修建的,当时据说就是铁路公司一位老板的“行宫”,当时旁边还有护卫住的房子。

之所以多啰唆了几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行人中,还是有几位投资美国希望能产生暴利的。当然到今天,人们这种想法很少了,但至少2008年前,对美国经济许多人是有理由希望的。是的,美国一夜暴富的传说几乎不会再出现了。虽然更多的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投资不赔进去。

许多人还是留下来在这里住下了,可有那么两个生意人只要一推开大门,看到四处的黑夜,心里就嘀咕。进到房子里,就东看看西看看的,仿佛这里暗藏什么杀机,或者说房子“不干净”。因为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不知道在里面死了多少个人了,他们看的美国西部暴力片也太多了。

“这个项目,谁能保证赢利呢?”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餐后,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显得理直气壮。

“我不能保证,老鲍曼也不能保证,投资都有风险的。”

“那……”那什么,那他就不投资,他果然没有投资。

呵呵,中国人毕竟是聪明的,我为这个血统始终自豪。最后三位中国人经过几次考察,最后决定投资了。他们来自中国不同的省份,虽都是企业老板,生意却不同,有房地产商、有煤老板,还有做贸易的。虽然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拟邀请8位EB-5投资移民的数量。不过,我们还是非常高兴的。

少不了庆祝会、少不了红酒香槟,既然我们的别墅不足够豪华,就把它摆到草原,茂盛且有机的草原,绝对在世界上也算不错的,与绿色、与大自然、与马牛一同狂欢。

然而,意外的是,非EB-5投资移民的一名英国人、一名德国人也加入到我们的项目里面来了,不为移民,只为投资。这两个老欧洲人,对这个项目比我们似乎更看得透,他们认为这既是投资美国的牧场,也是投资美国的地产。他们认为亏不了。

三位中国人并不参与实际管理,因为他们的生意在国内,他们办理好投资手续,就请移民公司去办理移民签证了,自己也回到了国内。他们经常打电话询问牧场的经营状况,但很少来牧场看。

危机是机遇,也是实际发展的机遇。

等我们最终把600多英亩牧场拿下来开始经营之后——比计划少了300多万美元并不能阻止我们拿下这块地,只不过我们放缓部分牧场的有机化改造,事实上,即使弄到更多投资,我们也不打算进行完全的改造——这个时候已经是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了世界,我们原来低估了这场危机!美国企业大量地破产,人们大量地失业,美国有几千万人是依靠失业保险来活,奶制品的价格大跌。如果估计到了,我们绝对不可能在2007年拿下牧场,我们彻底失算了!

不过,不等于我们2008年不会拿下!如果有后悔,不过,还不主要是后悔投资美国,只是觉得投资的机会选择不对,要是2008年投资就好了。不正是这一年开始,中国人大举投资美国吗?抄底美国是主流,他们还是看好美国的经济的。如果我们想拿牧场的话,2008年更要便宜得多。其实,到现在的2012年,美国一方面小牧场进一步破产,另一方面就是兼并,美国总体上牧场数量减少了,但1000英亩以上的大牧场却迅速增加。

然而,如果2007年购买牧场是错误的话,2008年我们还连连犯错了——我们被危机吓倒了,没有对这600英亩土地坚决地进行有机改造。

我们7名投资人,包括我与老鲍曼2008年9月汇聚在牧场里,没有香槟,只有苦恼,甚至有惊慌,我们为新购的牧场怎么经营开会商量。虽然我与老鲍曼是大股东(事实上鲍曼才是真正的大股东,只是我有相当的技术股,也得算二股东),加上投资合同上的条款约定,我们俩都有牧场经营的决策权,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商量,来决定牧场的未来。

多数人的意见是既然买了,就在原基础上维持小规模生产,减少损失。其实这种方式损失最大。这种小规模生产,成本高,能赢利吗?可能再投入部分完全是打水漂。

我的发言首先不是给“新”牧场出主意,而是告诉众股东,我们的“老”牧场危机以来的经营情况——我们仍然独步天下,有机奶在美国市场仍然销售旺盛,甚至更好。这不体现在销售价格上,而是成本反倒下降了,利润率更高,因为属于有机无机奶共同那一部分成本受金融危机就下降了,包括许多设备和人工工资。

