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眾云。會佛法底人。不得龍門飯喫。不會佛法底人。亦不得龍門飯喫。總不恁麼人。亦不得龍門飯喫。且道什麼人得喫。 代云。無慙媿底人。又云。似我者得喫。 遊山次。問僧。竹密不妨流水過。如何。 代云。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問僧。癩狗為什麼無毛。 代云。已被和尚道了也。又云。直得恁麼。 因僧問病。師云。我身在這裏。為什麼心不在這裏。 代云。身在這裏。你疑箇什麼。又云。洎合空過一生。 問。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 代云。你問我。又云。深領和尚一問。 一日。喫粥了。白眾云。許多人喫粥。也無一人搆得。便起去。 舉。古德一日不赴堂。侍者白云。請和尚赴堂。德云。我今日在莊裏喫油糍來也。者云。和尚不曾出入。為什麼却道在莊裏喫油糍來。德云。你但去問取莊主。者纔出。莊主歸謝和尚莊中喫油糍。 代云。事實如此。 聞鼯鼠聲。侍僧問。古人道。即此物。非他物。意旨如何。 師云。這老漢不識好惡。與人說作什麼。又云。你尋常寮舍裏東語西話。還有吉凶麼。 問。廣額屠兒手中屠刀如何放下。 代云。不須放也。 問。面前是什麼。 代云。無物。 問。六祖不識字。為什麼墜腰石上題云龍朔二年老盧記。 代云。更須子細。 問侍僧。汝恁麼供養老僧。老僧將什麼報答你。 代云。謝和尚報答。 因看月。問侍僧。那一半在什麼處去。 代以手指月。 問。大地眾生如何度得去。 代云。有箇度處。 僧云。和尚如何度。 師云。莫管他。 因僧亡。問眾云。齋後燒你也。你如何。 代云。事不徒然。又云。非但某甲。又云。深領此問。 師謂侍僧云。我尋常向你說。却成罪過。 代云。也知和尚小心。 呂少馮再至褒禪見師。師尋常以六隻骰子示禪人。遂將三隻令侍者送與少馮。仍傳語云。此是老僧平生用不盡底。 少馮接得。復令回語云。謝和尚見惠。祇得一半在。 師復令侍者傳語云。一半留與老僧。 師一日到寶公塔前。忽云。雲光好法師。安角在頭上。既是雲光法師。為什麼安角在頭上。 代云。陋巷不騎金色馬。回來却著破襴衫。 師在方丈坐。見僧上來。師云。入室未到。你次在。 代云。恁麼則某甲伏惟謹退。 師因喫藥次。問僧云。適來胷中似有一物。且道是何之物。 代云。肺氣。又云。猶有者箇在。又云。者箇是什麼。乃驟步而去。 師謂僧云。開鋪席了也。東買西賣。 僧云。好茶。 師云。賤貨自收。 師問僧。你忽然死去時如何。僧無語。師呵呵大笑。 僧問。如何是眹兆未生時事。 師云。你何不早問。 師一日謂僧云。扶不起。設使一萬人也扶不起。良久。云。祇有一人扶得起。 僧云。未審是什麼人。 師云。無力者。 師問僧。燈籠什麼處得來。 代云。驗在目前。 問僧。忽遇虎狼刀劒時如何。 代云。是虎狼刀劒。 問僧。子已後如何。 代云。一似今日。 問僧。從緣得者。永無退失。者裏見得自己。亦是生冤家。還會麼。 僧云。自己亦不見時如何。 師云。時教阿誰敘。僧無語。 師代云。孟春猶寒。 師舉。僧問雪峯。知有向上事。始有語話分時如何。峯提起僧手云。作麼生。僧無語。 代云。引得者老和尚到恁麼田地。 舉僧問法燈。百尺竿頭。如何進步。燈云。噁。問僧。下得什麼語。 代云。平地神仙。 舉。藥山謂高沙彌云。見說長安甚閙。高云。我國宴然。 師問僧。如何是我國。 代云。四五百條花柳巷。二三千處管絃樓。 五祖老和尚常展手問人云。因何喚作手。 代云。瞞我太煞。
示禪人心要
不應於無際空中立分限。若立無分限。是無際空。乃自負墮。所以解空者無空想。若人以語言名狀心。終不得心。不以語言名狀心。亦不得心。語言本是心。名狀之。故不得也。無語言本是心。不名狀之。故不得也。種種會當。皆不與自心契。上祖曰默契而已。為若此。道若未達。但無妄念爾。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者。見有妄念故也。知有妄念作意。觀察令見正理。亦見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無妄焉。故達道者。無所得也。發意求道。道即得之。但不別求。知無迷妄。謂之見道。