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第三波
8899600000508

第508章 午游白桦林 晚接豆角机

提起咖啡,似乎最好的,我闻到过,却没有尝到,因为我把它送给了星星。

豆角订的这间酒店,就在克兰河边上,窗外就是一片桦树林,空气醉人。阳光正好照射进来,美好极了。可惜,她飞来的时候是晚上,我有和黄师兄一起混的一整个白天。

于是,我们就借着这美好的阳光,泡着这家酒店最著名的招牌咖啡———“挂耳”咖啡,每间房里都配有两份。我很好奇,怎么个“挂耳”法,还是黄师兄有经验,给我演示起来:原来,那个咖啡包里自带一种折叠咖啡包,把这个折纸的“挂耳”挂在茶杯壁上,开水倒下,果然可以过滤,然后泡出来的咖啡,就和我们普通的速溶搅拌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感觉。

我给黄师兄泡了一杯豆角订房买单的“挂耳”咖啡,然后师兄除了抓紧时间趁他能来的时间段,这一天的“餐食”就全被师兄请了。

阿勒泰的餐饮特色,份量都超大,我深感到自己的能量不足。

时间还够,我们还趁美好的下午,去了一趟“桦林公园”,据说这里曾是清朝一位地方官员的私家园林———如此庞大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在广阔的新疆了。

一进门就有一个“臭氧含量”LED电子显示牌,在说明我们正进入一个大型天然氧吧;右边一溜的摄影作品,也都把桦林公园的美景一一展现。

红色、绿色的绿道,修得不错;木栈道更把人引入幽深林间。可兰河在此处的外缘,园内是附河小溪流,却也充满着童趣,黑色毛茸茸大尾巴的松鼠精灵一般地敏捷穿行其间,让游人们惊喜连连。顺着白色的桦树向天空仰望,湛蓝的天色对比之下,天更蓝、树更白,一组树枝群围过来,映进眼帘的美景,简直不用框选,随便一拍,都是大片。还有一些路灯,修成了欧式花草卷曲的铁艺模样,整个路灯框进树景里,顿时有了一种异域情调。

纯树干修建成的小木屋,亲子共骑的多人自行车,也让这里的绿道上充满了快乐的笑声。对于黄师兄来说,这里到处都充满着孩子的身影,他说她女儿特别爱来这儿,每次都要骑这个车,她甚至清楚地记得每到哪里,就要上坡了,会更加努力地加速骑行。

充满爱的父亲!

有这个园子在,阿勒泰人是幸福的。

园外停满了“新A”或“新E”的车。专程从乌鲁木齐自驾车到这里来度国庆长假的游人也不少。

园子里的小溪边,可以拍到纯原生态的美照,我们的手机都快忙不过来了。

当然,也不忘了给对方拍个“某人到此一游”的POSE照,显然,我俩都是不太那么在乎形象的人,只要一照,就笑开成一朵花的那种。

“那个高鼻子的姑娘到了。”

重点是,我们在豆角的飞机还没有落地之前,就赶到了机场,天色都有些灰蒙蒙的接近了,在夕阳下,一架东航的飞机稳稳落下,慢慢转身。我把手机的摄像头,避开那些个围栏的孔洞,总算是给豆角的飞机,拍到了一张很美角度的照片。

“一会儿,你负责接豆角,我负责抓拍历史一刻,你们俩才是真正30年没见了,看看能不能认出对方来。”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来接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穿着黑色的衣服,包括我和黄师兄,这倒给我的“抓拍”设置了一个很好的隐藏条件:我就在人群后,寻找一个很好的角度,准备抓住那一“历史瞬间”。

几乎所有接站的人都涌到了小小的老式办公楼式门口,豆角也穿着黑色的,烫着齐肩的卷发,染了点栗色,推着一只黑色的拉杆箱出来了,上面有一只粉色的卡通小熊,黄师兄立即迎上去,两人都笑成了一团阳光,开心地握了半天的手,正好给我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抓拍到了两位“久别重逢”、“正式会见”的架势。

等我完成了抓拍,从人群后走到豆角面前,她开心地拍了我一把说:“咋看不到你!”

“我在忙着抓拍‘历史一刻’呢!就想看看,30年不见,你们俩还能不能互相认得出来。”

“咋认不出来!美女一点都没有变,更年轻了!”黄师兄赞叹道。

“你也没有变,就是头发少了点儿。”豆角也回应。

机会难得,趁着身后就是写着“阿勒泰”字样的机场接机楼,我们请一个路人帮我们拍一张三人的难得合影———真心很难得!有30年没有聚过了。

先把豆角接回酒店,稍做整理,我们再去黄师兄的媳妇给安排好的家宴。

对于如此美好的窗外,豆角很满意,赶紧把窗户打开,尽情接受这新鲜———但入夜,其实是有些冷的空气。

再一次去到那个机场附近一处美食城扎堆的地方,我们到了一位当地维吾尔大叔开的特色民族餐厅,小包厢里,美丽的嫂子带着两个小姑娘已经到了,在等我们的到来。

“你们真不容易,这么多年的同学还能再见,必须要多喝点儿!”

这个接风宴相当丰盛,当地特色的糕点、瓜果、大盘手抓肉、各色农家有机菜,满满当当摆了一大桌,要不是这空气冷得有些快了,还真是令人大呼过瘾的一餐。

菜过三旬,酒过五味,没有想到的是,豆角现在还挺能喝酒的,居然主动表示,白酒更好点,因为有点冷。但最后我们还是以品尝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红酒为主,频频举杯,为我们的久别重逢,青春时代的记忆。

邻居包厢里也有一群人正在享受着一位维吾尔大叔的手风琴弹唱,没想到,这份快乐也有缘让我们享受到:在这位琴师走之前,他特地进来我们的包厢,和老板一起,弹奏和唱了好几首欢快的维吾尔歌曲,然后握手道别,放下了琴。

我们的接风宴也很快结束了,实在是屋里太冷了,有些坐不住了。再由嫂子操刀,我们好好用豆角带来的黑卡5拍了几张经典的合影,这才算是结束了今晚的短聚。

“等回来,如果我们再能约到大冬瓜,再从阿勒泰走的时候,就再聚一次!”

虽然我们有这样的建议,却也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再凑成一桌,毕竟对于两位都是体制内的骨干夫妻来讲,节日更是他们值守更忙的时候,很难抽出这样的时间来聚会的。他们都有去“走亲戚”的要求,每位结对的亲戚都很远,一旦去了亲戚家,根本就很难再赶过来。他们的孩子,也都是由爷爷奶奶们看护着的,小家伙快上初中了,以后还有很长一段成长的时光,需要黄师兄夫妻俩多操心。

“等我退休了,我想为了孩子,到乌鲁木齐去,想让孩子在那边上高中。”黄师兄的愿意说起来,似乎也不并遥远。

时间真快!他都可以谈到“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