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的说法,来自清代的严复。在我记忆中,严复提出的翻译的三个标准是“信、雅、达”。
明海法师说:“是你记错了,是‘信、达、雅’。”
下午,法师们来到医院,我们一起乘车回柏林禅寺。
在路上,我向一位法师请教:明海法师说“我学佛是有妄想的,那就是成佛”,既然佛陀教人放下执著,明海法师所说的“妄想”,是不是执著?
他笑了,说:“那哪里是‘妄想’,那是愿力。因为明海法师成佛是为度众生。而世间所有的妄想,都是为个人。明海法师这样做也不是执著,世间的执著也都是为个人的,明海法师是为众生的,他这样做,是精进。”
回到柏林禅寺,我找书查证,是我错了。
在翻译作品时,要求的“信”是诚信,是真实,是忠实于原著;“达”是通达,是会意,是传神;“雅”是典雅,是文字干净,是有文采。反之,不信,则失去真诚;不达,则难为人了解;不雅,则流于低陋俗气了。
真实,通达,典雅,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翻译作品如此,写作如此,为人也是一样。
做人首先要真诚,其次是通达(这要依靠智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好的,所以,首先是要求诚信),然后才能典雅。
人在世上,应该用心观照自己,提醒自己,为人处世时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在生活中,努力向着“信、达、雅”的方向做,向着“身、口、意统一”的方向做,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了。
这样做,就是习禅的一个入处。
明海法师出院了。在他寮房的写字桌上,摆放着一个水晶球。
我好奇地问:“这个水晶球是做什么用的?”
“这是我去泰国时,泰国的僧人送给我做观想用的。”
水晶球通体透澈,简单中蕴藏着丰富。
如果我能拥有一个该有多好。
心念方动,明海法师拿起了水晶球。
他指出水晶球上的一处瑕疵给我看,“我不小心摔了它一下,摔破了相。如果它是完整的,我可以送给你。”
我一时怔住了。
他怎么如此清楚我的心理活动?
如果把人心比作湖,当月亮出来时,禅者的心就有一轮完整的月亮。因为他的心湖平静无波。在我的心里,却只有一片摇碎的月光。因为我的心湖波浪起伏。
水清月自现。禅者的心就是这样。
六、微笑!微笑!
佛菩萨造像有一个重要的印记,就是微笑。
看佛像时,请注意看佛菩萨脸上智慧的微笑。
佛菩萨时刻展露着慈悲为怀的笑容,将宁静、平和、喜乐,给予注视他的人。
微笑是最具吸引力的无言之美。常常微笑,慈悲心会增长;常常微笑,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也让自己心生愉悦。
发自内心的微笑,能改善人的情绪,减轻压力,增强免疫系统。
学习微笑,会使人的情绪愉快,开朗积极。
净慧老和尚曾说:“看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就看一个人脸上有没有微笑。”
让脸上充满微笑,是习禅的开始。
初雪之后,气温回转。青草们以极快的速度凋零、衰败。柏林的颜色在常年不变的绿色中掺上了墨绿,远远看去,十分生动。不知不觉间,我在这里待了近一年。我忽然想回家了。
我到明海法师的寮房里去道别。
明海法师的房间,简单而干净。一张旧椅子,一张旧桌子,桌子旁边是一个书架,架上放满经卷,桌上供着观音像,摆着墨盒、毛边纸和毛笔。有几张写满毛笔字的纸,三三两两地搭在另一张椅背上。里屋是一张低低的木板床,蚊帐还挂着,床上铺着一层薄薄的褥子。
与世间生活相比,这个房间太过简单了。
明海法师正盘腿坐在床上,披着宽大灰色僧袍。
我对他合掌颔首。
“你要走了?”他说,示意我坐到椅子上。
“明天上午走。”我说,声音有些嘶哑,“我也说不清楚,反正觉得不是很想走,但是……”
“你可以随时再来嘛。”明海法师笑起来。
他的笑容有治疗作用,瞬间,我不再那么伤感。我也笑了。
“有聚就有散,散了还有再聚的时候。”他说。
“我会再来看你的。”
明海法师点点头,微笑着打量了我一番,“看上去,你比刚来的时候胖一些。”
“在这里的睡眠很好,不太做梦,即使有,也不是噩梦。”我说。
“说说你做了些什么样的梦。”
“有时梦见自己走进一个花园。花园里的花,都闪烁着美丽的光芒,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当时,我想先坐下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再好好地观赏这些美丽的花朵。于是,在花丛中急急穿过,到了一个有座位的地方。刚坐下,人就醒了。”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生活里有许多事情,比如机遇和希望,就像你梦中的花,看到它时,该抓住就抓住,不要等。”
“还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梦,比如梦到晚上总在垒一堵墙,却总是垒不起来,特别急。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在搬砖垒墙。早晨醒来,也累。”我顿了一顿,“但是没有做噩梦。”
明海法师脸上又是似笑非笑的表情,念珠忽然在他手上停止了走动。
“你写作多长时间了?”他突然换了一个话题。
“前前后后加起来三四年了。”
“写作需要耐心。”他说,“可以爱好写作,但不要靠写作活着。我在北大读书时,有一个同学,为了写诗,连学也不上了,后来到处流浪,那是他的心安顿不下来。其实,把写作作为观照心灵的方式,也是修行。离开这里之后,别忘了读经。习禅,是一辈子的事。”
我凝视着他慈悲的脸庞,一种非常熟悉但难以形容的深沉感,被慢慢地唤起。
“我有一样礼物送给你。”他指了指桌上的一本书。
我走过去,拿起来看,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闲时读一读,有助于培养你的正知正见,也可以帮助你心智镇定。”
我连忙双手合十,心里充满感动,但说不出什么感谢的话,一时倒还有些木讷了。
“这本书,我在上大学时读过,很受用的,但愿于你也有所裨益。”
此时,我拥有的不仅仅是感动。
这个礼物,无疑十分珍贵。
我起身告辞时,明海法师拍了拍床板,像念经一样地说:“微笑!微笑!”