近世皆曰無不是道。譬如飯籮邊坐說食。終不能飽。為不親下口也。證者。絕能所也。非別有玄理在。尋常日用處。如見色時是證時。聞聲時是證時。飲水食粥是證時。一一絕能所。此非久習。不假薰煉。葢現成之事。世人不識。名曰流浪。故云唯證乃知難可測。 學道者明知有是事。何故不得旨而長疑。葢信未極。疑未深也。唯深與極。若信與疑。真是事也。不解如此返照遂迷亂。不知由緒。困躓中途。能自返省。更無第二人也。既曰此事。又豈更知耶。知是妄慮。此事則不失也。道不止說與示而後顯。葢體自常露。說示者方便道用。爾省悟者亦暫時岐路也。或因說而證。或因示而入。或自覺觸以歸。終無異事別得。至心源而止也。人言悟了方修。此屬對治門。雖然禪門亦許以正知見治之。若論當人。即不須若是也。 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者。綿亘三世。凡聖一如。故曰佛道長遠。不起異見。未始遺棄。故曰久受勤苦。畢竟無別法。故曰乃可得成。此大丈夫事。人不識問。遂依來而答。不知乃自問。爾欲答誰耶。人不識答。遂依言起見。不知乃自答。爾何有旨趣耶。故曰總是你好看好看。或人曰。從上古聖佛祖指示言教。流布世間。一一分明。何故都是自己深負上古先聖苦口垂慈也。今對之曰。吾順佛祖宗趣。爾自負。吾不負也。若言有所說。即是謗佛祖。曰莫作最後斷佛種人。若不就己知歸。所作皆成造偽。縱記得河沙。會盡塵墨。於己何益。故曰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尊宿云。我今對你一句子亦不難。你若一言下薦去。猶較些子。若不會。老僧却成妄去。 夫今時學者。競以問答為禪宗中關要。不知是取捨作想心。嗚呼。就理就事之學。葢是近家語。縱有少領覽。未可休息。豈不聞說涅槃之道圖度絕矣。直須解自點檢始得。人以迷心故進道。乃來山林中見知識。將謂別有一道可令人安樂。不知返究向來迷處工夫最第一。若不及此。入山林而不返。徒爾為也。迷處極易而難入。故先德曰難信難解。又曰此是頓宗說道。返照向來。已是走作語。況不爾耶。後世遂用此語為平常無事。一味實頭。此又後學之不明。服食之不審也。 從上來有二種方便。有真實方便。所謂說無有間。有善巧方便。所謂妙應羣機。若從真實方便得入。不假思量。性自神解。永無有退。妙用河沙也。若從善巧方便得入。得坐披衣。向後自看。始得未足。將為究竟。此二種方便。皆一法也。不可須臾有失。學者思之。雪峯示人曰。莫教老僧有一句子到你分上。若有一句子到你分上。堪作什麼也。此是古人不得已而已。後者不了古人意。便謂自己分上無許多言談。所以錯會也。今時人多將目前鑒覺用為極則。玄沙所以向人道。深山逈絕無人處。你道還有否。悟心見性。當如雪峯.玄沙。履實踐真。當如南泉.趙州。今時學者。但以古人方便為禪道。不能與古人同參也。譬如有力人負一百二十斤檐過獨木橋。不傾不側。何物扶持得如此耶。其精緻無雜而已。為道亦爾。經中稱。譬如師子。捉象亦全其力。捉兔亦全其力。人問。全什麼力。曰。不欺之力。若見一毛髮異於心者。則自喪身命。故達道人無有不是者。此力甚大。但為無邊惡覺侵蝕。致令力用有虧。若無如許多異法.異狀.異緣.異念。則隨心轉變。自在無礙。 道不用苦求。求之即道失。事不在苦融。融之即事有。不求不融。道與事會。也則何事而非道耶。譬如目明之士。入寶聚中而不知方便。為無火燭光明所照也。入矣即被觸擊。自損身首。謂是毒穴。非寶聚也。有智入中。持燈燭光照。見種種寶。任意採擇。得寶而出。十二時中須用智光。勿令六塵自傷觸也。昔日永首座與慈明同辭汾陽。而永未盡其妙。相從慈明二十年。終不脫灑。一夕圍爐。深夜。慈明以火筯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乃咄之曰。野狐精。慈明遂指永而謂曰。訝郎當又恁麼去也。永由是方得究竟。然畢命相隨。凡慈明居常差別激問。眾不能酬對。唯永至。慈明即點頭許可。此所謂無病之藥。學者罕得其要。況後世知見會解之徒何由領是事哉。得之當若永。發藥當若慈明。庶幾可也。 閙中得靜。則井邑成山林。煩惱即菩提。眾生成正覺。此語初心學人例道得會得。作一種平等知見。及其放心。凡聖依前兩般。靜躁殊用。明知是解會。須有安穩處始得一味。不可強會。近世多以問答為禪家家風。不明古人事。一向逐末不反。可怪。可怪。