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武侠之大武宗
8857200000022

第22章 九阳真经

雄飞又沿着山路走,在一处高高的瀑布上,看到下面有一处碧水潭,周围却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上还有许多猴子在玩耍,雄飞顿时来了心中兴致,这正逢天气炎热,酷暑难耐,雄飞从瀑布顺流而下,冲进水里游泳,这潭水真是凉快,周围的环境也是美不胜收,雄飞躺着漂浮在水上,享受着这片天地。

正逢此时,一只猴子在岸上对着雄飞叫,雄飞看见,心想:想必是这猴子要我跟它玩耍?于是从潭中出来,猴子见他出来转身就跑,雄飞一看,来了兴致,正好试试我的轻功能不能追上这猴子,于是一猴一人在林中穿梭不停……

直到一出死路,猴子爬着身后的山,跳到了一处高崖上,雄飞才停下休息。

只见此处是一片四面环山的翠谷,四周看来,好像有处奇怪的地洞。

仔细一瞧,此处有一块断木,断木下好像是个地洞,板上写着:张…埋经处…

柏雄飞心里一喜,心想:“这想必就是那神笔先生所说的地方了吧。只是这埋经之人好像看不太清楚了。”

挖开地洞以后,上面有四卷《楞严经》,还有一本《医经》一本《毒经》

柏雄飞顿时来了兴致,心想:这一本经书神笔先生说了对我有大用,那让我来参透一番。

于是便将这《楞严经》打开来看,结果翻来一看,尽是些梵文,柏雄飞一时难以理解,便放下来看《毒经》和《医经》。他对医、毒一窍不通,读起来也很是吃力,良久以后,对毒经的些许内容有些印象,但医经内容却无法领悟,他想道:“这《医经》和《毒经》我可以传给秋琪阿,她不会武功,但是日后能治病救人,为人解毒,救死扶伤阿,想必日后我们两夫妻定然是这江湖上的傲世侠侣。”柏雄飞越想越美,把医经跟毒经放了下来,认真研习这《楞严经》到底对自己有何帮助。他认真一看,这经文夹缝中居然有一行行小字,这便让他打起了精神……上面写道:《九阳真经》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拳学精义:「气沉于渊,力凝山根」

「运气之时,须得气还自我运,不必理外力从何方而来。」

「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要用意不用劲。随人而动,随屈就伸,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

「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

「我劲接彼劲,曲中求直。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盛,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生于老阴,少阴生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易,由重转轻,由轻转重。」

「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展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这便是第一卷所载,总纲内容,第二卷第三卷所写内容则是《九阳神功》的功法法门。

【第一式:太极聚气法

面向东方,自然站立,先意守丹田三~五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意念天上的阳气自百会吸入下行,地下的阴气由两脚涌泉吸入上行,两股真气在丹田汇聚成太极形。并缓慢旋转,意念或离或存,勿忘勿助,每次练习不少于一个时辰(二小时),三十天后即可练习下一步。

第二式:氤氲紫气

使一股暖暖的真气,从丹田向镇锁任督冲三脉的“阴跷库”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然后分两支上行,经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辘轳关”上行经肩、背、颈而至“玉枕关”,此谓“逆运真气通三关”,然后真气向上越过头顶百会,分五路下行,与全身气脉会于中丹田,再分主次两支,还合于丹田,入窍归元,如此循环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那就是“氤氲紫气”,此功练一年后即可练习下一步。(此步以盘坐式为佳)

第三步:盘龙真诀

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面对太阳而坐,取五心朝天式,意守丹田三~五分钟,然后意想太阳光化作五条火龙分别从百会、两脚涌泉、两手劳宫吸入,在丹田汇聚成一个火球。然后意念火球渐渐扩大,至上与宇宙重回。过后,再渐渐变小收回丹田,如此一扩一收,反复练习。收功:意念火球又变成五条火龙由以上五处飞出。化成太阳,悬于本人脑后上方。

在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接上法进行,不过火龙变成水龙,火球变为水球,最后收功。五条火龙化作太阳变为五条水龙化作月亮。总得以阳变阴为准。

第四步:金刚之躯

练法与第三步基本相同,但不需真的面对太阳和月亮,练火龙功需一极寒之地,练水龙功需一极热之地。主旨:“阴中练阳,阳中练阴,阴阴阳阳,至阴至阳”。此功须七七四十九日苦修。

第五步:外功附助

准备一个沙袋子,每天手、肘、肩、头、背、肋、膝、脚等全身各处,都要在沙袋上击打,要由轻到重,细心体会反弹之力,同时配合呼吸。

修炼《九阳神功》需有悟性、耐性、忍性之极。习成此功需九年大成。】

第四卷便是这搏击篇内容,讲的是阴阳开合:

【一举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切记一静无有不静,静须静如山岳.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後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釐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後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後极坚刚.静是合,合中寓开.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先求开展,後求紧凑,乃可臻於缜密矣.

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沈.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能呼吸,然後能灵活.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则自然沈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於脚,变换在腿,主宰於腰,发於脊背,接於两肘,行於手指,总须完整一气.发劲须沈著松净,专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後发.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运劲如抽丝.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後退,丝毫不乱.方能得机得势,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动静之机,在於阴阳,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汤,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宜贵专注.紧要全在胸中腰腿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沈,由两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展於脊骨,布於两膊,施於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呼翕九阳,抱一合元,可名九阳神功.从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豫顺以动,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馀.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变换虚实,舍己从人.须知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合不合规矩.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於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柏雄飞迅速将真经内功如数掌握,便想起醉仙人与三师伯叮嘱的,运用「不老长春功」使「凌波微步」练功,事半功倍!

本身就周身经脉打通的他,运用起这种方式练习九阳神功,当然非常有效,只因这《九阳真经》武功,阴阳调和,真气偏属阳刚,《不老长春功》亦是阴阳调和,真气属阴,这般练起来不知不觉至刚至阳至柔至阴相互调和,柏雄飞丹田之气越发越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