我忍住离别的泪水,脸上微笑了一下。
“要学会微笑,佛菩萨所有的秘密,就在微笑里面。你不要总板着脸,要笑,记住我的话。”说完,他对我挥挥手。
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轻轻地关上他寮房的门时,我又偷偷地望了他一眼。
明海法师正微笑地看着我,说:“我会想你的。”
终于忍不住眼里的泪水,我抽泣起来。
“微笑!微笑!你怎么又忘了?”
我含泪而笑,“你多保重身体。”
他点了点头,我轻轻地带上房门。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洗漱,早饭后,到客堂辞别时,把行李寄放在那里。我依次到普光明殿、塔院、观音殿等诸佛菩萨像前礼拜。
明海法师昨天说不送我的。其他几位法师送我到山门外。
我放下行李,朝着山门跪了下来。然后,起身。
有法师对我说:“记着这里的柏树,记着这里的法师们,有空常回来看看。”
这时,去市里的长途汽车来了。
七、送他一轮明月
离开柏林禅寺之后,来北京工作之前,我在一家地市报当了几年记者。
一天晚上,和朋友聚会之后,我骑车回家。一抬头,天空一派澄明,只有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
夜静静的,没有喧闹,也没有嘈杂,此刻,宽宽的长长的马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春风徐徐,白天的尘嚣了无踪影,一个人如同在静静的梦境中走路。我想起寒山禅师的一首诗,“我心似秋月,潭碧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是的,不可说。
不过,今夜有一点不同,就是我面对的是一轮春月。
刚到朋友家,车放在外边。五分钟后,告辞出来,车架上的几本书已经杳无踪影。那是几册新书。两册散文集,一是朋友送我的,一是从朋友的书堆里找出来的;一册佛经;一个笔记本,上面有费去我很多心血积累起来的写作素材;还有刚刚打印出来的一些资料。
夜色苍茫,那时月亮还没有升起太高。
想来,那个拿走这书与本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见了书,顺手拿来,扬长而去。“读书人的事是不算偷的”,他当时也一定如孔乙己老先生这般想。然而,他的无心给我带来了一些始料不及的麻烦,这种于己有利、于人不利的事,不是好事。
在眼光大多闪烁金钱本色的现在,有人爱书爱到这般地步,应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丢了就丢了,再难以割舍也是枉然。与其伤心劳神,不如洒脱一笑。如此便是随顺因缘,生活在当下。人生怎么会没有得失、宠辱、成败、得意失意?
对于无碍的禅者,无非是随缘任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吧。
一地月光也是自在无碍的。
我想起在柏林禅寺读经时,读到的一则公案。
打坐的禅师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山间的茅棚里多了一个人。那人没有注意到禅师正微笑地注视他,他在屋子里翻箱倒柜,值钱的东西一样也没有找到,他有些发呆,“这儿什么都没有,我白来了一趟。”
喃喃自语后,他转过身,走出门去。
禅师起身相送,将自己的长衫披到那人肩上。那人吃了一惊,回头见到禅师微笑的脸,“露水太重,我没什么送你的。”
那人禁不住低下头,快步而去。
禅师光着膀子站在月光下目送那人消失。
翌日清晨,禅师走出茅棚,发现门前的青石板上,整齐地叠放着那件长衫。
禅师说:“我送了他一轮明月。”
此刻,看着明月在天,我想起了明海法师送给我的那轮内心的月亮。
他说得真对。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轮月亮,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他人。只是大多的时候,这轮月亮被我们的贪嗔痴的乌云遮蔽着,我们看不到它而已。习禅,能够帮助我们扫去心头的乌云,让内心的月亮突破“无明”,放射出光芒来。
我希望那本丢失的佛经,能够为那人送去一轮明月。
也许,那人所有的美德,会从这本偷来的书中获得。
想到这儿,我微笑了一下。
这个微笑,就是明海法师送给我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