昔人因迷而問。故問處求證入。得一言半句將為事。究明令徹去。不似如今人胡亂問。趂口答。取笑。達者十二時中學道。無頃刻棄捨。此人縱未得入。念念已是修行也。尋常說修行不過三業.六根清淨。禪門更不必如是。何故。禪定之門。念念與智波羅蜜平等。一切處自無過患也。久久心地通明之日。從前並得滿足。名一行三昧。今時人全為定力。復不開智眼。所有機緣語句祇成諍論生滅心行。 夫禪學不是小小。未用超佛越祖。得了要超亦不難。高郵孫承務作書問。不落意想。不在有無。如何則可。師答云。若問如何則不可。不問如何亦不可。醉客豁醒。神珠自瑩。豈可預為之計。然後領耶。第一等靈利人尋討不著此一念。難得自見。見之即是。無別有岐路也。尋常例以前念為是。以後念照之。前後追逐。以心用心。心則成境。率初已成心境了。展轉更不堪。如今後念不取。自無起滅處。當處解脫。念本不生。何更有有無意想為留礙。一念悟心成正覺。此之謂也。念念無生。念念無相。與虗空等。觸物遇緣。皆佛之妙用。無絲頭許對待。衣珠獨耀。十方世界事目擊可了。不俟舉意。然後知之。此葢大丈夫事業。不可不成就。 取欲要是。葢有不是法為礙。欲要得念。良由前後皆失念故也。晝夜不自在。要與道合。然無少許合處。愈急愈不合。病在取一捨一。不善用心。不得要術。茫然不知。日與道遠。若安坐寧神。不勞自辦。故達磨大師謂楊衒之曰。亦不捨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纏。超然名之曰祖。不著棄一邊就一邊。當知明明顯著。明明作用。拄定會取。轉凡成聖。點鐵成金。要徑不可不如此究。祇恐人兩頭走。一既不成。二又不是。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二乘斷煩惱得證。名為偏修。不若應念化成無上知覺之速也。 修道人若遇煩惱起時如何。古人云。但以正知見治之。余則不然。祇以煩惱治之。如此看來。即不見有煩惱也。何故。煩惱不可更治煩惱。如火不更燒火。水更不濕水。體性一同。無可得露現。此了煩惱本空。不著除遣。若起智斷治捺伏。却成別用心。有對待。被他二境回換。縱得。亦迃曲有分限。須行徑直路為上。古人云。劫火曾將無氣吹。不勞功力當時萎。此之謂也。 有時靜坐。則心念馳散。或然臨事。又全失却。都緣未得親證。落二落三。致有錯謬。展轉之失。古人云。動靜不二。真妄不二。維摩明一切法皆入不二門。若領此要。萬動自寂滅也。且如眼不至色。色不至眼。聲不至耳。耳不至聲。法法皆爾。元是自心功德藏。無可得取捨。契者何往不利。此正是那伽大定也。今生出來自肯學道者。葢夙生曾種善根。素有根本。便解發心。亦解疑著。就己尋究。又煩惱障薄。有因有緣。此人易可化度。若未薰得此心。正信不生。縱聞之亦不生疑。但如風過耳。勸之又生瞋加誹謗。此又何緣得顯露。所以千人萬人中。但一二人而已。 若自解作活計。收拾得上。生生從此去。展轉明利。更不退失功德。一生勝一生。入他諸佛閫域。常與此事相應。人間天上亦祇如此。設對五欲.八風一切境界。與理符合。不行三塗道。一味平等正知見。復有何事。生死不可不畏。須了此一段死生情偽。始得安樂無過。身心為累耳。身如桎梏。當知身去來處。心如猿猴。當知心起滅處。此二自何處去來起滅。則身心圓明。內外一如而已。且心為內。身則為外。身為內。物為外。國師曰。身心一如。身外無餘。則不見有生死當情。可謂解脫大道也。故能令人見聞不得不脫。意想不得不息。物境不得不融。復奚疑哉。
三自省察
一.是身壽命。如白駒過隙。何暇閑情。妄為雜事。既隆釋種。須紹門風。諦審先宗。是何標格。 二.道業未辦。去聖時遙。善友師教。誠不可捨。自生勉勵。念報佛恩。惟己自知。大心莫退。 三.報緣虗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媿自悔。
誡問話
近代問話多招譏謗。葢緣不知伸問致疑咨請之意。後生相承。多用祝贊順時語。並非宗乘中建立。如古人問。若為得出三界去。又問。聲色如何透得。又問。此間宗乘。和尚如何言論。並是出眾當場決擇。近時兄弟。進十轉五轉沒巴鼻語。或奉在座官員。或莊嚴修設檀信。俱不是衲僧家氣味。又抽身出眾。便道數句。或時云。某甲則不恁麼道。又云。和尚何不道。夫問話者。激揚玄極也。不在多。進語三兩轉而已。貴得生人信。不至流蕩取笑俗子也。