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便时常怀念儿时的夏日。
清晨的北方,透过无垠的棒子(玉米)地,丝缕红光透过云层映射在场院外的土路边上。我们总是伴随着卖幽菽(豆豉)老农的叫卖声,和着鸡啼从土炕上爬起来。睁开惺忪的睡眼,踉踉跄跄地走到井口,打上一篮水扑在脸上,瞬时就清醒了。早饭一般就是窝窝头,用饭过后,就找上邻院的一伙伴疯耍去了。
整个上午,我们不是跑到地里逮蚂蚱,就是在树上爬上爬下;有时还会钻到地里偷两个棒子,亦或是从家里拿几个小土豆蹲在猪圈旁喂猪;可能会为了争夺一个蜗牛吵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但过后好像都忘了似的,又要好得搂搂抱抱、称兄道弟。等过了晌午,烈日当头,狗儿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花也萎靡不振,耷拉着脑袋随着一阵阵热风摇摆不定。但那无疑是我们孩子最享受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备着西瓜。玩得满头大汗,渴了,从冰箱里拿个西瓜往地上一摔,鲜红的汁液伴着清香流了一地。从碎块里挑个大的,啃着吃、挖着吃、把脸埋到西瓜里吸吮着,吃完西瓜前一脸的瓜子和汤儿(西瓜水)。要说村里最能吃的,当是龙龙哥,他比其他的孩子更胜一筹,把瓜头一切,一个七八斤的瓜一眨眼就下肚。
太阳偏头,四点左右了。几个娃子又凑到一块,拿着网,拿着废塑料瓶,到小河边网鱼。小河倒也不深,没过小腿肚子。清澈见底,鹅卵石交错排布着,几根水草从石缝里钻出来,向着水流的方向倾斜。我们便瞪大眼睛四处找鱼,谁要是找到了,“呔”地叫一声,一群孩子“呼啦啦”地围过来,又是拿脚踩,又是用手乱抓,往往是手抓的抓到脚踩的,双双摔倒了水里,还指着对方哈哈大笑,十分热闹。回家时才发现,塑料瓶是空的,网也没湿,但我们却像是从水中蹦上岸的鱼,浑身湿漉漉的,还不停地喘着粗气。
黄昏,房檐后最后一丝霞光消失在西方,倦鸟归时。玩累了的孩子们搬个椅子坐在院门口的大树下,听大人们摇着蒲扇谝口侃大山,唠家常。听腻了的娃崽跑回家,夹个馍蘸上黄豆酱,从家里拿一根热气腾腾的棒子,或者围着腌菜一人一碗猫耳朵(一种面食)吃的带劲。
吹着夏日的晚风,没有了午时的毒辣,摸知了猴、捉蝎子是孩子们晚上的一大乐趣,不仅有孩子,大人也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有的手里拿着手电筒,给大家“开路”,还有赶不上只得摸黑前往的。看吧,一个暑假结束,听到大人总会唠叨谁家孩子今年卖蝎子攒了多少钱,谁家孩子摸知了猴赚了多少钱,谁家孩捡知了壳卖了多少钱!
丝凉的晚风拂过面颊,一天的“折腾”不管是下地干活的大人还是疯玩的我们都累得够呛。我喜欢睡在房顶,常听老人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心想有嫦娥姐姐陪着我入眠,心里美得如同吃了蜜。
长大后不在老家了,在我眼里,石门平整柏油路比不上家门口凹凸不平的土路,午时波光淋漓的民心河比不上老家的无名小河,豪华的游乐园比不上家中的场院,栖居的大高楼比不上家乡的矮平房。
儿时在故乡的每个夏日都让我难以忘却,有着诉不尽的奇闻轶事。至今每每想起,都觉得如此:
晏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