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嬷嬷是赵十七的乳娘,对赵十七上心,赵老夫人向来也知道。何况,赵十七随义净离开后,齐嬷嬷就调到她的身旁侍候她,算来也有不少年头,这老嬷嬷是否忠心,赵老夫人比谁都清楚。
只是今日事关赵家生死,她必须把实情问出来。
齐嬷嬷被赵老夫人训斥了了大半个时辰后,传话让人把执画带进来,又吩咐齐嬷嬷进里边屋里等着。
执画心思细,在外头跪着时,不需要齐嬷嬷提点,就知道,今日除了实话实说,没有别的出路。
进了房后,提着裙子在赵老夫人脚边跪下,垂着首,口齿清楚地把所知道的事发经过详说了一次。赵老夫人的听了二人的口径完全相同,甚至连细节处也说得一清二楚。若按以往,赵老夫人肯定要责罚一番,可这次为了赵十七,她不想追究,省得府里头精明的人瞧出什么苗头。便吩咐二人守好嘴巴,打发了二人出去!
她吩咐含烟和含玉两人去库房把赵家百年来所有接到的圣旨搬到她的寝房来,尤其是德圣皇帝年间的。
两个丫环领了府里的管事,不到半个时辰就抬了一箱的东西回到赵老夫人的寝房。
她吩咐寝房里的丫环展灯,关闭好所有的门窗后,喝退众人,并从屋里反栓上了寝房的门。
寝房的窗台前放着一张八仙桌,赵老夫人嫌桌上的一盏宫灯亮度不够,便把挂在壁上的两盏灯取下,搁在了桌子上,这才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丹书铁卷,摊开。
明亮的宫灯下,赵老夫人紧蹙眉峰,极力地辩认着丹书铁卷上的每一个字的痕迹,因为事隔多年,她无法仅凭一眼就确实眼前丹书铁卷的真伪。毕竟事关赵氏一门生死存亡,所以,她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直到月光穿过枝头的斑驳打在了纱窗上,赵老夫人方疲倦地从卷帛的抬起头,轻轻揉了一下酸胀的双眼,移开了面前明晃晃的三盏灯。皱摺的嘴角终于裂开笑纹。
不错,无论是从卷帛的年份、绣线的手工,还是从工笔的习惯、帝王的鉴章,无一不说明,这个丹书铁卷都是百年前的物品,完全可以排除放在赵十七身上时,被人调包的可能。
别人不知道赵十七,甚至赵十七也不知道自已这个小习惯,每当她撒谎时,总是借用撒娇的习惯搂住她,因为心虚,她习惯地会挠着她后腰的痒。这个单纯的孩子甚至连自已都不知道,她的一个小动作已经把自已出卖了。
方才赵老夫人也是因为腰酸揉了一下,才猛地回想起方才的不对劲。
她松了一口气,触手身边的虎头拐杖,却不慎把碰了一下,虎头拐杖从八仙桌角没了下去,那虎头刚好砸在壁角的青铜尊上,虎头上镶嵌的虎眼碎裂开,散了一地。
赵老夫人心里“咯噔”了一下,这虎头杖随自已也有十个年头,平常也没少磕磕碰碰,那虎头一直完好无损,怎么今日突然就裂了。
她心里有着不详的预感,更笃定,赵家有大祸临头,她攥紧手中的丹书铁卷,这是因赵十七而得的,希望它能给赵家带来福运!
赵老夫人打开门时,看到永安候和自已的四儿子赵传荣,六儿子赵传胜,还有赵家的第三代除了赵承恩和几个在外带兵的外,几乎全到齐了。
赵老夫人一扫众儿孙们,眸里含着执著和坚定,声透威严,“走,都到祠堂,对着列祖列宗,祖母有话要说!”
赵传铭和赵传荣见母亲没有柱杖,便左右上前搀扶着,向赵家的祠堂走去。
祭祖,焚香,告慰先烈后,赵老夫人在祠堂中央的太师椅上坐下,身旁站立的全是赵家的男儿。
赵老夫人接过永安候端过来的热茶,用茶盖拨去茶末,稍啜一口,也不抬头,随口问,“老大,今儿朝堂上,宁王有什么动作?”
永安候接过赵老夫人饮剩一半的茶盏,递给身边的儿子赵承略,躬身回话,“朝堂上倒没有大的动伤,只是在永恩寺,形势不容乐观!”
赵老夫人欣慰一笑,从怀中掏出了丹书铁卷,递给了身傍的永安候,“老大,你说一说,这是什么!”
赵传铭恭恭敬敬地接过,摊开细细一瞧,神情露出凝重,谨声道,“回母亲,这是西凌开国德圣先皇颁下的丹书铁卷。当时只颁了三册,历经百年,两册已收回皇宫,收藏于大内,这是流落在外的最后一册!”
赵老夫人听到祠堂内惊议声频起,声音中皆含着兴奋压抑地兴奋,她轻咳一声,待堂中静下来后,缓缓问,“传铭,跟你的兄弟儿侄们说一说,这丹书铁卷有何用处?”
“德圣先皇谕令,除弑君,谋逆,其它的罪皆可凭此丹书铁卷赦免,若关社谡安危,可号令京城禁卫军护驾保护皇城。”
赵家是百年的家族,赵家的儿孙自小受家族的熏陶,见多识广,自然知道丹书铁卷的出处和来历。此时,他们兴奋的是,这丹书铁卷竟然落在了赵家的手上。
赵老夫人也不哆嗦,她站起身,缓缓环视着身边的子孙,一字一句问,“如果,祖母告诉你们,就是有了这丹书铁卷也保不住赵家,保不住你们项上的人头,你们说,我们赵家该怎么办?”
众人齐声,“请祖母训斥!”
赵老夫人感到此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于生死之际号令众将士慷慨就义时的,在校上作最后的激励,“大家还记得天刑山水缘被切断,渴死一村的百姓之事么?”赵老夫人一脸凝重,眸光里渐身厮杀狠绝,一字一句道,“只要皇上知道秦之遥就是我赵家的女儿,打开了这个缺口,祖母告诉你们,不出一年,赵家就在西凌消失!”当初她救下秦之遥,把她安放在水月庵暂避,仅是想留住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