不仅有机奶是这样,生产一般奶的大企业的情况也不那么糟糕,他们甚至在期待危机结束小牧场后,他们同样可以在牛奶供给减少的情况下焕发生机。

不过读书多的人立即想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持续10多年的大萧条,如果这个危机持续下去,我们能成为少数的幸存者吗?也许,不仅投资美国的人不能幸免,就是美国也不能幸免。

看看再说,我们后面达成一个共识:新购的牧场也不能彻底地放着,采取逐步改造的方式,这样退可攻,进可守。

就这样一直等到2009年年底,多少看到了美国经济进入谷底,有点反弹的感觉。这时候我们才醒悟了,开始全面改造。

到了2012年,牧场共有12000多亩牧草地,并种有苜蓿草和玉米。新建了一个500位自由散栏式牛舍,新添置了30位的转盘式挤奶机。牛群共有2000多头,包括荷斯坦牛、娟姗牛,以及1000头牛犊。

2012年上半年盘点,各投资人的年投资回报率达到了6%,还是在2008、2009年没有利润的情况下的业绩。

投资移民,你准备好了吗?

到今天,老鲍曼与老伴去国外旅游了几次,也去过中国两次,也与我父母见过面,交上了朋友。可他并没有退休,是我一次次激发他的“创业”热情——老伙计,没有他,我做什么都有些手足无措。今年,我也回了一次国,中国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我本来认为我有很多优势的。不过,我还是去造访了腾格尔的故乡——内蒙古大草原。倒不是想在那里学点真传,我是想在中国也搞有机奶牧场投资。

不过,我想对中国的投资移民说点什么,我想说,投资美国,你准备好了吗?我相信很少有人准备好,大到亿万富豪,小到卖房子移民美国的,因为他们的心态本身就不对。有人是以投资者的心态投资美国的,只是想移民,这是第一位的,他们还没有拿定主意要在美国赚钱,或者说没有这个信心,所以他们也难以发现投资美国的赚钱机会。他们如果改变一下观念,投资美国是第一位的,移民第二位,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这种海外投资的趋势在中国大陆还会发展,近两年,特别严重的是2012年海外投资增长率迅猛发展,这与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降低投资,提高消费的经济结构的比例有直接关系,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中国经济走向危机的标志。不是这样的。但是这样的调整就必定会让大量的“过剩”资本投入海外,虽然可能是暂时性的,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同样孕育着庞大的机会,对资本的需求仍然很大。

不过,相信美国经济是第一大经济体,它同样需要不断的行业企业来支撑,它的企业也总体上是向上的,所以投资也是有机会的。当然,如果相信美国会在金融危机上衰落下去就不要投资了。今天的美国与上世纪衰落的不列颠有着很大差异,至少美国的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它仍然有发展空间。

人们经常会说,什么美国是高科技支撑起来的,我们投资美国的机会不多,不全是。美国是依靠消费来支撑的,长期把持第一位的不是微软、英特尔、波音公司,却是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所以,只要找到经营的路子,同样是360行,行行出状元。只有创新是第一位的,老套路在哪里都是死。

早期在美国做劳工,以及后面的移民,通过办餐馆发起来的人也不在少数。最主要的是,你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去了解美国,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于在牧场打工的中国技术移民,我也了解一些,他们都有大学学历,有自己的专业。固然,有专业就是一种优势,利用自己的优势也是最快捷、最有效率的方式,不要轻易放弃专业(我并不认为我的一些经历有示范作用)。可是,也应该坦然一些,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更多机会,不要把每一次打工经历都看成一次苦难。刚到美国,就如一位出租车司机一样,你至少得了解各个街道怎么走,哪里是单行道、哪里不准停车吧。所以一开始就想赚许多钱,过上幸福的日子也不现实。多给自己一点实习的机会,也是善待自己。大多数移民也是这样的。

我很喜欢这里,因为有老鲍曼,因为有一片大牧场,因为有一大群奶牛和马,还有不高不矮的栅栏,以及它们在朝霞或落日作为背景变幻的色彩。

我也喜欢戴着牛仔帽开着皮卡,老鲍曼也喜欢坐在我旁边,尽管一摇一晃,他就想打瞌睡。他是有些老了,老了就像几岁小孩一样,想唱就唱想睡就睡。

我也喜欢带着我的五个孩子逛街,到中式自助餐厅吃饭,逛亚洲超市,挑选中国的食品……了解中国更多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既然他们的爹妈来自中国,他们就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比与美国的关系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